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百岳之踢到鐵板的金面山連走十三份山小O形
2013/09/30 22:16
瀏覽1,56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金面山--標高667m,小百岳編號21,因山型類似鳥嘴,又名"鳥嘴尖"。位於桃園大溪美華里,除為大溪最高峰外,亦是由三峽五寮尖至溪洲山下石門水庫連稜的最高峰;山頂常有雲霧裊繞,而有"鳥嘴含煙"美稱,為大溪八景之一。山徑原始陡峭,為岳界喜愛登臨造訪的名山之一,訪者多採與十三分山、金山面山連走方式造訪......。

十三份山--標高615m。位於桃園大溪。為五寮尖至溪洲連稜中段的一座山峰,不屬熱門級山峰,岳界多採五寮縱走溪洲,或慈湖登白石,或與金面山連走方式造訪,雖不熱門,造訪者亦不少......。

 

2012.08.03

大屯山負重訓練後,原本該成行的四秀加大壩,在出發前一刻,被公務擺了一道,儘管千百億個不願意,畢竟現實還是肚皮大於休閒,只好殘念取消,沒想到連日大好天氣,每天忙到天昏地暗,路ㄟ更是鬱卒到了極點。趁著工作出現空檔的假日,還是決定去山裡走走,目標....桃園大溪。

夏季的清晨,天亮的快,台北出發時間雖早,倒也不用摸早黑,大好天氣的高速公路車流不大,開來順暢。車由中山高轉機場系統接二高由大溪交流道下,路邊便利商店補給今天的行動水與午餐,順便買杯咖啡後,過大溪復興路往慈湖方向前進,在出大溪市區後,上坡路段前,取左循"聖德寶塔"指示牌,一路蜿蜒而上。過美華國小後,續行一段路遇叉路指標"垃圾掩埋場,阮家土雞城",取右行約100m,指標左往阮家土雞城3km,取左進入柏油產道,路幅雖小,林蔭蔽日,開來頗為舒服。

0726車抵第一登山口,路邊較寬避車道停車整裝。已有一位獨行山友,馱負重裝準備出發,閒聊一下,他準備走大O型,由第三登山口出來,閒聊後,山友出發,路ㄟ繼續整裝。

0750啟程出發(錶測高度265m)。羊腸小徑緩坡出發。路徑在不透光的林蔭間,顯得潮濕。緩坡中偶有上次颱風過後的倒木擋道,倒也不礙通行,走來還算順暢。

0800叉路(H310m)。無指標,該是連結第二登山口的路徑,取直行。不時仍有倒木出現,行進間發現路徑石頭滿是青苔,想來這段路不會太好走,好在緩坡中走來還算平順。

0815十三份山叉路(H370m)。無指標,左過溪是通金面山的路,路旁釘有一小指標,直行往十三份山。取直行。路徑開始轉陡,滿是落葉與青苔的潮濕山路,頗為濕滑,小心緩上,路ㄟ開始後悔沒穿雨鞋上來,這種路徑即使是一般登山鞋,止滑效果仍然有限。

0820過溪(H420m)。受溪水侵蝕的石壺,像極了一座蹲式馬桶,形狀頗逗趣。石滑難行,小心通過後,沾了水的鞋子,在這路徑上,更顯溼滑,安全起見,路ㄟ只能踩穩慢行。

0825過乾溪溝(H455m)。無水溪溝通過雖無礙,溪石上卻滿是易滑的青苔,走來並不踏實,循徑續上。

0830拉繩陡上(H485m)。其實路徑只要不會濕滑,上行這段路並不一定要拉繩,反正有繩可拉,路ㄟ樂得以繩省力,以繩確保,走來反而比前段路更輕鬆愉快。隨著高度上升,樹縫中,金面山錐型的山容出現,錐狀角度優美,稱為"鳥嘴尖"真的名符其實,這似乎也預告著接下來的路不會太輕鬆。

0834登稜(H510m)。有半邊的展望,桃園大溪一帶風光一覽無遺,拍照後續行。循稜起伏,忽上忽下,山勢不高,起伏不算太大,路徑已較乾爽,略比前段好走一些,翻過幾個小山頭。

0846拉繩(H555m)。以為是到了的山頭,卻是諸多小山頭較明顯的一座,從這裡開始,一路拉繩上下,偶有倒木擋道,或鑽或繞,走來並不輕鬆,速度也提不起來。

0907登頂十三份山(H610m,記:615m)。林間空地基點平坦,無展望。右有指標往白石山90分,左有指標往金面山60分。

0918拍完基點照,本想休息片刻,無奈一大群黑蚊來襲,路ㄟ的血成了牠們的大餐,實在不宜久留,匆匆補充些行動水與行動糧後出發。順指標取徑下行。

0930大片倒木(H550)無法穿越,只好腰繞,進入頗為優美的竹林,一路走來,這段路算是林相較優的路段。只是偶有大片倒木阻斷去路,竹林路徑不算明顯,山社布條又少,為了找路,只好慢行辨路尋路條。

0944林間空地(H565m)。一路起伏奮戰,卻是一直在等高線中,走的有些洩氣。平坦舒適的空地,有些許展望,站在展望處有涼風吹拂,一身清涼;正陶醉間,黑蚊又來攪局,只好舉步續行。又是一陣起伏。

0957巨石展望點(H630m)。登上巨石有360度的展望,五寮連稜、金面、大溪街景、復興遠山盡在眼底,優美的風光,一路辛苦的走來,總算得到些許回報,拍照後續行。巨石稜線下,小的可憐的小徑腰繞,沒有想像中好走,又是一陣拉繩上下。

1015空地叉路(H605m)。樹上指標牌,直往五寮尖、龍船岩80分鐘,左往金面上,回往十三份山30分鐘。看看時間,路ㄟ從十三份山走到這裡耗了快一小時,指標卻寫30分鐘,路ㄟ不是混的太兇,就是路ㄟ的體、腳力已退到"滷"字輩了,看樣子路ㄟ還需要加強磨練一下才行,取左。

1025叉路(H585m)。指標左回第一登山口,直往金面山15分鐘。取直行緩上。途中不明顯叉路,兩邊都有山社布條,取直行。

1032叉路(H605m)。一樣兩邊都有布條,無明顯指標。遲疑了一下,才在一棵樹上看到一塊小指標,右往金面山,研判左路應該是往第二、三登山口吧!!取右行。

1035最後拉繩陡上(H630)。踩著樹根,拉著繩子一路上行,途中一株枯木,形狀優美如翩翩舞者駐立路邊,拍照後續陡上。

1040展望點(H655m)。展望雖優,感覺不如巨石點漂亮,不過這裡卻是唯一能清楚眺望鴻喜山莊與高球場的地方。雖有清風,卻無遮蔽,日正當中,好熱!!拍照後續行。

1042登頂金面山(H660m,記:667m)。登山口遇見的負重獨行山友在此休息。閒聊中才知道他是準備上玉山在做訓練。拍完基點照,從他口中得知,金面山最難走的就是第二登山口,以路ㄟ走的方向,他建議從第一登山口下山,他則準備從第三登山口出去,離開前還特別提醒路ㄟ不要走第二登山口,路ㄟ稱謝後,山友離開,基點路ㄟ獨享。補充行動水。

1100啟程離開基點。取直行。沒幾步路就碰上長陡下,有繩確保,路徑雖滑倒也無虞,相形之下,路ㄟ登頂的路徑雖多起伏,反而好走許多。

1117接回剛上來時看到的不明顯叉路(H595m)。左下回往第一登山口,右上叉路左往第二、三登山口。路ㄟ遲疑了一下,取右上行。

1121叉路取左行。邊走邊覺肚子有餓的感覺,又是一陣小起伏的上下。

1128金山面山叉路口(H615m)。小平台空地,露出一點展望。在此休息吃午餐。清風陣陣倒也舒適。由金山面山出第三登山口是最多山友的造訪路線。路ㄟ不禁好奇,為何山友只挑第一、第三登山口造訪這裡?除了各多登一座郊山外,沒其他的原因嗎??路ㄟ邊用餐邊開啟GPS,發現地圖上標示的步道只有一、三兩條路徑,並沒有第二條步道,這讓路ㄟ更好奇,山友好心的提醒與建議,這時已完全拋到九宵外,殊不知這卻是錯誤的開始......。

1140收拾裝備取左第二登山口下。一開始就是無盡的拉繩陡下。路徑較少人走,更顯滑溜,走來並不順暢。結束拉繩後,滿是短獗的溼滑小徑,略陡的坡度,走來更不踏實,一個不小心還是跌了一跤,只好步步為營,小心緩下。

1156永健亭(H575m)一個不算小的休息平台,一張木桌,算是清幽的休憩點,一段長陡坡之後,可以想像在這裡休息的山友應該會不少吧!!續行。又是無止盡的拉繩陡下。即便拉著繩子,濕滑的踩點,還是好幾次差點摔跤,一點都輕鬆不起來,沒想到下山路竟比上山路難行。

1206結束長拉繩(H505m)。原始的蕨徑與落葉覆蓋的小徑,看不清踩點下的真貌,下場就是跌座了好幾次。稀少的布條,越來越多的倒木阻斷去路,鑽爬過程中真是吃足苦頭。路ㄟ有點想放棄,想再爬上陡坡,由金山面山的第三登山口出去。

1216大片倒木(H485m)。前面看不到路。架繩被倒木壓住。既有架繩,表示的確有路,路ㄟ環顧四周,沒有可腰繞的地形,倒木是有藤植物,雖大片,枝不算粗大,經過多日曝曬,已乾枯易折,索性折木穿越。穿過倒木後。在繩子盡頭有老舊路條,前方又是一大片倒木,倒木邊就是深崖,已無路跡可尋。走到這裡,路ㄟ暗暗叫苦,一任性的決定,讓路ㄟ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

1230走到綁著布條的樹下(H470m),停下腳步,燃起一根菸,考慮是否該原路折回,當下情況,原路折回應該是最明智的選擇吧!!解完菸癮,心情些許平靜,重新環顧四周,通常山社布條都會綁在山徑轉折處,路ㄟ回頭望布條所在地的後面也有一大片倒木,看似無徑可通,撥開濃密藤木,隱約見有架繩,取道崖邊,撥開枯籐,巨石邊陡下架繩,路徑清楚,拉繩又是一段長陡下。

1247溪谷叉路(H405m)左邊有明顯布條。該是通往第一登山口的路,右邊布條稀少,應該較少人走,研判是通往第二登山口的路。在此小休。用毛巾擦拭一下被汗水浸濕的身體,冰涼的溪水,有著幾分的快感,也消了不少暑氣。

1255取右行(路ㄟ還是沒學乖)。滿是濕滑的青苔石階下坡,經過跌了幾次的教訓,已不敢快行,一步一腳印,慢慢緩下。

1308瀑布叉路(370m)。有指標直往阮家莊,有一家人在此戲水。寒喧幾句後,取直行。前段平緩易行路之後,進入大片竹林,有部份倒竹擋道,倒也不礙前進,竹林盡頭竟不見路跡,沒有布條與指標,又是一陣找路,隱約見有路跡在溪谷邊不遠處,問題是...要怎麼下去??經過一番努力之後,路ㄟ還是決定放棄,取原路退回。

1317退回瀑布叉路。那一家人正準備離開。過溪後取右行。行進間竟發現螞蝗臨身,路ㄟ雖然迅速撥開,僅短短幾秒鐘,路ㄟ已鮮血直流,此刻已無暇停下止血,加快腳步前進。

1336回抵第一登山口。走回車邊,脫掉衣服,檢查螞蝗先。確定已無吸附後,照例秒殺剩餘行動水,小休一陣後賦歸......。

 

後記:1.金面山由第一登山口經十三份山,由第二山徑回第一登山口小O型,全程約6.2Km,大抵3.5~6hr(含休)能完登全程。

             2.蘇力之後頗多倒木擋道,部份路跡並不清楚,行進間宜小心;全程山徑原始,且濕滑難行,建議以防滑度較高鞋類為宜;拉繩路段頗多,建議穿戴手套為佳。

            3.第二登山路徑最陡且難行,除路跡不明外,有刺植物頗多,若非必要,建議仍採第一、三登山口造訪為宜。

            4.金面山區緊臨溪邊,地形潮溼,適合螞蝗生存,建議潮濕路段勿做久留,或準備綠油精之類藥品以防螞蝗侵襲。

           5.附上航跡與高程圖,僅供參考!!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登山健行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