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無一法可說】亦【無一法得說】…【有無】的迷藏是蘊育人類的【子宮】
一切皆從【無中生起】至【有中幻滅】…【可有亦可無】乃知【先有才能識無】
這【空中妙有】道盡了一切自然的生趣…【道法自然】遵循自然便是回家的道路
這篇文章下面的回應會是【心靈工坊】出版的【鑽石途徑】這整套書的精典摘要
第一冊講的是【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
第二冊講的則是【存在與自由】…第三冊命名為【探索真相的火焰】
第四冊解析【無可摧毀的純真】
在此特別感謝【陳思瑜】小姐的推薦乃有機會接觸這套書的精湛內容
希望在【愛琴海】整理這套書的精髓與各網友分享
2010年9月8日完整地摘錄前三冊的重點,讓珍辰我感覺很欣慰
因為在整理的同時,它協助珍辰我得以回顧一生的經驗
且在細品慢嚐之後,著實得到了穩定紮實的成長
再一次的感謝,獻予此書作者【A.H.Almaas】阿瑪斯
也非常感謝【胡因夢】小姐的漂亮翻譯
全書四冊的摘錄工作終於在2010年10月1日正式完工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92樓. 55555552010/10/01 18:52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7章摘要b…【無我】
臣服於真理就是徹底面對真相,乃至於根本不認為有所謂不幸這件事
因為這時候的眼中就只真相而已,有兩種要素可以促成我們依照真理而活
一是對真相的洞察,二是覺知到自己無法洞察所有真相時,寧願捨棄自我
若想看到自我的真相,必須明白自我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真實、重要或根本
自我基本上只是奠基於肉身的一種結構罷了,其中最膚淺的部分是自我意像
最深的本質則是實相,因此為真理而活,某種程度上就是為自己而活
事實上,我們要捨棄的並不是肉身,而是概念或 信念
但我們的心智並不能區分肉身與心理上的信念
因此捨棄這些信念,感覺上就像是肉身死了一般
所以,根據真理而活,意味著寧願放下對肉身及生活的執著
真理從不強調要拋棄家庭生活,或是不能擁有愛人及婚姻
只是世俗性的自我格外關切這些事情,所以你才需要犧牲它們來活出真理
世俗性的自我對外在的滿足非常執著和認同,甚至會以其來定義自己
我們才會認為必須拿這些東西來換取真理,臣服並不代表要把錢捐給別人
只是當這類挑戰降臨時,必須心甘情願地奉行
凡是面臨選擇時,我們選擇的都應該是真理
根據純客觀真理而活是很困難的事,因為世俗性的道理往往會扭曲它
雖然我們外在的一切都屬於世俗世界,但我們的內心可以變得
愈來愈不世俗、愈來愈屬靈、愈來愈接近存在的本質
跟從真理並不代表必須自找苦吃,因為困境自然會給我們機會
使我們在面對困苦的時候,可以認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妄
如果你真的渴望見到實相,就會因遭逢不幸而感到快樂
因為你會把挑戰當成是一種引領和幫助
但我們並不需要出去自討苦吃,其實挑戰一向都出現在眼前
內在工作乃是要客觀地認清實相是什麼,並要認清物質次元和靈性有何關係
真我和外在的我有什麼關係,以及我們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其實內在工作的真諦就是要為內在而捨棄外在
由於我們認同的是外在世界,所以才把這件事詮釋成了自我犧牲
全書四冊的摘錄工作終於在2010年10月1日正式完工
再來珍辰我會一小節一小節地放到噗浪上,分享給噗友們算是再複習一番
5555555 於 2010/10/01 19:07回覆 - 291樓. 55555552010/09/30 05:35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7章摘要a…【無我】
【自我】本是開悟最大的障礙,因為它永遠為自己而活
即使是非常深入的修行,你仍然是為自己在修,仍然想獲得某些東西
你必須質疑自己為什麼想與上主合一,答案是想獲得更美好的感覺
或許你以為靈修可以使你成為上主的新娘,這種觀點其實很正常
大部份的人都是如此看待生命,你永遠是為了自己而活
雖然你願意為他人服務,但出發點仍然是為自己
基督曾經說過,你若是為自我而活,或者試圖妥協而去侍奉兩個主人
那是行不通的,你將會喪失你想拯救或擁有的生命
喪失你的生命意味著無論自我怎麼活,都不可能活出真實的生命
你的人生永遠是空洞的、無意義和不滿足的,因此不如死掉算了
另外,還有一種解說方式,是可以用【死 不掉】來代表死掉
因為你的自我如果死不掉,就會像行死走肉一般,無法活出最真實的生命
所以為自我而活,就代表你是在崇拜一個虛假或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當然,要認清我們的自我或人格不存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內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捨棄自我、交出自我、以及為真理犧牲自己
一個渴望追隨真理的人,怎麼能為自我而努力呢,自我根本就是個虛假的東西
只要我們還在為自己效勞,而且把自己當成了真實的存有
就會不由自主地忽略真理,轉而以純物質次元的角度運作
洞悉真理就是領悟到,實相是超越自我,最終會把自我廢掉的一種狀態
自我犧牲不是要我們受苦,雖然過程中我們勢必會感受到痛苦
之後,自我犧牲會變成一種自然產生的驅力,因為我們對實相有了真實的愛
為真理放棄你的生命,意味著活出真人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以自我的角度考量事情時,我們的觀點通常是自我中心的
是被動物本能或慾望所操縱,奠基於物質現實的傾向,目標就是滿足本能需求
譬如追求生活保障、安全感、享樂以及社交生活帶來的慰藉
如果從無念實相來看這整件事,就會發現自我只是心中的一種概念罷了
長久以來我們對這個概念一直信以為真,認為身體和其他物質事物是分開的
因而下了一個結論…我有一個【自我】以及它的本能需求
考慮自己該如何在物質世界存活下去,如何獲得安全保障和享受
如何擁有社交上的慰藉及社會的認可,如何得到伴侶的撫慰等等
就是我們一般認為的生活方式,我們生活的重心應該是要依從真理才對
如果我們活著只是為了滿足世俗需求,我們的生命就是膚淺的
缺乏靈性帶來的生命力,不過我們在物質需求上也必須滿足到某種程度才行
因為我們仍然得活下去,而且必須擁有某種程度的慰藉
才能發現真實的人生是為了開悟而不是為了其他的任何目的
5555555 於 2010/09/30 06:04回覆 - 290樓. 55555552010/09/29 20:57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6章摘要n…【宇宙意識】
當我們看見實相的所有層次時,我們會發現個人心智是非常受限與不完整的
這種侷限是痛苦和負面生活的肇因,我們把整個實相縮小成有限的東西
然後又企圖透過這種狹隘的觀點來生活,所以會帶來極大的痛苦
逐漸覺知到最核心的部分,會讓我們超越個人心智、體驗到實相
因此才稱之為我們內在的本質,當我們體認到自己的本質時
就能體會到當下的存在,而不再讓歷史延續下去
但這種能力是漸進的,你無法立即擺脫掉那些老舊的自我意像
你愈是能擺脫老舊的意像,就愈能覺知當下的存在
如此一來你的心量就會更寬廣,更具有包容性
從根本上來看,整個過程就是在擺脫個人性的心智活動,你會很恐懼這種狀態
因為當你進入終極實相時,個人心智裡的一切東西都會消失
其實萬物仍然存在於眼前,但它們不再屬於個人心智
那時宇宙意識就變成存在的內涵,故當一個人解脫時,就從人變成了宇宙人
當我們成為終極實相時,那種狀態就像是深睡無夢
你也許會認為處在深睡無夢的狀態時,世界仍然存在
但是當你醒來時,卻發現世界根本不存在,我們既能經驗空無,又能經驗萬有
這不是一件透過線形思考可以了解的事,這些內在次元也不是堆疊上去的
你可以把它們看 成是一層又一層的狀態,但真相並非如此
我們其實可能同時經驗所有的階層,有時你只 能體驗到某個階層
有時你連一個階層也體驗不到,這是一個很難解釋的狀態
因為實相非常奇妙神秘,裡面充滿不可思議的美與神奇性
這就是人類為何會被視為特殊的原因,人類比其他動物要特別得多
因為人類有能力經驗或看見所有的次元,而動物只能待在特定的狀態裡
其實個人心智才是最低的層次,未解脫的個人心智甚至比動物界還要低下
可蘭經說【我們把你創造成最高等的生物,但同時也把你降到了最低層】
個人的心智確實可能演變成最低下的狀態,甚至連貓狗都不如
造物主基本上就是整個宇宙意識,祂涵蓋了所有的次元
人類的靈魂也能經驗所有的次元,就我們所知
宇宙裡只有人類能夠經驗所有的次元,從這個角度來看
我們和造物主非常類似,你可以繼續當人,但所有的次元都在你之內
而且你甚至能覺知所有的次元,人類就是一個小型的造物主
而這便是所謂的神人,一個完整的人,因為他可以同時存在於所有的次元
由於人類是根據造物主的形像創造出來,所以他是神子、造物主的代表
人類雖然無法變成整個宇宙,但可以存在於所有次元
如果你已經體驗到所有次元,就是在體驗造物主本身了
體驗到合一境界就如同體驗到造物主一樣
5555555 於 2010/09/29 21:15回覆 - 289樓. 55555552010/09/29 19:03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6章摘要m…【宇宙意識】
如果你開始發現萬事萬物都是意識,就會開始質疑【死亡又代表什麼呢】
當然這不意味生死不存在了,而是它們喪失了原來感覺的那種重要性
因此這份了悟會帶來更大的自由,無概念次元帶來的挑戰
會從根本上動搖自我們的僵固信念,當然進入到終極實相,挑戰會更強烈些
到了那個階段,甚至連自我意識本身都不需要存在了
處在無概念次元裡既能經驗到無概念狀態,也能驗到概念性次元
我們可以從終極實相的層次將自己化成終極實相
裡面沒有任何對自我或其他事物的覺知,但也能從終極實相來經驗現象世界
那時我們就不是純粹的終極實相了,因為純理性已經出現,故產生了辨識力
就因為有了純理性,我們才認出了終極實相的存在
缺少了辨識力,我們永遠無法認出終極實相
我們可能處在終極實相的狀態裡,但是對這種狀態毫無所知
為了覺知到終極實相,另一個層次的覺知必須出現
而這就是無概念次元,一種純然的覺知,處在無概念次元裡
你才能覺知到終極實相,這次元比你觀察到的任何一個層次都還要深奧
終極實相是種純然的覺知且無法覺知自己,但卻能覺知從它之中產生的東西
當意識出現的那一刻,終極實相才會察覺自己就是淨光
因此你可能從終極實相的層次覺知無概念次元
但也可能失去終極實相的狀態,而完全變成了無概念次元的狀態
你可以從無概念次元經驗到自己,也就是一種純然的覺知,卻沒有覺知的對象
你也可能變成無概念狀態,而可以覺知到終極實相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能力探討終極實相的理由
處在任何一種層次裡,你都可以觀察到更膚淺的次元以及下一個更深的次元
除非進入了終極實相,進入終極實相就到底了
那時你只能反過來觀察更膚淺的次元,假如你是處在個人性的心智狀態裡
也只剩下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朝更深的次元發展
終極實相是最根本的狀態,個人心智則是最膚淺的狀態
5555555 於 2010/09/29 20:17回覆 - 288樓. 55555552010/09/29 16:42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6章摘要L…【宇宙意識】
因此內在工作必須從【個人心智】進入到【宇宙意識】
這意味著必須從人格次元進入本體次元,然後再超越本體次元進入無念實相
否則自我仍然會利用客觀的分別意識,緊緊抓住它們來確立自己
當我們從無念實相的層次來覺知物質及本體世界時,它們看上去仍然像是一種思想
這就是我們會稱其為【宇宙意識】的理由,因此純理性可被看成是一種概念模式
當穿透個人心智裡的概念而覺知到頭腦的意像時
我們會發現這些在純理性之中運作的概念,也都只是一些意像罷了
從無念實相的角度來看,宇宙意識也只是一種意像罷了
因此桌子並不是真的桌子,而是看似桌子的一種意像
從個人心智來看,它似乎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但其真實性比不上無概念次元
因為無概念次元是更根本的實相,而物質世界及本體次元裡的事物
也都只是無念實相裡的一些意像罷了
我們稱其為宇宙意識是因為我們超越它的時候,才會發現它是有意識的
但這種意識並不是由我們的人格創造出來的,這種意識是真實存在又完整的
因此有人稱之為【造物主意識】
從無概念次元的角度來看,物質世界、本體以及所有存在的事物
都是由概念或形式構成的意識,而且充滿在無概念次元或原初意識裡面
除非你能從無概念次元產生覺知和理解,否則仍然是所謂的【本體論者】
你仍然相信事物和本體是存在的,各自具有永恒的本質
因此無概念次元就像是一整片東西,裡面沒有任何區塊
接著它就被切割成許多部份,而這便是所謂的宇宙意識
但是請記住,宇宙意識並不是個人性的心智活動
我們須有能力區分個人心智活動和宇宙意識的差異,否則很難了解宇宙意識
從宇宙意識中顯化出來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說是一種概念
無概念次元能夠強而有力地影響自我
自我會持續地認定物質和本體次元都是真實存在的東西
除非它進入無概念次元,那時你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意識
然後你又會質疑,如果一切都是意識,那我為何覺得它們是真實的呢
到了那個時候,你對存在的終極信念就會遭到巨大挑戰
5555555 於 2010/09/29 18:36回覆 - 287樓. 55555552010/09/29 15:40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6章摘要k…【宇宙意識】
讓宇宙意識自然運作,並不代表裡面不再有任何行動,也不意味被動性
你的接收性會愈來愈強,但你接收的是宇宙意識而非個人心智
假如身體需要被療癒,宇宙意識就會在你之中顯化成真正的意志、力量與智慧
於是你就能以最有效的方法療癒自已
但你若是按照個人想法去運作,便可能障蔽住純正的意志力和力量
而以不必要和無效的方式治療自己,或者會過於努力、而錯置力量
以特定意像界定自我,就是在告訴自己該如何存在,這是種個人心智的活動
但如果你把它們放下,不再以過往的意像來界定自己,只是讓自己存在著
那 時你經驗到的自己又會是什麼呢,答案是本體,一種存在
你會發現自己和其他事物是沒有界分的,強烈的界分感只存在於心智活動裡面
特別是認為身體足以定義自己之類的想法
我們已經發現自我會根據宇宙意識的物質次元來定義現實
這就是個人心智活動的基本內涵,你總是從這個角度在看自己和自己的生命
因此內在工作很顯然就是要重新教育自己的心智
並且要拋掉童年接受過的錯誤思想,引進宇宙意識的影響力
由於自我會利用概念來定義一切事物,因此它會緊緊抓住任何一種
足以維持實存感的想法,甚至會抓住普世性概念,讓自己繼續存在
它甚至執著於對本體的體悟,然後對自己說【我就是本體了】
這其實是把自己界定為本體而非經驗成本體
你也許有過對本體的經驗而認為自己就是本體,那只是一種自我意像而已
它和其他任何一種自我意像同樣晦暗無明
雖然那份體悟是源自於宇宙意識,但你的頭腦仍然利用它繼續定義自己
這就是我們必須超越宇宙意識進入無念實相的理由
5555555 於 2010/09/29 15:53回覆 - 286樓. 55555552010/09/28 20:43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6章摘要j…【宇宙意識】
我們一旦明白與接納了【道】的觀點,制約就會愈來愈少
制約源自於我們的偏好,我們總想讓事情按自己的方式而非以道的方式運作
舉個例子,如果道讓你生病,這就是它運作的方式之一
但你可能會覺得【不,我不該生病,我應該要擔憂這些事】
於是你就對抗它,然後就變得充滿著恐懼
接納現實就是接納宇宙意識運作的方式,接納一切發生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解脫意味著靈魂被個人心智影響的程度逐漸減低
而且愈來愈跟宇宙意識和諧相融,我們會逐漸覺知到普世性概念
而不是我們自己建構出來的概念和反應
因此當下的存在會變得愈來愈重要,因為存在就是安住於當下的真相
亦即讓每個當下安住於宇宙意識的本體場域
宇宙意識自有其運作之道,運作方式之一就是當你生病時才會開始顧及到它
這是個人心智和宇宙意識之間的一種互動方式,是很難理解的一個部份
我們愈是能覺知宇宙意識,就愈能放掉對事物的僵固信念和想法
之後自然本身就會照料一切,我們的存在也會開始運作
而這就會帶來健康,自然有自己的幸福與健康之道
人有時很難分辨自然文明或文化的差異,其實兩者不必然是衝突的
科技和文明不一定和宇宙意識相左
如果我們不被自己的信念、無明或偏好所掌控,事情將會如何發生呢
我們將如何對待原子能,我們是要它或不要它,答案是我們什麼也不知道
有的人會說文明是很糟糕的東西,我要生活在叢林裡,這種選擇不一定自然
宇宙意識是包含著機械與原子彈的,這一切都屬於宇宙意識
5555555 於 2010/09/28 21:23回覆 - 285樓. 55555552010/09/28 19:59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6章摘要i…【宇宙意識】
宇宙意識顯化出來的森羅萬象都會先是繁榮興盛,然後就衰敗死亡
這便是生命的【自然律】
內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讓心智不再運作,只是隨順事物的發生
人類或人的靈魂只宇宙意識裡面的一種純客觀形式
人類的靈魂或靈魂的純客觀形式【一種普世性概念】是跟其他概念不同的
因為它具備思考、形成概念、創造自己的現實及決定對事物之觀點的能力
岩石做不到這一點,但人類的靈魂做得到
靈魂還有能力封閉對宇宙意識的大部份覺知,只把焦點縮小在物質現象上面
人類的整個視野都是奠基於對物質現實的覺知
這就是我們之所以有自由意志的原因,我們有能力對實相的某些部份說【不】
然後把自己有限的認知當成了全部,從有限的認知中又做出了各種選擇
這樣看來,我們的確擁有自由意志,但從純理性層次來看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在靈魂層面純理性會以特定的方式運作,靈魂阻絕了對某些次元的覺知
自認為能主宰大局,但矇蔽住自己的靈魂,也有能力變得清明
繼而發現自己的純理性,讓它重新運作,這個過程被稱做【臣服】
允許造物主的意志重新運作,也可以說是一種【無為】或【純然的存在】
進行內在工作會讓靈魂逐漸覺知個人心智的特定細節,包括一貫的偏見和信念
靈魂也會發現自己的現實不必受過往歷史所操控
愈是經驗到本體並將其統合進來,個人心智活動就愈受純理性影響而被導正
進而能客觀地認清現實是如何運作,這個過程便是靈魂的進化與發展
如此一來,靈魂就不再受個人心智所主宰,而會根據純理性來運作
我們會開始根據本體的真理及內在工作體認到的真相來生活
我們愈是意識到純理性,給它運作的空間,允許自己去覺知它的運作方式
就愈能感受到和諧、美與愛,以及所有本體的特質
我們會體認到一種開闊的解放感,一種不再受限的感覺
所有的侷限都來自於和純理性對抗、認為我們和它是分開的
或者總是根據與當下的真相無關的信念來運作
宇宙的動力形式便是【道】,這是在實相裡產生變異與轉化的一個層次
方式是按照純理性的純客觀形式來運作,道裡面有生也有死
它不說誰好或誰壞,因為事物總是在不停地變異和轉化
海洋會轉變成雨水,雨水又會變成海洋
因此【道】從不說哪個更好一些,它是涵容兩者的
5555555 於 2010/09/28 20:23回覆 - 284樓. 55555552010/09/28 17:36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6章摘要h…【宇宙意識】
個人心智往往聚焦於純理性的某個部份,然後視其為現實的全部
它把大部份的焦點都專注於物質宇宙
由於這種物化傾向,個人心智通常是札根於實質性次元
它奠基於純理性最具體、最有限的一個層次,而非最精微的次元
個人心智大部份源自於身體的苦樂感覺,即使受到本體的影響也是如此
決定自我的反應、感受和覺知的自我意像,都是奠基於對身體的認同
個人心智因而無法注意到理性或宇宙意識的精微次元如本體和純然的存在
我們需要接受許多教育,才能把這些次元納入覺知
個人心智是奠基於理性和概念之上的
包括普世性概念、純客觀形式以及個人心智建構出來的概念
在純理性次元之中,對美醜的論斷及反應是不存在的
雖然對美學的重視會令我們更貼近純理性一些
但個人心智仍然帶有主觀歷史的元素及情緒反應
因此會對善惡美醜產生論斷和心理反應,如果能超越心智活動和個人偏見
甘願受宇宙意識的引領,我們的心中就會有美與和諧
一切事物都會變得光明而美好,裡面沒有一種東西是醜陋的
只有在個人心智的層次上,才有美與醜的分別意識
而美好的感覺往往能引領我們進入宇宙意識
個人心智包含了我們的觀點、信念、評量、論斷、偏好和反應
其哲學思辯能力則是源自於宇宙意識
這些信念、評量以及編織成的故事,往往奠基於個人的歷史
個人心智是隨著我們這個有機體的發展而建構出來的,它攜帶歷史的一切記錄
但純理性並不仰賴過往的歷史,它和時間無關,因為它是一種對當下的純然覺知
純理性涵蓋了本體和存在的所有面向,以及我們所謂的一切靈性體驗
所有的【靈性次元】都屬於【宇宙意識】的範疇
我們愈是和本體連結,價值觀愈會起變化
個人心智會因而得到轉化,並且會更受純理性影響
如果個人心智完全不存在,就不再有評量活動,你只是從純理性的角度在運作
而不是因為你認為某一種東西比另一種東西好,舉個例子
樹木本身有一種成長和保持健康的傾向,而這種傾向
並不是源自於樹木認為成長和健康是應該做到的事,它自然會形成這種作用力
顯化出萬物就是宇宙意識的運作方式,我們稱之為【道】…Logos
因此我們發現,個人心智停止活動並不會導致混亂
如同樹木或其他的有機體一樣,人類也有一種成長和保持健康的本能
樹木不會說【我害怕死亡,我喜歡活著】,它只是自然地活著、成長然後死亡
選擇能力是從個人心智發展出來的,因為它依據的就是評量的能力
5555555 於 2010/09/28 18:18回覆 - 283樓. 55555552010/09/28 13:50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6章摘要g…【宇宙意識】
純客觀形式次元是獨立於我們的定義和偏見之外的
我們的定義和偏見決定了我們注意的焦點,也決定了概念的內涵
以及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意像,因此個人概念的內涵是可以改變的
客觀現實的次元,有許多層次,從純然的存在到本體的其他面向,然後到物質面向
我們可以把一切事物都經驗成一種存在,同時又能覺察這些存在的差異性
鑽石指導方針,讓靈魂接受純理性的引導和影響
整體性存在裡面包含了各式各樣的事物,也就是所謂的宇宙意識或純理性
純理性涵蓋了現實裡的一切事物,一切能夠被覺知和經驗到的事物
以及能夠被概念化的事物,全都涵蓋於純理性之中
內在工作稱為【鑽石指導方針】,亦即讓個人靈魂接受純理性的引領和影響
無概念次元或無名相次元,則是超越純理性的一種境界
它是純理性的基礎,缺少了它,純理性就不存在了
無名相次元是超越心智活動的,終極實相則超越了無名相次元
對比之下,個人心智的內涵或個人性事物並不是實際存在的現實
個人心智的內涵是由特定的歷史和制約所決定的
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文化形式及價值觀,還有根據個人情況而形成的概念
把概念具體化的過程,會導致我們藉由心中的概念來覺知自己的世界
此外個人心智裡往往有許多論斷、情緒性聯想、偏好及各種反應
個人心智的基礎就是純理性,缺少了理性,它不可能存在
它是根據純理性之中的區分能力、客觀概念或形式而運作的
但它也會扭曲這些形式,把加諸形式的概念具體化,令它們變得晦暗無明
個人心智裡的內涵和現實的差距,又會被我們的論斷、反應和偏好所強化
而這會導致情緒性反應,像是【我喜歡這個、討厭那個,我嫉妒,我不舒服】
這等等的反應,讓我們認清這些論斷的活動都是源自於趨樂避苦而來
然後我們又在這種分別意識上面建構一些概念如【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等
這種模式繼而發展成個人心智的整個內涵,編織成非常複雜的對錯概念
整個哲學都是從個人觀點發展出來的
5555555 於 2010/09/28 14:0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