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和婺源,其中的婺源位處偏僻山鄉,很幸運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氣韻。常聽「五嶽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而這裡卻享有「婺源歸來不看村」的美譽,其境內的篁嶺是它的濃縮版,具田園風光的恬靜閑適,彷彿世外桃源,備受遊客青睞。
篁嶺位於婺源縣江灣鎮東南的石耳山脈。建村於明朝宣德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典型的山居村落。因此地多竹,修篁遍野,故稱篁嶺。蘇軾曾有「無竹令人俗」的詩句,可見多竹的篁嶺,自散發出一股出塵脫俗的清雅。
我們先在景區門口看導覽圖,等導遊買好票,就進入門內乘觀光索道,上這掛在山崖上的古村落。周邊有千棵古樹環抱,萬畝梯田簇擁,飛簷翹角、粉牆黛瓦的徽派民居,像是一幅水墨畫,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鱗次櫛比、錯落有序地展開。房屋一樓臨前路,二樓開門可達更高一處的大路,層層疊疊,被稱為「梯雲村落」。
這裡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植與曹振鏞的故里。他們是曹操的嫡脈後裔。曹文植是《四庫全書》總裁官之一,深受乾隆皇帝信任。以書法聞名,還是京劇鼻祖,曾經帶他的私家徽戲班進京慶賀乾隆皇帝八十壽辰,給日後京劇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發展基礎。曹振鏞是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宰相,曾在嘉慶皇帝出巡時,守京代理朝政三個月。鄉民津津樂道,引以為榮,至今仍流傳「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的諺語。
我們步入現已改名為「婺源民俗文化展覽館」的「曹氏宗祠」,觀賞磚雕、寫在牆上的宗法制度與「金殿傳臚」匾等。曹文植十分重視教育,創辦了供族人子弟讀書的「竹山書院」,院前有個寫有「敬惜字紙」的焚化爐,教導孩子讀書寫字,不能隨意亂拋廢紙,要集中至此焚化。
由於地無三尺平,激發先民發揮智慧與想像力,用竹篩匾在窗台前支架晾曬農作物,朝曬暮收,既不佔地方,又便於收藏。一到秋天,家家戶戶曬滿了玉米、辣椒、稻穀和皇菊等色彩鮮豔的農作物,妝點了整個村莊,尤其在徽派民居黑白素色的襯托下,更展現出絕美的「曬秋人家」風情畫。可惜我們早來了兩、三個星期,否則就可看到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崖上古村「曬秋」景象。
婺源舊俗,大戶人家的姑娘自八歲起不能出閨房,直至出嫁。篁嶺的女孩子們,常常斜靠著繡樓上的木廊座,遠眺山景與曬秋消磨時間,於是廊座就有了「美人靠」的美名。據說眼前這座繡樓是觀賞經典曬秋畫面的最佳位置,大家紛紛上樓,坐在美人靠上,與擺設有辣椒、玉米的竹篩匾合影留念,連窗外的水墨風景也一併攬入。
古村重視村莊佈局,講究風水,依照「天街九巷,三橋六井」來建設。九條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莊各個角落。天街是核心,長三百米,兩旁商店林立。踏著青石板路,看茶坊、酒肆、硯莊、篾鋪,油坊,還有現場雕刻木雕、作畫、工藝畫傘等,古趣盎然。一把把紅傘懸在街道空中,好有情致,真是悠悠古韻濃。
經過作為教育、讀書場所的「竹虛廳」,臨街面的木雕圖案,精美繁複,雕工細緻,令人嘆為觀止。路邊還看到一幅可愛的篁嶺三寶—朝天椒、皇菊與山茶油的屏風廣告,古韻與現代感結合,別開生面,加上沿街的花卉植栽與藤蔓環繞,這條街讓人走得心曠神怡。
這麼多店鋪裡,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村姑的天堂」。這自稱村姑的店東,經營著有婺源特色的手繪布鞋。扎著兩條辮子,身材高䠷,亭亭玉立,淺笑中酒窩浮現,整個人似融入四周的村景中。她來自重慶,學的是舞蹈專業。當她走出繁華的水泥叢林,初遊篁嶺時,遠離塵囂,獨對天地,與山石、草木、雲霧在一起,心中湧現出莫名的感動。面對大自然,如同面對神靈與佛,她虔敬地默默祈願、感恩。看山石草木都有各自的修行,於是她留了下來,開始在此扎根「修行」。世間很多人對所愛,僅止於築夢,要身體力行去實現,卻又百般遲疑,而她毅然決然地放下原來所擁有,自得地生活在與心靈契合處。每天沐浴在朝陽夕暉中,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卷雲舒,令人好生羨慕!
天略陰,對面山谷雲霧縹緲,山嵐繚繞,恍若蓬萊仙境。空中飄起如煙細雨,套上導遊發給大家的「雨披」,我們向「壘心橋」走去。索橋全長近三百米,高度近百米,中間段四十八米鋪設玻璃棧道,在上行走可得多壘幾顆心,故稱此橋為「壘心橋」。那樣凌空透過玻璃朝下望,有懼高症的我,肯定會兩腿發軟,心跳加速,於是僅走前面一小段便回頭,沒敢往前續走玻璃棧道。
站在觀景台上,見梯田中有一方心形水塘,這原本是村民蓄水灌溉用,有一天突然被人發現形狀似愛心,就賦予它美麗的想像與傳說。眾多情侶紛紛在這方水塘前拍照,留下「相思篁嶺,愛在心田」的印證。
中午我們在樓高三層,可容納五百人的「天街食府」用膳。寬幅曬台窗戶,面向綠油油的梯田,遼闊原野的陰晴變化盡收眼底。宴席全用自種、自養、自獵之物。徽菜特色是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尤其是蒸,有「無菜不蒸、無日不蒸、無戶不蒸」之說,而爆、炒菜少,且重油、重色、重火功。「天街食府」根據篁嶺的傳統菜譜,創立了聞名遐邇的「八大碗」養生農家宴,大家吃得心滿意足。
秋末縣政府舉辦「篁嶺杯」「婺源蒸功夫」菜餚烹飪比賽,有贛、皖、蘇、鄂、湘一百五十餘位廚師參賽。「天街食府」送出創意十足的《八戒點秋》作品~用竹篩匾作托盤,黃色小米鋪底,黑芝麻於兩邊排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經典詩句,下面還排有「篁嶺曬秋」四個字。於小米上面擺放的白瓷盤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映襯一份篁嶺特色的臘味合蒸,此菜一登場,即吸引全場注目,榮獲「中國徽菜傳承獎」,「天街食府」也被授予「中國徽菜傳承名店」的榮譽稱號。
臨別,再看一眼這廣袤的梯田風光。想像陽春三月,一片油菜花,金燦燦地盛開,美不勝收,懾人心魄。近年來,為突破季節限制,延展花卉主題,種上了四季花卉,有杜鵑花、牡丹、玫瑰、紫薇、薰衣草、桃花、梨花、三角梅等,一片奼紫嫣紅,成了鮮花小鎮,加上別致的「曬秋」農俗風景,篁嶺應是造物主遺落人間的一塊美玉,難怪廣泛贏得外界「中國最美鄉村」的讚譽。轉角正好有個廣告牌,雖不很清晰,拍下聊補想像不足之處。
頻頻回首,雖然它那低調的華美、安靜的絢麗,所散發出的醉人古韻,已一一烙印我心版上,但是,於不捨離去中,驀然驚覺,我早已把心留在這如詩如畫、掛在山崖上的古村落了。
(12/28/2017 刊登於世界日報副刊)
圖片無名字浮水印,係摘自網路。加放兩張秋季豐收的網路曬秋圖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6樓. Bifröst Kærlighed2018/09/19 11:55so wonderful
怎樣的淬鍊
綻放奪目張力
風聞有您
今得凝聽
Boston Kindergarten wish to be the wind beneath your wings
☆﹒﹒☆★‧*°∴°*﹒﹒☆﹒﹒☆★*°﹒*﹒﹒☆
A teacher
Takes a hand
Opens a mind
Touches a heart
Shapes the future
☆﹒﹒☆★‧*°∴°*﹒﹒☆﹒﹒☆★*°☆*﹒﹒☆ - 25樓. 晶然2018/05/24 19:21我國傳統文化影響徽商,他們重視子女的教育,創辦了供族人子弟讀書的書院,院前有「敬惜字紙」的焚化爐,教導孩子不能隨意亂拋廢紙,要集中至此焚化。我國傳統文化影響客家族群,鼓勵子弟晴耕雨讀,現在的臺灣高雄美濃鎮、桃園市龍潭鎮都還保留敬字亭,敬惜字紙。謝謝告知!原來高雄美濃鎮與桃園龍潭鎮都還保留敬字亭,太棒了!希望別的縣市也會效法。 雲霞 於 2018/05/26 13:20回覆
- 24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18/05/16 22:32真喜歡看雲霞的遊記, 圖文並茂 充滿詩情畫意, 將這個遙遠的簧嶺古村 介紹得好透徹 。謝謝您的讚美!不好意思,是篁嶺本身就具有詩情畫意的風景、人文等,我只是如實描述。 雲霞 於 2018/05/18 05:09回覆
- 23樓. 悅己2018/05/04 19:57婺源篁嶺
這名字說真的,有點難唸耶
那盤紅色的菜餚
有點像台灣的控肉
只是我們的顏色比較醬油色,他們的像紅燥肉
您好可愛,這名字的確有點難唸。那個”婺“字發音與”霧“同。
那盤肉,看起來是像台灣的控肉,簡單說,其實就是紅燒肉。
若功夫好,做得油亮油亮的,色澤誘人,就會讓人好想吃。
雲霞 於 2018/05/07 06:24回覆 - 22樓. 雲大少爺2018/04/16 23:32
來到這兒
好像時光倒流了
停在那個古樸的年代
旅遊剛歸來,遲覆,十分抱歉!
遠離滾滾紅塵,走在篁嶺,四周景色、建築、店面招牌、村姑服飾等等,在在讓人感受到那份古樸的美。
時光,的確,在這兒倒流了……
雲霞 於 2018/04/25 12:50回覆 - 21樓. 月光邊境2018/04/13 18:30
月光好迷江西、安徽的曬秋啊
您這篇月光沒有去
我去了充滿靈你氣的江岭
謝謝雲霞姐的分享
拜訪了您的部落格,您把徽州拍得美極了,那一大片又一大片的油菜花田,正好補足了我沒能於三月去的遺憾。
充滿靈氣的江嶺,在您的鏡頭下,與徽州其他處比,亦毫不遜色。
太感謝您了! 雲霞 於 2018/04/14 04:05回覆 - 20樓. 蕭之華2018/04/11 10:54文圖並茂,古典現代,生動描述,令人留戀!
- 19樓. 余學芳2018/04/11 09:52曬秋盛典
聽說婺源篁嶺的曬秋,是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
謝謝雲霞如此豐富細心的分享。引發我的興趣,希望能親身經歷一番。
- 18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8/04/10 22:59。
這一篇這是字字珠玉,回味無窮
世人白日夢做太多,欲壑難填,返璞歸真癡人說夢
這裡的境界美得風華絕世,前所未見
- 17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18/04/10 11:22
昨天貼出的拙作只花了半小時準備,一時之間找不到這篇大作,今天總算補上了,哈哈哈
特別推薦雲霞大作:山崖上的古村落——婺源篁嶺 http://blog.udn.com/theresajaw/11096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