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宜蘭三清宮步道
2012/04/14 07:50
瀏覽807
迴響2
推薦0
引用0

 

時間:2012.4.9

地點:宜蘭冬山鄉三清宮步道

夥伴:慶輝、仟幸、永隆、採綢、顏百、新綠、嘉芸、椿汸、桂枝、秀貴、寶貴、林真、玟瑛、吳芳、麗思、美雲、英秀、苔伊、慶揚、進豐 20

健行路線:三清宮停車場---三清宮步道---中山亭---原路折返 (費時約1小時40)

三清宮簡介:

三清宮崇祀的三清天尊是  (1)玉清---元始天尊    (2)上清---靈寶天尊    (3)太清---道德天尊

台灣宜蘭的三清宮為台灣道教總廟聖地。座落在冬山鄉的三清宮,聳立在梅花湖畔南面的山麓上,倚山面湖,左右群山作環抱姿態,中間留下寬廣的空間,讓三位天尊的視線,由湖泊而平原而山谷,穿透至少有四五重高山,由低而高,拾級而上,層層堆疊,直上青天,貴為總廟,不容置喙。

據說三清宮是宜蘭縣故縣長陳進東先生無價提供私有土地,配合當地熱心人士的力量興建而成。陳故縣長在二二八事件逃亡避難時,曾發誓只要能逃過這一死劫活存下來,有朝一日一定竭盡所能,建廟還願。果不其然,天佑良民,屢見不爽。陳故縣長在廟成紀念會上,曾意有所指的說:「永遠未完成的事業才是偉大的事業」,言下之意,頗令人深思。同時他又期望每一個有心修身人士的三清---天清、心清、時清---應從個人修身做起,朝齊家、治國、平天下層層推進。真是語重心長。

 

 















步道風光(一)

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從三清宮右側步道出發。一路上綠葉蓋頂、蔥蘢蔽日。路的兩旁長滿了穗花棋盤腳還有更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多彩多姿的爭高向光的林木。有些是似曾相識,有些是長年難得一見。一簇簇、一叢叢,油綠青翠,亮麗鮮活,好像正在揮霍著前夜所息的平旦之氣、雨露之潤。想想自己數十年來,不也如此這般嗎?年輕時崢嶸頭角,而今古稀臨頭,猶期期以為春秋鼎盛、風華再現?!孟子說:「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清境經云:「神好清,而心擾之; 心好靜,而慾牽之」。想到這些,能不佇立深思?








步道風光---綠樹、雜草、緩坡、漫步,走出健康


















步道風光()

步出蛟騰龍蟠,蜿蜒如腸的漫長綠隧,陽光普照,豁然開朗。一行行茶樹一片片山坡,雖是橫七豎八,卻自有邏輯。山巒上有座涼亭,名曰「中山亭」。亭塔橫樑寫著「幽意興來踏小徑,陳陳輕送茗茶香」,想來茶園主人是個好茶雅客。

領導腳傷未癒,出發前特別交代,見亭即止步。側身審視梅花湖,清靜如鏡。水要活,才能清;思要活,才能通。梅花湖一定有它的源頭活水,那股不竭的活水是三清山嗎?還是陳故縣長的天清、心清、時清的期盼。

















 

甲子園餐館---豆腐大餐,粗餚充飢








附錄: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一得之愚:

長了那麼大,第一次看到這篇修身美文,研讀之後,聊提幾點一得之愚。

其一、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為萬物之始,無為萬物母。

其二、神好清,而心擾之;心好靜,而慾牽之。若能遣其慾,心自靜;澄其心,神自清。神青慾絕,自然心無其心,形無其形,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其三、人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才能進入真靜。得真靜,便可應物得性。修身養性得入清靜者,始可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能悟得:行化眾生之道的人,才可謂得道,才可傳聖道。

最後告誡眾生,人之所以不得真道的原因,在於有妄心。妄心生,則神必為萬物所引誘。神一旦受誘,必生貪念。故人畢生,必戒貪妄,才能保真靜。故真常之道,常在清靜。

 

感觸:

我是一個沒有甚麼大腦的人,走過的山、涉過的水、踩過的橋、賞過的花、嚐過的菜、買過的物、說過的話、吃過的癟.....,有三兩分鐘就忘得一乾二淨的,有三五小時,有十天半個月,有一年半載…..才忘得掉的。想到這麼多自我折騰,自我戕害,而不自知,還默然自覺有個性、有風骨、有格調,聰明到這個地步,能不覺得好糗!好悔!好笑嗎?

                                                                                                文:椿汸(阿伯)

                                                                                                攝影:桂枝、英秀、苔伊

                                                                                                代貼:sigma

 

迴響(2) :
2樓. 丹楓@guest
2012/04/17 23:14
Re: 宜蘭三清宮步道
阿伯也太厲害了吧,修身最高境界。
1樓. 苔伊@guest
2012/04/14 18:53
Re: 宜蘭三清宮步道
知性感性悟性~文章好有深度~阿伯太認真了,不愧是如椽之筆。
領導太英明了,知道三清宮文非阿伯莫屬,因為能直指道心覺知非阿伯不能耶。
桂枝、英秀的攝影掌鏡當然有目共睹的呀,我們都用力拍拍手....
最後要按很多讚給我們「偉大」的領導,打字、貼圖、照片編輯~合成一部有看頭的格文,完全是領導的助成功勞啊!
各位笑嘻嘻的夥伴們,莫辜負莫辜負~要用心欣賞這週的格文和照片喔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