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五隻猴子的故事:議員和官員曾有綠卡或有美國籍有那麼嚴重嗎?
台灣最近政壇上,在吵著公職人員具備雙重國籍或美國綠卡的問題。其實這個議題,早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就吵過幾回了,當初陳水扁從國外禮聘重用的幾個市政建設大將,被揭露出具有美國籍,陳水扁連哼都不敢哼一聲,而那幾個當事人,乖乖下台了事。
總統競選期間,謝長廷陣營揭露馬英九曾經擁有美國綠卡的事,以此攻擊馬英九對中華民國(台灣)的忠誠度。
國籍法第二十條規定,擁有其它國籍的本國人,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這公職以前還包括了政府所設的教育研究機構,後來才因為李遠哲等人的主張,為了爭取在海外的學術研究人才為國所用,才修法加入例外。
讀著國籍法第二十條的條文,我在思想著這種規定背後的思想基礎是從那裡來的?為什麼一個本國人如果擁有其它國籍,就被剝奪了服公職的權利呢?別的國家是不是也這麼做呢?
台灣人擁有其它國籍的人不少,其中最引起矚目的是美國籍,美國和台灣一樣主張單一國籍,外國人歸化美國籍時,美國政府除了要求你要宣誓效忠美國以外,還要你宣佈放棄原有和其它國籍。不過美國政府的這個作法只是一個形式和傳統,並沒有真正去追究那些新歸化的外國人,有沒有真的放棄其它國籍。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是猶太人,也就是說,他有以色列的國籍。現任布希政府裡頭的高官,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議員,和司法官,同時擁有其它國籍的人難以計數。美國人和美國政府只管他們有沒有美國籍,不管他們還有沒有其它國籍。至於有沒有其它國家居留權,如果提出來大概會被人感到可笑。
那麼為什麼美國政府和美國人不在乎他們的公職人員有沒有其它國籍或居留權,而台灣人和台灣政府那麼在乎呢?
我相信有很大部份是受到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台灣雖然主張單一國籍,但在實務上默認雙重國籍,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不是如此,他們只要「發現」和「推測」,一個本國人取得了外國國籍,不經任何法定公證程序,就直接開除那個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明清時代,中國民間沿海,開始了較明顯的海外移民,在舊中國的天朝思想裡,對這些移民海外的人是充滿了厭惡和鄙視的,在執政者的心理裡,並不去承認或諒解海外移民為了生活和發展的需要,而是認為他們是不肖子孫,自甘下流,才會從天朝移民到蠻夷之邦去。
滿清中葉到民國初年,這些充滿了天朝思想的中國人們,萬萬沒有想到,那些落後的蠻夷之邦,包括從來被中國看成小弟弟的小日本,竟然一個個變成了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巧取豪奪,和欺凌羞辱,而中國人和中國政府毫無招架之力。一部份的中國人從此產生了極度的自卑感,其中有人演變成盲目的祟洋媚外,另一部份人則形成了病態的自尊心。
無論如何,在中國近代史裡,強烈的民族主義形成了主流。孫中山靠著民族主義,推翻了滿清;毛澤東靠著民族主義,成立了新中國。民進黨不認同中國,但是民進黨和陳水扁等,也成功的借用中國的民族主義,來形成新的台灣民族主義,取得了台灣社會的認同甚至中央執政權。
這種民族主義的一個特色,是講求國籍的純化,因此不能容許取得其它國籍的人擔任公職。結合過去舊中國的天朝思想,國籍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於焉誔生!
在台灣沒有其它國籍的人自然是佔多數,在台灣的普遍民意裡,無論是藍是綠,認同中國民族主義也好,還是台灣民族主義也好,幾乎是一面倒的支持國籍法第二十條的規定。
好像,有了外國的居留權,那就是對本國不忠;好像,取得了其它國家的國籍,那就必然是非我族類,來做做客人可以,如果要像本國人一樣擔任公職,對不起,你沒有資格!
有趣的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本身就是美國公民。注意,是美國公民,而不是綠卡。而且他的美國籍是在還沒有搞革命之前就已經擁有的,從來也沒有放棄過。滿清時代,以天朝自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猜大概沒有什麼國籍法這種東西,所以孫中山很可能連個正式的中國國籍都沒有。
按台灣人的思想,擁有美國籍就變成了外國人,拿了綠卡就對是背叛本國,那麼孫中山當初在中國搞革命,就是外國人在華煽動動亂,罪當不赦!而今日之中華民國政府也應當將其國父之尊號去除,如果不然,那麼國籍法第二十條有什麼合理性和正當性可言?
台灣曾經有刑法第一百條,以思想羅織人罪;還有出版法,箝制人民的言論自由。如今這二個法律都被廢除許多年了。什麼時候,台灣人才能夠去除舊中國天朝思想,免除病態的自卑感,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不再受褊裌的民族主義的操弄,廢除國籍法第二十條那種歧視本國國民的的條款規定呢?
補記:
這篇文章引來了一些質疑,想請問支持國籍法第二十條的朋友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一個中華民國國民擁有了其它國籍以後,除非放棄其它國籍,否則就沒有權利擔任中華民國的公職。那麼請問如果這個人去當了其它國家的公職,你是不是也認為他應該要放棄中華民國的國籍?是不是,他就沒有資格再成為我們的同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1樓. 1232013/10/28 00:28
什麼自信不自信的,想太多,公職人員不宜擁有他國國籍,單純就是利益衝突,就跟官員不得兼職民間公司、司法人員要迴避一樣。這麼基本的「職業倫理」也能扯出三千里……做學問有這麼認真就好。
台灣人道德水準之低落亦可見一斑,一嘆也。
- 60樓.2009/08/30 10:52你真的是胡累累
假設你說的是真的,季辛吉在1943年宣誓成為美國公民,那麼請問,在此之前,季辛吉的國籍為何?你不會告訴我,在季辛吉有了美國籍之前,他是無國籍之人吧?
你不知道有種方式叫做PR?季辛吉在1943年宣誓成為美國公民之前,當然是德國人! !
只要是猶太人,就當然的具有以色列國籍,自動送給你,有沒有去辦手續,那是另外一回事。你說是不是呢?
我準備了一把泥土要送給你,可是你沒有來拿,你當然的具有我要送你的泥土嗎? 如果你並未擁有我要送你的泥土,那季辛吉又怎會具有以色列國籍? 送不送在我,收不收在你!你未收誰能說你有?
- 59樓.2009/08/30 10:42你的胡說八道是個老習慣
"美國和台灣一樣主張單一國籍",這句話完全錯誤。
美國主張單一國籍,台灣不是。你這個前提不知,也寫了一大堆.......
台灣的法律是主張單一國籍的,不知道的人是你。國籍法上面寫得很清楚,你不妨自己讀一下,再來叫囂不遲。
但是實務方面,在某些情況下"默認"雙重國籍,所謂默認,就是不公開進行。
所以,一個役齡男子如果拿美國護照進入台灣,在法律上,就會被當做美國人對待,無法辦全民健保,也不用當兵。
如果他拿台灣護照進入台灣,在法律上,他就會被當做台灣人,可以辦健保,但也要當兵。
時季常 於 2009/08/31 08:17回覆 - 58樓. 嘉豐電腦2009/05/16 18:09好文章就是要分享
很不錯的文章,真的需要好好去思考一下
嘉豐電腦急修網
經理人
利豐田
連絡電話:0925166561 - 57樓. 老賊2009/04/14 08:26我的想法是搶資源
台灣人想當官。希望吃公家飯的有更多的台灣人。這才是主因。國籍法主要應規定如何取得國籍--規定不得選公職不是奇怪嗎?當事情奇怪時就與政治有關了!做這種規定的人,天生心態裡就是有自卑感,認為有外國籍的人是佔到便宜,見不得別人好,卻沒有想到人家為去取得外國籍的背景原因。
時季常 於 2009/04/14 12:12回覆 - 56樓.2009/04/07 10:19漢人這個民族其實水準就這樣,短视缺少公德
加入外國籍是要宣誓的,至少多數外國人和我本人拿這宣誓當回事。
在這種前提下,當你國家利益和台灣利益有衝突,你會效忠誰?效忠台灣---對不起接納你的那個外國。效忠外國無可厚非,但你這類華人漢人又自我矛盾,
漢人這個民族其實真的水準就這樣短视缺少公德,是世界上最自我矛盾族群,不愛守規矩,極端自私哪樣好處都要占。不像其他民族處事簡單直接,其實往往導致漢人失去的更多,中國南方漢人只能生活在獨裁專制下,台灣漢人鬧獨立,越鬧越相反,目前估算,用不到20年被中國徹底統治是肯定的,為何這樣?漢人天性極度貪心不懂取捨,不懂自省,管你什麼規矩,對我不利我就不能遵守!連一些漢人小孩子未成年都可完全遵守的規矩,快50歲成年人卻不願尊守,殊不知長期下去,整個社會亂無章法,漢人本來膽小,再加做事自私隨性,會有人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反對中共攻台?根本是白日夢。這些人特點就是,遇到比較軟弱的對手,拼命鬧管你什麼合理不合理。遇到強硬霸道對手,立即縮頭烏龜連正當權益都不敢爭取。
看看台灣混亂無序的交通就知道。我開車要轉彎有時也會忘記提前變換車道,眼看就到紅綠燈下,為遵守規則不給別人造成困擾,我都是等到下一個路再提前轉換。
但9成台灣人不是這樣,想到要換車道就換,管你後邊來車和交通法規。
這些人裏,有看似文明白領高科年輕女士,未必都是野蠻黑道!
這表示什麼?台灣人就是漢人,就是所謂的中國人,性格完全類似,大陸有的壞事,台灣幾乎都有。
所以,對於這個腦殼有問題的時季常可以恬不知恥的大罵,有外籍為何不能在台灣當公務員,我一點不意外。
別對我扯什麼”本省人混血非純漢人”,性格特徵一比較(就說你入外籍還想兩頭都沾的歪理),和那些中國大陸跑到國外高喊愛國的有差?
台灣原著民總計幾萬人?400年來福佬人和誰混血?日本統治者人家也看不上你們,和滿清總督,人家定期輪換,也沒拿台灣當回事。只有福佬人自己和自己混血,或1949後和單身老兵混血,不是漢人是啥?)你是嚴重的種族歧視主義者,建議多看看些別的民族,觀察他們社會,再來比較吧。
我們說台灣人很差,那是一種責善的態度,要真的比較,台灣人的整體水準在世界上還是排在前面的。那些整個民族都差的,那種落後和沒水準,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時季常 於 2009/04/09 01:24回覆 - 55樓.2009/03/24 16:02是不是有了外國籍,就不再是台灣人了?
其實更多是出於國家安全和利益方面的考慮了
個人是比較贊同單一國籍人員擔任公職
倘若有這個信心具有雙重國籍的人擔任公職不會洩露什麼
也就沒有這方面的事情
美國這方面也只能說他們的FBI厲害
- 54樓. stool2008/10/29 23:41在本質上討論國籍與公職的關係,勿流於末節
所謂公職即以國為單位所定義下的服務業。
試問,台灣的公職人員,可申請調職美國服務嗎。
若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不同的主權下所定義的公職,實在是沒有什麼好在旁之末節上討論的。
不要以開國革命,主權爭奪的情況而論之。
今天開國同時,不管該群革命者、奪權者。
本身為何國籍,既不具舊國籍,何以革命之本?
且本無新國,何來本具新國籍?
也就是,孫中山出身就有中華民國國籍嗎?若成立,您的舉例亦成立。
我必須強調,在全球化的態勢下,民族主義已淪為下層階級的信仰與堅持。
民族情感與國籍與公職之間的問題。
重點在於他根本違背了立國制憲上的基本邏輯。
若要服務大眾,不需公職。行行可出狀元。
若非要為政,顧問一職已經綽綽有餘。
台灣人顧問於美國政府,反之美國人顧問於台灣政府。
不但可服務單一國,更可服務全世界。豈不美哉。
強調國籍可任公職於理法上的論述,與想服務大眾的精神兩者獨立。
無論事務官、政務官皆是同一標準,這就是結論。
再把它延伸到民選首長身上。就不同了。
民眾有權不認同國家,改變現狀。
當然群眾也有權力自行選擇自己要的民選首長。
在非君主立憲的國家,民意已經超越此國家認同的範疇。
所以,承不承認綠卡乃權力鬥爭的問題。
也是可否獲得民眾主觀認同的問題,與理法無關。
補充樓下強調的不算學者云云,
不算與不是的語意只有部分交集。
不算學者與不是學者的意義不同。
不算學者在語意上已經承認是名義上的學者,但他是個不配稱為學者的學者。
這便合乎主題。
您引用的內容必須要證明劉兆玄的學術涵養是個"名符其實"的學者方稱恰當。
而您在邏輯上不過如青蛙吹牛般地,把牛吹得更紮實而已。
而不是證明,青蛙其實真的是牛。 - 53樓. 華朝木子2008/06/24 17:06查找臺灣的世界最優勢,當可化解以上的兩極意識紛爭
全世界,要把人往下急拉的方法可能數之不盡用之不竭,但要把人往上提升的~『再生灋』可能就要有天時地利人和之三維機遇,有人曾說:『如同於黃河水清及汶川大地震,那是五百年甚至是千年難遇』,明天尚不知,長期解讀直至今日,世上惟有多意立體華字其之意涵的內在世界,可助人腦之個人主觀意識快速寰化還原於整體觀而跟外在世界重新連接整合再升,解讀五千年不朽的多意立體華字的世界最優勢,今不在西洋、也不在大陸、而在於~寶島臺灣,〝讓人再往上提升的『再生灋』〞這是大陸及也是世人所欠缺的、所亟需的、所無法拒絕的~『循環再生型無形科技輸入品』及『人文再升型有形知識經濟』,一切科技的日新月異須仰賴人文的與時俱進,不足的、表裡不一的、不完整的人文思想最怕時間長,西洋的01單專理學與單意本位思想必有其之不完整,否則怎會時間一拉長,工業革命後短短不到三百年,人性即原形畢露萬物飊漲、科技即負逆累累奴役人類、地球也百病叢生天地反撲,時間長代表天地精華及符合原、純、真、完整,而世上五千年仍不朽且有物理數理字理與天理地理人理的多意立體華字,在人類四大古文明之中,是當今惟一碩果僅存的人文思想最精華,沒綠卡、沒外國籍≠沒有國際觀、沒有天地人生命共同體觀,擁有綠卡及外國籍者,則應是知己知彼而後知歸本還原知連結華洋以共創人類之新進化再生契機。 (茲與大家同勉之!)
** 歡迎大家有空來看看我的文章: 解讀 綠卡=國際觀 風波的一體兩面三性
- 52樓.2008/06/17 09:10信口開河,不求甚解的博士
季辛吉1923年出生德國,父母為猶太人。1938年父母為躲避納粹迫害帶季辛吉逃到美國。1943年他宣誓成為美國公民;1948年以色列建國。
當時德國國籍法以父母的血統決定是否可取得國籍,不是在德國出生就自動取得德國國籍。以色列讓全世界猶太人取得國籍,但需要經過歸化入籍定居等手續。季辛吉一輩子住在美國從事研究機構職務或官職,並沒有定居以色列。
你看到我寫季辛吉出生德國,馬上給他多加一個國籍變成三重國籍。你在城邦發表文章東批評西批評,下筆都是隨便看,隨便寫,這種亂引證據只求自己要的結論的寫作慣例,還可以在美國拿到教育博士。難怪你一天到晚罵美國教育程度差。你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的信口開河,好像還是比你的嚴肅考證來得可信一些。假設你說的是真的,季辛吉在1943年宣誓成為美國公民,那麼請問,在此之前,季辛吉的國籍為何?
你不會告訴我,在季辛吉有了美國籍之前,他是無國籍之人吧?
只要是猶太人,就當然的具有以色列國籍,自動送給你,有沒有去辦手續,那是另外一回事。你說是不是呢?
季辛吉在取得美國籍之前,有一個國籍(我假設它是德國籍,如何取得我不知道),在以色列建國之後,又自動擁有了一個國籍,所以他至少有三個國籍,不是嗎?
我的程度很差,不表示美國的教育就很差,我的程度很好,也不能證明美國的教育就很好。你的論證,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說美國教育成效不好,是從具體的數據和客觀的事實,整體來說的。有些事可以一葉知秋,牽一髮而動全身,但不能從一個點就認為它代表一整個面。
時季常 於 2008/06/18 11:5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