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血糖標準 / 血糖自我監測 / 如何降低血糖 / 糖尿病人的飲食原則
2011/03/17 22:06
瀏覽8,11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

http://www.accu-chek.com.tw/monitoring_1.html

血糖自我監測 >> 血糖標準 - 正常人血糖值與成人理想控制標準
1. 血糖控制問題 (血糖控制建議目標)
正常人血糖值
空腹血糖
餐後兩小時血糖
糖化血色素
70-100 mg/dL
<120 mg/dL
4%~6%
    (資料來源: 2003ADA)

2. 成人血糖及相關數值建議控制目標 (Type1, Type2)
糖化血色素(A1C)
<7.0%
餐前血糖(Prerandial plasma glucose)
90-130 mg/dL (5.0-7.2 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180 mg/dL (<10.0 mmol/l)
血壓(Blood pressure)
<130/80 mmHg
低密度膽固醇(LDL)
<100 mg/dL (<2.6 mmol/l)
三酸甘油(Triglycerides)
<150 mg/dL (<1.7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
>40 mg/dL (>1.1 mmol/l)
    (資料來源: 2005ADA)

.

糖尿病人的飲食原則

現代醫學證明,正常人在飲食以後,隨著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也增多,從而使血糖下降並維持在正常範圍,因此,不會發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胰島素不能在飲食後隨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於是血糖就超過正常範圍。此時,若再像正常人那樣飲食,不進行飲食控制,甚至過度飲食,就會使血糖升得過高,並且會對本來就分泌不足的胰島組織產生不利影響,使胰島功能更加減退,胰島素的分泌更加減少,從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所以,對糖尿病人要合理地進行飲食控制。
飲食療法是各型糖懶洋洋現的治療基礎,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療方法之一。不論糖尿病屬何種類型,病情輕重或有無併發症,是否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治療,都應該嚴格進行和長期堅持飲食控制。對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輕型病例,可以把飲食療法做為主要的治療方法,適當地配合口服降糖藥,就能達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對Ⅰ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變應在胰島素等藥治療的基礎由,積極控制飲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並防止病情的惡化。所以,飲食療法為糖尿病的基礎療法,必須嚴格遵守。

1.
飲食治療的目的
(1)
減輕胰島負擔,使血糖、血脂達到或接近正常值,並防止或延緩心血管等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
(2)
維持健康,使成人能從事各種正常的活動,兒童能正常地生長發育。
(3)
維持正常的體重。肥胖者減少能攝入,可以改善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消瘦者雙可使體重增加,以增強對種傳染的抵抗力。

2.飲食療法應用要點
(1)
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療法,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前題,適用於各型糖尿病病人。輕型病例以食療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體療和藥物療法。只有飲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藥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否則,一味依賴所謂新藥良藥而忽略食療,臨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2)
飲食療法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保證總熱量。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低熱量脂肪飲食為主,減輕體重。對於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3)
飲食療法應科學合理,不可太過與不及。即不能主觀隨意,也不能限制過嚴,一點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現酮症。應根據自己的病情、體重、身高,嚴格地進行計算,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科學地、合理地安排好飲食,達到既滿足人體最低需要,又能控制總熱量的目的。
(4)
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成為血糖的來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8%10%變成葡萄糖。這類副食過多,也可使體重增加,對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應合理搭配,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5)
選擇好適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對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應注意以下兩點: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霜淇淋、甜餅乾、蛋糕、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更應特別注意,應該不用或少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
Ⅲ不宜飲酒不。。。。。。。。。                                                                    因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只供熱能,每克酒精產熱約7千卡(294),長期飲用對肝臟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服磺脲類降糖藥的病人,飲酒後易出現心慌、氣短、面頰紅燥等反應。注意,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
適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緩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製品:這類食品除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之外,在豆油中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膽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穀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雜糖:如蓧麥面、蕎麥面、熱麥片、玉米麵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和食用纖維。實驗證明,它們有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麵、豆麵、白麵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饅頭、烙餅、麵條,長期停用,既有利於降糖降脂,又能減少饑餓感。

(6)
糖尿現人應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並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澱粉。食後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對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

-----------------------------------------------------

每日一萬步 糖尿病風險低

【大紀元1月14日報導】(中央社倫敦13日美聯電)新研究指出,多走路不只能燃燒卡路里,還能降低得到糖尿病的機率。

在測量糖尿病程度的澳洲全國性研究中,專家把計步器分發給近600名成人,測量他們在2000年中連續兩天內走了多少步,2005年再測量一次。

參與者也完成飲食與生活型態的問卷,並測量身高、體重與胰島素敏感度等項目。

研究發現,走最多路的人,5年後不只身體質量指數降低,對胰島素也更敏感,較不易得到糖尿病。

這項研究是由澳洲政府與製造糖尿病藥的廠商所資助,包括澳洲亞培藥廠(Abbott Australasia)、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報告今天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許多政府與衛生官員建議民眾每日走1萬步,大約相當於8公里。來自墨爾本梅鐸兒童研究所(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作者估計,經常久坐的人如果每天走路增加到1萬步關卡,就能降低身體質量指數約1個百分點,並讓胰島素敏感度提高至3倍。(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美東時間: 2011-01-14 07:05:22 AM

-----------------------------------------------------

餐後兩小時血糖  2011

03/17 :  me 175 / mon 217.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