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談全民英檢和全民中檢
2007/12/11 06:17
瀏覽3,877
迴響4
推薦27
引用0

引用文章莫名其妙的全民中檢

以上引用,真是一篇好文章!

==================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談全民英檢和全民中檢

作者:時季常

社會上有很多檢定考試,這些檢定考試,大部份是技職方面的,如果是學校教育體系裡有的,雖然說是分開測驗,往往和學校教育有很大的關聯。在過去,有一些專業科系,只要能從中畢業,就等於通過了檢定,雖然當時的證照制度不太完整,但這個畢業生就像有了證照一樣,可以進入職場,提供專業的服務。

最明顯的例子是師範教育,學生從師專或師大畢業,通過學校所辦的各項考核和要求,就擁有了教師的資格,不必再另行去拿執照。曾幾何時,這個作法撤守了,各個師範學校不再維持畢業生的畢業品質,不再尊重自己的辦學權威,專為培育師資的師範專業院校畢業生,竟然還必須再去通過另一個師資考試,才能夠拿到教師資格證照,這是對該師範專業院校教育成果的一個大耳光,而各師範專業院校,竟然也甘心承受。

最近這幾年來,全民瘋英語檢定考試,由於英檢的受歡迎,現在又有了全民中檢的發起。據了解,通過初級檢定的,相當於初中程度,以此類推。既然通過初級檢定的,就相當於初中程度,那麼初中畢業生,只要英語合格的,自然就沒有道理再去參加初級英檢的道理;只有那些英語不合格的初中畢業生,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才有參加初級英檢的需要。

如果這個檢定,是給那些沒有機會上學的人辦的,那有道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參加考試的人,幾無一人不是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而很可能,有很大部份參加檢定者,在校的英文成績是合格的,這代表什麼?

全民英檢,代表學校的英文科成績單不可靠;同樣的,全民中檢,代表學校裡的中文成績單不可靠。進一步說,這是各個學校自行侮辱自己的辦學權威,撤守自己的立場,才會有這種學校已有的科目的檢定考試出現。

如果說,英文因為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不能相信學校的成績單,那麼中文是我們的母語,全民中檢的存在,豈不是徹底的告訴世人,學校的成績單是完全不可靠的嗎?

有人以在大陸也有普通話檢定考試,來為全民中檢說項,我們卻必須說,雖然都是檢定,意義可能不太一樣。

我們知道中國大陸人口眾多,民族和語言複雜,光是所謂少數民族就有一億人,而所謂的漢族,至少在半世紀以前,大多數人的母語都不是普通話(所謂的普通話只通行在北京一帶,一點都不普通)。因此如果大陸有普通話檢定考試,實在不足為奇。

但我猜測,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以普通話為主的電視節目的通行,普通話檢定的需要和市場,應該是愈來愈少,很快會接近絕跡。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成績單就代表程度,為什麼升學聯考不以成績單代替就好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從聯考的本質和成績單的本質的不同來了解。在校的成績單,雖然也用分數計算,但確不是完全精確的,它的意義在於程度的等級,因此我們經常會使用如甲等、乙等這樣的成績標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及格和不及格的差別。

聯考則完全不同,它是一種競爭性的升學考試,是依據同一個測驗的成績表現,擇優錄取。這就像運動比賽,一個選手的平常表現,和在其它測驗時的成績,也許可以幫助他取得參賽的資格,但是真正的名次,還是要看該次比賽的表現來決定。

有句話說,牛頭不對馬嘴,台灣的十年教改(一九九四到二零零四)之所以會一直出問題,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張冠李戴,沒有考慮到一些教育措拖,尤其是不同教育測驗種類的不同適用性問題。像現在的基測,學測、指考等等,所採用的等級分計分方式,是用來做為程度鑑定用的標準測驗的計分方式,它是根據一種鐘型常態分布的教育理論所設計出來的,因此,它會產生對一題的考生和對四十題的考生,卻得到同等級分的情形。這種測驗計分方式,和升學聯考的本質是不同的,根本就不可以適用。

這個全民英檢、和全民中檢,只是眾多教改怪現象之一。西洋有句話說,東西沒有壞,不要去修它,但顯然,有人非要把好好的東西修壞不可。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河東雄獅教育部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4) :
4樓. HFUFLLPA
2007/12/19 15:51
這也是全球化?
謝謝您。我知道美國研究所對其本國學生也要求GRE成績。不過,這應該也是教育普及下的產物。所以教育成效不彰或許是另類的全球化吧。

教育成效不彰是事實,然而教育普及,還是提昇了整個國民的平均素質,尤其在基本的讀寫算上面。只可惜是和所花的經費相比,投資報酬率顯然偏低了一些。

現在講的全球化,對台灣人來說,很不幸的其實只是美國化,包括美國教育在內。美國教育乃建基在英國的模式(高等教育的研究所部份則受德國大學影響甚大),英美式教育和學校模式,在過去高壓管理時,靠著鞭子和一些苛刻的管理,還能產生有些成效;到了今天講學生人權的時代,英美教育就無能為力了,十分低效果和低效率。

時季常2007/12/20 00:53回覆
3樓. HFUFLLPA
2007/12/13 09:12
勢的問題

針對檢定這種東西,個人有一些想法。檢定這種東西,如果廣義一點地說,連托福iBT等也應該算是。本來檢定就是應該給沒機會接受某種教育或是有機會接受教育但卻成績不佳的人的一種能力證明管道,例如:文學院的學生可以考MCTS來證明自己有一定程度的電腦操作與管理能力。但是,檢定也有一種「勢」的問題。外國學生想到英語系國家留學,但是人家又不知道你英語能力如何,所以只好靠檢定來推敲。但是,要留學的人(特別是攻讀研究所以上的學位),通常都有受過英語訓練,但卻還要去考GRE等測驗,說穿了,除了教育水準問題以外,簡單地說,就是英語系國家的大學仗勢而不認同非英語系國家所給的英語能力成績。但這些英語系國家的大學究竟是靠什麼勢呢?國力與學術聲望也!去美國唸書要考托福而不是全民英檢;但是,有誰聽過來台學中文或中華文化的人是通過台灣辦的中文檢定考試嗎?

是的,同感!

不過,美國大學稍微有點水準的研究所,對其本國學生也是要求GRE等成績的,原因正如我們說過的,因為他們實在無法信任大學部的教育水準。 時季常2007/12/13 11:10回覆
2樓. 時和
2007/12/11 09:03
學校得把關

時季常教育博士分析得非常透徹,學校沒有把關的話,學校的名譽將不受重視。

話又說回來,看起來初級及中級只是國中及高中的程度,能否在國中及高中時就將品質管制好?

對於目前的九年國教,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班後段的學生經常無法跟上班級的進度,勉強升級也只有增加挫折感。

最理想的是政府提供經費強制要求班後段的學生參加課後輔導,其次是寒暑期重修或是留級,或許都可以達到學生素質品質管制的目標。

假如九年國教的基礎教育無法要求學生課業的品質,之後再去要求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有關學校教育對學生學習成果把關的問題

人類文化和文明傳承,需要靠教育,在人類大部份的文明史中,各國政府只以有限的資源,培養一部份的人才。到了普魯士(德國)和日本創辦國民教育以後,由公家主辦的學校教育才真正普及於一般民眾。他們辦學的目的很明確,為了富國強兵,國家需要大量而高素質,以及忠於國家的各種人才。

為了要使他們的教育方式能適用於最大多數來自不同背景和智力的學生,他們採取半軍事化的的各種教育措施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成果,出發點是要使政府的投資得到回收。

他們的教育目的不是為了學生個人,但是他們的學校教育效果是卓越的,經濟效率是驚人的。在十九世紀末,德國和日本,一西一東,分別成為世界的第一強國,無論文武,國民整體平均素質也是世界第一,當時的中國和美國人民的平均素質,和德國或日本人相比,只能算是野蠻人。(美國電影珍珠港事件中,認為美國竟然被比自己落後的日本所打敗,引為奇恥大辱,這是美國導演和製片者的無知)

看到了德國和日本普及國民教育為富國強兵驚人的成功,其它國家紛起倣效,開辦公立學校將教育普及到一般大眾,但並非完全照抄。大部份北歐和東亞國家,幾乎整個移殖了德日的學校模式,而英國和法國等則是維持本身的學校模式,美國教育體制和學校模式則是以英國為範本。

隨著民主觀念的發達,戰爭的減少,以及經濟和科技的繁榮,一百年後的現在,學校教育的主流目的是為了成就學生個人和家庭,然後間接的來造福國家社會,剛好和過去相反。在這種情形下,政府對學生品質的把關的意願會降低,管理的範圍與權利也會減少。

政府在表面上也會大聲疾呼,說要改善教育,甚至採取一些措施和法律,但是真正需要動手時,就縮手不前了,而是盡量想辦法把責任和工作,推到民間去。這個現象在美國非常的明顯,台灣受美國教育影響,近些年來也有這個現象。以往教育部在網上弄了個成語典等等,最近因為有幾個字詞的解釋受到批評,它乾脆就把網站關了。以往國立編譯舘會負責編一部份的教科書(並非全部),後來就藉著教改的名義不編了。(最近應著要求,才又選擇性了編了科學和數學二科)。

如果拿國家和一個大企業集團來相比,學校教育在以前有如是個獲利豐厚的部門或子企業,為了更大利潤,因而急速膨脹,終至成為龎然大物。當時空轉變,這個部門或子企業不再創造高度利潤,這個龎大的機構,卻因告它生存的員工眾多,以及和其它部門利害關係糾葛,影響大太,無法裁撤,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形。

如果你看到台灣中小學教育裡很多學生學習成果低落的情形,那麼到了美國簡直是慘不忍睹。這間接造成了檢定考試的重要性。

按理說,檢定考試的目的,是給那些沒有機會得到學校教育的人,以及那些雖然有得到學校教育,但成績卻不及格的人,有一個機會證明他在某些科目上的自修成果。今天卻是學校成績及格的人也來考,也就是說學校成績再好,沒有另外通過這個檢定的話,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不算數的。

國民學校辦成了這樣,那還需要辦下去嗎?在美國,至遲在近二十年就有人在主張廢除公立學校,改由政府發行教育劵,代替學費到私立學校就讀。但是美國公立學校是何等龎大的機構,這個主張牽涉了太多人的工作和福利,雖然認同的人很多,大部份是中上階級,顯然不可能通過。

類似的制度,會產生類似的結果。台灣教育如果繼續走美國化路線,早晚也會有人出來說應該要廢除公立學校。

時季常2007/12/13 02:43回覆
1樓. 子鳴
2007/12/11 08:25
說得好

當初[全民英檢]的目的是以所有公教人員為主要對象,就像後來的電腦檢測一樣,可能效果不佳,不知如何反而成為各級學校的基本要求,不少學校要求學生非達某層級,否則拿不到畢業證書。

原有的善意,制度化後,什麼都走樣,意義失真。

[全民中檢],什麼意思呀?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家,[聽說讀]都沒問題,更別說一般大眾,中文要檢什麼?

原來如此! 時季常2007/12/13 19: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