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本文作者:現任台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
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行為狀態:
許多人將失智症與[記憶力不好]畫上等號,
事實上記憶力不是診斷失智症唯一的症狀,
還有許多非認知功能的障礙,
稱之為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狀態,
常使得病患與家屬的生活品質下降。
以下僅介紹常見的失智症精神行為狀態:
一.
憂鬱、焦慮及恐懼狀態:
失智症多半在初期會出現焦慮與恐懼等症狀。
甚至會出現憂鬱症狀。
病患記憶能力變差,會重複問相同問題。
伴隨焦慮憂鬱症狀,
有時照顧者離開,
便可能會出現緊張害怕反映.
二.
妄想症狀:
被偷妄想是最常見,患者常指責主照顧者偷他東西,
另外,常見的還有被害妄想與忌妒妄想.
被害妄想是認為有家人想害他,
或圖謀他的財產.
忌妒妄想是懷疑配偶與他人有染.
三.
錯認:
錯認症狀,包括知覺與思考障礙,
舉例來說: 患者把熟悉的親友,認為已被人冒充取代,
其餘還有錯認不存在的人,待在房子裡.
錯認現在住的房子不是自己的家,
錯認親人’配偶是別人或偽裝的,
錯認電視上的事件是真實的,
錯認自己鏡中的影像是別人.
四.
幻覺:
失智症患者中以視幻覺最為常見,
其次為聽幻覺.
其他幻覺較少.
一般而言,視幻覺多半是看到一些動物’人影;
聽幻覺則多是聽到死去的親人在呼喚..等等。
五行為障礙:
1. 攻擊行為:多半是被動性的,經常是在制止患者行為時出現.
2. 睡眠障礙-因腦部退化,影響到日夜節律,使患者的體溫和活動性改變,
無法在傍晚同步降低,以致影響到睡眠,嚴重者甚至日夜顛倒.
3. 迷路: 患者認知功能退化,對家中地址’電話號碼無法記住;
4. 重覆現象: -初期會重覆言語,重覆做一些無目的行為,
如重覆翻箱倒櫃,等.
5. 漫遊:漫無目的遊走;
6. 飲食改變: -飲食改變有許多不同狀況,其中以貪食狀況最常見,
7. 病態收集:收集的項目不一而足,收集的物品如:雨傘’垃圾’廢紙..等,
常造成家人困擾.
8. 不適當的性行為:-包括暴露身體’不洽當的性接觸或語言’性需求增加..等.
9. 日落症候群:-此症狀為下午到黃昏左右的時段,出現精神混亂及激躁行為,
此稱做[日落症候群].
當個案出現以上狀況時,應該就醫檢查。
不過,有些家屬把這些症狀當作老年人的一般情緒反應,
也有人認為這是正常老化而已,
反而錯過讓個案接受治療的先機.
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狀態雖然形形色色,
但若能及早發現, 予以適當治療,則能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減輕家屬負擔.
對精神狀態的認識及處理, 是治療及照顧失智者的重要課題,
希望透過以上的介紹,能讓大家對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狀態.
有更進一步的嘹解。
~以上, 本文作者為:現任台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
~~~~~~~~~~~~~~~~~~~~~~~~~~~~~~~~~~~~~~~~~~~
其實失智症的精神行為乃是[心智混亂]所造成. 所以應稱之為心智混亂
失智症非記憶力衰退,而是記憶力混亂,
這是一般人對失智症一知半解所產生的觀念,
以我目前所接觸最多的老榮民伯伯來舉例:
這些老榮民伯伯,年輕時都經歷過戰亂(內戰所造成的混亂),
又有許多老榮民伯伯並不自願而來,有不少是半強迫而來(此又屬一項雜七雜八的事情),
在加上帶著他們來的長官又給他們無厘頭式的 雜七雜八 洗腦,
又染上一些 軍中雜七雜八的壞習慣,
且又無正確的宗教信仰在照顧自我心靈,
而回去探親後,又發現早已人事全非,
後終於在年老(身體漸衰退)後,終於將這些雜七雜八的事, 以病症的方式呈現出來了。
這也是老榮民伯伯較容易得失智症(且得此病後,會比一般人更暴亂)的原因之一。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