菩薩蠻
東風淺染青山煦,半開柳眼聆花語.尋勝且登高,遙懷人面嬌.
欲詢前日事,雲淡撩寒水.不若應芳醇,心牽一樹春.
菩薩蠻
東風淺染青山煦,半開柳眼聆花語.尋勝且登高,誰憐人面嬌.
欲詢前日事,雲淡撩寒水.不若應芳醇,心牽一樹春.
這是中國文人填的一闕詞
菩薩蠻
東風淺染鐘山煦,半開柳眼聆花語。尋勝且登高,花紅人面嬌。
欲詢明日事,雲淡撩寒水。不若應芳醇,心牽一樹春。
*韻部 採換四個詞部
熙,語:第四部 上聲 六語七虞 去聲 六禦七遇
高,嬌:第八部 平聲 二蕭三餚四豪
事,水:第三部 上聲 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 去聲 四置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
醇,春:第六部 平聲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討論
這整闕詞,就像一篇敘述句散文."東風淺染鐘山煦,半開柳眼聆花語。尋勝且登高,花紅人面嬌。欲詢明日事,雲淡撩寒水。不若應芳醇,心牽一樹春。"
"東風淺染鐘山煦,半開柳眼聆花語。"
"尋勝且登高,花紅人面嬌。"
上闕前三句,帶出主題"遙懷人面嬌":主角是男生,或是"誰憐人面嬌":主角是女生,代替花紅來接下闕的句子.
"欲詢明日事,雲淡撩寒水。"
這裡用"前日"較好.
"不若應芳醇,心牽一樹春。"
...................................................................................................................
菩薩蠻 唐教坊曲名。《宋史·樂志》:女弟子舞隊名。《尊前集》注“中呂宮”。《宋史·樂志》亦“中呂宮”。《正音譜》注“正宮”。唐蘇鄂《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製《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孫光憲《北夢瑣言》云:“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綯命溫庭筠新撰進之。”《碧雞漫志》云:“今《花間集》溫詞十四首是也。” 按溫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句,名《重疊金》。南唐李煜詞名《子夜歌》,一名《菩薩鬘》。韓淲詞有“新聲休寫花間意”句,名《花間意》。又有“風前覓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斷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雲烘日南枝北”句,名《晚雲烘日》。
李白 菩薩蠻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竚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菩薩蠻 依龍沐勛 的唐宋詞格律 被歸為"平仄韻轉換格",所以,要換四個詞部。但事實上,有換兩部,和三部的.李白的這闋詞就是換三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