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世紀興起的薩法威王朝時期Safavi Empire (1502~1736 AD),波斯帝國還能維持短暫的安定與繁榮。但到了18世紀的卡札爾王朝時期 Qajar Dynasty (1796~1925 AD) ,可是說已經是強弩之末了;這時西方列強的勢力就逐漸介入這個古老的帝國。
1908年,波斯發現了石油,英國和蘇俄就開始垂涎於這項珍貴的資源,所以在第一次大戰時,就把他們勢力範圍擴展到波斯。英俄分別占領南北兩部分,卡札爾王朝已形同虛設了。
於是禮薩汗巴勒維(Reza Shah Pahlavi )將領就在1921年發動軍事政變,終於在1925年推翻了卡札爾王朝,建立了波斯歷史上的末代王朝:巴勒維王朝,禮薩汗被加冕為王。並在1935年更改國名為伊朗。
禮薩汗巴勒維領導伊朗共16年,到1941年時由其子穆罕默德(Mohammad Reza Shad Pahlavi)繼位;那時正值第二次大戰之際,列強各國都為爭取石油開採權而明爭暗鬥,再加上國內民族主意高漲,巴勒維王朝可說是一直處在苟延殘喘的內憂外患中了。
於是穆罕默德巴勒維國王最後只好採取親近美國之策略,在美國的扶持下,實施專制統治。從1961年開始進行全面改革,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土地等一系列的革新,也就是後來被歷史學家稱為 “巴勒維國王的白色革命” 。
巴勒維國王維新的目的主要是要鞏固其政權,沒想到卻適得其反,因為自由派親西方的政策,衝擊到伊斯蘭的宗教團體與政治團體之利益;再加上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導致了經濟的崩潰,所以從1963年起就常發生人民的暴動。
為了壓制逐漸高漲的反對勢力,巴勒維國王開始採取激烈的手段,在這期間有很多政治犯及宗教領袖被逮捕、凌虐或處死;當時頗負眾望的宗教領袖柯梅尼Khomeini就是在白色革命期間被捕,並於1964年被流放至國外。這個事件更激起了全民的反感。
伊朗的革命是由柯梅尼所領導,主要目的是要推翻巴勒維的政權。在1979年的一次大規模暴動後,巴勒維國王一家人倉皇逃出伊朗,接著柯梅尼回到伊朗,成為一位偉大的領導者。一個月後由公民投票,柯梅尼被推選為宗教領導人及國家領袖;廢除了君主制度,並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Islamic Repubic of Iran。伊朗現任的總統是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
關於柯梅尼的相關介紹請參閱 Khomeini City
柯梅尼年輕時的樣子
柯梅尼的出生地
柯梅尼的身分證




越南風華再現,邀您鑑賞:
http://paper.udn.com/UDN/Subscribe/PapersPage/papers?pname=PIE0013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E0013/187183/web/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E0013/187597/web/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3樓. Tomas2011/01/23 03:10近代所有中東伊斯蘭文化國家的發展演化要留意!!
17世紀在阿拉伯半島興起的瓦哈比教派(The Wahhabis),對現在的伊斯蘭文化的"知識份子"影響很大,極端的就是"神學士",這股力量是源自於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政教合一皇室的財務大量的支援;
要探討伊斯蘭文化國家近代的演化,少了對瓦哈比教派(The Wahhabis)的探討-----就會"見樹不見林的隔靴搔癢"------特別是伊朗及阿富汗------對新由蘇聯獨立的伊斯蘭文化加盟共和國,目前,"伊斯蘭文化"對這些國家的人民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但是,瓦哈比教派的許多"宣教士"會有後續的什麼影響? 值得觀察----如果,這些國家向巴勒維國王般的興學,而統治的方式依然"中世紀"的,那麼,阿富汗的動亂就可能在這些國家發生!!
提供參考!!
Tomas
- 12樓.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2011/01/20 21:27盡顯古國風情﹗
天氣一定寒冷吧﹖旅游可有不便﹖
當然
那時已算是冬季了
高原氣候又比平地低
早晚室內都要靠暖氣來取暖
因為我們是參加旅行社的包裝行程
所以吃住與交通都不用我們操心
只是吃的方面在比較偏遠地方早餐部分就很差
其他都還可以啦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1/01/20 21:34回覆 - 11樓. 玫瑰醬2011/01/20 19:42外國史地
呵呵!!我上了一堂彌足珍貴的外國歷史課耶!!
而且還是真實版的不是包裝版的
謝謝您的誇獎
經過自己真實走訪的心得與感受
所寫出來的歷史就不會像教材那麼枯燥無味了
賦予情感於字裡行間後整個文章就變得有聲有色
好像一幕幕的歷史劇呈現在眾人面前似的
這就是旅遊之所以讓人上癮的原因了
彷彿自己踏入歷史的場景中真實的感受到所有的時空所產生的變遷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1/01/20 20:14回覆 - 10樓. MayMay2011/01/20 14:09不要忘了伊朗鄰國俄羅斯扮演的角色
二戰時間,共產黨的鐵幕拉到了伊朗北方國界,美國爲了不讓共產黨的勢力入侵伊朗,所以又推翻原來美國自己刻意扶持的巴勒維自由派,接受了宗教主義派回國掌權。
柯梅尼回國之後,最大的任務,就是肅清共產黨。這時候,殺了好多知識分子,而這些知識分子絕大部份是年輕人。
伊朗發現石油之後,是由英國控制著伊朗。
伊朗的首相莫薩迪克費了很大的功夫將石油礦產的開採權從英國人手中搶過來,反而遭美國利用金錢買通世界媒體以及伊朗的媒體,將首相說成是伊薩蘭教無法忍受的同性戀,逼得首相在1954年自己辭職。
個性軟弱的巴勒維國外,爲了自己的財富,只能聽命美國的指揮。他的父親在奪得政權之後,曾經下令全國的婦女,不可以披戴頭巾,引起全國範圍內的不滿 -- 人民反對這樣的反宗教,反文化,全面西化的命令。
執行這樣反宗教的命令,讓無神論的蘇俄共產黨有機可趁,頓時之間,全國的每一個人都參加了各種不同的政治派系,街上遊行不斷,家裡政治會議不斷。
由於巴勒維家族非常奢侈浪費,所以,類似社會主義的共產黨幾乎要勝利了,所以,美國才會將伊斯蘭教再度請回來。伊斯蘭教回來之後,殺了幾乎所有共產黨員和當權的政府官員。伊斯蘭教原本有兩個派系,他們原本合作,等柯梅尼地位穩固之後,柯梅尼把另外一個派系也趕盡殺絕,而這個名為 Mujaheedneh的黨,由法國扶持,算是一個“偽政府”,30多年來,他們有自己的軍隊,政府,國旗,國歌;“國民”分佈在伊拉克,法國和歐洲等地。
兩伊戰爭的時候,這個黨在國外非常活躍,協同外國人和伊朗執政黨交戰,殺了自己國家的子弟兵,因此,這個黨在伊朗國內失去民心,只能永遠流亡在外。
現在伊朗和伊拉克修復關係,締結邦交,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就是處於伊拉克境內的這些“國民”,軍隊,占地怎麼處理。內賈德總統的立場,表示,這些人是國家的叛徒,必須全部處死,而國際社會當然不會答應。在此同時,這個偽政府怎麼處理,也是伊朗和西方國家一直爭議的地方。西方的媒體,老是報導伊朗革命時的暴行,但是,他們沒有說,這些西方國家才是操縱革命,暴動的策劃人。這好像西門慶看上潘金蓮,用計殺了武大郎;武松復仇,大家反而說武松是暴力份子。或者,更像高俅的義子看上林沖的老婆,爲了搶人家的老婆,機關用盡,害得人家家破人亡,反而說人家上了梁山成賊寇。
寫得太精采了
真佩服您對伊朗的瞭解可說是比當地的導遊還透徹
(伊朗導遊總不願碰觸刻意避開這些敏感的問題)
您對西方的媒體之比喻很傳神喔
所以還是要從各個觀點來探討問題才可以避免以偏概全
也才能看清事情的原貌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1/01/20 14:31回覆 - 9樓. Reed2011/01/20 13:46
- 8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1/01/20 12:54伊朗
夢姑娘﹐ 穿得好暖和喲。
我是在79年和我伊朗同學做室友的﹐記得她對政治很激烈﹐ 總是一臉嚴肅(看起來其實很凶)。我凡事迷糊搞不清她為什麼討厭美國﹐原來如此。 但她對我這個新生比我大學從台灣來的真正學姐慈善多了。到現在清楚記得她的長相。她送我一個手工繪製的手鐲﹐至今還收著。 可惜﹐ 我轉學離開﹐ 沒再聯繫。
旅遊期間對伊朗人的印象都十分的好
他們對觀光客都很熱情
拿著相機面對他們拍照
也不會擺臉色給人看
還常常被要求一起與他們合拍
真是一個懂得待客之道的民族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1/01/20 13:30回覆 - 7樓. NJ過客2011/01/20 10:55伊朗
因著很多回教國家都是比較反美
對他們多少有點神秘又畏懼感
連去以色列耶路撒冷舊城的回教區 都令人有點緊張
我們可能是受媒體報導所影響
所以都覺得中東地區很危險
在我去以色列或葉門之前朋友還反覆的問我會不會危險
但我就是神經大條
心想去了再說吧
是有草木皆兵般的感覺
不過還好啦
真正危險的地方我還是會三思而行
但不能因噎廢食讓自己每次都坐失許多嚮往之地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1/01/20 11:27回覆 - 6樓. 芙芙熊2011/01/20 08:20嗯
我們對中東的感覺就像西方人對東方感到神祕吧!
不親臨一次感受還是差好多喔

- 5樓. Rinka2011/01/20 08:16感謝分享
神秘的古老國度!
以前對伊朗只能看照片知道去了哪裡
現在自己寫過文章後
才真正瞭解這個國家的史地與有趣的人文
在部落格中與大家分享我的旅遊心得
是一種成長
藉此以達知性之旅的境界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1/01/20 08:28回覆 - 4樓. 阿勇(ayon)2011/01/19 19:25啊~
我的誕生地
庭院也是有一個圓形水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