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石:山溪融雪圖(石中天地)
天工造物法天然,
妙狀奇形歷萬年。
莫笑凡夫無見識,
此中逸趣蘊幽玄。
雪霏兒_Sapphire 贈詩曰:
石頭的美要花點心思去欣賞,橫看成嶺側成山,遠近高低總不同。
並留言:以前出去玩的時候,撿過鵝卵石,我把撿回去的鵝卵石用水彩畫上草莓或是龍貓的圖樣,再用亮光漆塗上,放在辦公桌上,被同事一一要走,現在想起來,真該留下來做個紀念啊!
陸游回覆:
謝謝 Sapphire賜詩!太棒了!小怪物要我在石頭上寫幾個她選的字,果然另有一種視覺效果,可惜用的是立可白,很難在不平的石面上寫(硬碰硬)。妳用水彩畫上去後,不怕被「水」溶掉嗎?
雪霏兒_Sapphire:
陵桑早安。
用水彩後,還要加上亮光漆才可以防水又持久,記得要塗厚一點。
附上樣品:先聲明,這是我的教授給我的,不是我畫的。這也是先上墨汁後,再塗上亮光漆,可以保存很久,這塊石頭,已經放二十幾年了,都沒有褪色。
陸游回覆:
哇!還可以這麼精美細緻!我用立可白,一擠就是一大團,哈哈哈。老頑童這下子又有新玩法了,不過可以保證達不到這個水準,哈哈哈。
下圖:教授給 Sapphire 的精美細緻的畫石
雪霏兒_Sapphire的作品《紅塵劫 -神劫》系列帶給四人幫無限的想像與樂趣,謹向好友們推薦共享:
紅塵劫 -神劫(二十三)魔劫(二) http://blog.udn.com/gausapphire/109034842
紅塵劫 -神劫各回快速連結 http://blog.udn.com/gausapphire/110656381
延伸閱讀:
(1)(四人幫出處)陸游的分身 http://blog.udn.com/jfeng13x/92823028
(2)重編:拜年並附上「二度停筆前」的貼文網址,感謝諸位的鼓勵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0274833
(3)陸游尋仙去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9913672
(4)夢己釀成朵朵繁花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9876475
附錄:20180326回覆Sapphire
紅塵劫 -神劫(二十三)魔劫(二) http://blog.udn.com/gausapphire/109034842
雲天水瀑 & 石中天地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1248970
陸游曰:
遲覆但不道歉,因為四人幫「有在用功」,哈哈哈。老小子說,想討論此回是心有餘力不足,因內容已超標(四人幫的程度);老頑童想在雞蛋裡挑骨頭,可是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有雞胚的蛋。不過公認,朱宸這個角色呈現得很完美,在為情暴狂之際,仍能看破女王之計謀,不愧為王級的強者,決非莽夫可比。相較之下,比電影「赤壁」把同為王者、強者的曹操刻劃成「變態色魔」,真有天壤之別。「曹操色魔」的那一段,完全沒有「朱宸」的邏輯性。如:曹操在「十年前」見過小喬一面就愛上她了,以後每晚找一個像小喬的女子,搞完了就殺掉,真是豈有此理!因為赤壁之戰時,「小喬初嫁了」,也不過 16歲;「十年前」才只有6歲而已,自己想吧!怪的是,那麼多觀眾及劇評的眼睛,好像都被蛤肉糊住了,沒有一點聲音;票房好到還拍續集(迄今仍不屑去看)。我們喜歡「神劫」遠勝於「赤壁」,哈哈哈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BJ周2018/04/05 00:13
這幾篇石頭記
以「素石:山溪融雪圖」最合意
神化造物
美在獨特而不複製
《美在獨特而不複製》正是我們觀察所感,千變萬化無一雷同,而且在如白石老人說的「似與不似」之間,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心境看到的是不同的「似」。由於不追寶石及風潮,只在欣賞石中天地,故漫步於那將被疏濬的億萬「廢棄物」(石)灘上,幾近步步生蓮,俯視皆是「寶」,撿不勝撿,因此現多以就地攝影代替撿拾。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8/04/05 09:59回覆 - 4樓. 宋子平老師2018/03/30 19:52安安
挺欣賞石畫哩,請多畫些。謝謝子平老師!「石中天之1」的主文即將完成,貼出後再請您指教。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8/03/31 00:20回覆
- 3樓. 航迷老叟2018/03/29 10:43
色彩與線條紋路所顯示出的意境,與國畫山水有了聯結,
觀賞的樂趣在於賞石過程中所引發的聯想與情境的感染,體會感動亦有所差別。
誠如老叟所言,隨著心境變化或好奇心,常現各種不同的相。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8/03/30 23:42回覆 - 2樓. 雪霏兒_Sapphire2018/03/28 09:02
順帶說一下。
以前我去玩,看到可愛的石頭都會撿回來,後來聽說鵝卵石因為大家都撿,那個海濱變得慘不忍睹。
南京的雨花台石我也曾撿個幾顆回來,後來聽說大家撿太凶,結果禁止了。現在我出去觀光,是真的觀光,眼看好風光,兩手光光,會撿垃圾,其他的一概不動,好山好水那禁得起大家這麼折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雪霏兒說得好!成風的撿石族群好像有兩大類:1)依金錢價值;2)一窩風。後者殘害的地方如台東三仙台海濱(已列為禁區);前者也有多處列為禁區。我們去的幾個「點」,都是沒人理會的河床疏濬工程區,運石車動輒兩三百台,像螞蟻般沿河奔馳。我們都在完工前後去「幫忙」,哈哈哈。有時還會和看管出入道路的保全人員聊聊天,很有趣,因為他們「看不出」這些毫無價值的爛石頭的價值。不過我已不撿了,只當場照相「存證」;小怪物則先撿回來,賞玩後留下幾塊,其餘的大多數,再「運回原處」讓它們告老還鄉,哈哈哈。另外,我四歲時去過雨花台,記得那時只有曲折的土路,賣石的人有好長一排蹲在路邊,把石頭泡在大大小小的破水盆中,所以那時候就知道「石頭泡水才好看」。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8/03/28 23:47回覆 - 1樓. 雪霏兒_Sapphire2018/03/28 08:51
陸桑的眼中儘是美景。
我看這顆石頭反而像是在群山中彎蜒曲折的公路,又像是河流穿越許多山谷。
大自然的東西一般都是渾然天成,不需人為的雕飾,就能呈現出各種美態。可惜現在自己無法去探訪,待我有空時,一定要出去走走看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雪霏兒哈哈哈,「群山中彎蜒曲折的公路」另有其石,甚至還有「那斯卡線」的。「河流穿越許多山谷」的也很多,只是此石中央有一片白色,想把它想作潭水(也有很多其它的),但更像落磯山中初春的殘雪。如「天山融雪灌田疇」般,山中雪溶成溪乃常態,故以「山溪溶雪圖」名之。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8/03/28 23:0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