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督仔”的鼻子為何“督督”? ~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氣喘系列~
2014/02/13 19:25
瀏覽2,55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阿督仔”的鼻子為何“督督”?
~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氣喘系列~
在臺北街頭很容易看到歐美來的外國人,針對它們高高的鼻子,大陸新浪網有則詼諧的標題「研究顯示:歐洲人“愛說謊”,所以鼻子越長越長」。
這幾天超冷的天氣,有些歐美來的老外,還是穿著單薄的衣服 ,他們較長的鼻子可以將台北市10∘C的冷空氣,有效率的加溫到接近體溫的37∘C,所以“阿督仔“比較不怕冷。相反的,在高溫潮濕的非洲,黑人的「塌鼻子、寬鼻翼、厚嘴唇」有利於迅速交換空氣與散發熱量,所以在高溫的非洲,塌鼻子“ 阿扁”比高鼻子“阿督”生存得要更好。
有時病患會問我,為何他老是會鼻塞,我的回答是:「因為需要鼻塞,所以才會鼻塞。」這可不是繞口令,「身體對環境的刺激,所做的每一個反應,都是為了存活下去」,這是達爾文在“物種原始-物競天擇”裡說的,是千古不易的定律。
「人類在冷的環境中演化成高鼻子,熱環境演化成塌鼻子」,
所以感冒時的鼻塞,西醫西藥「用抗組織胺、假麻黃素來消除症狀」,
中醫中藥治病的邏輯卻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補其不足、損其有餘」,看起來比西醫西藥的「對抗療法」合理,所以中醫治風寒會喝熱藥「生薑紅糖水」,治風熱則吃寒藥「銀花、連翹、板藍根、魚腥草」之類。
根據我長期的臨床經驗,對付鼻塞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鼻子、洗鼻子」,
臨床治病「有效才是硬道理」,來試試看就知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