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中時影音:快車掀氣旋 40萬褶翅蝠陣亡
東亞最大褶翅蝠生殖棲地的瑞芳蝙蝠洞,因濱海公路疾駛車輛掀起強大氣旋,導致褶翅蝠寶寶,大量遭到氣旋打落慘死輪下;加上民眾搭設瓜棚阻礙飛行路徑,三年內褶翅蝠數量由原本的七十萬隻,驟降為卅萬隻,死傷數量逾半。保育人士憂心,再不搶救,蝙蝠滿布天際的奇景恐成絕響。
小豬老師的學校,有一位同仁的小孩曾有想用蝙蝠當科展的議題,到底蝙蝠有多特別與神秘呢?我想就在於牠們很不同於別的動物的超音波偵測前方狀況,在漆黑的洞穴中生活與傳說中可怕的吸血蝙蝠吧!
很喜歡一個蝙蝠的網路笑話:
有一隻餓的很久的蝙蝠,一直都吸不到血,
有一天,牠看到另一隻滿臉都是血的蝙蝠,就很生氣的罵牠:
「喂~ 你很不夠意思耶!我餓了那麼久,你竟然吸的滿臉都是血......」
於是滿臉都是血的蝙蝠,就帶著餓很久的蝙蝠,
飛到一座草原,在一棵樹的不遠處停下來,
滿臉都是血的蝙蝠:「你有沒有看到那裏有一棵樹」
餓很久的蝙蝠:「有」
滿臉都是血的蝙蝠:「可是... 我剛剛沒看到 = =」
這一篇新聞看不出以上笑話的幽默,只有生態浩劫的悲哀,我們因為馬路的建設與人類不斷地開發,已經造成了很多動物的死亡與滅絕,但願我們可以保護這些動物,對於牠們的生活圈多一些尊重與保護。
延伸閱讀1:瑞芳蝙蝠洞
台北縣瑞芳鎮蝙蝠洞位於北部濱海公路瑞濱與水湳洞之間的路旁,至少在1980年代初期,即有大量蝙蝠在此聚集。蝙蝠洞內的蝙蝠以蝙蝠科的摺翅蝠(Miniopterus schriberii)為主。摺翅蝠是一種小型食蟲性的蝙蝠,體長 4.6 ~ 5.4 公分,前臂長 4.5 ~4.8公分,體重 7 ~ 13公克。瑞芳蝙蝠洞的摺翅蝠通常在四月初開始出現,但數量很少。五月初數量開始增加,至五月底即達數萬隻以上。由於該洞是一處母蝠生殖育幼的洞穴,五、六月份幼蝠出生成長,再過一個多月即漸漸可以獨立外出。因此,六、七月間數量達到高峰,估計可達十萬隻以上,為本省目前所發現群集數量最多的蝙蝠洞。自八月起蝙蝠數量便開始下降,八月下旬即可降至數百至千餘隻,九月時即大致飛離,冬季通常極少見到在洞內棲息。瑞芳蝙蝠洞的摺翅蝠白天在棲所內休息,天黑前後才會外出覓食。因此要觀察牠們出洞的情形,應該耐心的在洞外等牠們外出,切勿在白天騷擾牠們或趕牠們出洞。
引用自臺北縣瑞芳鎮公所:(http://www.rueifang.tpc.gov.tw/Travel_16_1.aspx?entry=132)
延伸閱讀2:氣旋
氣旋是三維空間上的大尺度渦旋,是指近地面氣流向內輻合,中心氣流上升的天氣系統。由於地球自轉與科氏力(Coriolis effect)作用,使得氣旋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做順時針旋轉。氣旋與低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0%94%E6%97%8B&variant=zh-tw)
↓褶翅蝠照片(引用自http://www.flickr.com/photos/pseudolapiz/270626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