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觀徼
2015/08/27 21:18
瀏覽2,78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人都執著什麼是「美」,這樣就不美了。天下人都執著什麼是「善」,這樣就不善了。「有」和「無」兩者相伴而生;「難」和「易」兩者相伴構成;「長」和「短」兩者相待而現;「高」和「下」兩者相待依倚;「音」和「聲」兩者互為和合,「前」和「後」兩者互為隨從,貫通天、地、人的聖人了然於心,能用「無為」來處事,用「無言」來行教,萬物就這樣不離開生命之源的道而生長著。「道」生育了它,但不佔有它;「道」長養了它,但不依恃它;成了功,卻不居功;就因不居功,所以永遠不離。

如果全天下都知道『美』的絕對標準,那麼不合乎該標準的『惡』就產生了;同樣的,如果全天下都知道『善』的絕對標準,不合乎其標準的『不善』也就產生了。但是美醜善惡真找得到絕對的標準嗎?所以,無中生有,有最後又歸於無。無的絕對標準是什麼?有的絕對標準是什麼?處理難事先由易處著手,最後難事成了易事。難的絕對標準是什麼?易的絕對標準是什麼?長短是相比較而知的,長的遇到更長的後變短的。長的絕對標準是什麼?短的絕對標準是什麼?高的會向下傾倒,傾倒後低的又變成高的。高的絕對標準是什麼?低的絕對標準是什麼?主唱與合音相唱和,某一天主唱缺席,合音就成了主唱。主唱的絕對標準是什麼?合音的絕對標準是什麼?
(禮記.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鄭玄.注:「宮商角徵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亦猶見也。」-------大概「聲」是主唱,「音」是合音吧!)前面的人走著後面的人追隨,追過了前者,原來的前者變成了後者。前者的絕對標準是什麼?後者的絕對標準是什麼?其實以上的差異都只是比較出來的相對稱呼,並不是真正的本質。一般人卻以假亂真,造成人生中不必要的困擾。所以,有大智慧的人,不以那些主觀的相對感受做為處事行動的目的。用“以身作則”的方式教育,避免了因言語文字產生的誤導。萬物不需言辭就能因循常道而規律地運作。生養萬物卻不佔為己有;有大作為卻不自恃,成就妙化萬物的大功卻不居功。就因為他從不居功,豐功偉績也就一直出現在他身邊了。


藥方:

執著是一切弊病之源,不要執著,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成功是成就它那個功,不是去占有那個功,要有「功在天下」的心情,不要老以為「功在自己」。「無為」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了能「放下」;不是不去說,而是說了就說了,不用擔心,只要心靈明白就可以了。

研討:

「美、善」,「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都是相對的,聖人不自傲,不視為己的無為,不攀緣,即功德萬古流方。

所謂無為者,非謂其引之不來,推之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捲握而不散。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推自然之勢,曲故不得容,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若夫水用舟,沙用肆,泥用輴,山用樏,夏瀆冬陂,因高為山,因下為池,非吾所為也。聖人不恥身之賤,惡道之不行也;不憂命之短,憂百姓之窮也,故常虛而無為,抱素見樸,不與物雜。 《文子‧自然》

《翻譯》
所謂「無為」的意思並不是說---牽引它不過來,推開它不離去,迫近它不反應,感化它不為所動,堅硬滯塞而不流通,捲屈固握而不散開。而是說,不假公濟私,不因個人的嗜慾來干擾正術,依據道理辦事,運用當下的資源來立功,藉自然的情勢而為,能如此的彈性運用以至於看不出聖人的作為,事業完成也不誇耀,立下大功卻不居功。就好像說,水上宜行舟,沙地要用寬輪的沙灘車,泥地要用履帶車,山區用流籠,夏天多雨要疏通溝瀆,冬天水少適合整修陂塘,地勢高就經營山產,地勢低下就做池塘用,這都不是我刻意而為的。聖人不會因身份低賤而感到羞恥,只痛心大道不能實行;不憂慮生命短暫,只擔心百姓的窮困,所以聖人總是虛心而無為,凡事只依據萬物樸素的本性而為,從不歸屬到任何一方。

 

首頁

全站分類:興趣嗜好 其他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