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偵探推理:被加溫過的屍體(公布參考答案)
2007/10/04 15:44
瀏覽2,568
迴響3
推薦27
引用0

引用文章偵探推理:被加溫過的屍體

梅探長發現的線索有3個:

1)皮包內裝有山地醫生常用的一些藥物。裡頭有些膠囊融化了,這不該是會發生在寒冷的冬夜的現象。可以推知屍體在高溫的地方待過。

2)屍溫和屍體的其他狀況不符,屍體的角膜渾濁,可以初步判斷已經死了兩天以上,和屍溫提供的訊息不同。另外因為屍體皮膚較為鬆弛,而且似乎有些脂類附著在上面,摸起來較滑,也可以推知屍體在高溫的地方待過。

3)屍斑的位置詭異,可以看出死亡時間不同。因為山地醫生是被撞死的,第一夜被撞死的部位會出現屍斑,但是第2夜被拋下山谷時,因為撞擊的部位不盡相同,所以會產生第2組屍斑,這兩組屍斑因為出現的時間不同,所以顏色外觀有點不同。

詳細說明:

第1組屍斑:屬於屍斑浸潤期(第3期)。從擴散期開始,被血紅蛋白染色的液體就滲入組織間,至第二天後更加明顯,不僅滲入組織間隙,而且滲入組織細胞內,使組織著色,這就是屍斑發展過程中的浸潤期。浸潤期是擴散期的延續,持續時間較長,以後由於細菌的作用而轉爲屍體腐敗。在浸潤期內,壓迫不能使屍斑消退,更不能形成新的屍斑。

第2組屍斑:屬於屍斑擴散期(第2期)。屍斑發展到擴散期一般需要12小時,進展快的也需要8~10小時。在這個時期,用手指按壓屍斑稍有退色,變更屍體的位置後,原有屍斑不易消失,新的屍斑也不易形成。

  其實那位鄉民代表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法醫學上一般不用屍體冷卻這一屍體現象來確定死亡,因爲法醫學上認爲體溫降至20℃或20℃以下可確定死亡,而即使在最有利於屍冷的條件下,屍體溫度要降至20℃或20℃以下,一般也要需要10~12小時。在這樣長的時間裏,其他能確定死亡的屍體現象,如屍斑、屍僵早已出現。

  當然這並不是說屍冷這一屍體現象在法醫學上沒有意義,相反,屍冷下降的規律對於我們推斷早期屍體死亡時間具有重要的價值。例如,屍檢時,首先測定屍溫和環境溫度,取得兩者溫差;然後取得當地氣象部門的支援,查清在發現屍體前24小時的溫度、風力變化情況,再結合影響屍溫下降速度的多種因素,最後根據一些現成的統計表、公式等求得屍溫下降可能經過的時間。這可以作爲推斷死亡時間的一種依據。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影響屍冷速度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利用屍溫下降的規律來推斷屍體死亡時間,應當結合其他屍體現象和因素來做綜合判斷。

這一題在下出的不好,可以說的通的答案很多。底下網友的回答都很不錯。

<>

月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會是這樣嗎?
回覆此篇 刪除 2007/10/03 02:13

如果他要把謀殺時間推後,是否應該冷凍才對。

加熱,只讓尸體加速腐朽,與山區夜晚的寒冷相反。

想延後謀殺時間,竟變成推前,甚至失蹤前的日子。

<>

阿濃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動動腦
回覆此篇 刪除 2007/10/02 20:47

梅探長仔細看過醫生的皮包──關鍵應該在皮包

醫生的皮包裡可能有─體溫計  藥物  出診記錄表  行事曆等

梅探長也許看到出診記錄表 或行事曆 

所以斷定屍體被加溫過。

<>

HS
我想....
回覆此篇 刪除 2007/09/30 20:47

應該是細胞加溫後產生變化...

(我想應該是元素在加熱後冷卻...產生出不同的物質,或改變原本的性質)

造成原本屍體本身不尋常...

<>

史人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
回覆此篇 刪除 2007/09/30 11:17

屍班????

<>

蔚妡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脫水
回覆此篇 刪除 2007/09/30 10:25

持續置放在40度以上的環境中一天,水份應該會不斷流失,而太過乾燥吧。

有誰推薦more
迴響(3) :
3樓. *輕輕走過*
2007/12/10 14:00
果然我沒有謀殺的本事
光想都想不出來了
 那就別想了,不過蛋糕要少吃點. 梅斯普雷爾2007/12/10 22:30回覆
2樓.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
2007/10/08 01:54
ㄎㄎㄎ....
果然, 偶不素摳男.....
呵呵!斌哥!您當然不是囉。 梅斯普雷爾2007/10/08 07:36回覆
1樓.
2007/10/05 22:30
55

我的暴米花也很不錯,為什麼沒有?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毛利小王林


40幾度應該爆不起來吧? 梅斯普雷爾2007/10/05 22:34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