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喪邦, 倒底誰惹的禍
究竟台灣是不是國家?很難一言道盡,也很不容易論述,因為如果連結中華民國那她就是,如果只稱地區,那顯然只是一省或地方。短短四個月,只因一句「九二共識」不願被說出口,看看台灣的損失真是慘不忍睹,所有前人八年努力修補的榮景只因領導人替換而新人不願蕭規曹隨就一路讓台灣硝煙四起,眼看著台灣走進三面綠旗的無理統治,人民真是痛不堪言,可是這又是新民意所期待換上來的政府?不奇怪嗎?
「一言而喪邦」出自《論語》子路篇。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 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差一句就損失百姓千百億財產又豈是一個新上台全民政府所樂見,可偏偏他們就這麼幹,民主制度下,倒底誰是主人呢?又那有僕人以損害主人利益為樂呢?但看現在政府就是,偏偏不到黃河心不死,大有走著瞧的打算,啊,真是如芻狗的百姓,不值啊!
治國如烹小鮮,只有小心誠懇面對百姓的需要,創造全民繁榮的經濟條件,而不是動刀動槍去鬥爭算計前朝,才能得到全民的期待與祝福,可是,城府太深又帶有陰沉不露的治理,難道是把百姓當傻子嗎?舉步維艱,治理要坦蕩,方得民信賴,而這一切卻又是新執政者最缺乏的,不悲哀嗎?
唐高祖李淵認為「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唐太宗更加深以隋煬帝拒諫飾非為鑑,他曾經對大臣說,「我讀《隋煬帝集》,文辭深奧博大,隋煬帝也知道讚揚堯舜批評桀紂,為甚麼做事卻不是這樣呢!」魏徵回答說:「自古以來,人君為難,只因為出言即成善惡。如果人君出言後能聽一聽臣下對自己過錯的勸諫,國家就會興盛;若出言後只想讓人服從,國家就會滅亡。古人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所以即使是聖人,也應該謙虛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智慧的人會獻出自己的謀略,勇敢的人也會竭盡全力。隋煬帝仰仗自己有才,十分驕橫和自以為是,說的是堯舜的話,做的卻是桀紂的事,還不自覺,最後導致滅亡。」太宗說,「這些事情過去沒有多久,我們得記住其中的教訓。」
一句話的代價,就在於當政者心中是自己還是存心百姓,如果把百姓當寇讎,百姓也會如水火般無情反撲,真為百姓好,認真思考自己的堅持有沒意義才是上策吧!
- 3樓. 一畝桑田2017/03/19 13:03自以為是
自自冉冉指鹿為馬,
自以為是似是而非,
而且自我感覺良好的自以為是,
禍國殃民。
- 2樓. 清道夫2016/09/18 17:47
「一人可以興邦,一人可以喪邦」我指的是國家領導人。
對岸,若不是鄧小平勇於痛改前非,也勇於承擔責任進行開放改革,中國大陸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會有今天的榮景?這個邦,是不是由他的領導下興起來的!?
台灣,30多年前經濟建設,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百姓生活水平、也比對岸略勝一籌。
自從寇餘孽岩里正男竊政後,大力培植數典忘祖的台獨黨。始後,倆者朋比為奸,在島內攪內鬥,藉族群分裂奪權,「棄社會建設,重權位牟私」。台灣島原有的榮景一落千丈。台灣變成怎麼樣、台灣人都看見了也嚐到苦果了。
台灣將喪在岩里正男之手。
兩岸對比,是不是「一人可以興邦,一人可以喪邦」?
風行草偃,確實,上位者,心術不正則國不國,台灣就從岩里開始敗壞的途徑,正是一人喪邦! 老書袋 於 2016/09/20 23:35回覆 - 1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2016/09/18 16:04
台灣的確不是國家,蔡英文絕對不是台灣總統。
她受高等教育的人竟然如此堅持“無知”的觀點,硬拗,實在是無德、無智慧。
的確,沒有中華民國,那她就什麼都不是!謝謝意見,至於空心菜,打從第一次選總統時就覺得她很糟糕,可惜,全民走向空盲,時局艱難,只能說困辱自取,休怪他人。 老書袋 於 2016/09/18 16:2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