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台灣社會輿論熱烈討論清大畢業生為了賺第一桶金,出走澳洲當「台勞」一文(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之際,清大
第一;
第二;
雖然我個人不贊成彭教授「四、五年級霸佔市場上最豐富利潤」這句話,因為這樣的說法不見得適用這個族群的所有人。倒是甚麼是
因為社會學者定義的「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是指一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從某一個社會階級轉移到另一個社會階級的流動過程。譬如;某甲從農村子弟變成醫院的大醫生,某乙從黑手學徒變
通常社會流動的方向可分為「向上」或者「向下」這兩種:所謂向上的社會流動,指的是個人期待遠離他原有出身、或是想跟原有出身環境保持距離的意思。所謂向下的社會流動,指的卻是當社會財富與工作所得分配權更集中於少數人手裡時,相對地是為數最多的普羅大眾生存發展機會與條件遭受到強大的壓抑而逐漸往下降低。
以李登輝授權、李遠哲主導的教育改革為例:廣設大學造成整體大學生的平均素質嚴重下滑、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非但沒有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壓力,反而成為『多錢』入學的反諷,因為學生要補習的項目變得更多了。在四技二專紛紛升格轉型為科技大學之後,原有的技術專精與創作取向不見了。科大教授不會帶學生做科展、也沒有技術理論,個個忙著向普通大學教授一樣拼升等、發表國際學術論文,那還管得了技職體系與普通大學原本該有的發展分野!
補充說明:針對「廣設大學」來說;確實是嚴重錯誤的政策,因為不見得人人都是適合讀大學的,政府明知台灣就業市場無法容納這麼多大學畢業生就業,卻又讓許多四技二專與學院升格為大學,讓一大堆不夠格的學生勉強讀了四年,不但沒學到甚麼專業技能與學院理論,反而讓這些勉強擠上大學的學生「眼高手低」無法實際面對現實困境。甚至教育部讓許多不合時宜或性質相同的科系一再開設,更是助長這個情況惡劣的主因,因為實際就業市場根本無力容納這些重覆設置的科系。更別提之前還有6分就可以考上的大學,難怪這個學校後來趕緊改了名,難怪社會上常說現在許多台灣的「大學生素質高中化、研究所大學化」的批評!
早年教育部設計「綜合大學」與「四技二專」的用意就在管控日後就業市場的分工與合作,兩者考選學生的來源是綜合大學←(高中),四技二專←(高職)。至於高中與高職的數量也有比例區分:高中(30%)VS高職(70%)。當時這樣的設計讓台灣的就業市場充滿活力,也讓學生各安本份繼續有往上進行社會流動之努力。
以政府缺乏長期國政擘畫的中心思維為例:到底台灣現行的產業發展政策、目標、方向與重點是甚麼?對於個別產業協助的優先順序、不同產業間水平分工與垂直分工的聯繫以及傳統產業轉型的諮詢與輔導工作,都是政府該出面解決的、或是與民間企業進行深度有意義之檢討,如何導正或發展更多長遠產業之永續經營,減少公司行業或生產工廠歇業所帶來的勞資紛爭。
補充說明:針對台灣產業外移嚴重的既成事實,政府是否已經嚴肅且又認真地面對問題的走向以及擬妥相關積極有效的因應作為,就是筆者對於政府缺乏長期國政擘畫中心思維的擔憂。當李登輝主政時期倡導的「戒急用忍」也成為陳水扁時期主要奉行方向時,累積了十幾年的錯誤政策以及全球不景氣,讓後來的馬英九團隊左支右絀,甚至也讓人看到現在的馬政府團隊許多不堪聞問的部屬醜聞。
台灣本島面積只有3萬5千多平方公里,適合人類居住、活動與運轉的只剩下9千多平方公里,不到所有土地面積的1/3卻要提供給2300萬人口使用,勢必會在自然環境保護與國家經濟發展這兩者間產生衝突,如何尋求兩者之間的兼籌並顧,政府當然得多花點力氣來著墨。尤其要盡量避免財團企業透過人頭或其他不正當官商勾結手段取得便宜土地,卻又放任財團建商的黑心哄抬房價,反而讓那些國家建設發展中的納稅所得者受害,更嚴重拉扯台灣社會貧富差距的懸殊,也形成年輕人永遠無法翻身的噩夢。
既然「廣設大學」已是教改執行的重點,面對目前學院訓練與產業發展不能對話的殘酷情況,政府、企業與民間社會究竟做了那些配套措施與準備?如果方方面面的考量都不夠周全,整體的人才培育以及產業勞動資源又怎能適切到位呢?對於那些不合時宜的大學科系、辦學績效欠佳又招生困難的大學院校,教育部是不是應該訂出一套明確的退場機制,以免日後問題嚴重,反而影響到學生之受教權。
以現在台灣社會每年大學畢業生就有幾十萬人,以最普遍的薪資2萬2基本起薪來說,幾乎有2/3左右的畢業生都還有將近4年的就學貸款要還,扣掉基本生活開銷以及房租之後,還能剩多少幫忙養家?更別說要存錢買房子、結婚與生孩子了!
如果現在全台超過166所以上的大專院校培育的大學生供過於求或根本無法因應產業需要,政府教育當局難道還不及早出來有所因應作為嗎?如果我們的就業市場根本無法提供每年幾十萬大學新鮮人工作機會,難道還不對大學招生名額進行總量管制嗎?現在台灣社會就業市場平均失業率已經到達4.31%(大約49萬人失業,但是這個數字不見得準確,主計處也說許多農林漁牧、公共行政以及短期無固定雇主者未列入計算。),年輕人口的失業率更高達12%之譜,還要任其惡化下去嗎?
就像
但是浮生更想請問政府高層這幾十年來究竟在產業發展與教育改革之間做過那些努力?有沒有過度向資本家傾斜或妥協呢?國家整體產業環境的營造、是否提供足夠機會給那些想要真心奮鬥的年輕朋友們呢?
面對大財團企業以相對市場行情低廉許多的價錢取得土地,而後卻以完全不對稱也不合理的價格賣出建屋,或是集團獲利龐大卻極力苛刻員工薪資所得,或是不經國內招募程序就想要求勞委會核准它專案引進外勞的情況時,政府部門有真正關切過嗎?當最近勞委會受困於基本工資調漲以及外勞應否與基本工資脫鉤處理問題時,我們的政府決策當局是否真的意識到台灣產業嚴重外移到只剩下多半都是服務產業的殘酷現實呢?
當我們在指責部分年輕人有草莓化、嬌貴化以及吃不了苦特質的同時,是否也該捫心自問我們的政府、企業與民間社會又提供給這些年輕人甚麼樣的生存發展條件呢?或是說有些不長進的年輕人,根本就是家長自己偏差教養態度所造成的呢?因為有部分家長對於兒女的過度溺愛、無止境地物質享受供應,於是造成高雄葉少爺開名貴車炫富與酒駕致人於死的憾事以及「啃老族」孽子孽女奪財弒親的重大逆倫悲劇。
只是台灣社會內部的社會流動,如果沒有來自於群體力量的幫助,尤其是政府部門仍然不願積極正面回應與處理這個問題,隨著台灣經濟環境持續低迷探底、財團企業繼續獲利豐盈、卻忽視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努力工作所得依然無法養家糊口的社會困境。如此一來問題更趨複雜、甚至將會形成一個無法預期的壓力鍋,屆時引爆的威力,只怕會讓我們付出更多的社會成本!
※本文純就社會學理論「社會流動原理與現實生活進行對話」,每個讀者內心都可能有著自己的認知,或許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歡迎您發表看法,格主就不再個別回覆,謝謝您!
![]() 電小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
![]() 電小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9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17/01/14 15:23
語重心長!奇怪的是,任何從外國引進的好制度,到了台灣就變了值?!
- 28樓.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2012/09/17 09:09刻苦耐勞精神 產生極大的質變!
在台灣,媒體操弄下個案的吸引力常大於現象。個案通常會引起討論,真正已隱然形成現象卻常為人所忽視。
不知道是不是,關心國家社會發展趨勢的人愈來愈少的關係?出國不管是摘蘋果還是殺牛;不管是打工還是賺一桶金,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台灣的人才培訓是不是已與人才需求產生嚴重落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方式和價值觀已快速偏離,產生嚴重落差的原因是什麼?有無可以立即採行的對策?
台灣太多的心力用在藍綠,用在政客的荒言異行,至於國家社會長治久安之策反而只成相罵的花招,這已是台灣沉淪落後的宿命,就在媒體有意或無意操弄下快速模糊焦點! - 27樓. å°p2012/09/15 21:36to:山鷹
你說的沒錯,很多大學生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徒有虛名。
這樣的大學學歷,不過只是一張文憑,沒什麼了不起,但如果是博士或碩士呢?這樣的人也找不到工作,逼得回家鄉去養豬,去考基層特考,這算什麼情形???
重點是,那博士生好像還不是學養殖的,如果是學養殖,那麼可以說,最少還學以致用,可以把豬隻做品種改良或是環境等等改善,以利養殖事業發展,但那博士好像是學電子還是電機的(有一段時間了,記憶不是很清楚,如果記錯請原諒),這樣的人為什麼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 26樓. å°p2012/09/15 19:53to:medov醫生
你說高雄螺絲城喊出年終獎金五十個月,是真的嗎?現在還有嗎???有年齡上的限制嗎???
其實每個時代都一樣,都有溺愛子女的父母,也有懂事成熟的子女,這沒什麼了不起的。
差別只是上輩子如果普遍過的是苦日子,那麼社會的風氣,通常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過著一樣苦的日子,那麼,下個世代也比較容易被溺愛,這是人之常情。
而作者所提到的高雄螺絲城,應屬少數的特例,因為我就沒有聽過有這麼好的事,如果有心,找電視或報紙新聞一報導刊登,我不相信會找不到員工,畢竟想要找薪多的人還是不少,而我就是其中之一,髒累沒什麼了不起,髒了洗乾淨就好,累只要身體拖的動,也肯定按時報到,沒有問題。
重點是這樣的工作機會有多少???別說年終五十個月,就連年終兩三個月,也不見得很多吧~!更重要是的要""有""這就業機會。
- 25樓. 山鷹(寄三平)2012/09/15 13:35恕我説句不中聽的話
現在所謂的大學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徒有虛名而已。 - 24樓.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2012/09/15 13:12我見我感
我喜歡假日走訪社會弱勢家庭,台灣社會病的還真不輕!
一句空洞的”向下沉淪”只因他頂著諾貝爾獎得主,又介入教改,讓整個台灣基本刻苦耐勞精神,產生極大的質變!
不是社會沒有給年輕人就業空間,而是年輕人不願吃苦。試看高雄螺絲城喊出年終獎金發50月,竟然沒有年輕人願意去應徵!因為嫌髒和累!
我親自訪查的家庭:
1) 單親家庭:母親上班,兒子高職暑假到鐵工廠打工,不怕大熱天和工廠高溫,薪資全交給母親存起來;
2) 單親家庭:母親無業,兒子知名大學畢業卻到磚窯上班,高溫的磚窯薪資每月9萬,大都是原住民員工,難得見到吃苦的大專生,薪資全交給母親當家庭開銷;
3) 雙親家庭:父母年長70多歲,還要拖著老態身體種田。2個兒子50歲和40多歲整天在家遊手好閒,喝酒睡覺當伸手族,孫子20多歲也有樣學樣不上班。
4) 單親家庭:母親無業,兒子高職打工賺錢,花錢製造高價招牌到機場接女朋友。
5) 雙親家庭:父母年長60多歲,母體體弱多病,靠父親退休金生活,兒子40歲從未上過班,交女友要當伸手族,
1、2平時都有被教導倫理思想和勤儉的習慣;3是從小溺愛;4是放縱,5是從小溺愛。
發生在相同的社會同一時代 結果卻差異很大
家庭教育占很重要角色,但社會風氣瀰漫笑貧不笑娼,媒體喧染偏頗價值觀,助長草莓族的孳生!
- 23樓. å°p2012/09/15 08:37作者說的非常好,有一點我不太認同
作者說廣設大學,讓大學生畢業的幾十萬大學生沒有工作機會 (因無法複製,只能大概意思表達作者所說,抱歉),那麼,這幾十萬名大學生不讀大學,就能有工作機會嗎???
根本原因不在於廣設大學,而是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就業機會,如果有那麼多的就業機會,難道大學生會比高中職難找工作嗎???
所以廣設大學並沒有問題。
那麼,問題出在那裡???投資,沒錯,問題出在投資上面,為什麼這十多年來,資本家不願意在台投資設廠???台灣原有的廠商逐漸撤資的同時,政府為什麼無法有效的招商???這才是就業市場惡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作者所說,給了年輕人什麼發展機會,這樣疑問的最佳解答。
那麼台灣為什麼招不到商人來台投資???我想,這比作者探討給年輕人什麼樣發展機會更加重要,沒有就業市場,如何能給年輕人發展的機會???所以,麻煩作者再深入探討,政府為什麼無法順利招商,以供大家徹底解決問題。
而就我的看法,最大的問題出在環保觀念。並非說環保不對,而是台灣的環保,己是過度環保,形成一種為環保而環保的""偽環保""。
- 22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2/09/15 02:20機會?
目前的教育浪費資源(包括學生的時間,精力,去讀很多毫無用處的書本和功課),家長的金錢,結果完全不能符合市場需求,年輕人失業率嚴重(全世界相同),光電腦就取代了許多傳統辦公室工作,登記,數據,統計,打字· · ·現在都由電腦操作取代了,人力工廠到第三世界國家,讀完書英雄無用武之地,淪為售貨員,速食店工人· · ·美國許多失業長久,已經失去了鬥志的年輕人,令人痛惜,讓家庭背上沉重的包袱,若是全球進入經濟蕭條期,後果根本不堪設想。 - 21樓. 東村James2012/09/15 00:35全球問題
彭教授的觀點﹐說實在的﹐我不是很認同。
年輕人就業困難﹐不是在台灣才有﹐這是全球普遍的現象﹐全球經濟不景氣﹐台灣說起來算是好的了。
開發中國家到了開發之林﹐這個問題是一定會出現的。
教改是很大的錯誤﹐不是沒個人都適合唸學術性較重的大學﹐應該讓不適合的人學一技之長。
年輕人去澳洲打工算什麼問題呀﹖全世界的年輕人本來就應該出去看世界﹐每個國家的年年輕人都這樣﹐台灣去就值得大驚小怪嗎﹖台勞﹖言重了。
- 20樓. 三點鐘2012/09/14 19:36聊聊天
那是教授偏執思維
台灣步入如此環境
個環節都有需檢討
1.家庭優渥給孩子
2.教育人本失了調
3.外界資訊太混亂
4.媒體報導偏扇情
5.孩子自己不爭氣
6.大家高學歷眼高
7.證照制度沒落實
8.為官者少有肩膀
9.只要敢跳及敢叫
等等眾多肢節錯亂
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