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風生水起好運來
2014/10/30 13:07
瀏覽11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風生水起好運來

 

    風水。

 

    風生水起。

 

    這當然是中國文化最引人入勝,也最讓中國人自豪的知識領域。

 

    就世界各人類文明演進來看,中國與西方世界最大的分別,除了血緣特徵外,最重大的差異,就是中人一向崇尚自然、順應自然。

 

    而西方人則專好抗爭自然,彷彿立志就是要與自然同毀。

 

    因為有了這樣的差異因此,我們的老祖宗便發展了一套獨步全世界的自然玄學,稱陰陽五行,陰陽學源於易經,五行說深植於尚書洪範,這些乃探究天地人之關係,俗稱三才,或三位一體,人生天地間,絕無法跳脫陰陽五行之約制,不過人可透過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之道理,巧妙運用以求趨吉避凶。

 

    而在這套體系中,關於山川大地,人類生活環境的哲學,便稱之為「風水」。

 

    如果加上現代的詮釋,中國古代所謂的「風水」如果應用於現代,「風」可以視為空氣,「水」可以視為水蒸氣或溼度。

 

    現代人的住家或辦公室中,空氣品質的優劣與否,與溼度是否均衡宜人,都會影響居住其中的人,影響他們生理與心理的健康。

 

    而更重要的是,身心的健康愉快與否,還會決定性的影響一個人的運氣與成敗。

 

    從歷史上所載,人類先有擇居,然後才有擇葬,在漢代即有宅相學,擇葬只有秦惠王之臣百里奚故事。

 

    百里奚歷惠王、武王、昭王三朝功高賢顯,晚年,自行擇地於渭南章臺之東( 今長安城西 ),自稱:「後白歲,是當有天子之宮夾來我墓 」,果然在百里奚卒後百歲,劉邦興漢,於渭南建宮殿,其中長樂宮在其墓之東,未央官在其西,武庫正直墓對面。

 

    然而這個案例只能說明百里奚很有智慧,能預見未來發生之事,但尚未有風水之論。

 

    風水成為一門專門學術,始醞釀於東漢末,時人已流行相墓,並了解墓地與後世子孫有榮枯相應之理論,而將之發揚為一學術者為晉代郭樸。

 

    郭璞著有葬經,為我國堪輿學之祖,云:「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噴而為風,升而為 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又云:「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二字之意乃本於此,風乃生氣之行止,水則為生氣傳功的表徵,故從山水脈動之形象,而得之生氣聚集之處,必使生氣能因地形構造,能藏生氣而不散,且能有流水交界使生氣能運轉,所謂絕佳風水,必須能藏風聚氣。

 

 為何祖先遺骸會影響後代子孫之榮枯,郭璞有其獨特的見解,「生氣行手地中,發而生手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內骨以所生之道也」。

 

    氣充塞天地間,而孕育萬物,人秉氣而生,凝結成形體,人體受氣最多者為骨,故死後留枯骨,而生氣隨地理而行,因此將骨埋於地下吸收地之生氣,可使枯骨得潤澤,永久保存,又基於血緣與心靈夜通的道理,祖先的遺骨受了生氣滋潤,自然能福廕後世子孫,故稱「反氣內骨以所生」。

 

    當然,這是古代智者在當時的環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解釋,經過了人類多年來的科學演變,同樣的說法,當然也會出現新的詮釋方式。而在陳怡魁大師的研究中,他發現了這樣的理論。

 

    陳老師在研究中發現,人類的祖先雖然去世了,但他們遺留下來的骨頭會開始衰變,在整個衰變過程中,組成骨頭的基本元素 ,其質量會逐年遞減,而依照愛因斯坦質能不滅定律(E=MC平方),這些減少的質量會以特定的電磁波發射出去,這時環境周圍的山峰就成了轉播站,該波的頻率能共鳴這家族特有的DNA,並且只有血緣相同的後代才會接收到。

 

    最重要的是,如果附近的山峰形狀位置都正確,如此一來,只要磁波一共振,整個家族後代子孫的大腦神經元,就會逐漸敏捷靈活,就會比較發達。

 

    這就是所謂「風水好、旺子孫」的真正原因。

   

而古人遺留下來的論述之中,也證實了陳怡魁大師的看法。

 

  「地理風水也影響風土人情,什麼樣的山水,就會孕什麼樣的人物,所謂地靈人傑,即是此意,」陳怡魁大師說道。「在劉伯溫的『堪輿漫興』也說過:『尋龍山水要兼詭,山旺人丁水旺財』,山龍的形勢(意指山勢的走向)孕育人物的粗俗智愚,水龍的格局(意指地方的水文景觀)孕育地方財貨饒瘠。

 

    「山居及濱海之人物,在體形、個性、音調即有差別,再如結為大城市者,必有大水流經,或湖泊聚集,即為明證。」

 

    在所有的玄學體系之中,陳怡魁大師更是極為推崇風水之學的結構。

 

    「基本上,你可以把整個風水體系看成是地球寫出來的一本精彩小說,」陳怡魁大師呵呵地笑道。「這本小說比所有的暢銷小說還要懸疑、引人入騰,上頭記載的是天地山川間的各種奇妙故事,也鉅細糜遺地寫著地球和人類的關係。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風水更經得起驗證的東西,比紫微斗數、八字、奇門遁甲還要精準。因為其他的算命體系畢竟還牽涉到『人』的成份,人是會變動的,但是對風水堪輿來說,它說的是天地山川的故事,人也許會變、會騙人,但是山川大地卻是不會騙人的。

 

    「就拿比爾蓋茲的風水故事來說吧!也許有人會認為光從一張地圖就能看出來風水的奧妙之處,未免有些玄奇。但是對一個懂得風水的人來說,整個世界的高低、起伏、水源來處去向,都是一目瞭然的,因為還是那一句老話:『山川大地不會騙人』。」

 

    如果以現代的科學角度在詮釋風水,陳怡魁大師認為風水學也是絕對經得起任何科學方式驗證的精確學問。

 

    有許多古代就已然存在的風水名詞,用在現代一樣放諸四海皆準。

   

「風水之學,其實並不單純只是一門學問,」陳怡魁大師認為。「它是縱合了地質學、氣象學、心理學、人類行為學和社會學的巧妙體系,在日常生活中,大至生死、小至柴米油鹽,都可以和風水有關。」

 

    比方說,一般人對於風水較為熟悉的名詞有路沖、探頭等等,但是聽歸聽,真正理解箇中含意的人也許不多,同意的人不明其理,不同意的人更可能嗤之以鼻。

 

    就拿所謂的「路沖」來說好了,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個名詞,也知道這是一種房子位於正對一條路口的格局。

 

    很多人也都知道,位於路沖的房子,如果是住宅,大部份來說對於居住者是不利的,除非是開店,否則一般人大多不喜歡路沖的房子,認為它可能對居住其中的人有不好的影響。

 

    但是筆者在美國居住的時候,卻常常在外國人的住宅區中看見標準的路沖式房子,奇怪的是,住在其中的人也不見得有什麼明顯的問題。

   

在當時,筆者的想法是風水學果然是一種信者靈,不信者不靈的唯心式理論,中國人相信風水,因此「路沖」便會對中國人產生影響,相反的,西洋人因為對「路沖」一無所知,所以就沒有影響。

 

    但是後來陳怡魁大師卻對「路沖」有另一番的見解。

   

「所謂的『路沖』,沒有錯,指的是位於正對路口格局的位置,但是真正造成路沖影響的,並不是道路本身,而是因為格局產生的氣流。」

 

    陳怡魁大師很詳細地繼續解釋下去。

 

    「風水學最重要的兩大元素,是空氣和水流,這兩者產生的各類互動影響,才是真正風水的力量。

 

    「所謂『路沖』格局的房子,要看正對的那條道路兩旁是不是有高大的房子或是大廈,如果兩旁有房子和建築,因為空氣的對流原理,兩排建築物中間形成氣流,直直衝向『路沖』的房子,這才會形成路沖的條件,而會產生影響,是從這氣流而來的。

 

    「像美國社區裡的那些房子,雖然位於路口,正對著道路,但是如果道路兩旁沒有房子,沒有氣流的形成,就不太會構成路沖的條件,雖然可能還是會有影響,但比起真正路沖的房子,影響還是小得多。」

 

    至於所謂的「探頭」格局,那更是風水學和人類行為學結合的一個好例子。

 

    在風水學中,符合「探頭」格局的房子是那種在一排房子中,比其他房子略為凸出一點點的格局,在風水學的說法中,「探頭」的房子易遭竊,而這正是恰巧符合了人類的心理和行為法則。

 

    有沒有在書局找書或隨便看看的經驗?在書架上的一排書裡,如果你沒有特定目標,只是隨便瀏覽,這時候在一整排書中突然有一本稍稍突出,你會不會隨手便把它抽出來看看?

 

    而一般來說,小偷的行為可以分為「預謀偷竊」以及「臨時起意」兩種,如果是臨時起意,在一整排房子中,你會不會先注意到比較凸出的那一棟?

 

    因此,「探頭」格局的房子易遭竊,原來只不過是人類心理的一種投射,說穿了就是這樣,也沒有什麼玄奇之處。

 

    在多年的研究之中,陳怡魁大師不但精研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自己也推衍出無數新時代的風水詮釋概念,比方說,結合了八卦、易經,研究方位與食物來源的八卦風水觀,便是陳怡魁大師的研究成果之一。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健康
自訂分類:文章分享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