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上工業染料的漢陶,有艾未未對中國社會過度重視包裝價
值觀的批判。
圓明園12獸首環繞在國家廣場旁赫胥洪博物館前噴水池;一踏進博物館是42架中國永久牌自行車拼成的立體藝術;抬頭一看,屋頂上的盤桓的一條長蛇,是由600個學生書包拼成。書包在,人已矣,這是川震帶走9萬生命留下的印記。
今年冬天造訪華府,看得見艾未未!
曾參與北京鳥巢體育館設計工作的艾未未,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標誌人物,也是讓中國政府頭痛的維權異議份子,從「被失蹤」到被軟禁,艾未未非自願地缺席了自己的北美首次巡展「根據甚麼?」(According to What),由35件藝術作品替他陳述、吶喊,並詰問中國~根據甚麼?
詩人艾青之子,艾未未幼時隨家人被下放至新疆地區,後來進了北京電影學院,知名導演陳凱歌、張藝謀都是同學。艾未未于81年至93年移居美國,長期螯居紐約東村的期間,與中美國當代藝術家安迪渥荷(Andy Warhol)、傑斯伯瓊斯 (Jasper Johns)交往頻繁,艾未未個展「根據甚麼」之名即是採自瓊斯同名油彩抽象畫(下圖,網路圖片)。
艾未未在川震後關懷川震災民,搜集受害學童姓名,並透過藝術傳達他關注人權、忠於人道的理念,敢於質問的態度惱怒北京當局,從當代藝術家到維權異議人士,2009年起被逮捕、毆打、禁止出國、網站遭撤,藝術作品卻因此而水漲船高、價格飆漲。西方世界對敢於衝撞威權的「Ai Weiwei」其人其事雖不陌生,對他的藝術創作始終充滿好奇。
「根據甚麼?」由赫胥洪 (Hirshhorn)博物館與日本東京Mori藝術博物館合作推出,兩館館長在聯合署名的特展說明書指出,作為啟發當代藝術思潮、成為藝術家發言平台的機構,他們很榮幸推出這次展出。他們說,「根據甚麼」的艾未未作品年代跨度廣,有東村時期的攝影作品,也有2010年的清朝木凳組合的立體創作「葡萄」和最近期的染色漢陶,全方位探索轉型中國的歷史、文化、價值與藝術觀。
強烈的衝撞性,是艾未未的個人特質,也是「根據甚麼」作品的特質。「永久」(Forever)以稱霸中國社會一甲子的永久牌自行車拼裝而成,是中國瞻前顧後、走向永遠的省思;取諧音的「河蟹」,壓擠與和諧的對比衝撞,不言而喻;漆上七彩工業染料的漢陶,有古董與現代的衝撞,也是對以假亂真的社會價值觀,無言的批判。
艾未未的另類藝術,在華府展出兩個多月,評價不一,有人驚嘆他的創意,也有人看著「鳥巢」的平地崛起(下圖),對艾究竟「為藝術還是為政治服務」心生疑問。
↑曾參與北京鳥巢體育館設計工作的艾未未,以攝影全程記錄鳥巢的建築過程,廳中陳列的是2006和2011年創作的梨花木雕塑「無題」。
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 還是變化難測的社會活動家? 參觀者對艾評價心中各有一把尺,但只要到「根據甚麼」主陳列廳的展牆前一站,很難不被同一件創作,感動、震撼。
這面展牆,單調而沒有任何色彩,刻寫的是死於2008年川震的數千名學童的姓名字、所屬學校、死亡年齡。艾未未在川震後,無視政府的高壓,深入災區找到了5,196個死去孩童的身家資料,迴盪在偌大空間裡的,還有擴音機中傳來的一個個孩子的唱名。
川震對艾未未藝術的巨大影響還在屋頂的「長蛇」中顯現。這個最近的作品由600個背包組成,盤桓在博物館二樓整個樓層,這些背包的主人是來不及長大的數萬名學齡兒童。
「根據甚麼-艾未未個展」將在赫胥洪博物館展出至明年2月24日,該館屬於史密森尼博物館系列,免費入館,每日開放時間是上午10時至下午5時30分,赫胥洪博物館座落於史密森尼城堡隔壁,入口位於華府西南區7街與獨立大道交會處 (7th Street and Independence Avenue SW)。
↑3000隻擠壓的「河蟹」,反諷意念十分「艾未未」。
↑「永久」
- 7樓. 天路(今日當如何)2013/01/02 02:45也説莫鹽巴
我表哥表嫂説,
莫鹽巴書裡説得都是真話,
只是他成份夠紅,貧農出生,又入黨,
所以不會動他。
他們兩夫妻是文革前岀生的一代。
說真的,我讀了他的小說一篇,沒被感動到.....可能我成份不夠紅.甜水窩蜂鳥 於 2013/02/01 06:05回覆
- 6樓. KittiO2012/12/28 09:06。
我10年前就看了莫X的檀香刑,當時就覺得非常難看。
建議莫X要請KittiO當"華文"翻譯.甜水窩蜂鳥 於 2012/12/29 22:44回覆
- 5樓. JKTsai 老鼠嫁女兒2012/12/27 14:20中國的藝術家
「莫言」艾未未!
很悲傷的藝術環境!
不莫言的,出不了國門.除了艾未未,還有莫言的諾獎buddy劉曉波. 甜水窩蜂鳥 於 2012/12/27 21:29回覆 - 4樓. 東村James2012/12/22 13:14榮譽博士
艾未未得到PRATT的榮譽博士學位﹐我在現場看錄音轉播的致詞﹐他非常幽默﹐學生家長笑呵呵。
他是有兩三把刷子....不過,再多刷子碰到那樣的政府也沒轍. 甜水窩蜂鳥 於 2012/12/27 21:30回覆 - 3樓. 石蕊2012/12/22 06:42關懷的熱情
艾未未的創作有別於中國傳統的「好古」敏求,比較接近西方近代那股顛覆既存形式與超越傳統價值的動力。不談他的維權思想,在中國馴化教條的「一言堂」體制下,他的藝術型態是註定會被中共當局拒絕否定的。
杜象說藝術家有「冷漠的自由」。但藝術家在面對作品不被群眾認同時可以「冷漠以對」,唯獨不能缺少對社會關懷的「熱情」,他對川震的關懷所呈現的「良知」在作品中一覽無遺,實在無法不令人動容。冷與熱之間的分水嶺,就是....良知. 甜水窩蜂鳥 於 2012/12/27 21:32回覆 - 2樓. KittiO2012/12/21 11:34。
這位很了不起,我敬佩他,不敬佩莫X。
人家莫X粉絲超多,不差KittiO一個.
國家級到世界級,說真的,到現在我還沒讀過莫言一篇作品.
不過人在海外聽到的評論應該客觀些,
日前聽張郎郎演說,他提到,過去40多年的中國,其實不具備孕育諾獎文學獎人才的環境.
好像古今中外皆然,要被餓肚子、吊起來打,才能嘔心瀝血寫得出好作品.
甜水窩蜂鳥 於 2012/12/27 21:37回覆 - 1樓. 阿鍾哥2012/12/21 05:29.
才華洋溢
謝謝您,讓我們更了解艾未未 。
在目前的兩岸微妙關係的氛圍下,台灣要看見艾未未,也似乎不太可能. 甜水窩蜂鳥 於 2012/12/21 06:2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