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書評】「給我二十年, 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2012/07/26 13:40
瀏覽25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深度書評】「給我二十年, 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2012-07-26 12:30
「蘇聯」魅影下的普丁時代:導讀《普丁:沙皇再臨》
普丁的強人形象滿足了俄羅斯的「非標準」民主訴求,但是他積極推動中央再集權,掌握國會,延長權力,政策漸趨向於保守和僵化,管控媒體、權鎖中央與壓制反對派......他真的能實現強國願景嗎?
許菁芸
一九九六年至二○○一年,我在俄羅斯的莫斯科,親眼見證了俄羅斯政治、經濟和社會最動盪的時期,也目睹了普丁奇蹟般的崛起。「俄羅斯聯邦」是此一世界領土第一大國的國名,卻也不如冷戰時期曾與美國並列雙強的霸權--「蘇聯」的國號響亮。蘇聯雖於一九九一年解體,但其留下的社會主義國家體制、計劃經濟模式和深受蘇聯式教育的菁英群等遺產,卻持續性地影響著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與社會。
轉型期大震盪
金融寡頭干政
一 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九年葉爾辛(Boris Yeltsin)執政,俄羅斯開始經濟轉型,從計劃經濟邁向資本主義,起初採取「震盪療法」,開始私有化過程,但因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根植過深,轉型過程問 題屢現,整體的GDP成長、工業生產率和投資成長均是呈現下滑趨勢,平均年成長率皆為負成長,通貨膨脹問題更是嚴重,府會因此嚴重衝突與對立。當時的俄羅 斯經濟有兩項特點:一是總統與國會選舉周期影響經濟政策方向,選舉前後保守緩進,經改就會停滯,而選舉之間隔期間則大步向前,激進改革;二是金融寡頭干 政,控制俄羅斯經濟命脈,操縱國家經濟政策。
人民社會福利縮減、俄羅斯盧布幣值持續下跌、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官商勾結與貪污腐化等亂象是俄羅斯當時的政治社會寫照。
一 九九六年總統大選,金融寡頭們為了鞏固權力,以別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為首組成同盟,在金融寡頭的大力支持下,葉爾辛連任成功,但他也因健康亮紅燈導致大權旁落,金融寡頭同盟後結合葉爾辛女兒「第一公 主」塔琪安娜(Tatyana Borisovna Yumasheva)一派,形成葉爾辛「政治家族」,更不時干預葉爾辛的施政。
可控制的接班人?
出乎意料的強人!
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危機導致俄羅斯盧布數次大跌,民怨沸騰,葉爾辛雖幾度撤換總理,仍難力挽狂瀾。而金融寡頭們則急於尋找可替代、且可讓葉爾辛信任之「可控制」接替權力者,沒有顯赫政治背景,且不依附任何派系、不收受賄賂的普丁因此應運而出。
自大學起,普丁就被俄羅斯調查局( KGB)所吸收,他充其量只有擔任過聖彼得堡副市長一職,能得到葉爾辛青睞,只因普丁「忠誠」於失勢的前聖彼得堡市市長與KGB背景,這樣的特質能保障葉爾辛下台後個人安危與一切均無虞。
一 九九九年普丁崛起更是跌破眾人眼鏡,當媒體還在猜測葉爾辛是否再次提名齊諾梅爾金(Viktor Chernomyrdin)回鍋擔任總理職務時,葉爾辛突然宣布提名普丁為總理人選,「普丁是何許人也?」的確撼動了俄國內外,一時之間議論紛紛,連彼時 在莫斯科研究俄羅斯政治的我也對普丁的背景一頭霧水。
普丁的崛起是出於寡頭菁英們的利益算計,但普丁擔任總理後執意攻打車臣的強人之姿與 遽增的聲望則全然出乎寡頭菁英的意料之外。於是乎,葉爾辛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將邁入千禧年數小時前,突然宣布辭職,由總理普丁暫代總統職,原定 於二○○○年六月舉行的俄羅斯總統大選則提前到三月二十六日。大選的提前使反對黨派不及準備,普丁順利當選總統,從此開啟「普丁時代」。
「主權」比民主重要
普丁「中央再集權」
之後,更令人跌破眼鏡的是,普丁上台後的第一要務就是掃蕩寡頭勢力與政治干預,二○○三年俄羅斯首富寡頭霍多爾科夫斯基(Milchail Khodorkovsky)被捕的「尤科斯」(Yukos)事件,即是普丁的典型做法。
二○○○年至二○○八年普丁擔任總統期間,其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強大國家」,也就是國家主權主義,試圖恢復有效的垂直權力鏈體系,其實施的中央再集權政策,使得俄羅斯的民主化走向隨普丁個人威權的鞏固而批評聲浪不止。
檢視普丁的中央再集權政策的啟動有以下策略:其一是意識形態策略,也就是「普丁主義」與「主權民主」的向下扎根;對普丁及該國統治菁英而言,主權和民主都重要,但主權又比民主更重要。
民 主本身並非終極目的,因此也可以為了終極目的(例如民富國強)而加以修正;其二為經濟策略,逐步將石油和天然氣上中下游產業收歸國營,次將石油、天然氣與 重要地下礦產等急速帶動俄羅斯經濟成長的能源與資源鎖定控制為「戰略」部門,特別是原物料部門的石油;其三為制度性策略,修改《政黨法》、《國家杜馬議員 選舉法》和國會法規來實施單一政黨策略與掌握國會,並於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通過了將總統和國家杜馬議員任期由四年分別延長至六年和五年的憲法修正 案,更為普丁鋪上了延長權力基礎的紅毯;其四為非制度性策略,藉由鞏固權力菁英網絡與維持兩大派系--強力集團(Siloviki)與聖彼得堡幫 (Petersburgers)的權力傾軋,來穩固個人威權。
普丁於二○○○年就任總統時,倡言要成為憲法和法律的捍衛先鋒,但諷刺的 是,他的中央再極權強國策略在其領導團隊以法制來增加政府合法性與支持度的同時,另一方面卻以非正式運作,如恩庇侍從、酬庸和尋租等來鞏固自身權力與架空 法律與制度的內涵,無論是政治面或經濟面,均引起難以根絕的貪腐。尤其是普丁於二○○八年卸任總統、轉任總理期間,在強勢總統憲法體制下,普丁要壓制總統 梅德維捷夫( Dmitry Medreder)的氣燄並把持住相當權力,防止反對勢力或人物崛起,檯面下運作更為猖獗,更嚴密管控媒體與反對團體,甚至公開操弄二○一一年國會選舉, 而引發抗議大選舞弊及反對普丁的大規模遊行示威。
「非標準」俄國民主
民間仍期待「強人」
此 示威抗議也意味著,俄羅斯人並非不喜歡民主體制,而是其民主觀點異於西方學者的定義。俄羅斯人民仍期待有一位強人出現,領導國家走上秩序穩定和富強之路, 在俄羅斯的主流觀點中,民主和強人統治者是可以並存的。但該國人民支持此一統治者除了要透過自由和公正選舉選出外,還要能尊重反對派,而人民則可以在他不 適任時解除委任。
也許是「委任式民主」的窘境已與非制度性因素的副產品──恩庇侍從酬庸、尋租等官場作為,形成了根絕不了的貪腐,及統治 菁英封地自限,缺乏由下至上垂直的流動途徑,讓民眾與反對團體大感不滿,而引發反普抗議。但,也因為普丁執政所展現之政治及社會秩序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和 強烈的大國思想,滿足了人民的「非標準」民主訴求,而使得此次總統大選,仍有超過六○%的選票投給普丁。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普丁再次歸位就任總統。先後做過兩任八年總統、一任四年總理的普丁,歸位為第三任期總統,各界預期他將會再任十二年兩任總統,前後在位將長達二十年,正如他在二○○○年所說:「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為鞏權檯面下作為不斷
權力是否已腐化了普丁?
但, 普丁於第二任總統任期之際積極推動中央再集權,其政策總體趨向於保守和僵化,管控媒體、權鎖中央與壓制反對派等強硬手法,不禁聯想到帝俄時期的沙皇,或把 他與蘇聯時期、晚年大搞個人崇拜的布里茲涅夫( Leonid Brezhnev)相提並論,普丁最近幾年老是在媒體前光著上身大秀肌肉,上山打老虎,下海尋沉寶,駕戰機、開坦克,無所不能,權力是否已腐化了普丁?再 者,如何超越自己的政績,將人民所期望的「民主」與強大國家願景赴諸實現,將是普丁必須直接面對的課題。他能否實現自我超越,也決定了俄羅斯能否進入新發 展期。
本書作者曾任俄國《總結》(Itogi)週報記者,其寫作手法係以新聞事件和採訪記錄為主,透過其親身觀察經歷,和菁英們接觸訪 談,詳實記錄普丁崛起前後的俄羅斯政治社會狀況,特別以一九九九年攻打車臣事件、二○○○年庫爾斯克號沉沒事件、二○○四年別斯蘭人質事件、二○○六年叛 逃特務李特維連科在倫敦遭毒殺案之訪問記錄為實例,忠實呈現普丁帝國為了鞏固權力的檯面下作為,本書中所陳之事實,雖然是我極為熟悉的事件,但透過作者的 寫實筆法與譯者的精確用詞,讓我再次身歷其境,透過本書確實可深入瞭解今日之普丁與俄羅斯。
( 作者為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大學政治學博士,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專案助理研究員;本文為刪節版)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