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著名二重唱之鋼琴譜(第二幕,1906,by G Schirmer,Inc)
金紡車(CHISAKII)
古典音樂會滅絕嗎?這是我幾天來和朋友聊的話題。
也許這樣說,是有點危言聳聽,因為現在,仍有一些古典音樂曲目極受歡迎,例如帕海貝爾的卡農,莫札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貝多芬的給愛麗絲、悲愴奏鳴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等,大家都會隨口哼唱兩句。
但這些短小的曲子,連古典的冰山一角都算不上,只能說是幾塊小碎冰,它們之受歡迎,無非是因其旋律優美或生動,類似流行歌曲而已。那麼其他的呢?除了音樂專家外,有多少人願意聽完一整齣歌劇?縱然它可能有四小時那麼長....又有多少人願意從頭到尾細細聆賞一首交響曲?
歌劇與交響曲,才是這冰山的主體,卻越來越缺乏聽眾,那麼古典音樂就只剩小碎冰了,當然不受重視。喜歡莫札特土耳其進行曲的人,聽到他的歌劇「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時,都不免感到困惑;緩慢的劇情進行,看似冗長囉唆的歌唱,非有耐心則無法窺其堂奧,這長三個多小時的歌劇,與短小生動的土耳其進行曲,差別豈可以道里計。
現代人去欣賞歌劇時,總是穿的非常正式,有時連燕尾服、晚禮服都出籠了,這雖是對藝術的尊重,但反過來說,卻是種悲哀~因為它代表古典音樂已成為廟堂上的聖物,崇敬者多,親近者少,與生活完全脫節。誰知在一百多年前,大家看歌劇是穿著隨意,甚至還邊打牌邊喝酒,歌劇院像是菜市場,討論劇情與歌手的聲音此起彼落,雖然吵雜,卻遠比現在要生活化多了,說真的,這樣可能還比較好。
而歌劇現在只能吸引一堆附庸風雅的人,他們穿著盛裝,優雅的表現自己的氣質與素養,就像是放在書架上做裝飾的書,只是漂亮,卻從不知道其中寫些什麼。這樣的藝術通常不是停滯,就是漸漸衰老,古典音樂成了如耳環、項鍊般的裝飾品,不再具有生命。
若拿電影與歌劇相比,情況就更明顯了。仔細觀察歌劇的唱詞,它們多為「詩劇」,其特色就是重視詩一般的表達,以及細膩的心理狀態描寫,再加上為其精心配置、寫作的管弦樂總譜,這些方面自然為電影所不及。
以下摘自德國作曲家理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1859年)著名的「愛之夜」段落,原文為德文,由詹益昌先生所翻譯:
「沒有了恐懼,它怎會從你心中昇起?
將恐懼拋開,美麗的死亡,渴望憧憬的愛之死!
在你懷中,獻身於你,亙古神聖的溫暖,從醒來的困境中解脫....」
很美的詩句吧,如果用唱的,應該會更精彩...
但歌劇也有它的缺點,就是情節進展緩慢,轉折也少,更缺乏震撼人的聲光效果,這偏偏是電影所專擅的,而現代電影無論在投入的金錢、人力、科技,以及帶給聽眾的視聽享受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歌劇。
現代人早將感官享受的程度,作為評判藝術好壞的標準,連我對古典音樂如此熱愛的人,平常也比較喜歡看電影。但當我靜下心來欣賞歌劇時,又不免為那種細膩的美感所震驚...在身邊「碰、碰、碰」,強調易懂節奏與旋律的流行歌曲刺激下,歌劇那些繁複華美,具有響度對比和感官性和聲的唱段,竟然不再吸引人們~或許吧,通俗不是那麼美麗,卻總是易於欣賞....
歌劇至此已名存實亡。在十九世紀曾叱吒風雲,自比為天神的華格納,到了二十一世紀,已越來越無人理睬了,大家討厭他歌劇作品的冗長,以及太過嚴肅沉重的氣氛。華格納曾要求聽眾要嚴肅面對他的藝術,大家還真的做到了,因為連觸碰都不敢,只好把他像神位一般的供著,再任由其積灰蒙塵....
哲學家尼采曾經狂熱的吹捧華格納,後來卻狂熱的貶抑他,尼采認為,華格納的歌劇冗言贅字太多,更受不了其長達數個小時的囉嗦,也排拒其非現實的神秘主義。這些批評不單是華格納的危機,也敲響了繁複大歌劇的警鐘,尼采真的是先知...讓我模仿一下他發瘋前所說的話:「一個人必須先成為華格納信徒,但這無濟於事...」
唉,我真的承認,不懂這種先知式的瘋狂言語,但他說對了,一切都已是無濟於事。敢問十九世紀末遍地都是的華格納信徒,現在還剩多少呢?而反對他與否,早就不再是緊要的課題,無人重視的結果,使歌劇被逼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就算有再激昂的音樂,也只好甘於沉默了....
(孤獨的大師,華格納)
- 26樓.2010/10/21 08:26加油
金紡車你好
今天無意間發現你的格子'''好開心
我也是古典音樂迷
有空會常去你的寶山''''挖寶
祝福你'''心想事成'平安喜樂
- 25樓. Pamela巧手潘2010/09/04 05:40歌劇
通常好像只有序曲比較通俗易懂
這就好像一篇文章,開頭寫得精采能夠抓住讀者的心
但是內文冗長
讀者應該也沒什麼耐心仔細讀完吧
不過至少歌劇有華麗的戲服和道具
所以欣賞歌劇的基本群眾還是大有人在
妳比喻的非常好,許多歌劇最好聽的地方,真的在於序曲,
因為那是作曲者一開始就想讓人注意的手法。
不過在懂得劇情後,中間的部份也會有趣起來,所以我很建議,
在聽歌劇前,一定要先了解劇情大綱才行。
另外,為歌劇唱段的伴奏通常很精彩,管弦樂配器都很有效果,
若認真聽過幾次,就會很難忘的~
金紡車 於 2010/09/04 23:02回覆 - 24樓.2010/07/23 20:20其實現在教哈農
其實現在教哈農 我會用上千個方法
提升難度 使教本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光是版本一no.1 就超有意思的 是我回國後
的一些些新想法啦........一樣的曲子 但更有創意
唉我找不到哈農了,時間太久,不知道放到哪去了,有些譜子很久很久沒練,
就會失蹤,等找到後再和妳說~
還是先等妳分享啦
金紡車 於 2010/07/25 08:25回覆 - 23樓.2010/07/22 19:07我只是好奇
我只是好奇 如果現在讓你練哈農no.1
你會怎樣練^^? 用那些方法?
- 22樓. Oskar--耶和華是我牧者2010/07/22 17:57言之成理
古典音樂其實就是以前的流行音樂,莫札特的時代,室內樂是貴族沙龍聚會時的必然裝飾,但幾乎人人只顧八卦與利益交換,而不會去注意聆聽的,有點像我們現代咖啡館所播放的音樂。古典,似乎早成了「上流布爾喬亞們飽暖思淫慾的附庸風雅,還假裝優雅」的諷刺代名詞嚕。我的朋友們知道我在聽這類旋律時,保證立刻轉移話題。哎~~
華格那的確是我欣賞的音樂家,儘管他的私生活實在有夠不檢點。然而這位先生確實善長譜寫超大型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還不算最大咖的,演奏與演唱時間加起來,長達十五小時以上的尼貝龍根指環,才真真讓人聽到會吐血(笑)。所以啦,連我也都只聽華格納各部歌劇的序曲而已,其餘的呢,最多透過精選集略為聆賞罷了,若要全幕看完或聽完,我有這個心,但也就只有這個心而已。
Oskar晚安
您說「有點像我們現代咖啡館所播放的音樂。古典,似乎早成了「上流布爾喬亞們飽暖思淫慾的附庸風雅,還假裝優雅」的諷刺代名詞嚕。我的朋友們知道我在聽這類旋律時,保證立刻轉移話題。哎~~」
這段說的很好!我不但認同,還有同感,這與我碰到的情況完全一致。
指環實在太長,連我都只聽了前兩部而已。不過崔斯坦與伊索德建議您嘗試一下,不過要有全本中譯,或是看DVD字幕,如果沒有的話就沒法了~畢竟實在太複雜冗長了。但如果能聽完第一幕約一個多小時,相信就可以產生興趣,很容易就可聽完第二幕囉~
金紡車 於 2010/07/22 21:41回覆 - 21樓.2010/07/21 20:46那我上網訂看看 謝謝你啦^^
那我上網訂看看 謝謝你啦^^
你說你只練過哈農 我很好奇 你是怎練的
比如哈農第一首?
ps.柴可夫斯基音樂院的老師很重技巧 所以剛去覺得被很多殘酷的方式訓練
之後就能適應了 老師幫我寫了些雙鋼 和一些很實用的秘笈
還蠻有幫助的喔
不是啦,我當然有練其他的,例如徹爾尼,但專門訓練指法的,是只有哈農而已。
第一首應該是十幾年前練的,只記得完全按照指法去彈,不敢有自己的意見。
妳是讀柴可夫斯基音樂院的啊~俄國人那套確實殘忍,
我看過阿修肯那吉寫的文章,記憶很深刻呢~恐怖!
金紡車 於 2010/07/21 22:48回覆 - 20樓. 痴2010/07/21 15:46古典樂不會衰落的...別擔心
畢竟音樂才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當我看今年的金曲獎頒獎典禮.
採用魔笛裡夜后的花腔女高音來催得獎人說快點時...
一方面覺得幽默一方面想古典樂還是可以現代化的...ㄏㄏ
- 19樓.2010/07/20 21:26或許你很難想像我要練一堆的作品
或許你很難想像我要練一堆的作品
就像老外運動量超大一樣
我在複習Glazunov的兩首鋼琴奏鳴曲
Finnissy的鄉村組曲
Ginastera 的鋼琴協奏曲
謝德林的一些小品
拉赫的音畫.........
索拉布吉的西班牙狂想曲......這是一小部份
還有俄國老師寫給我的手指專門練習
那個超難 因為是通往鋼琴家所有的根基
那套沒發行 是老師獨創的 我都用來教學生
超有用的
知靈晚安
哇~妳好勤奮,不像我,今年只練了兩首曲子,一首還沒練成呢~
Glazunov的兩首鋼琴奏鳴曲
這個有趣,我有聽過一次,手法是似乎是典型的俄國浪漫派,他好像是神童,
曲子應該技巧不簡單。
「俄國老師寫給我的手指專門練習」
嘻~我在這方面,只練過哈農,沒辦法,我是學商的,練琴只是興趣,
但我姐和小妹都是音樂系的,我只是拿她們推薦的來練,
之後就完全練自己喜歡的曲子了~
那本薩依德的書叫做「音樂的極境」,博客來就有賣喔~
金紡車 於 2010/07/20 22:51回覆 - 18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10/07/19 21:19誰說古典音樂哀落?
一言蔽之, 市場供需而巳; 特別的聽眾區隔, 只因品質價位, 而擴大或萎縮
華格納集攏權貴, 傾極一時, 罷黜百家只他獨尊, 但作品普普, 傳世終是有限
古典音樂的排場, 是成套的一部份, 願者自來Norton兄晚安
您說的聽眾區隔問題,但整首歌劇及交響曲的聽眾是越來越少了,
只聽片段的聽眾,卻是沒什麼減少。
華格納的作品太冗長了,這是缺點,像崔斯坦與依索德是一齣極好的歌劇,
也非常有靈性,音樂色彩更是豐富。如果能減短一些,
當能更為一般人所接受....
金紡車 於 2010/07/19 23:55回覆 - 17樓.2010/07/18 14:08其實越簡單的作品越難演奏
其實越簡單的作品越難演奏
看起來複雜的 反而很輕鬆
這是我這幾年的感受
觸鍵和音色 和聲的確花了很多時間處理
最近在練一些慢板樂章
因為我老師覺得我快的東西反而比慢板表現得好^^
正在努力中.....
對啊,尤其是莫札特的奏鳴曲,看來不難,但要製造出合適的律動感,
卻是不易,我喜歡聽霍洛維茲彈的,他最擅長在簡單的曲子中,
彈出深刻的情感。
慢板要靜下心來,更要維持住節奏,我每次彈到後來,節奏就有解體的現象,
心不靜時,就最容易如此。
我現在練的史克里亞賓第四號奏鳴曲,剛開始算是慢板,
要彈出曲子的神秘感,還必須注意其和聲的效果,是很累的~
不知妳現在練哪首曲子?
金紡車 於 2010/07/20 00:0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