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心臟跳動不規則
2009/02/10 23:43
瀏覽15,170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心臟跳動不規則   


心律不整的原因與治療
   
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一直在隨時代進步及人口老化而增加,現已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五名。心律不整在心臟疾病中並不罕見,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其治療原則依不同的病因而異。
    
在醫學上,心悸指的是「感覺心臟的跳動」。因此,心臟跳動過慢、過速,抑或心臟跳動不規則,都可能引起心悸的感覺。發生心悸的原因非常多,可以由非常單純的精神緊張而引起,也可以由嚴重的心臟病引發。
    
一般而言,出現心悸即意味著可能患有「心律不整」。大部分心悸病人會表現出心跳過速或是心跳不規則。如果說得通俗些,心律不整是一種疾病,而心悸則是疾病的表現方式。
    
心悸發生時,除了因為心跳不正常所引起的不舒服感以外,若是心跳速度非常快,還可能引起暈眩、冒冷汗、嘔吐、昏厥,甚至休克;若是心跳速度非常慢,則可能引起暈眩或昏厥。
若有上述症狀發生,都應迅速前往急診室就診。醫師可能依病情嚴重程度,給予抗心律不整藥物,或是以心外電擊來控制急速的心跳;至於心跳過慢者,除了急速給予靜脈注射藥物以提高心跳速度外,可能會再經由大血管置放心律調整器來加速心跳。
    
心悸的原因需要檢查,除了外在誘因,例如飲用咖啡、濃茶、烈酒,或是緊張壓力等刺激外,由心臟本身病變所引起的心悸可以借助檢查工具而查明。譬如靜態心電圖、動態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或是心臟事件記錄器傳送訊號等,可以檢查出約80% 的心悸原因。不過,如果要完全正確的檢查出原因,還需借助心電理學檢查。
    
心悸的處理,除了上述急症發作的狀況外,最重要的是遠離誘因,或是使用藥物來抑制誘因。許多病例在過去必須透過外科手術才能根治,但隨著心電生理學的發展及燒灼術進步,現已可以運用內科方法治療,根治大部分心律不整,應是心悸患者的一大福音。
但是,並不是所有心跳過快都可以靠電燒術來治療,需由醫師診斷後決定治療的方法。
病因
    
心臟就像一個肌肉組成的幫浦(pump),是一個中空的組織,可容納血液,並藉著不斷收縮將血液打出去,經血管輸送到全身各部位。
     
正常人的心臟分成四個隔間或腔室。其中兩個腔室在左邊,兩個在右邊。上面的兩個腔室稱為心房,專司收集血液。下面兩個稱為心室,收縮時可以將血液打出心臟,並經由血管循環全身,藉此將養分及氧氣送到身體各部位。
     
心臟能維持節律性的收縮是依靠電路的傳導及刺激來引發。在電氣傳導的過程中,竇房結(SA node) 占有決定性的重要地位。竇房結位於右心房,是電氣衝動的起始點,由一群特殊的細胞組成。竇房結就像個「自然的節律點」,負責啟動心跳。當竇房結發出的電子脈衝到達心房時,會引起收縮,繼而將血液擠送到心室。之後,電子脈衝會進一步傳到位於心房及心室間的房室結(AV node)
    
房室結就像一個轉運站,在脈衝尚未到達心室前,減緩其速度。待進入心室以後,會再通過系統中的帕金森氏纖維,經由兩個網狀系統到達左右心室,使電刺激傳達到兩心室。當心室接收到電刺激後,便會引發收縮,將血液打出去循環全身。
    
每次心跳時,電流都會由竇房結傳到帕金森氏纖維,引起收縮,將血液打至全身各部位。因此,當心臟收縮系統故障時,就會引起不正常的心跳。
    
不正常的心跳節律就是心律不整,是指心跳的速度或節律發生改變。在心律不整的過程中,病人的胸口可以感覺到心跳(或心悸),或引起頭痛、昏厥、胸痛、呼吸急促等現象,較輕微的心律不整可能無法察覺,或是因為發作過程短暫而被忽略。當嚴重的心律不整發生,使得心跳過快、過慢,或無法有效供給血液輸出時,便會威脅到人體的生命。
     
引發心律不整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冠狀動脈疾病,90%~95% 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合併有心律不整。此外,毛地黃中毒、風濕性心臟病、甲狀腺機能亢進都會引起心律不整。先天性、梅毒性、高血壓性,以及外傷性心臟病,有時也可能引發心律不整。
     
值得注意的是,非心臟性疾病如新陳代謝異常、貧血、電解質不平衡、麻醉、藥物中毒,以及精神神經性疾病,都有引發心律不整的可能。
     
心律不整的種類甚多,大致可分為上心室心律不整和心室性心律不整兩大類。通常上心室心律不整多屬於良性,常見於身體健康且沒有罹患心臟病的人,不需要積極治療;有些心室心律不整是高度貧血或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
     心室性心律不整的患者多半有器質性心臟病,須接受治療或追蹤,嚴重發作時甚至須急救,以保住患者性命。
症狀
    
心律不整病人的主訴症狀通常是心悸正常人因為習於規律的心跳而不會感覺到心臟跳動,但是心律不整的病人,則因血行力學改變,常會感覺到自己的異常心跳。
     心悸又可分為多種方式及程度,病人可能會感覺心跳迅速、跳動強烈、突然劇烈跳動、跳動不規則、暫時停止又繼續跳動,或是在規則的心跳中突然多跳了一下。
     輕微的心律不整通常不會有危險,也不太會造成併發症。如果心律不整過於嚴重,例如心跳過於快速,使得心臟來不及完成血液的充填與搏出,就像馬達空轉一樣,血液的總搏出量會急速下降,病人可能因缺氧而昏迷,甚至中風。惡性心律不整通常須在短時間內急救,如果無法恢復心跳,病人甚至會回天乏術。
診斷
   
在臨床上,醫師可根據患者敘述的心跳情況初步推測病情,或是藉著測量脈搏、心尖部摶動聽診等異常,得知心律不整的情形。如果醫師懷疑你有心律不整時,可能會安排一些診斷性的檢查,來查出引起不適的原因。分述如下:
     1.
十二導程心電圖是最簡單的檢查,用來記錄心臟中電流的活動。心電圖是檢查心律不整最重要的工具,它可用來檢查各種心律不整。正常的心電圖由三個波形構成,P波表心房的電氣收縮、QRS綜合波表示心室的電氣收縮,T 波則為心室的電氣舒張,由波形的組合及關係可判斷大部分的心律不整。
    2
Holter Monitoring是一種可連續二十四小時記錄的心電圖,讓病人戴在身上,以便持續性的紀錄。由於心律不整出現的時間不定,一般心電圖檢查時不一定剛好能觀察到變化,因而必須利用較長時間的心電圖來記錄、檢測。病人可從這項檢查能發現到心電圖測驗中沒有出現的心律不整,這種持續性的紀錄方式可以持續幾天或幾星期,紀錄到不易察覺的不正常心律。
    3.
心臟事件紀錄器,類似24小時心電圖,但是體積較小且輕巧,可以隨時傳送心律不整時的心電圖到醫院。
    4.
運動心電圖:是記錄在運動狀況下的心電圖變化。可以幫助診斷出在休息情況下不被引發的心律不整。
   
如果想進一步得知心律不整的原因或病情,就必須藉助侵蝕性的電氣生理學檢查,可以幫助醫師診斷出不正常的電氣傳導路徑電氣生理學檢查是用來評估心律的一種方法,常被推薦使用在有心律不整的病人身上,或有頑固性的症狀,被懷疑是心律不整,利用其他檢查卻找不出病因者。
    這項方法可用來檢查心臟跳動的速度及節律有何異常,雖然心臟可用許多方法來測試,但有些重要的訊息僅能從電氣生理學檢查來獲得。患者有暈眩、昏厥、不省人事、心悸、胸悶、或胸痛等情形時,可能是由於心臟收縮系統或電氣系統故障而導致,包括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等,都可藉由電氣生理學檢查發現故障之處。
治療不正常心搏過速時,可採用下述幾種方法:
    1
.抗心律不整藥物 可用以改變心臟的電流訊號,阻止異常處產生電刺激。必須長期服藥是其缺點。
    2
.植人心律轉換與纖維去顫器(ICD) 這是一種精巧的裝置,將之植人人體以後,在致命性的心律不整(通常是心室纖維顫動)發生時給予電擊,以恢復正常的心跳節律。
    3
.心臟手術 做外科手術時,可將不正常的電流傳導路徑切除,或是移去引起心律不整的不正常部位。
    4
.經導管燒灼術(電燒) 是一種非外科手術的治療方式,可以破壞引起心律不整的不正常傳導路徑,是目前用於根治心搏過速的主要方法。
預後
   
一般而言,只要經過詳盡檢查與有經驗醫師的診斷,心律不整都可以有效控制與治療。不論是藥物控制、手術治療,以及目前常使用的電燒治療,都有一定的療效,即使無法完全根治病灶,至少可將病情控制在安全範圍內,讓患有嚴重心律不整的患者免去死亡的威脅。

參考資料 http://www.little.com.tw/little/news2.php3?btitle=%A4%DF%AB%DF%A4%A3%BE%E3%AA%BA%AD%EC%A6]%BBP%AAv%C0%F8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1 ) | 意見( 0 ) | 評論( 0 )

 

心臟「碰碰跳」--談心悸和心律不整

重症加護室主任 李智雄講師(小港院區)(912)


到心臟科門診求診的病友中,主述心悸者非常常見。雖然大部份病友的心悸是良性的且不一定會造成危害,但常常引起病人的恐慌及憂慮。況且,心悸也可能是嚴重心臟病的警訊,尤其是心室性心律不整所引起的心悸,更可能致命。本文將筆者過去臨床診療中病友常有的疑惑稍做整理,期能對病友們有所幫助。

心臟為什麼會跳動?

心臟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火車頭的角色,靠著它規律且有效的收縮,才能將血液輸送至身體各器官組織。在心臟右心房的後上方有一群具有發電功能的細胞聚集稱之為竇房節,扮演著發電機的角色,所產生的電再經由心臟內的傳導系統傳至心房及心室,造成心房及心室的收縮而造成心跳。

正常人會感覺到自己心臟在跳嗎?

一般人的心跳在正常休息時為每分鐘六十至一百下之間,而且跳動規律。在運動時心跳會加快,晚上睡覺時則會減緩。吸氣吐氣時心跳速度也有不同,吸氣時稍快一些,吐氣時則慢一點。正常人在靜止狀態時通常是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

什麼是心悸?

心悸是我們自覺心臟跳動異常的一種不適的感覺,通常是心臟收縮太強、太快或心跳不規則所引起。多數是陣發性的,也可能是持續的。心跳速率可能是真的很快,也可能是心跳速率正常但跳動不規律,甚至於心跳是完全正常的。有些病友可能合併有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盜汗等症狀。

引起心悸的原因有那些?

大約可歸因於以下幾類:

一、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是心跳異常的一個總稱,它包含了多種異常的心跳模式,心律可以是很快的,也可以是很慢的;可以是偶而跳一下不規則的,也可以是完全都不規則的亂跳;可以是經年累月都跳不規則,也可以是許久才發生一次。心律不整的病灶可以發生在心房也可以發生在心室。有些心律不整是原發性的,也就是心臟本身沒有構造上或功能上的障礙,單純是心律的問題。有些心律不整是因其他心臟疾病而引起,如冠狀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等。

二、心臟神經官能症

發生於焦慮症、恐慌症,壓力大或神經緊張的病人,其心臟本身是正常的,心跳速率通常正常或稍為快一點。此類患者除了心悸之外,常會失眠及自覺全身多處不適。

三、新陳代謝異常

一些新陳代謝異常的狀況可能使心跳加快而造成心悸,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貧血、發燒、低血糖症等

四、飲食、藥物所引起

飲酒、喝茶或咖啡等可能讓心跳加快,或造成心房顫動而引起心悸。醫療上用於治療氣喘、鼻塞流鼻水之藥物也可能造成心悸。

有心悸的症狀發生時該注意些什麼?

詳細的病史及症狀的描述有助於醫師做正確的診斷,因此有心悸的症狀發生時,應留意下列幾點:

()是否感覺心臟跳動速度非常快且伴隨有胸痛、氣喘、頭暈、盜汗、血壓降低,甚至昏倒的情況,這通常意味著嚴重的心律不整。

()心悸的感覺是心臟連續快速的跳動或是突然、短暫的心臟強力收縮,間歇性的頓一下的感覺。前者可能是心搏過速,而後者通常是心臟早期收縮所引起。

()心悸發生時嘗試摸自己的脈膊,看一分鐘跳幾下、規律否、是否會停頓等。

()心悸發作的頻率、持續的時間;是否有誘發因素。

醫師通常會如何處理?

一般而言,醫師在詢問病人的病史與症狀後加上基本的理學檢查及心電圖檢查,對心悸的原因可以有初步的了解。由於多數的情況下病人來看診時並沒有正在發作,因此心電圖檢查結果常是正常的。如果醫師懷疑是心律不整所引起的心悸,便可能安排特殊的心電圖檢查如廿四小時攜帶式心電圖或手腕式心電圖做較長時間的記錄,以期瞭解是那一種心律不整。因為心悸只是一種症狀,引起的原因相當多,所以在治療上就須依檢查診斷出的病因來治療。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2011/03/05 08:05
怎样判断心脏有问题呢?
我想请问医师,如果心脏跳动忽然变快,有可能是因为缺少盐分吗??因为最近我母亲又这种问题,而那间医院并不是很令人信任,所以只好上网看些资料了。。希望没有打扰到你,谢谢您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