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蛤類也中鏢環署微塑膠調查,日常飲用水有44%被驗出
2023/06/02 02:57
瀏覽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塑膠流入海洋破碎後,恐進入食物鏈流入人體,環保署針對台灣自來水、海水、沙灘沙礫等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日常飲用水有44%驗出微型塑膠,連沿海貝類也不例外。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組長楊喜男指出,PP、PE、PET、PS、Nylon及PVC都是海洋微塑膠的主要成分,這些主要用於瓶蓋、塑膠袋、塑膠瓶、吸管及寶特瓶等塑膠製品,而這幾種製品也都是環團海廢調查的前幾名,顯示這些流入海裡的塑膠製品都是微型塑膠的來源。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指出,環保署今年2月與環團成立海廢治理平台,已針對海洋廢棄物擬定行動方案來治理,但要把治理海廢,除了透過調查分析外,也必須從源頭減量、減少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從個人行為改變、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才是治本之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