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應對「限娛令」:
在應對大陸文化部「限娛令」的策略上,夢之聲採取了在進入20強之前,全部以組合方式出現,以加快淘汰速度,它的缺點是選手只有進入前20名之後,才有機會獨唱,但僅就節目本身仍保持了完整性。
好聲音的應對策略則像個莽夫,在小組九進四環節,本應播出4場,它卻壓縮到1又1∕3場,且只讓36名選手演唱副歌部分,就這樣魯莽的淘汰了20名選手,另一手段就是前文所說的大量刪剪,以至於將孟楠、姚貝娜、金潤吉、林育群等核心選手的部分過程也一刀剪去。在如何應對當局「限娛令」方面,應是夢之聲勝出。
7、對選手的壓榨:
好聲音的大部分製作時間是從當日下午至次日清晨4-6點,可以想見,到了後半夜,選手已疲憊不堪,因為自身製作、統籌的水準拙劣,便將選手置於被折磨的境地,看那些選手的微博從日落熬到日出,都是靠意志在支撐,而失去了音樂本身帶給他們的快樂。
而在比賽全部結束後,好聲音立即發動了「百城百場」巡演,這與2005年的超女何其相似,還記得2005年當時的輿論:「湖南衛視不放過任何機會,壓榨超女身上的所有剩餘價值」。好聲音這次盛大而密集的巡演,有評論說:「這就是一個讓女選手成為奴隸,男選手成為牲口的過程」,看來,星空傳媒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奴隸主。
在保護選手權益方面,夢之聲勝出。
2005年,以張靚穎為代表的部分超女正是在密集的巡演中,與湖南衛視的矛盾總爆發;第一季好聲音冠軍梁博,一年來拒絕參加好聲音的任何活動,於日前加盟了張靚穎的少城時代,音樂追夢者終於找到了真正的歸宿,希望孟楠也能像張靚穎、梁博這樣,找到能夠實現音樂理想的一塊田園。
綜上,夢之聲在各項指標上均勝過好聲音,唯獨在評審專業性這一項上告負,結果導致在總收視率、同類節目影響力上均告負。看來,評審隊伍的專業性、權威性,是此類節目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8、兩大賽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眾望所歸、實力也確實遠勝同儕的選手卻未能最終奪冠,這說明了什麽?電視節目製作方的審美情趣落後於觀眾?
對於李琦、李祥祥,最中肯的評價就是:還算不錯的歌手。但這二人,不會推動華語音樂的任何進步,而被他們所擊敗的人卻具備這樣的能力,可見,兩大賽事的主辦方,都不想為華語音樂事業做出什麽貢獻,他們選材的唯一標準就是這個人是否適合商業包裝,能否迅速轉化為經濟利益。
都在說,現在的觀眾欣賞水準低下,越來越庸俗,電視台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不得不製作出大量媚俗的節目。看了這兩大賽事後,可以看出,事實恰好相反,電視節目製作者自己的水準低下、庸俗,卻不肯也不願檢討自己,反利用手中的媒體來誣陷觀眾。
這些人弱智到什麽地步呢?一方面,極其看重收視率,呼號著「一切圍繞收視率」,一方面又在做著極其蔑視收視率的事情。按理說,人氣王與實力王是同一個人,這是多麼完美的事情,可節目製作方偏偏要與觀眾、與音樂鬥法,這導致了二李可以問鼎,而被大多數觀眾看好的姚、央、孟等人卻無法入他們的法眼。而在這方面,仍是夢之聲略勝一籌,他們總算明白,央吉瑪是收視保障,因此讓她進入了最後的總決賽;而好聲音則弱到臀部與大腦互換位置的地步了。
視頻介紹:央吉瑪《悲歌》 作詞:央吉瑪 作曲:央吉瑪
歌詞大意:冬天到了,大雁南飛,一隻小雁掉隊了,四處找不到媽媽,獨自在湖邊悲鳴;朝聖的人們看到了,就一起祈求湖水能幫助這隻孤單的孩子,湖水同情小雁,為小雁唱了一首《悲歌》,媽媽飛向遠方,留下孩子在湖邊等待,湖水像媽媽的身影,孩子唱起憂傷的歌……
據傳,這首歌表達了央吉瑪的政治立場,在大陸目前的政治環境下,這種說法無疑是想害死央吉瑪。西藏是否是個獨立的國家,每個人都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包括央吉瑪。
拋開一切是非,僅就《悲歌》本身而言,央吉瑪希望聽者能夠無悲無喜,但筆者沒有這樣的境界,相信絕大多數聽者也無法做到。伴隨央吉瑪每次擊打藏鼓,那一聲聲呼喚,都令人痛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