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俄羅斯博物館進階篇- 俄羅斯民俗區
2016/07/09 10:20
瀏覽90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俄羅斯博物館進階篇- 俄羅斯民俗區

轉載自:D先森带你游彼得堡·2016年7月3日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notes/d先森带你游彼得堡/

俄羅斯博物館進階篇-俄羅斯民俗區/

之前我們說過,在俄羅斯博物館的深處,還有兩處很大的展區——俄羅斯民俗展區(藍色箭頭)和20世紀當代俄羅斯藝術(紫色箭頭)展區。這兩個展區離主展區相對較遠,且必須原路返回,所以並不推薦時間有限,想大致瞭解一下俄羅斯國粹的朋友。 

如果你恰好時間充裕,又對俄羅斯傳統文化很感興趣,那麼恭喜你,來俄羅斯博物館民俗展廳就來對地方了。 在參觀開始以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地理上的特殊性使得俄羅斯文化具有了其他文化所不具備的兩面性和包容性。籠統地講,俄羅斯文化主要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受西歐文化影響很深的帝國文化(官方文化),另一個則是土生土長的俄羅斯傳統民俗文化(非官方文化)。

另外,我們還需要明白,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國家,也是一個傳統農業國家(十月革命之前)。東正教國家決定了民間藝術的諸多題材都來源於宗教是表現善惡的。農業國家則決定了表現農民階級文化是這個國家民俗文化的主流。搞清楚這幾點以後,接下來的行程就會變得很輕鬆啦~

民俗展區主要分為四大塊,家居擺設、民族工藝、民族服飾和飾品玩具。這四部分展品分佈在不同的展廳裏,在內容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

首先,我們會進入一個以18-19世紀俄羅斯鄉間農場主家中擺設為主題的展區。

陳列的主題一般以宗教題材或者一些民俗故事為主,在當時,這種裝潢風格是非常接地氣的。

逛完第一個房間,往左手邊走,我們會進入第二個展廳。這裏展示著俄國“傳統”刺繡生活用品。刺繡從歐洲傳入俄羅斯的時間比較晚,前後大約300年左右的時間。俄羅斯刺繡雖然在工藝上沒有比利時刺繡那般精美,但是在圖案上卻有著自己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在裏面。比方說這幅描繪著伊甸園的毛巾刺繡,圖案周邊三圈裝飾圖案用的都是俄羅斯傳統紋飾,刺繡中所有人物的名字和箴言都換成了俄語……

這幅刺繡則使用了俄羅斯皇家圖案雙頭鷹和民間故事裏時常出現的獨角獸、天使鳥作為主要的創作元素。別看這刺繡毛巾跟雲錦蜀錦蘇繡什麼沒法比,但是在當時可是只有皇親貴胄才能擁有的高檔貨色。

刺繡的對面,擺放著一些俄羅斯傳統頭飾。俄羅斯人的頭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古時候的俄羅斯,人們通過頭飾可看出女人的不同年齡,一般姑娘的帽上不封頂,發際分兩側露出。已婚婦女要戴帽子,不能露出一丁點兒發際,凡露“珠絲馬跡”者,必受到公眾的譴責。俄國農村婦女習慣將頭發梳成小辮,盤在頭上呈羊角式。在南方,天氣一熱,婦女們將頭發紮成兩股,以便在田間勞動時不受頭髮的干擾。

發箍是姑娘的主要頭飾。發箍種類有鑲珍珠的、花環式的、普通木頭的。除此之外還用發帶來裝飾頭髮,高級的發帶上面還鑲有寶石等貴重物品。

穿過蕾絲廳,我們會進入一個放滿瓷器的展廳。俄羅斯皇家瓷器廠以精美的瓷器聞名於世,但很少有人知道沙俄早期的瓷器其實是長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紋飾以俄羅斯傳統的鳥紋為主…… 

也有描繪宮廷生活的…… 

也有描繪動物的……我不知道當時沙皇是怎麼忍過來的,如果是我,看見桌上放著這樣的東西一定會覺得很心塞……

接下來,我們會看見一些木質的窗戶和房梁。 

雖然聖彼得堡,莫斯科這些大城市擁有著非常壯觀的石制建築群。但在俄羅斯其他城市(20世紀以前)和鄉下還是以木質建築為主。 

類似這類有著濃郁民俗風格的木質建築,至今還可以在俄羅斯很多城市看見,比方說高加索地區或者深受亞洲遊客歡迎的伊爾庫茨克(貝加爾湖)。伊爾庫茨克不光保留著大量的木質建築,還特別整理規劃出了一片俄羅斯露天民俗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青銅首飾同樣是俄羅斯民俗文化中很獨特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工藝上俄羅斯的民俗首飾用品肯定是不能跟中國相提並論了。

但是在形制方面,俄羅斯民俗首飾還是蠻有特色的。顯得非常古樸另類和貼近生活。 

題材一般以俄羅斯歷史神話裏的神獸和農村裏常見的動物為主。

這是俄羅斯很流行的樺樹皮首飾盒。今天在很多紀念品商店裏都可以看到。

從這個首飾盒中,我們可以很好地看出俄羅斯文化的包容性,它既有傳統的俄國果蔬紋飾,又有西方服飾的元素在裏面。  

這一個首飾盒上的畫則很好地向我們展現了19世紀俄羅斯鄉紳的日常生活。 

木質玩具同樣是俄羅斯傳統民俗文化裏一個重要的部分。

它可能是包括貴族在內,所有俄國小朋友小時候必玩的玩具之一。  

19世紀早期的木制玩具,在造型、上色和工藝上都還是比較粗糙和古樸的。 

到了19世紀中期,木偶玩具在形制上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

更多生活中的場景和人物代替了原本象徵意味比較強的動物造型,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潮。 從這些玩具的服飾和造型上,我們同樣可以看見官方文化對民間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 

到了19世紀末,隨著俄羅斯民族意識的崛起,加上文化界,美術界,音樂界的不斷造勢。社會的主流審美再度發生了改變。

木雕玩具變得不再有顏色,在內容上則開始以傳統俄國詩歌童話民間傳說為主題。 

那一時期的木雕玩具在造型和工藝上基本上可以視為當代木雕玩具的雛形。 

到了蘇聯時期,為了回應一切藝術創作都要為Party服務,木雕玩具的題材再度發生改變。

題材也逐漸從革命轉為了勞動人民最光榮。 

到蘇聯晚期的時候,階級鬥爭意識已經不再那麼明顯的時候,木雕玩具題材又繞了一個輪回變成了動物。

再往下走我們會進入到漆器盒區。漆器盒一種俄羅斯特有的精美藝術品,它可以看做是樺樹皮首飾盒的高大上版。 

俄羅斯漆器盒工藝誕生於18世紀末,開始是為了在鼻煙壺上進行繪畫創作。19世紀,漆器盒在形制上開始定型,工藝上則引進吸收了一部分日本漆器工藝。這一時期的漆器盒已經與現在的漆器盒沒有太大分別了。 

蘇聯時期,由於禁止宗教信仰,許多原本畫宗教畫像的作坊都紛紛轉投漆器盒,加上國家對人才的大力培養,漆器盒迎來了一個發展黃金時期。漆器盒上繪畫的題材以聖經故事,俄羅斯民間傳說和風景為主,有的時候也會畫一些歷史事件,著名人物等等…… 

現如今,漆器盒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融入了這個民族的血液裏,成為俄國家家戶戶都會有上那麼一兩件的高級裝飾品。 

泥塑玩偶同樣是俄國傳統民間文化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題材同樣是以俄國民間故事和日常生活為主。 

別看他們造型很古樸,俄國民間泥塑誕生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現存最早的泥塑玩具來自一個多世紀以前。

俄羅斯博物館裏的大多數都來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 

不知道100年前的俄國小朋友玩這種玩具會不會被嚇到……

除此以外,這裏還展示著俄羅斯民俗服飾,漆器廚具,骨雕,錫器,青花瓷等等……這些俄羅斯“傳統”民俗工藝在俄羅斯誕生的時間都不太長,最長的也只有200年。 

跟其他民間藝術一樣,它們在造型和題材上都有著濃郁的俄羅斯特色。這裏留一點懸念,就不一一敘述啦~=)  

講到這裏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沒有見到紅遍世界的俄羅斯第一象徵,俄羅斯娃娃呢?先別急,聽我慢慢道來。別看俄羅斯娃娃是天字第一號民俗旅遊紀念品,但是在所有民俗工藝品中,它卻是輩分最小的,它從誕生到現在不過只有120年的時間。 俄羅斯娃娃的原型是復活節彩蛋。

據說1890年,畫家馬留丁看到了一組日本七福神娃娃,最外面是壽星,裏面套著其他6個福神。他深受啟發,於是便發明了現在的俄羅斯俄羅斯娃娃。1900年,馬留丁的妻子將馬留丁創作的俄羅斯娃娃帶去了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並得了獎。從此以後俄羅斯俄羅斯娃娃開始風靡全球,並成為了俄羅斯的民族象徵。

原創內容,歡迎個人轉載,但需注明出處“D先森你遊彼得堡”並提供鏈接。

D先森的微信公眾號:dsangspb

微信二維碼↘↘↘

微博帳號:D先森帶你遊彼得堡

微博二維碼↘↘↘

D先森的FB主頁:https://www.facebook.com/dsangspb/ 

媒體轉載請email聯繫:d-sang@hotmail.com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藝文活動
自訂分類:俄羅斯 文化
上一則: 俄羅斯
下一則: 莫斯科首家中文書店開業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