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騎乘姿勢—五大口訣『縮小腹、立骨盆、弓背拱、肘微彎、高踝』
(1)縮小腹、立骨盆
用手按壓收腹,坐骨自然會立起,記得要保持正常呼吸。「縮小腹、立骨盆、弓背拱」其實是一氣呵成的連續動作,不過為了讓大家更清楚體會了解,所以拆成分解動作來解說。縮小腹的用意是為了要立骨盆,骨盆立起後就可以拉提到腰肌與髂肌,並且避免壓迫到恥骨與會陰部位。
(2)弓背拱
保持縮腹與立骨盆的姿勢,用力推握把,從心窩(約胸椎第12節處)往前折彎,有如鞠躬,就是「弓背拱」,胸椎的12節處,會形成脊椎小曲彎,此點,正好是髂腰肌的腰肌,並接到大腿骨上。伴著骨盆上的髂肌(腸肌),是踩踏動作之軀幹的主要肌肉群。所以,一定要確立「立骨盆、弓背拱」的騎乘姿勢,才能引爆發動主力髂腰肌。
(3)手肘微彎
如果手肘伸直,會把重心攬在手臂及肩膀上,騎乘時間一久,會造成肩膀、頸部的痠疼,容易疲勞,此外,手肘微彎還有兩個主要的目的︰
a)轉動驅動力
手肘微彎後,就可把重心保留在踏板的軸心上,轉成驅動力,踩踏力量可直灌而下,力量不會損失。
b)吸震
當重心不在把手上,而在腳踏板上時,可吸收由地面傳來的震動,有吸震的功能,因為當震動力太大時,會讓人感到疲勞,也較容易發生意外。
(4)高踝
目的在於迫使股關節的可動範圍更大,當大腿可以抬更高時,則有充分的空間,引爆「黃金菱區」的肌肉群。
*************************************************************************
把長度
公路車 與肩膀的兩側最高點同寬
登山車 略大於肩膀寬度
座管高度
調整好時 用你的腳跟去踏踏板 在區柄 在最上與最下時[成l字] 直立的哪隻腳沒有彎曲 並且扎實接觸踏板
它有容許範圍(依照每個人喜好有所不同) 爬坡需要短一點點 平地則是要剛剛好
正確的踩踏位置
腳最大的支點會是在腳大拇指尖算來第二節,又大又圓的關節上﹝又稱芝麻球﹞!
踏在踏板上的中央軸
座墊位置
座墊接觸面與地面保持水平
坐墊前後位置
調整好的狀況為 區柄在最前和最後 成[一字]時 前方的腳 從上面俯視下來
會看到腳尖在膝蓋前方 以0~2CM為最佳位置
最後為龍頭長度與位置
位置為 龍頭須低於座墊頂點 0~5CM (越低腰力要越好XD)
長度則是 騎乘時 手肘可以微彎即可 無法彎曲就太長
過度彎曲 則是太短
能夠達成這些要素
騎乘效率才能達到最高點 也較不易疲勞
正確的迴轉踩踏
大腿略為內八 騎乘時 大腿會很靠近上管
腳底板與平地地面成水平 [無關曲柄位置]
初學者迴轉速(一分鐘轉幾圈) 這邊資料不足 只有大概的範圍
平地70~80轉 爬坡40~50轉
職業選手
平地100~110轉 爬坡55~65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