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在中國,1948
2020/08/08 18:09
瀏覽1,696
迴響7
推薦62
引用0
.
.
法國報導攝影家亨利卡蒂爾-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可謂上世紀最傑出的攝影家之一,他創辦了名聞遐邇的馬格蘭通訊社(Magnum Photos),為當時的生活雜誌(LIFE)與世界報導攝影風潮,留下曠世經典。1948年11月,布列松於印度進行拍攝工作,與聖雄甘地近身紀錄訪問,意外拍下甘地被刺前後身影,傳為珍貴史料。
.
隨後在1948年12月上旬,布列松轉往已被共軍圍困的中國北平,紀錄國共戰爭的氛圍與改變;那時的傅作義仍在降與不降間擺盪不定,布列松在北平停留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共拍下26捲膠捲,計900張照片,將北平城內這半月的百姓生活作息與庶民情態,忠實紀錄在底片裡,這其中包括在街頭行乞的母子,路邊吃食的苦力,城內聚集的萬名新兵,北平城頭散步的老者,尋找兒子的母親,喪葬隊伍,舊書攤…等,布列松的主軸不在事件本身,而在於針對這些影像的紀實觀點、歷史的轉變、突出的構圖上,留下共軍入城前的古都北平身影。
.
.
北美館「布列松在中國」攝影展,2020.6.20-2020.11.1,170件1948-1949/1958年的作品、電報、生活雜誌原件。因布列松遺志不再沖洗複製作品,所以展件許多是僅存原件,這使得此次攝影展更加地彌足珍貴。
.
.
.
.
.
.
.
.
.
.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7) :
- 7樓.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2020/08/27 21:46極為難能可貴!👏 👏 🌹🌹 👍 👍
確實難能可貴,我計畫再去欣賞第二回。 筆記阿本 於 2020/08/27 23:27回覆 - 6樓. 郁勝2020/08/10 23:01我視其為一位可敬的歷史紀錄工作者。影像裡的人或他們的後代,如果有機會跳出那個環境,思想上可能會激起重大的反思。
有趣的是,布列松的攝影作品雖紀錄了人群百態,他本人卻是個極為不喜;甚至很排斥被攝入鏡頭的人。那張布列松與獸骨的合照,出自布列松第二任妻子之手,尋常人是不可能拍到的。以今觀昔,瞬息萬變,那些遭受苦難的芸芸眾生心裡所感受,應是咱這輩完全難體會的。那些默默在迎接所謂『新中國』的人們,幾年後的下場又將如何?
筆記阿本 於 2020/08/11 12:56回覆 - 5樓. Charles Lin2020/08/09 10:26謝謝分享,我也去北美館參觀了,同一時間,江賢二回顧展也在北美館,看得比較匆忙。可以分兩三次細細欣賞,利用展期的時間性運作一番。尤其布列松的展場,個人認為可以分兩次去看。 筆記阿本 於 2020/08/11 12:46回覆
- 4樓. 和煦秋陽(泰國的濃缩精華*曼谷)2020/08/08 21:21謝謝分享
這真是很珍貴的史實紀錄
影片先收藏 找時間慢慢看
天天微笑容顏俏 七八分飽人不老
相逢莫問留春術 淡泊寧靜比藥好此次布列松在中國攝影展共分有1948/1949/1958 三個時期的主題。 筆記阿本 於 2020/08/11 12:44回覆 - 3樓. 筆記阿本2020/08/08 19:07.
- 2樓. the flying kite2020/08/08 19:06
謹祝您
父親節快樂!
多謝。同樂。願父親們多保重身體。
筆記阿本 於 2020/08/08 19:14回覆 - 1樓. 筆記阿本2020/08/08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