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頭一個10年與100位影響力人物
2010/08/29 03:42
瀏覽5,519
迴響0
推薦16
引用1
21世紀頭一個10年與100位影響力人物
[日期:2010-02-01] 來源: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不知不覺,21世紀頭一個十年已經過去。回眸之間,法國《新觀察家》雜誌列出了這十年裡對我們的世界最有影響、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印跡的100個人物。這份榜單不無主觀(裡面有相當多的法國人),但也為我們理解這十年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角度。
不知不覺,21世紀頭一個十年已經過去。回眸之間,法國《新觀察家》雜誌列出了這十年裡對我們的世界最有影響、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印跡的100個人物。這份榜單不無主觀(裡面有相當多的法國人),但也為我們理解這十年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角度。
1 希望之星
奧巴馬(Obama)
他到底是約翰·F·肯尼迪還是吉米·卡特?艱難的頭一年過去之際,有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卡特的影子,一個許下太多諾言卻又讓人太過失望的人。這種說法真是淺見。因為他的當選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性時刻———世界第一大民主國家出乎所有人意料選出一位混血兒(或者說黑人)來領導自己。而且奧巴馬能帶來的遠不止這些:他讓人們忘記了災難性的布什時代,讓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達成和解,削弱了山姆大叔的「帝國主義侵略性」,把環保重新提上議事日程,對美國進行了富蘭克林·羅斯福以來最深度的改革……在飽受焦慮折磨的十年之後,世界將其希望投射到了奧巴馬這面鏡子上。
2 經濟
米塔爾(LakshmiMittal)
他的英語摻雜著濃重的印度味,但威力十足;他的豪宅是倫敦最貴的那一座。這位59歲的鋼鐵大王並未忘記撫育他的文化:他每天早睡早起,愛做瑜伽,是素食主義者。這位億萬富翁出生於拉賈斯坦邦一個不通電的小村莊,他的發家之路宛如一部寶萊塢電影:1950年代,他的父親在加爾各答郊區開了一家小煉鋼廠,靠它掘到了第一桶金;26歲時他在印尼開辦了自己第一家煉鋼廠,然後一點一點,在全世界收購破產的小工廠。柏林牆的倒掉把東歐那些無人問津的企業送到他的手中。現在他是世界上最有錢的10個人之一,也是全球化進程最耀眼的象徵。
阿馬蒂亞·森(AmartyaSen)
首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亞洲人,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作出了精闢論述。他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一起將人類發展概念引入經濟學,指出如果不消除不平等現象,就不會實現真正的經濟增長。
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
雷諾-日產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促成了雷諾和日產之間的合作,成功拯救了日產。他和日本企業的合作模式引起效仿,現在標緻正在和三菱談判,大眾也在與鈴木談判。
約翰·鮑爾森(JohnPaulson)
這位對沖基金經理因為準確預測美國2007年次貸風暴的爆發而一舉成名,並因大舉沽空次貸債券而收穫豐厚———2007年到2009年,這個美國人從中賺到了200億美元。
斯蒂芬·帕森(StefanPersson)
他是物美價廉的世界名牌時裝的標誌。他所掌控的瑞典公司H&M已把整個地球變成其「殖民地」,每年在35個國家售出約5億件時裝。
任正非(RenZhengfei)
中國電信設備企業華為集團的創始人和總裁,正雄心勃勃地走向全世界,他的身影標誌著中國企業的崛起。
阿布拉莫維奇(RomanAbramovitch)
肆無忌憚的俄羅斯寡頭的象徵。他的生活有三個關鍵詞:足球、金錢、政治。
奧萊利(MichaelO『Leary)
愛爾蘭屈指可數的大富豪之一,他的瑞安航空公司是歐洲盈利能力最強的航空公司,其低成本經營模式為許多同行所效仿。
讓-克勞德·特裡謝(Jean-ClaudeTrichet)
2003年擔任歐洲中央銀行行長以來,他讓歐元成功躋身世界金融版圖。在他的領導下,歐洲央行對2007年金融風暴反應迅速,避免了一場雷曼兄弟式的災難,並把歐元區變成了為成員國提供金融穩定的天堂。
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Arnault)
法國首富,LVMH集團締造者,以天才的管理手段把珠寶、美酒、名表、時尚等名牌糅合在一起,號稱「世界奢侈品教父」、「精品界的拿破侖」。
3 政治
朱鎔基(ZhuRongji)
中國能有今天多虧了鄧小平,因為是他決定進行改革開放。而在歷史轉變時刻進行具體操作的是另外一位目光遠大的人:朱鎔基。21世紀到來之時,他是中國的總理,西方媒體稱他為「經濟沙皇」。他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2001年中國進入世貿組織要歸功於他,自由主義加宏觀調控的「中國模式」由他提出,他還提出「升級換代」,讓中國放棄低科技產業,追求高科技,現在中國已經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2003年,朱鎔基退休,他的得力助手溫家寶接任政府總理,中國的歷史繼續在既定軌道上行進。
默克爾(AngelaMerkel)
在東德出生長大,卻當選和連任統一德國的政府首腦。作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表面上似乎十分柔弱,實際卻是行事果斷的「鐵娘子」。
普京(VladimirPoutine)
他重新賦予俄羅斯人自信,依靠能源價格的飆升重振國家經濟。不過他領導下的國家體制仍屬權威性的,有時富有侵略性,令人擔憂。
托尼·布萊爾(TonyBlair)
他讓老邁的英國工黨重新煥發生機,他提出的「第三條道路」對歐洲其它國家和整個民主社會主義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過他對布什的無條件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他的國際地位。
盧拉(Lula)
這位「窮人的總統」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時也讓他的國家獲得了令其他一些新興國家羨慕的國際地位。
查韋斯(HugoChavez)
委內瑞拉總統是卡斯特羅真正的支持者。依靠石油收入,他把社會主義重新帶到人們面前,以「反美帝國主義」陣營領導人自居。
巴拉迪(MohamedElbaradei)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2005年因通過外交途徑阻止核擴散方面的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從伊朗核危機到朝鮮半島,到處活躍著他的身影。
露易絲·阿爾布爾(LouiseArbour)
前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現在繼續領導國際危機組織為公平和人權問題鬥爭。
埃倫·約翰遜-瑟利夫(EllenJohnson-Sirleaf)
利比亞總統,在美國受過教育的經濟學家,是非洲國家選出的第一位女總統。她的前任是獨裁者查爾斯·泰勒,因反人類罪受審。
艾澤丁·阿布·阿爾-艾什(EzzedineAbual-Aish)
一名醫生,在加沙一場轟炸中失去了三個女兒。他的遭遇展現了巴勒斯坦人民所經受的痛苦,以及實現中東和平進程的艱難。
4 法國政治
薩科齊(NicolasSarkozy)
現在還不知道歷史將如何評價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六位總統。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至少在他當權期間,他將是右派之最。這個男人挑戰了左派知識分子的統治,體現了秩序、權威、國家、家庭、工作、金錢等右派價值觀。他就像之前的讓-瑪麗·勒班一樣,「能把法國人私下裡所想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自負和獨霸的作風成為他執政後的深深烙印。
其他(略)
5 精神
昂山素姬(AungSanSuuKyi)
一直遭受軟禁但鬥志十足。緬甸軍方領導人更怕這位秀麗女士,而非誇誇其談的國際社會。
塔斯利馬·納斯琳(TaslimaNasreen)
孟加拉女詩人,受宗教壓迫的女性的代言人,因受到死亡威脅不得不流亡在外。
穆罕默德·尤努斯(MohamedYunus)
他用小額信貸證明另外一種形式的經濟是可行的。這位「窮人的銀行家」2006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本來還可能獲得經濟學獎。
阿爾·戈爾(AlGore)
克林頓時代的美國副總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以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強有力地推進國際社會對全球變暖議題的討論。
比爾·蓋茨(BillGates)
在用微軟控制了我們的電子計算機後,他改行做慈善去了。他打算把95%的家產都捐給自己的慈善基金。作為一個模範,他激勵了其他的億萬富翁。
馬丁·希爾施(MartinHirsch)
法國著名的皮埃爾神父的繼承人,創建了「積極互助收入津貼」,雖然進入政府任職,卻仍保持著獨立思想,致力於反貧困的鬥爭。
理查德·莫永(RichardMoyon)
無界限教育網絡始創者之一,他推行的無紙化教育在法國遍地開花,以非正式但徹底的方式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英格麗德·貝當古(IngridBetancourt)
綁架是過去十年中另一個引人矚目的現象,而她是最引人矚目的人質之一。她在武裝分子手中表現出的勇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獲救後的表現有時讓人失望。
邁克爾·摩爾(MichaelMoore)
他用《華氏911》把攝像機變成了武器,也使得紀錄片風靡一時,如《達爾文的惡夢》、《大號的我》、《美酒家族》。
6 新技術
克薩維埃·尼埃勒(XavierNiel)
法國人以地球上最低廉的價格使用著互聯網,而這要感謝42歲的克薩維埃·尼埃勒。1999年,他創建了廉價的互聯網接入服務Free,然後推出了Freebox和「互聯網+電視+電話」套餐,總值不到30歐元。這為克薩維埃·尼埃勒帶來了財富,同時刺激了競爭,豐富和方便了法國人的生活,目前有55%的法國家庭聯網。現在這位搗亂分子打算進軍一個更大的市場:手機,他承諾為法國人提供比對手便宜兩倍的服務。
塞吉·布林和拉裡·佩奇(SergeyBrinetLarryPage)
1998年他們推出網絡搜索引擎Google.從那以後,這些穿T恤的億萬富翁就統治了網絡,並夢想著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識都放到他們的服務器上。
馬克·西蒙奇尼(MarcSimoncini)
互聯網時代法國頭號媒人。他創建的交友網站Meetic與其歐洲競爭者總共有60多萬註冊用戶。
肖恩·范寧(ShawnFanning)
因為讓用戶輕鬆下載盜版的MP3音樂,這位年輕的波士頓大學生把音樂工業惹得暴跳如雷。雖然他的Napster沒有倖存下來,但一些類似的網站卻發展起來,比如Kazaa,eMule等。
斯蒂夫·喬布斯(SteveJobs)
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是科技創新的象徵,引爆無數電子時尚浪潮。iPhone、iPod、iTunes、Macintosh,甚至Pixar的誕生,都要歸功於他。
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
2004年他始創了Facebook,它本來是哈佛一群大學生的私人田地,後來變成了全球性的社交舞台。
吉米·威爾士和拉裡·桑吉爾(JimmyWales&LarrySanger)
2000年開創了史上第一個在線百科維基百科,現在它擁有250種語言編寫的1200萬篇文章。
雅克-安東尼·格蘭讓(Jacques-AntoineGranjon)
2001年他和生意夥伴共同創建VentePrivee網站,這是奢侈品樣品打折銷售網站的雛形。2008年,該網站銷售額達5.45億英鎊,註冊會員達700萬,每月的網頁瀏覽量達到10億。世界各地都有它的模仿者,如西班牙的BuyVip、意大利的Yoox,以及美國的RueLaLa、Ideeli等。
傑夫·貝佐斯(JeffBezos)
他不僅通過亞馬遜網站創造了世上首個在線銷售文化產品的市場,還想把電子書Kindle變成國際標準。
沙伊·阿加西(ShaiAgassi)
這位以色列企業家準備把電信運營模式套用到電動汽車銷售上,他已經成功說服雷諾-日產跟隨他投入這場冒險,2010年以色列將開始全面布建電動車充電網。
7 科學
米歇爾·邁耶(MichelMayor)
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必將名垂青史,至少會名留天文學史。1995年,米歇爾·邁耶領導一個研究小組,第一次發現了太陽系以外一個恆星的行星。在這之後的十幾年中,人們發現了至少405顆類地行星,其中超過一半是由邁耶和他的學生發現的。這些星星上會存在生命嗎?這是人類一直以來關心的問題,邁耶教授的發現讓我們心中重新燃起希望,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去那裡看看,雖然最近的類地行星距地球也有4光年。
馬克·佩尚斯基(MarcPeschanski)
生物學家,剛剛宣佈成功用人類胚胎肝細胞成功生成一塊完整的人類表皮,這是人類首次取得類似成功。
米歇爾·布魯內特(MichelBrunet)
波提耶大學著名的古人類學家,2002年帶領考古小組在乍得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古人類頭骨(700萬年),將人類歷史推前了一百萬年之久。
阿爾貝·費爾(AlbertFert)
因發現「巨磁電阻」效應與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於200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巨磁電阻」效應開發的小型大容量計算機硬盤已得到廣泛應用。
裡斯托弗和赫德維茲·博斯(ChristopheetHedwigeBoesch)
瑞士動物行為學家,他們發現靈長類動物有發明創新能力,它們也有自己的文化,甚至是考古學!
克隆貓(CarbonCopy)
披著美麗條紋的她是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寵物貓,2002年出生於得克薩斯A&M大學一個實驗室,它的出現象征著「複雜寵物時代」的來臨。
妮可·厄爾·卡露伊(NicoleElKaroui)
金融數學先驅,巴黎六大教授,是全球最早研究衍生性商品交易的學者,許多倫敦和華爾街投資銀行的金融工程師和專家都出自她的門下。
詹姆斯·哈森(JamesHansen)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主任,最早提出氣候變化威脅的科學家之一,頂住了布什政府的壓力,不斷表達自己觀點。
陳馮富珍(MargaretChan)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領導全世界對抗甲流的蔓延。
克裡斯汀·尤阿金(ChristianJoachim)
帶領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可控制分子齒輪,這項技術也許有一天可以發展出可在脫氧核糖核酸軌道上運行的分子級機器,運送藥物治療病人。
8 文學
丹·布朗(DanBrown)
在網絡時代和後「9·11」時代,他把古老的陰謀論變成了世界消費品和印錢機器,炮製了一道成功的流行文化大餐。2003年,這位新罕布什爾州教授通過《達芬奇密碼》(賣出8200萬本)成功地讓人們相信耶穌和瑪麗·瑪德萊娜的後人正在被人追殺;今年,在新書《失落的象徵》裡,他把華盛頓變成了一個神秘的城市。文學批評家和歷史學家可能會對他皺眉,但是正如布朗先生自己所言,「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
菲利普·羅斯(PhilipRoth)
著力描寫種族主義、性和死亡的羅斯年復一年地錯過諾貝爾文學獎,但已拿遍了美國各種文學重大獎項,說他是美國近十年來最偉大的作家毫不為過。
J.K.羅琳(J.K.Rowling)
她讓很多人恢復了喪失已久的閱讀興趣,讓少兒讀物影響到成人。《哈利·波特》在200個國家用67種語言賣出4億多本,創下世界之最。
喬納森·利特爾(JonathanLittell)
在榮獲龔古爾文學獎的《仁人善士》中,他從一個法西斯軍官的角度,剖析了法西斯的黨衛軍制度,影響深入人心。
科馬克·麥卡錫(CormacMcCarthy)
在新的千年,科馬克·麥卡錫通過《路》展現了他最陰鬱的一面:在一個荒謬、無情、難忘的末日世界裡無窮無盡的漂泊和流浪。
羅貝托·薩維亞諾(RobertoSaviano)
對於那不勒斯的黑手黨來說,薩維亞諾是一個討厭的傢伙,這個年輕的記者在傑出的作品《蛾摩拉-罪惡之城》中,展示了秘密組織「格莫拉帝國」無處不及的網絡。
斯蒂格·拉赫松(StiegLarsson)
這位已於2004年去世的瑞典作家通過《太平盛世》(又譯《千禧系列》)揭示了納粹的可怖和大資本的卑劣,去年拉赫松入選《每日電訊報》「一生必讀的五十位犯罪小說作家」。
阿蘭·巴迪烏(AlainBadiou)
作為一個極具領袖氣質的知識分子,他以獨特的方式把嚴格的數學知識、真正的哲學情懷、藝術家的感性和激進的政治活動結合起來。他的《薩科齊與什麼是共產主義設想》引起了熱烈討論。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Butler)
加州伯克利大學文學教授,性別研究的標誌性人物。身為同性戀者,她在2005年在法國出版的《性別煩惱》一書中就性別身份問題進行了革命性的思考。
斯勞特戴克(PeterSloterdijk)
來自德國,是康德和尼采之後這個哲學國度為之驕傲的又一個人物。這位矛盾的思想者讓拒絕負疚的新一代德國人開始思考。
9 藝術&表演
傑夫·昆斯(JeffKoons)
綽號「俗艷王子」,作品特別在既俗又貴。從一開始他就將藝術品當成商品去創作,很多人因此認為昆斯是一個徹底的拜金主義者,玷污了藝術的神聖,但更多的人認同他是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事實上,在日益物質化的當今社會,昆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丹尼·伯恩(DanyBoon)
法國最受歡迎的脫口秀喜劇明星,2008年自導自演了《歡迎來北方》,吸引了2000多萬觀眾前往影院觀看,它的票房數字目前只有《泰坦尼克號》可以匹敵。
賈邁爾(Jamel)
天才賈邁爾是法國最能保證票房的名字之一。如果沒有他,那些看慣了金·凱利或萊斯利·尼爾森的法國小影迷就會在電影院門口砸爛玻璃,他在法國喜劇電影中的地位就像齊達內之於法國足球隊。
約翰尼·德普(JohnnyDepp)
通過演繹一系列動人形象———從剪刀手愛德華到加勒比海盜———他成為國際性大明星,以及好萊塢身價最高的演員之一。
雅克·歐迪亞(JacquesAudiard)
他執導的電影《我心跳躍》2006年囊括8項愷撒獎,《預言者》摘得2009年戛納大獎,他的作品既有現實意義,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傑克·鮑爾(JackBauer)
美劇《反恐24小時》主角,在片中他得不停面對挑戰美國自信的陰謀,是「9·11」之後新一代偶像。
約翰·拉斯特(JohnLasseter)
華特迪士尼和皮克斯動畫片廠的首席創作官,也是華特迪士尼影像創作部的創作總顧問,通過使用電腦合成製作使動畫片發生了革命性改變。
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Jackson)
人類中的奇跡,在十年的被譴責和自毀後於2009年7月25日去世,導致神話復活,其1980年代的表演重新風靡這個星球。
電台司令(Radiohead)
英國著名搖滾樂隊,過去的十年中教會人們什麼叫藝術獨立和創意。
馬丁·帕爾(MartinParr)
英國攝影師,以其對擁擠的旅遊勝地和滑稽的工業社會的拍攝,表達了對中產階級和消費主義的諷刺。
10 時尚&體育
凱特·莫斯(KateMoss)
在這個為名流歇斯底里的世界,這個瘦小的英國女子擔得起「時尚皇后」的稱謂,她是在這個空虛時代唯一堪與帕麗斯·希爾頓比肩的人。35歲的凱特·莫斯以會穿衣服出名,十多年來,對於她的狂熱給各類時尚網站和雜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雖然不再上T台,但這位前模特卻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時尚觸覺投資。
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Lagerfeld)
當今最著名的時裝設計師,人稱「時尚大帝」。此外,他還是極為著名的減肥活教材,為了穿下吸血鬼風格的男裝,13個月減掉42公斤。
海迪·史利曼(HediSlimane)
從未受過專業服裝設計訓練卻成為最當紅的時裝設計師,不屑於傳統的「肌肉猛男」,熱愛纖瘦和搖滾,成功打造出鮮明的「海迪式」風格,受到狂熱的追捧和複製。
安娜·溫圖爾(AnnaWintour)
《Vogue》雜誌美國版主編,電影《穿PRADA的惡魔》原型,與奢侈品牌大亨們以你相稱,可以操縱時裝設計師們的職業生涯,直接影響美國時尚雜誌的股價。
布呂尼-薩科齊(CariaBruni-Sarkozy)
前超模,超級情人,歌手,因為與眾所周知的男人結婚登上人生又一個巔峰。法國總統出訪國外時,人們的眼睛都盯著她。
馬塞爾·旺德斯(MarcelWanders)
近年來最耀眼的設計巨星之一,除了驚人的創作力與生意頭腦,他強烈的個人風格、電影明星般的外貌以及擲地有聲的談吐,一洗人們對工業設計師的刻板印象,他的目標是把荷蘭打造為「世界設計之都」。
蘇珊·博伊勒(SusanBoyle)
她不可思議的體型和少女般的羞怯神情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為金子般的嗓音,她成為電視娛樂秀場上最後的贏家,一夜躥紅。
費蘭·阿德利亞(FerranAdria)
全球十佳餐廳之首ElBulli的靈魂人物,這家餐廳每年只開三個月,放人進去品嚐他們最新的分子美食作品,這是眼下最時尚的飲食。
蒂利·阿迪森(ThierryArdisson)
法國著名電視主持人。
博爾特(UsainBoit)
北京奧運會上的飛人,創造了100米短跑紀錄,讓人類的體能極限又跨一步。
11 爭議人物
本·拉丹(OussamaBenLaden)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聖戰」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兒。本·拉丹和他的組織「基地」就是這個詞語的具體化身。十年來他的陰影從未消退,宗教恐怖主義有增無減。從巴厘島到馬德里,從倫敦到白沙瓦,魔鬼的使者到處施暴。他們改變了我們的旅行方式,令西方人對伊斯蘭教充滿猜疑,增加了雙方的誤解。基地有多少分支?沒人說得清楚。他們的頭子藏在哪裡?據說身患重病的他現在是否依然活著?「多年來我們早已失去了關於他的確切消息,」美國國防部長蓋茨這樣說。
喬治·布什(GeorgeBush)
他成功地(暫時)摧毀了美國在世界中的積極形象。以下這些都可以算到他的賬上:兩場戰爭(伊拉克,阿富汗),數萬平民死亡,虐囚,還有他下台之際終於爆發的全球化的金融危機。
薩達姆·侯賽因(SaddamHussein)
他用恐怖手段統治伊拉克長達35年,不憚於使用化學武器來對付本國人民。他的倒台和2006年12月被處決,沒讓多少人感到悲傷。
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Ahmadinejad)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一直堅持偷偷發展核武器,有引發下一場國際危機的能量。
拉多萬·卡拉季奇(RadovanKaradzic)
原波黑塞族共和國總統,被控在薩拉熱窩和瑟佈雷尼卡犯下戰爭罪和種族屠殺罪,多年逃亡後於2008年被捕,近期接受海牙國際法庭審判。
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Madoff)
他將詐騙發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水平,這位潛水愛好者設下龐氏騙局圈套,靠投資者的金錢成為億萬富翁,至今仍是21世紀最初十年瘋狂投機的標誌性人物。
迪克·富爾德(DickFuld)
雷曼兄弟老闆,形象地詮釋了華爾街銀行家的盲目和自大。雷曼兄弟的倒掉標誌著次貸泡沫的破滅和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的開端。
米亞姆·巴達杜威(MyriamBadaoui)
為了成為英雄,她不擇手段。正是她的虛構證詞「揭露」了史上罕見的Outreau孌童案,在該案中有18個家庭的父母被控性侵犯自己的孩子,並被判刑,與孩子分離,但最後調查證明,這是一樁大冤案。
優素福·弗法納(YoussoufFofana)
暴力組織「野蠻人幫派」的頭目,領頭實施了對猶太少年伊藍·哈利米的折磨和屠殺,震驚整個法國,讓猶太人又想起曾經遭遇的慘痛和恐怖。
原文:Observateur
編譯:Dawn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
[日期:2010-02-01] 來源: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不知不覺,21世紀頭一個十年已經過去。回眸之間,法國《新觀察家》雜誌列出了這十年裡對我們的世界最有影響、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印跡的100個人物。這份榜單不無主觀(裡面有相當多的法國人),但也為我們理解這十年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角度。
不知不覺,21世紀頭一個十年已經過去。回眸之間,法國《新觀察家》雜誌列出了這十年裡對我們的世界最有影響、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印跡的100個人物。這份榜單不無主觀(裡面有相當多的法國人),但也為我們理解這十年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角度。
1 希望之星
奧巴馬(Obama)
他到底是約翰·F·肯尼迪還是吉米·卡特?艱難的頭一年過去之際,有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卡特的影子,一個許下太多諾言卻又讓人太過失望的人。這種說法真是淺見。因為他的當選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性時刻———世界第一大民主國家出乎所有人意料選出一位混血兒(或者說黑人)來領導自己。而且奧巴馬能帶來的遠不止這些:他讓人們忘記了災難性的布什時代,讓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達成和解,削弱了山姆大叔的「帝國主義侵略性」,把環保重新提上議事日程,對美國進行了富蘭克林·羅斯福以來最深度的改革……在飽受焦慮折磨的十年之後,世界將其希望投射到了奧巴馬這面鏡子上。
2 經濟
米塔爾(LakshmiMittal)
他的英語摻雜著濃重的印度味,但威力十足;他的豪宅是倫敦最貴的那一座。這位59歲的鋼鐵大王並未忘記撫育他的文化:他每天早睡早起,愛做瑜伽,是素食主義者。這位億萬富翁出生於拉賈斯坦邦一個不通電的小村莊,他的發家之路宛如一部寶萊塢電影:1950年代,他的父親在加爾各答郊區開了一家小煉鋼廠,靠它掘到了第一桶金;26歲時他在印尼開辦了自己第一家煉鋼廠,然後一點一點,在全世界收購破產的小工廠。柏林牆的倒掉把東歐那些無人問津的企業送到他的手中。現在他是世界上最有錢的10個人之一,也是全球化進程最耀眼的象徵。
阿馬蒂亞·森(AmartyaSen)
首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亞洲人,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作出了精闢論述。他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一起將人類發展概念引入經濟學,指出如果不消除不平等現象,就不會實現真正的經濟增長。
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
雷諾-日產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促成了雷諾和日產之間的合作,成功拯救了日產。他和日本企業的合作模式引起效仿,現在標緻正在和三菱談判,大眾也在與鈴木談判。
約翰·鮑爾森(JohnPaulson)
這位對沖基金經理因為準確預測美國2007年次貸風暴的爆發而一舉成名,並因大舉沽空次貸債券而收穫豐厚———2007年到2009年,這個美國人從中賺到了200億美元。
斯蒂芬·帕森(StefanPersson)
他是物美價廉的世界名牌時裝的標誌。他所掌控的瑞典公司H&M已把整個地球變成其「殖民地」,每年在35個國家售出約5億件時裝。
任正非(RenZhengfei)
中國電信設備企業華為集團的創始人和總裁,正雄心勃勃地走向全世界,他的身影標誌著中國企業的崛起。
阿布拉莫維奇(RomanAbramovitch)
肆無忌憚的俄羅斯寡頭的象徵。他的生活有三個關鍵詞:足球、金錢、政治。
奧萊利(MichaelO『Leary)
愛爾蘭屈指可數的大富豪之一,他的瑞安航空公司是歐洲盈利能力最強的航空公司,其低成本經營模式為許多同行所效仿。
讓-克勞德·特裡謝(Jean-ClaudeTrichet)
2003年擔任歐洲中央銀行行長以來,他讓歐元成功躋身世界金融版圖。在他的領導下,歐洲央行對2007年金融風暴反應迅速,避免了一場雷曼兄弟式的災難,並把歐元區變成了為成員國提供金融穩定的天堂。
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Arnault)
法國首富,LVMH集團締造者,以天才的管理手段把珠寶、美酒、名表、時尚等名牌糅合在一起,號稱「世界奢侈品教父」、「精品界的拿破侖」。
3 政治
朱鎔基(ZhuRongji)
中國能有今天多虧了鄧小平,因為是他決定進行改革開放。而在歷史轉變時刻進行具體操作的是另外一位目光遠大的人:朱鎔基。21世紀到來之時,他是中國的總理,西方媒體稱他為「經濟沙皇」。他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2001年中國進入世貿組織要歸功於他,自由主義加宏觀調控的「中國模式」由他提出,他還提出「升級換代」,讓中國放棄低科技產業,追求高科技,現在中國已經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2003年,朱鎔基退休,他的得力助手溫家寶接任政府總理,中國的歷史繼續在既定軌道上行進。
默克爾(AngelaMerkel)
在東德出生長大,卻當選和連任統一德國的政府首腦。作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表面上似乎十分柔弱,實際卻是行事果斷的「鐵娘子」。
普京(VladimirPoutine)
他重新賦予俄羅斯人自信,依靠能源價格的飆升重振國家經濟。不過他領導下的國家體制仍屬權威性的,有時富有侵略性,令人擔憂。
托尼·布萊爾(TonyBlair)
他讓老邁的英國工黨重新煥發生機,他提出的「第三條道路」對歐洲其它國家和整個民主社會主義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過他對布什的無條件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他的國際地位。
盧拉(Lula)
這位「窮人的總統」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時也讓他的國家獲得了令其他一些新興國家羨慕的國際地位。
查韋斯(HugoChavez)
委內瑞拉總統是卡斯特羅真正的支持者。依靠石油收入,他把社會主義重新帶到人們面前,以「反美帝國主義」陣營領導人自居。
巴拉迪(MohamedElbaradei)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2005年因通過外交途徑阻止核擴散方面的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從伊朗核危機到朝鮮半島,到處活躍著他的身影。
露易絲·阿爾布爾(LouiseArbour)
前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現在繼續領導國際危機組織為公平和人權問題鬥爭。
埃倫·約翰遜-瑟利夫(EllenJohnson-Sirleaf)
利比亞總統,在美國受過教育的經濟學家,是非洲國家選出的第一位女總統。她的前任是獨裁者查爾斯·泰勒,因反人類罪受審。
艾澤丁·阿布·阿爾-艾什(EzzedineAbual-Aish)
一名醫生,在加沙一場轟炸中失去了三個女兒。他的遭遇展現了巴勒斯坦人民所經受的痛苦,以及實現中東和平進程的艱難。
4 法國政治
薩科齊(NicolasSarkozy)
現在還不知道歷史將如何評價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六位總統。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至少在他當權期間,他將是右派之最。這個男人挑戰了左派知識分子的統治,體現了秩序、權威、國家、家庭、工作、金錢等右派價值觀。他就像之前的讓-瑪麗·勒班一樣,「能把法國人私下裡所想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自負和獨霸的作風成為他執政後的深深烙印。
其他(略)
5 精神
昂山素姬(AungSanSuuKyi)
一直遭受軟禁但鬥志十足。緬甸軍方領導人更怕這位秀麗女士,而非誇誇其談的國際社會。
塔斯利馬·納斯琳(TaslimaNasreen)
孟加拉女詩人,受宗教壓迫的女性的代言人,因受到死亡威脅不得不流亡在外。
穆罕默德·尤努斯(MohamedYunus)
他用小額信貸證明另外一種形式的經濟是可行的。這位「窮人的銀行家」2006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本來還可能獲得經濟學獎。
阿爾·戈爾(AlGore)
克林頓時代的美國副總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以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強有力地推進國際社會對全球變暖議題的討論。
比爾·蓋茨(BillGates)
在用微軟控制了我們的電子計算機後,他改行做慈善去了。他打算把95%的家產都捐給自己的慈善基金。作為一個模範,他激勵了其他的億萬富翁。
馬丁·希爾施(MartinHirsch)
法國著名的皮埃爾神父的繼承人,創建了「積極互助收入津貼」,雖然進入政府任職,卻仍保持著獨立思想,致力於反貧困的鬥爭。
理查德·莫永(RichardMoyon)
無界限教育網絡始創者之一,他推行的無紙化教育在法國遍地開花,以非正式但徹底的方式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英格麗德·貝當古(IngridBetancourt)
綁架是過去十年中另一個引人矚目的現象,而她是最引人矚目的人質之一。她在武裝分子手中表現出的勇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獲救後的表現有時讓人失望。
邁克爾·摩爾(MichaelMoore)
他用《華氏911》把攝像機變成了武器,也使得紀錄片風靡一時,如《達爾文的惡夢》、《大號的我》、《美酒家族》。
6 新技術
克薩維埃·尼埃勒(XavierNiel)
法國人以地球上最低廉的價格使用著互聯網,而這要感謝42歲的克薩維埃·尼埃勒。1999年,他創建了廉價的互聯網接入服務Free,然後推出了Freebox和「互聯網+電視+電話」套餐,總值不到30歐元。這為克薩維埃·尼埃勒帶來了財富,同時刺激了競爭,豐富和方便了法國人的生活,目前有55%的法國家庭聯網。現在這位搗亂分子打算進軍一個更大的市場:手機,他承諾為法國人提供比對手便宜兩倍的服務。
塞吉·布林和拉裡·佩奇(SergeyBrinetLarryPage)
1998年他們推出網絡搜索引擎Google.從那以後,這些穿T恤的億萬富翁就統治了網絡,並夢想著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識都放到他們的服務器上。
馬克·西蒙奇尼(MarcSimoncini)
互聯網時代法國頭號媒人。他創建的交友網站Meetic與其歐洲競爭者總共有60多萬註冊用戶。
肖恩·范寧(ShawnFanning)
因為讓用戶輕鬆下載盜版的MP3音樂,這位年輕的波士頓大學生把音樂工業惹得暴跳如雷。雖然他的Napster沒有倖存下來,但一些類似的網站卻發展起來,比如Kazaa,eMule等。
斯蒂夫·喬布斯(SteveJobs)
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是科技創新的象徵,引爆無數電子時尚浪潮。iPhone、iPod、iTunes、Macintosh,甚至Pixar的誕生,都要歸功於他。
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
2004年他始創了Facebook,它本來是哈佛一群大學生的私人田地,後來變成了全球性的社交舞台。
吉米·威爾士和拉裡·桑吉爾(JimmyWales&LarrySanger)
2000年開創了史上第一個在線百科維基百科,現在它擁有250種語言編寫的1200萬篇文章。
雅克-安東尼·格蘭讓(Jacques-AntoineGranjon)
2001年他和生意夥伴共同創建VentePrivee網站,這是奢侈品樣品打折銷售網站的雛形。2008年,該網站銷售額達5.45億英鎊,註冊會員達700萬,每月的網頁瀏覽量達到10億。世界各地都有它的模仿者,如西班牙的BuyVip、意大利的Yoox,以及美國的RueLaLa、Ideeli等。
傑夫·貝佐斯(JeffBezos)
他不僅通過亞馬遜網站創造了世上首個在線銷售文化產品的市場,還想把電子書Kindle變成國際標準。
沙伊·阿加西(ShaiAgassi)
這位以色列企業家準備把電信運營模式套用到電動汽車銷售上,他已經成功說服雷諾-日產跟隨他投入這場冒險,2010年以色列將開始全面布建電動車充電網。
7 科學
米歇爾·邁耶(MichelMayor)
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必將名垂青史,至少會名留天文學史。1995年,米歇爾·邁耶領導一個研究小組,第一次發現了太陽系以外一個恆星的行星。在這之後的十幾年中,人們發現了至少405顆類地行星,其中超過一半是由邁耶和他的學生發現的。這些星星上會存在生命嗎?這是人類一直以來關心的問題,邁耶教授的發現讓我們心中重新燃起希望,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去那裡看看,雖然最近的類地行星距地球也有4光年。
馬克·佩尚斯基(MarcPeschanski)
生物學家,剛剛宣佈成功用人類胚胎肝細胞成功生成一塊完整的人類表皮,這是人類首次取得類似成功。
米歇爾·布魯內特(MichelBrunet)
波提耶大學著名的古人類學家,2002年帶領考古小組在乍得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古人類頭骨(700萬年),將人類歷史推前了一百萬年之久。
阿爾貝·費爾(AlbertFert)
因發現「巨磁電阻」效應與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於200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巨磁電阻」效應開發的小型大容量計算機硬盤已得到廣泛應用。
裡斯托弗和赫德維茲·博斯(ChristopheetHedwigeBoesch)
瑞士動物行為學家,他們發現靈長類動物有發明創新能力,它們也有自己的文化,甚至是考古學!
克隆貓(CarbonCopy)
披著美麗條紋的她是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寵物貓,2002年出生於得克薩斯A&M大學一個實驗室,它的出現象征著「複雜寵物時代」的來臨。
妮可·厄爾·卡露伊(NicoleElKaroui)
金融數學先驅,巴黎六大教授,是全球最早研究衍生性商品交易的學者,許多倫敦和華爾街投資銀行的金融工程師和專家都出自她的門下。
詹姆斯·哈森(JamesHansen)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主任,最早提出氣候變化威脅的科學家之一,頂住了布什政府的壓力,不斷表達自己觀點。
陳馮富珍(MargaretChan)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領導全世界對抗甲流的蔓延。
克裡斯汀·尤阿金(ChristianJoachim)
帶領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可控制分子齒輪,這項技術也許有一天可以發展出可在脫氧核糖核酸軌道上運行的分子級機器,運送藥物治療病人。
8 文學
丹·布朗(DanBrown)
在網絡時代和後「9·11」時代,他把古老的陰謀論變成了世界消費品和印錢機器,炮製了一道成功的流行文化大餐。2003年,這位新罕布什爾州教授通過《達芬奇密碼》(賣出8200萬本)成功地讓人們相信耶穌和瑪麗·瑪德萊娜的後人正在被人追殺;今年,在新書《失落的象徵》裡,他把華盛頓變成了一個神秘的城市。文學批評家和歷史學家可能會對他皺眉,但是正如布朗先生自己所言,「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
菲利普·羅斯(PhilipRoth)
著力描寫種族主義、性和死亡的羅斯年復一年地錯過諾貝爾文學獎,但已拿遍了美國各種文學重大獎項,說他是美國近十年來最偉大的作家毫不為過。
J.K.羅琳(J.K.Rowling)
她讓很多人恢復了喪失已久的閱讀興趣,讓少兒讀物影響到成人。《哈利·波特》在200個國家用67種語言賣出4億多本,創下世界之最。
喬納森·利特爾(JonathanLittell)
在榮獲龔古爾文學獎的《仁人善士》中,他從一個法西斯軍官的角度,剖析了法西斯的黨衛軍制度,影響深入人心。
科馬克·麥卡錫(CormacMcCarthy)
在新的千年,科馬克·麥卡錫通過《路》展現了他最陰鬱的一面:在一個荒謬、無情、難忘的末日世界裡無窮無盡的漂泊和流浪。
羅貝托·薩維亞諾(RobertoSaviano)
對於那不勒斯的黑手黨來說,薩維亞諾是一個討厭的傢伙,這個年輕的記者在傑出的作品《蛾摩拉-罪惡之城》中,展示了秘密組織「格莫拉帝國」無處不及的網絡。
斯蒂格·拉赫松(StiegLarsson)
這位已於2004年去世的瑞典作家通過《太平盛世》(又譯《千禧系列》)揭示了納粹的可怖和大資本的卑劣,去年拉赫松入選《每日電訊報》「一生必讀的五十位犯罪小說作家」。
阿蘭·巴迪烏(AlainBadiou)
作為一個極具領袖氣質的知識分子,他以獨特的方式把嚴格的數學知識、真正的哲學情懷、藝術家的感性和激進的政治活動結合起來。他的《薩科齊與什麼是共產主義設想》引起了熱烈討論。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Butler)
加州伯克利大學文學教授,性別研究的標誌性人物。身為同性戀者,她在2005年在法國出版的《性別煩惱》一書中就性別身份問題進行了革命性的思考。
斯勞特戴克(PeterSloterdijk)
來自德國,是康德和尼采之後這個哲學國度為之驕傲的又一個人物。這位矛盾的思想者讓拒絕負疚的新一代德國人開始思考。
9 藝術&表演
傑夫·昆斯(JeffKoons)
綽號「俗艷王子」,作品特別在既俗又貴。從一開始他就將藝術品當成商品去創作,很多人因此認為昆斯是一個徹底的拜金主義者,玷污了藝術的神聖,但更多的人認同他是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事實上,在日益物質化的當今社會,昆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丹尼·伯恩(DanyBoon)
法國最受歡迎的脫口秀喜劇明星,2008年自導自演了《歡迎來北方》,吸引了2000多萬觀眾前往影院觀看,它的票房數字目前只有《泰坦尼克號》可以匹敵。
賈邁爾(Jamel)
天才賈邁爾是法國最能保證票房的名字之一。如果沒有他,那些看慣了金·凱利或萊斯利·尼爾森的法國小影迷就會在電影院門口砸爛玻璃,他在法國喜劇電影中的地位就像齊達內之於法國足球隊。
約翰尼·德普(JohnnyDepp)
通過演繹一系列動人形象———從剪刀手愛德華到加勒比海盜———他成為國際性大明星,以及好萊塢身價最高的演員之一。
雅克·歐迪亞(JacquesAudiard)
他執導的電影《我心跳躍》2006年囊括8項愷撒獎,《預言者》摘得2009年戛納大獎,他的作品既有現實意義,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傑克·鮑爾(JackBauer)
美劇《反恐24小時》主角,在片中他得不停面對挑戰美國自信的陰謀,是「9·11」之後新一代偶像。
約翰·拉斯特(JohnLasseter)
華特迪士尼和皮克斯動畫片廠的首席創作官,也是華特迪士尼影像創作部的創作總顧問,通過使用電腦合成製作使動畫片發生了革命性改變。
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Jackson)
人類中的奇跡,在十年的被譴責和自毀後於2009年7月25日去世,導致神話復活,其1980年代的表演重新風靡這個星球。
電台司令(Radiohead)
英國著名搖滾樂隊,過去的十年中教會人們什麼叫藝術獨立和創意。
馬丁·帕爾(MartinParr)
英國攝影師,以其對擁擠的旅遊勝地和滑稽的工業社會的拍攝,表達了對中產階級和消費主義的諷刺。
10 時尚&體育
凱特·莫斯(KateMoss)
在這個為名流歇斯底里的世界,這個瘦小的英國女子擔得起「時尚皇后」的稱謂,她是在這個空虛時代唯一堪與帕麗斯·希爾頓比肩的人。35歲的凱特·莫斯以會穿衣服出名,十多年來,對於她的狂熱給各類時尚網站和雜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雖然不再上T台,但這位前模特卻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時尚觸覺投資。
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Lagerfeld)
當今最著名的時裝設計師,人稱「時尚大帝」。此外,他還是極為著名的減肥活教材,為了穿下吸血鬼風格的男裝,13個月減掉42公斤。
海迪·史利曼(HediSlimane)
從未受過專業服裝設計訓練卻成為最當紅的時裝設計師,不屑於傳統的「肌肉猛男」,熱愛纖瘦和搖滾,成功打造出鮮明的「海迪式」風格,受到狂熱的追捧和複製。
安娜·溫圖爾(AnnaWintour)
《Vogue》雜誌美國版主編,電影《穿PRADA的惡魔》原型,與奢侈品牌大亨們以你相稱,可以操縱時裝設計師們的職業生涯,直接影響美國時尚雜誌的股價。
布呂尼-薩科齊(CariaBruni-Sarkozy)
前超模,超級情人,歌手,因為與眾所周知的男人結婚登上人生又一個巔峰。法國總統出訪國外時,人們的眼睛都盯著她。
馬塞爾·旺德斯(MarcelWanders)
近年來最耀眼的設計巨星之一,除了驚人的創作力與生意頭腦,他強烈的個人風格、電影明星般的外貌以及擲地有聲的談吐,一洗人們對工業設計師的刻板印象,他的目標是把荷蘭打造為「世界設計之都」。
蘇珊·博伊勒(SusanBoyle)
她不可思議的體型和少女般的羞怯神情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為金子般的嗓音,她成為電視娛樂秀場上最後的贏家,一夜躥紅。
費蘭·阿德利亞(FerranAdria)
全球十佳餐廳之首ElBulli的靈魂人物,這家餐廳每年只開三個月,放人進去品嚐他們最新的分子美食作品,這是眼下最時尚的飲食。
蒂利·阿迪森(ThierryArdisson)
法國著名電視主持人。
博爾特(UsainBoit)
北京奧運會上的飛人,創造了100米短跑紀錄,讓人類的體能極限又跨一步。
11 爭議人物
本·拉丹(OussamaBenLaden)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聖戰」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兒。本·拉丹和他的組織「基地」就是這個詞語的具體化身。十年來他的陰影從未消退,宗教恐怖主義有增無減。從巴厘島到馬德里,從倫敦到白沙瓦,魔鬼的使者到處施暴。他們改變了我們的旅行方式,令西方人對伊斯蘭教充滿猜疑,增加了雙方的誤解。基地有多少分支?沒人說得清楚。他們的頭子藏在哪裡?據說身患重病的他現在是否依然活著?「多年來我們早已失去了關於他的確切消息,」美國國防部長蓋茨這樣說。
喬治·布什(GeorgeBush)
他成功地(暫時)摧毀了美國在世界中的積極形象。以下這些都可以算到他的賬上:兩場戰爭(伊拉克,阿富汗),數萬平民死亡,虐囚,還有他下台之際終於爆發的全球化的金融危機。
薩達姆·侯賽因(SaddamHussein)
他用恐怖手段統治伊拉克長達35年,不憚於使用化學武器來對付本國人民。他的倒台和2006年12月被處決,沒讓多少人感到悲傷。
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Ahmadinejad)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一直堅持偷偷發展核武器,有引發下一場國際危機的能量。
拉多萬·卡拉季奇(RadovanKaradzic)
原波黑塞族共和國總統,被控在薩拉熱窩和瑟佈雷尼卡犯下戰爭罪和種族屠殺罪,多年逃亡後於2008年被捕,近期接受海牙國際法庭審判。
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Madoff)
他將詐騙發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水平,這位潛水愛好者設下龐氏騙局圈套,靠投資者的金錢成為億萬富翁,至今仍是21世紀最初十年瘋狂投機的標誌性人物。
迪克·富爾德(DickFuld)
雷曼兄弟老闆,形象地詮釋了華爾街銀行家的盲目和自大。雷曼兄弟的倒掉標誌著次貸泡沫的破滅和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的開端。
米亞姆·巴達杜威(MyriamBadaoui)
為了成為英雄,她不擇手段。正是她的虛構證詞「揭露」了史上罕見的Outreau孌童案,在該案中有18個家庭的父母被控性侵犯自己的孩子,並被判刑,與孩子分離,但最後調查證明,這是一樁大冤案。
優素福·弗法納(YoussoufFofana)
暴力組織「野蠻人幫派」的頭目,領頭實施了對猶太少年伊藍·哈利米的折磨和屠殺,震驚整個法國,讓猶太人又想起曾經遭遇的慘痛和恐怖。
原文:Observateur
編譯:Dawn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