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車站將拆 鐵道迷急跳腳
日據時代興建的華山車站面臨拆除,鐵道文化協會長嚴裕欽痛批,市府文化局一邊要拆華山車站,一邊又建議改造華山地區時,須將車站歷史元素納入,並重建鐵軌與月台營造鐵道意象,「拆掉歷史價值的真車站,卻又花錢蓋假車站」,簡直是自打嘴巴又浪費公帑。
日據時代興建的華山車站,是北市最古老的車站,但市府推動台北好好看計畫,準備拆除改建辦公大樓,鐵道迷急得跳腳。
華山車站建於民國廿六年,早期公路運輸尚不發達,貨運主要靠鐵路,許多物資先運往台北,再轉運各地,華山車站成為全台貨運轉運站,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惟華山只運貨、不載人,即使是老台北人也鮮少有人知道台北車站附近還有個華山站。
拆真蓋假營造意象 被批浪費公帑
北市文化局今年四月會勘後,認為華山站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缺乏特色,並無保留價值,不指定為古蹟,也不登錄歷史建築,六月初甚至把華山車站的「蒸汽火車加煤台」夷為平地,鐵道迷一片錯愕。
市議員陳玉梅昨舉辦「保存華山車站」公聽會,邀請鐵道文化協會、文化局、都發局協商,陳玉梅痛批,華山車站七十五年廢站後,不僅野狗聚集,還被回收業者占用,囤積大量垃圾。陳玉梅表示,華山車站具歷史意義,文化局卻不將其指定古蹟,還有意拆掉,讓人懷疑市府保存文化資產的誠意與專業。
北市最古老的車站 深具歷史意義
都市更新處長林崇傑承諾,都市更新處目前代管華山車站,代管的三年期間不會拆除,還會進行綠美化;文化局長李永萍表示,今年四月文化局文資委員會勘後已否決該案,除非發現新的文物資產,否則無法推翻原結論。
保存華山車站 地方抗議
〔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台北市目前唯一日治時期興建仍保留站體的華山車站,在鐵道迷疾呼搶救下,代管的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昨天承諾暫緩拆除3年,但附近的中正區梅花里民卻抗議,擔心住宅拆遷換地生變,權利被犧牲。
台北市議員陳玉梅昨天召開公聽會。陳玉梅說,華山車站不論現地保存或遷地保存,都希望能達到文史保存、居民權益與都市景觀三贏。
華山車站位於林森北路27號,1937年興建,當時稱為「樺山驛」,專供貨物裝卸。1986年廢站後閒置,都更處代管至2012年6月後交給中央。
由於這一帶規劃為行政院聯合辦公大樓用地,鐵道迷爭取指定為古蹟或歷史建物保存車站,台北市文化局文資委員4月會勘卻認定沒有保留價值。
鐵道文化協會會長嚴裕欽及鐵道專家洪致文都批評,建物破敗不應成為被拆的理由,文化局僅看外觀卻不檢視歷史意義令人遺憾,將向行政院文建會申請履勘。
文化局長李永萍說,文資審查委員客觀專業,若從歷史記憶來看,很多人也會惋惜已拆除的中華商場,但就有必要當古蹟保存嗎?委員當時已建議,未來規劃設計時可考量納入華山車站的歷史元素。都更處長林崇傑強調,代管期間不會拆車站,綠美化後會開放休憩。
梅花里長林永豐說,現有髒亂、遊民等問題,且車站用地為未來「行政區(6)」,是目前「行政區(3)」住戶的拆遷住宅大樓用地,這經過4年12次說明會才取得共識,不希望因為延拆影響都市更新。洪姓居民說,華山計畫拖了20多年,想整修房子,又怕馬上要拆;宋姓居民說,如果要保存站體,希望能遷地保存,不要影響開發。
華山車站綠美化 3年內不拆 公聽會對話 居民建議遷移 鐵道協會盼現地保留 都市更新處:先整修環境
華山車站該拆、該遷、該留?昨天意見對立的在地居民及鐵道文化協會終於有了對話機會,官員承諾在未定案前不拆,並先執行環境整修方案。主持公聽會的台北市議員陳玉梅說,「這算是小三贏,期待未來能大三贏」。
位於林森北路27號的華山車站,屬於行政區用地,已納入華山地區中央合署辦公大樓整體計畫,但目前整體規畫、居民換地安置、華山車站保留等問題卻相互糾結。
力主現地保留的鐵道文化協會,日前獲知市府有意將華山車站拆除,連日來呼籲搶救保留。
昨天陳玉梅舉辦公聽會,邀集文化局長李永萍、都發局副局長邊子樹、都更處長林崇傑等,以及鐵道文化協會成員、當地里民進行「保存華山車站」公聽會。
一開始,鐵道文化協會成員認為文化局文資委員是憑外觀而膚淺地否定其歷史價值,表示應該要現地保留這座台北現存最老的車站,不能接受文資委員建議的意象保留。
當地居民則建議遷至他處,並要支持現地保留者想想看,「你們願意家門口有個超大、破舊的警衛室嗎?」里長林永豐也說,保留歷史建物當然重要,但華山車站的現況卻是髒亂不堪、流浪漢出入。
文化局長李永萍也指出,文資法規定採委員審查制,10年來同一批文資委員審核百餘案,「標準從未改變」,文化局及市府尊重專案決定,不讓行政權凌駕專業判斷,又有何錯?
都市更新處處長林崇傑最後承諾,在代國有財產局管理華山車站的3年內不會拆除,並將進行環境與建物綠美化,開放民眾休憩使用。
爭保存華山車站鐵道迷辦公聽會
台北市議員陳玉梅昨日與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共同邀集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都發局副局長邊子樹與都市更新處長林崇傑等市府官員在一項「保存華山車站」公聽會時指出,華山車站雖為北市目前唯一一座日治時期的現地車站,但由於北市府近來推動「台北好好看」計畫,再加上華山車站現地未來將成為中央合署辦公大樓用地,在文化局文資委員以外觀膚淺否定其歷史價值後,車站保存前景堪慮。
鐵道迷請命 北市華山車站暫緩拆除
台北市議員陳玉梅今天與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邀集市府官員舉辦公聽會,為面臨拆除命運的華山車站請命。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林崇傑說,在代管的3年期限不會拆除華山車站。
陳玉梅說,華山車站是北市唯一日治時期的現地車站,由於市府近來推動「台北好好看」計畫,再加上華山車站現地未來將成為中央合署辦公大樓用地,車站保存前景堪慮。
鐵道文化協會會長嚴裕欽說,華山車站係興建於1937年,當時稱為「樺山驛」。和一般客運車站並不相同,華山車站是專門讓貨物裝卸的車站,是全台貨運的集散地。曾經是日治時期全台最繁華的貨運專屬車站。
為爭取續留華山車站,鐵道迷持續奔走希望北市府文化局能將其指定為古蹟或歷史建物,但是文化局文資委員在今年4月份進行會勘鑑定後,以建物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缺乏特色為由,認定華山車站並無保留價值,決定不指定為古蹟,也不予登錄為歷史建築。
嚴裕欽批評,文化局僅以華山車站的鋼筋水泥站整體外觀就否決了華山車站的保存價值;另一方面卻又建議當地未來規劃應納入華山車站歷史因素,「拆掉有歷史價值的真車站,卻又要政府花錢蓋假車站」,浪費公帑又讓人懷疑文化局專業不足,根本不了解何謂「鐵道文化」。
針對華山車站後續的去留,陳玉梅要求都市更新處暫緩拆除,也呼籲文化局應本於保存北市鐵道歷史文物的職責,出面協助民間鐵道迷向文建會申請將華山車站指定為古蹟,以利後續建物保存依據。
林崇傑承諾,都市更新處已從國有財產局接手代為管理華山車站,在代管的3年期限內,除進行環境與建物綠美化外,不會拆除華山車站。在綠美化完成後,也將開放民眾休憩使用。
華山老車站躲過一劫 前途仍未定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凱茹報導】北市唯一一座僅存的日據時代貨運火車站「華山車站」,短期內不會面臨拆除的命運!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處長林崇傑表示,古建築的保存跟都市開發不一定衝突,在北市更新處負責管理的這三年內,華山車站的建築物及月台都將被保留,並納入地景規劃,開放為市民活動空間。
台北市議員陳玉梅今日召開公聽會,廣邀鐵道文化協會及各政府相關單位,與市民面對面一同來討論華山車站的存廢爭議。
已有72年歷史的華山貨運車站,是台北市早期開發的淵源及記事見證,當時造就了台北市為大眾物資的集散地。鐵道文化協會強調,華山車站的歷史意義是台北市經貿發展的見證,希望能保留下來並和新的開發結合,與東邊的華山藝文中心相呼應,建構地方文化特色。
目前掌管華山車站的台北市政府更新處說明,這三年內將不會拆除,而是就地進行規劃及整理,開放給民眾使用。未來的利用方式將由行政院來決定,也許會開闢為市民參與的活動空間,不過目前尚未有實質內容的規劃設計。
另外,由於華山車站一帶的土地被政府規劃為行政區,目前處於土地交換及居民安置的階段。對此,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副局長邊子樹表示,若決定將華山車站保存,將推翻先前與居民協議的安置共識。與會的居民代表則建議,可使用施工轉向或古蹟搬遷的方式,就可以不影響民眾安置的協定,也能保留古蹟風華。
先前經由台北市文化資產委員會評估,華山車站無法達到登錄為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標準,面臨拆除風險。台北市文化局李永萍局長強調,文資審查委員是用客觀且專業的標準來評斷,不保存華山車站是經由專家審慎評估。但審查委員也提出建議,可使用意象保存或移置的方式,將華山車站的記憶永遠留存下來。
台北 華山車站曾經繁華一時 鐵道迷.學者盼保存
公視 (2009-07-22 23:20)
台北市內唯一僅存的火車站,華山車站,因為沒有列入古蹟,原本要被拆除,鐵道文化協會發起搶救活動,台北市議員今天舉辦公聽會,市政府承諾不會拆,可是當地民眾反對原地保存,華山車站的命運,還是個未知數。
在台北市市民大道旁邊有一座舊舊的建築,外面被人塗鴉,這是荒廢的華山貨運車站,也是日治時代最繁華的貨運車站,包括鐵道迷跟學者都希望能夠保存。
不過當地民眾有不一樣的意見,認為若是要保存,可以把華山車站遷移,不然這個老建築,可能會影響到都市更新。華山車站,到底要不要保存,有不一樣的意見,台北市議員召開公聽會,市府承諾,絕對不會拆。
台北市政府說,華山車站不會拆,也打算要就地利用,不過就是沒說、是否要列入古蹟保存,而且不移走跟當地民眾想的不一樣,未來車站的命運會怎樣,還是個未知數。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