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 當下 與無明
2006/01/31 01:36
瀏覽744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我談「心性發露」,指的是 心性發露 的 那 一 刻。
這一刻有多久呢?
我們常用「彈指之間」,來比喻很短暫的時間。
佛學經論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
想一想,我們做一個彈指動作的時間裡,就可以有 400 個念頭之多。
而「心光」僅是在兩個念頭之間才能發露。
遇到問題,不掌握那珍貴的剎那,反而「想」這個「想」那個... 已不知是多少念之後了。
光,早就沒啦。
再者,敬覆 臨朔 於《當牽涉到另一個人的時候》裡所問:
應對方法無他,「當下」而已。
如何 因 應 因 緣 活 在 當 下,一直是學佛人仕最重要、最需深學的課題。如果要析理論事談當下,十本書也講不完。
於此,願將 宗薩仁波切給我的開示,提與諸位共參:
做 該 做 的 事
【後記】
既然已經談了這麼多的佛學名詞了,再加一點吧。
前面我提到「心光僅是在兩個念頭之間才能發露」。
佛家的講法,認為「念頭」就像烏雲一般,烏雲會遮蔽陽光的照射。
所以,有了念頭,「自性光明」就無從顯現了。
無明,就是沒有光明的意思。
這就是為什麼佛家以「無明」這個名詞來代表煩惱。
本文於 2005/01/29 發表於《聯合網棧.雪後多倫多》
這一刻有多久呢?
我們常用「彈指之間」,來比喻很短暫的時間。
佛學經論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
想一想,我們做一個彈指動作的時間裡,就可以有 400 個念頭之多。
而「心光」僅是在兩個念頭之間才能發露。
遇到問題,不掌握那珍貴的剎那,反而「想」這個「想」那個... 已不知是多少念之後了。
光,早就沒啦。
再者,敬覆 臨朔 於《當牽涉到另一個人的時候》裡所問:
應對方法無他,「當下」而已。
如何 因 應 因 緣 活 在 當 下,一直是學佛人仕最重要、最需深學的課題。如果要析理論事談當下,十本書也講不完。
於此,願將 宗薩仁波切給我的開示,提與諸位共參:
做 該 做 的 事
【後記】
既然已經談了這麼多的佛學名詞了,再加一點吧。
前面我提到「心光僅是在兩個念頭之間才能發露」。
佛家的講法,認為「念頭」就像烏雲一般,烏雲會遮蔽陽光的照射。
所以,有了念頭,「自性光明」就無從顯現了。
無明,就是沒有光明的意思。
這就是為什麼佛家以「無明」這個名詞來代表煩惱。
本文於 2005/01/29 發表於《聯合網棧.雪後多倫多》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