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
[1]
借由在前一款《2018年太極禪熟餅》中提到的「交棒」,
──「交棒」是”俗稱”,T-L(本賣場創建人)在其中蘊含
更多的是「流轉式的傳承」(詳見下文之(b)與[下集])──
以及,借由這次的「台灣第一屆國際茶碗節」,
聯手陳述「普洱殿堂」對茶所綻放的豐富文化能量之獨到視野。
[2]
「台灣第一屆國際茶碗節」(時間:2019/1101-1117),
舉辦的地點:苗北藝文中心──苗栗縣竹南鎮公園路206號,
目前為苗栗縣最大、設備最齊全的展演場館。──
距離「普洱殿堂」目前主倉庫不到十分鐘的車程。
這個茶碗節,是我們近年來所參觀過的茶與茶器的展覽中,
最精彩的一個。
借由地利之便,我們這次幾乎全程參觀整個活動過程,除了在此
(a) 把茶碗是
另一種非常不一樣的飲茶方式、觀念與感受,以文圖表述出來,
我們更著重於(借此活動)展現出
(b)「普洱殿堂」的核心理念,或稱之為「普洱殿堂茶文化」:
茶,是各種能量場匯聚一堂的「妙物」;
經由茶,所延展出去的一切(茶器、練氣、美學、哲學),
經過訓練(身體)、鍛鍊(心理)、修練(心靈)的過程,
將我們塑造成具有「高專注力與功力逐年加深」的人
──無論是在哪一種領域。
「交棒」,在T-L的思維脈絡,主在「傳承」;
而「傳承」在普洱殿堂文化中,特指
「傳」者與「承」者之間不斷的互動(流動回轉)關係。
正是這種「傳」與「承」之間豐(富、深)厚的流轉關係,
把人從寬與深,一層接一層去精鍊。
[3]
幾近是一般茶碗容量(250cc-350cc)兩倍大的
本款吳金維老師大茶碗,非常適合用來表現普洱殿堂文化:
大茶碗可以一人獨飲,
亦可以分湯與眾人共飲;
個人知識(personal knowledge)與文化所以能深厚建築,
既需要一人獨省時刻,
更需要深入觀察與了解他人、與他人分享[※註]與互動。
[※註] 分享,在普洱殿堂的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超越俗常)位置:
它不只是倫理學上的美德之做,
也不僅是經濟學上的交換之為,
更是知識論上的流轉與再認識──例如,
相同的茶在不同的茶席(參與者),
又將展現何等新的味氣韻?以及「異」見。
[4]
以這次國際茶碗節為例,
配合靜態的茶碗展,主辦單位展現許多動態展演,
這在許多茶(器)展、藝術展中,是極為罕見的。
在這麼多的動態展演中,展期最後一天倒數第二場
動態展演的「舞樂茶席(茶悅禪舞)」,
最為引起我們的觀察與討論。
而我們正是在這種「普洱殿堂式獨特的觀察與討論」中,
獲得更寬闊與更深沉的養份與再認識(rethinking),
以致於我們得以在「沒有茶的領域」中,
把在普洱殿堂中所學的
轉化與運用進去;
進而在那非常奇妙的「扭轉」過程中,
感受到「茶與非茶」之間「流轉」的美、力、氣。#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247727683718
[文字:依莉莎白、李妤(協力:Sophia),
攝影:Sophia、Chance、李妤、依莉莎白(茶碗節現場)
、Chance(吳金維大茶碗),圖片編輯、版面呈現:李妤、依莉莎白。]
下一則: 【『4超人』與普洱茶】2015年{帕沙500年古樹金雪芽}未精挑甕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