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神話
2007/03/13 15:59
瀏覽1,25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印度教神話
Hindu mythology
印度教神話可分為吠陀神話、古典神話和民間神話三類。吠陀神話的最早來源是約西元前1400年的《黎俱吠陀》,最晚近的是前500年的《奧義書》。古典神話見於古典時期(500BC∼AD1000)的梵文著作,其中最早的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及《往世書》。民間神話來源於方言文學、口頭傳說、民間故事和民間藝術。印度教神話的主題可分為五類︰
1.宇宙起源神話。據吠陀時代最簡單的宇宙起源神話說,造物主用木建造宇宙。另說天神特尤斯降雨使堅牢地神懷孕,長出莊稼。《梨俱吠陀》謂原人軀體肢解而成宇宙。《奧義書》較古部分說,飢餓創造世界以使自己滿足;另一部分說,造物主一身裂為男女二人,再由這一對男女生育萬物。吠檀多派認為,太初有梵,梵通過天、地、氣三界,愛、雨、收穫三時產生萬物。較晚近的神話說,原人那羅野拏(後來人們就以他為毗濕奴)浮在原始眾水之上的蛇(名為無邊)身上;他的臍中生出蓮花,梵天生於其中,張四口誦四吠陀,創造梵天之卵,卵中包容整個宇宙。《往事書》謂宇宙不再分成天、地、氣三界,而分為天、地和下界三界。地界分為七大部洲,彌樓山位於中央部洲中心,印度則在其南端。天有七重,最高之處為梵界;地下有七重地獄,是各種妖魔所居;時間無限,一大世一萬二千年分為四世,兩千大世合為一劫。
2.神靈傳說。據《摩訶婆羅多》載,神祇總數有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後世文獻倍增其數。常受人求告的神是因陀羅、阿耆尼和蘇摩。《黎俱吠陀》載,由於巨龍費栗多作祟,季風雨連綿不停,於是因陀羅將它殺死。伐樓拿與密多羅(波斯宗教中的密特拉)共同監督眾生持守正道。吠陀諸神除此以外重要者為毗濕奴,他三步跨過宇宙而將它占據,他協助因陀羅戰勝眾敵。晚期吠陀神話說,生主與他的配偶槃遮生出世界。在古典時期的神話中,宇宙經歷創造、維持和滅亡三個過程。梵天是造物主;毗濕奴維持世界和社會紀綱,羅摩和黑天都是他的化身;黑天的妻子是蓮花女神,她賜人以美麗、財富和佳運。濕婆則放浪不羈,他的配偶是雪山神女,化身甚多。
3.英雄人物神話。據說聖人迦毗羅在陰間禪定,一萬六千王子諸侯掘地往見他,被他化為灰燼。另一位聖人薄吉羅陀自天上引來恆河水以便這些灰燼成聖,於是產生海洋,卻被阿竭多飲乾其水。阿竭多又命令溫德山脈停止增高。國王毗奢蜜多羅創造新宇宙與眾神對抗。關於君王考驗眾子的神話甚多。教派的創立人往往神化,據說9世紀哲學家商羯羅是濕婆的化身,12世紀的羅摩奴闍是原人那羅野拏,16世紀孟加拉導師查伊塔尼亞一人體現黑天和他的情婦羅多。
4.聖河和聖地神話。恆河原是一女神,居於天上,由薄吉羅陀把她引向地上,先落到濕婆頭上以緩其衝,否則大地會被沖破。另一條重要河流是娑羅室伐底河,據說是司掌辯才和學術的女神。眾多寺廟和朝拜聖地各有自己的神話。
5.時間與永恆。古老經典很少談到時間和永恆。一般認為眾神不死,牠們被稱為「不朽之子」。古典的神話繞著「由迦」(yuga)的觀念發展,由迦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時代。由迦有四︰吉利多(Kria)、特雷多(Treta)、德伐波羅(Dvapara)和迦利(Kali),依次由最好時代到最墮落時代,合成一「大由迦」。兩千大由迦為一劫波。迦利結束時,世界毀滅,經過一段沉寂期,循環復出,世界再造成功。另一神話在毀滅方面強調時間,認為萬物皆死於時間,因而「時間」是死神亞瑪(Yama)的別號。另一神話則把時間的推想,反映在輪迴哲學中永遠重返的教義中,死後的靈魂會再生,宇宙永遠輪迴著。
Hindu mythology
印度教神話可分為吠陀神話、古典神話和民間神話三類。吠陀神話的最早來源是約西元前1400年的《黎俱吠陀》,最晚近的是前500年的《奧義書》。古典神話見於古典時期(500BC∼AD1000)的梵文著作,其中最早的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及《往世書》。民間神話來源於方言文學、口頭傳說、民間故事和民間藝術。印度教神話的主題可分為五類︰
1.宇宙起源神話。據吠陀時代最簡單的宇宙起源神話說,造物主用木建造宇宙。另說天神特尤斯降雨使堅牢地神懷孕,長出莊稼。《梨俱吠陀》謂原人軀體肢解而成宇宙。《奧義書》較古部分說,飢餓創造世界以使自己滿足;另一部分說,造物主一身裂為男女二人,再由這一對男女生育萬物。吠檀多派認為,太初有梵,梵通過天、地、氣三界,愛、雨、收穫三時產生萬物。較晚近的神話說,原人那羅野拏(後來人們就以他為毗濕奴)浮在原始眾水之上的蛇(名為無邊)身上;他的臍中生出蓮花,梵天生於其中,張四口誦四吠陀,創造梵天之卵,卵中包容整個宇宙。《往事書》謂宇宙不再分成天、地、氣三界,而分為天、地和下界三界。地界分為七大部洲,彌樓山位於中央部洲中心,印度則在其南端。天有七重,最高之處為梵界;地下有七重地獄,是各種妖魔所居;時間無限,一大世一萬二千年分為四世,兩千大世合為一劫。
2.神靈傳說。據《摩訶婆羅多》載,神祇總數有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後世文獻倍增其數。常受人求告的神是因陀羅、阿耆尼和蘇摩。《黎俱吠陀》載,由於巨龍費栗多作祟,季風雨連綿不停,於是因陀羅將它殺死。伐樓拿與密多羅(波斯宗教中的密特拉)共同監督眾生持守正道。吠陀諸神除此以外重要者為毗濕奴,他三步跨過宇宙而將它占據,他協助因陀羅戰勝眾敵。晚期吠陀神話說,生主與他的配偶槃遮生出世界。在古典時期的神話中,宇宙經歷創造、維持和滅亡三個過程。梵天是造物主;毗濕奴維持世界和社會紀綱,羅摩和黑天都是他的化身;黑天的妻子是蓮花女神,她賜人以美麗、財富和佳運。濕婆則放浪不羈,他的配偶是雪山神女,化身甚多。
3.英雄人物神話。據說聖人迦毗羅在陰間禪定,一萬六千王子諸侯掘地往見他,被他化為灰燼。另一位聖人薄吉羅陀自天上引來恆河水以便這些灰燼成聖,於是產生海洋,卻被阿竭多飲乾其水。阿竭多又命令溫德山脈停止增高。國王毗奢蜜多羅創造新宇宙與眾神對抗。關於君王考驗眾子的神話甚多。教派的創立人往往神化,據說9世紀哲學家商羯羅是濕婆的化身,12世紀的羅摩奴闍是原人那羅野拏,16世紀孟加拉導師查伊塔尼亞一人體現黑天和他的情婦羅多。
4.聖河和聖地神話。恆河原是一女神,居於天上,由薄吉羅陀把她引向地上,先落到濕婆頭上以緩其衝,否則大地會被沖破。另一條重要河流是娑羅室伐底河,據說是司掌辯才和學術的女神。眾多寺廟和朝拜聖地各有自己的神話。
5.時間與永恆。古老經典很少談到時間和永恆。一般認為眾神不死,牠們被稱為「不朽之子」。古典的神話繞著「由迦」(yuga)的觀念發展,由迦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時代。由迦有四︰吉利多(Kria)、特雷多(Treta)、德伐波羅(Dvapara)和迦利(Kali),依次由最好時代到最墮落時代,合成一「大由迦」。兩千大由迦為一劫波。迦利結束時,世界毀滅,經過一段沉寂期,循環復出,世界再造成功。另一神話在毀滅方面強調時間,認為萬物皆死於時間,因而「時間」是死神亞瑪(Yama)的別號。另一神話則把時間的推想,反映在輪迴哲學中永遠重返的教義中,死後的靈魂會再生,宇宙永遠輪迴著。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