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現存的經典藝術家-草間彌生】
2020/01/02 22:46
瀏覽1,351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2019年是「圓點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90大壽年,來到她的故鄉松本,似乎應該走一趟「松本美術館」,和這位前衛怪婆婆一起夢遊仙境。關於藝術,草間彌生不設限的跨界遊走在油畫、素描、雕塑、裝置藝術、時裝、詩歌、小說、公共藝術和電影製作等領域,她的作品不僅出眾亮眼,創意和表現形式也影響幾世代人,所以在2016年被美國《TIME雜誌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松本市美術館於2002年4月開館,美術館3樓設有草間彌生的常設展館「草間彌生靈魂棲身處」,松美收藏了草間作品約500多件,以輪流策展的方式展覽。

在美術館廣場前,設有象徵她靈魂永遠綻放的巨型鬱金香雕塑作品《幻之華》。

美術館外牆上的紅點點,是名為《從松本到未來》作品,

在美術館進館的入口處有一座小型的南瓜雕塑作品「考えるかぼちゃ」(思考的南瓜)。

進到美術館的中庭,還可以看見只有這裡才有的紅白圓點自動販賣機(販賣機上有草間的簽名)、長椅、垃圾桶等被圓點圍繞的奇幻空間,這個奇幻空間也是她的作品「Dots obsession」。

在Dots obsession壓迫中,我腦海裡浮現出草間的一段話:「我一圈圈收著藝術這條線,儘可能努力摸索自己的生存方式。若是沒有這個窗口,我一定會在更久之前就因受不了周遭的環境跑去自殺。」藝術家多半異於常人,現實之中的藝術殿堂是她的幻聽、幻視世界再現,或許在看草間懾人的抽象之前,先來了解波卡圓點的原點是怎麼出現的。

1929年草間生於長野縣松本市一個經營種苗業的富裕家庭,但是因為父親生性風流、母親強勢,加上敏感的個性,致使她在10歲左右就出現「神經性視聽障礙精神」的幻視、幻聽症狀,她告訴家人自己聽到,花在交談、狗說人話、池塘下有黑暗力量、她的世界是由圓點和巨大的網構成…,但周圍沒有人把這些困擾當作一回事,於是草間開始用素描、水彩、粉彩以及油畫進行圓點與網的創作,畫出那些揮之不去的幻覺,也就從這時期開始,每當遇到驚嚇與恐懼,她就拼命地畫出那些景象,當她讓自己消融在畫裡後,她也從瀕臨崩潰的邊緣回來。這種用藝術減輕苦痛與絕望的行為模式自此就定型下來。

因為草間母親對女兒的精神疾病一無所知,且認為女人就是要走上婚姻一途,所以極力反對她的藝術創作,為了追求自由的創作空間,1948年草間離家進入京都市立工藝美術學校學習傳統日本畫,但草間很快就清楚膠彩畫不能讓她在“藝術裡重生”,這時她開始大量吸收西方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思潮,也明白當時日本的文化、藝壇和社會不可能接受她的幻覺藝術,在「我的藝術需要一個更自由開放,和更寬闊的世界。」想法下,草間偶然在松本一家古書店看到一本畫冊,裡面收藏的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畫給了她要去美國的啟發,她鼓起勇氣寫信給被稱為20世紀藝術大師之一的美國藝術家Georgia Okeeffe並寄去自己的作品,Okeeffe很快地回信並建議她到美國發展,受到鼓勵且為了逃離“家鎖”,草間於1957年又再次為了追求自由的創作空間,離開日本獨自到紐約發展。在那個年代,一個年輕女性前往美國是“很不簡單的事”,遠渡重洋讓她成為松本市名人,因此松本市長還特別為她舉辦了送別會,但據說草間母親雖然給了她一百萬日圓當旅費,卻也丟下“不要再回來”的狠話,因此她在離開日本之前摧毀了數千幅自己的畫作。草間後來在紐約窮到無隔日餐時,為了協助她度過經濟難關,Okeeffe還說服自己的經紀人Edith Herbert 買下草間的作品。

其實在1952-1955年草間還沒出國這段時間,她就以驚人的速度創作並多次舉辦個展。1952年展出的作品引起西村志保與式場隆三郎兩位精神科醫師的注意、1954年舉辦第一場東京個展、1955年在東京舉辦三場個展,作品被送到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參加「國際水彩畫展:第18屆雙年展」,她的藝術生涯一開始就有亮眼的表現。

草間踏上美國的第一站是西雅圖,1957年12月她在西雅圖Dusanne藝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58移居至紐約,這個時候她開始《無限網》的創作。草間選擇到紐約是因為她相信「未來就在紐約」,初到這個城市她曾窮到靠朋友接濟和到垃圾桶翻找食物,不過窮困潦倒沒有影響草間對藝術的熱情,身無分文也不能阻撓她從事藝術創作的決心。1959年10月,草間參加了第十街布拉塔美術館的一次年輕藝術家群展,其中一個三十三英尺長的《無限之網》(Infinity Net)作品獲得極大迴響,引起紐約一些知名評論家的注意。1960年草間開始與歐洲前衛結盟,也經常獲邀請往參展。

除了繪畫,草間也開始進行「軟雕塑」的創作,1963年她的《千船會》在紐約Gertrude Stein 畫廊舉行個展,草間在展場放置了一艘船,船裡裝滿陽具般的軟雕塑(soft sculpture),展間牆壁貼滿了共九百九十九張這艘船的黑白照,這件開風氣之先的裝置藝術《千船會》(Aggregation: One Thousand Boats Show)轟動紐約藝壇,因為這是第一次有藝術家將藝術的表現形式從畫布延伸到地板、天花板,第一次佔據整個藝廊進行裝置藝術的展覽。其實草間的陽具創意來自悲慘童年,因為目睹父親和情婦偷情,導致她對陽具產生恐懼感,所以她試圖透過製作令人恐懼的東西來克服恐懼。後來《千船會》這個創意被安迪.沃荷(Andy Warhol)剽竊用在《牛壁紙》(Cow Wallpaper,1966年),堅持藝術原創性的草間還曾指責安迪·沃荷抄襲。很多很多年後,當世人淡忘草間彌生,只記得安迪.沃荷的名字時,有人稱讚她是東方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她是這樣回答的,「安迪的複製藝術及創新點子都是受我的藝術影響,我是安迪的先驅」。

因為草間的作品相當具有視覺迷幻性,這種獨樹一格的風格迎合被波普藝術狂掃的紐約藝界。1964年草間開始以電燈與鏡子進行裝置藝術創作、1965年在Castellane 藝廊展出她的第一個「無限鏡屋」(Infinity Mirror Room)、1966年的《無限的愛》(Love Forever)讓她聲名鵲起,也意外成為第一個多媒體裝置藝術家。六零年代也是嬉皮風潮的興起,草間身處在這股熱潮之中,除了繪畫和雕塑創作,還成立公司從事被稱為「乍現」(Happening)的快閃性行為藝術,這些快閃行動,包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外裸體演出等一連串的公共裸體活動,期間還公開在教堂演出《同性戀婚禮》的藝術行動,因為熱衷Happening,草間在1960年代被稱為「嬉皮女王」。有意思的是,1968年她推出《草間的自我消融》影片,為了發行這支影片還成立了草間彌生國際電影製作公司。

雖然草間有「前衛的女王」之稱,但在男性主導的藝術界裡,她始終沒有得到平等的對待和認同,加上她常把雜交、性解放及毒品當成創作題材,以至於被冠上“The Polka-dot Princess – 圓點公主”的稱號(醜聞謠言傳回日本,她的學校甚至將她的名字從校友中除去)。就在找不到立足之地、被誤解和創意疑似遭其他男性藝術家瓢竊的人生窘境下,1963年草間精神疾病復發,且病情繼續加重,因此在紐約進行了六年的精神治療,但這些療程讓她無法創作,於是草間體認到沒有什麼比畫畫更重要,對她來說,幻覺是種侵擾,卻也是她的創作來源,幡然體悟後她選擇與創傷共存,說:「我不想治好我的心理疾病,我想要運用它們作為我創造藝術的力量。」

草間旅居紐約期間,還發生一件掀起藝術界騷動的事。因為她一直很想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於是在1966年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在未獲官方邀請出展下,她自行帶了1500顆閃亮鏡球和二幅寫著「水仙花園 草間」(Narcissus Garden Kusama)及「出售你的自戀」(Your Narcissism for Sale)標語到威尼斯,趁半夜在草坪布置她的「自戀花園」(創意來自希臘神話「Narcissus水仙」),展出時,光腳的草間身著金色和服站在鏡球間,這種超現實的即興裝置藝術意外地成功。雖然這次脫軌行動後來被工作人員阻止,但在當時已引起一波漣漪。不過在1993年,她正式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日本政府為表示對她的尊崇,在展場設立一個日本館展出了她50年代的重要創作、80年代的最新作品,一掃當年偷偷參展的屈辱。之後她的「Narcissus Garden」展覽也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

成名的同時(1963年),草間邂逅了美國藝術家約瑟夫·柯內爾,他們的關係非常特別,約瑟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但他的母親性格怪異,禁止約瑟夫結交女性朋友,所以他們除了接吻,並沒有性的接觸,兩人一直相伴至1972年約瑟夫·柯內爾去世。約瑟夫的離去帶給草間沉重的打擊,1973年在完成《無題》之後(她在紐約時期的最後一件作品),健康不佳且心灰意冷的草間從紐約回到日本,原本她只想要停留一段時間,但因為精神問題越來越嚴重就留下來。1974她開始寫詩,1975年在東京西村畫廊舉辦返回日本後的第一場展覽《來自地獄的死亡信息》。1977年她自願住進精神療養院,並在對街成立一個工作室,過著每日往返於療養院和工作室之間的與世隔絕日子,雖然被世人淡忘,但她一直沒有放棄最愛的藝術創作,因為只有作畫才能讓她停止自殺的念頭。

關於草間和約瑟夫·柯內爾的柏拉圖式戀愛有多深刻、濃烈?!或許可以從1972年創作的《無題》(Untitled)看出她付出情感之重。Untitled是草間少見的以粉紅色為基調,似乎除了預告自己將回到開滿粉色櫻花的故鄉日本,也是悼念親密愛人Joseph Cornell的畫作,Untitled也是彩色《無限網》系列作品的開端。這個乘載草間一輩子就一次情感的畫,2017年在香港蘇富比秋拍會上賣出,成交價相當於台幣164,424,279元。

而就在長期接受精神治療的同時,“作家草間彌生”出道了,她寫了一系列的書,用文筆延續她前衛的畫筆。1977年發表第一本詩詞與繪畫創作、1978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曼哈頓企圖自殺慣犯》、1983年出版了新小說《克里斯多夫男娼窟》,後者獲得日本第10屆野性時代新人文學獎,1991她還主演了電影《東京頹廢》(藝術家村上龍自編自導)。

就在經過十多年的蟄伏與被遺忘,1989年紐約當代藝術中心舉辦回顧展,年餘花甲的草間受邀重回紐約,她的作品再度受到歐美的注意,草間挾“人氣回歸”藝術界後,人氣愈來愈高,被稱譽為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圓點女王、前衛女王、日本國寶級藝術家,但以畫筆療癒自我、稱自己的作品為「藝術藥物」的她卻說,我只是一位obsessive artist。

基本上自1977年住進療養院後,草間左文筆、右畫筆同時創作,陸續出版了《迷失在沼澤地》、《紐約故事》、《螞蟻的瘋人院》、《紫痴迷》、《紐約 ’69》等文學作品;同時展出《1945 年後的日本藝術:對著天空尖叫》、《草間彌生:我孤獨到死的路》、《草間彌生:我自殺》、《愛永遠:草間彌生,1958年至19​​68年》、《無限鏡屋:1965/1998》; 2008年在日本發行《我崇拜我自己》紀錄DVD;2011年倫敦泰特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的《無限網:草間彌生的自傳》;2012年開始,草間彌生作品在全球各地展出。

草間的藝術表現非常多元化,除了繪畫,更涉足雕塑、裝置藝術、影像、小說詩歌等,更甚者,1999年與日本時尚設計師三宅一生合作、2008年開始跨足商業與時裝界巨頭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Porter設計包、Salvatore Ferrgamo限量包、Audi 車款設計、Coca Cola波點汽水機等知名品牌合作。變成家戶喻曉的流行教母後,她耀眼的創作語彙透過社群媒體分享,在全球掀起圓點熱潮讓她成為“國寶級網紅”,2016年還被美國《TIME》雜誌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而除了世界各地舉辦的展覽會不斷刷新入場紀錄,她的畫在拍賣會上也屢創新高。2014年,《White No.28》(《無限網》系列) 於紐約佳士得以US$710萬(HK$5,540萬)成交;2019年《無盡的網#4》於香港蘇富比2019年春拍會上以HK$6,240萬成交,創新草間最貴畫作。

有著「神經性視聽障礙」困擾的「強迫症藝術家」草間彌生,天生注定是一個失序的靈魂。除了對圓點的執著,「南瓜」也是草間喜愛且最常出現的題材,胖呼呼的淘氣南瓜讓她想起孩提時代去外公家種苗場玩的安詳記憶,這份記憶雖然遙遠,卻能撫慰她的心靈,對她具有強大的精神安定作用。

1980至1990年代,草間開始以南瓜為創作題材,90年代中期,草間開始創作大型的戶外立體作品,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就是南瓜系列。1994年日本福岡的「博物館‧城市‧天神」MCT當代藝術雙年展中,大型戶外雕塑作品「南瓜」是草間第一件、也是最具紀念性的「南瓜」作品,MCT’94結束後,這件作品被設置在「福岡市美術館」中。繪於2010年的《南瓜(TWPOT)》作品,於香港蘇富比2019年春季拍賣會以HK$4,600萬成交。

草間的作品除了有波卡圓點,還包含了陽具。她的陽具創意來自童年目睹父親和情婦偷情,這段經歷對她的影響是對性的厭惡與恐懼,所以她自稱是無性戀者(asexual),為了克服恐懼,她要不斷的製造這些陽具,直到將自己埋在裡面,而這個過程她稱為自我消融(self-obliteration)。1962年她開始創作軟雕塑「積累系列」(Accumulation series),其中經典作品有由無數扭曲陽具組成的《無限鏡屋:陽具原野》、《積累 No.1》、《千船會》。

了解草間的傳奇人生後,也就了然,藝術,是一條能讓草間活下去的路;持續繁殖的圓點,是草間向世人傳達的“我戰鬥的身姿”。

《我喜歡的地方》

那是我喜歡的地方

我給這個房子取名為草間之家

它摘下飄著空中的雲朵

把自己輕柔地包裹

為了回報我的愛

雲彩每天告訴我王道

為我指引靈魂去往的地方

我是一個求道的人

後來人 再等等我呦

在歷史的長河裡

希望你們留意我的光輝人生

在橫亙千年的時空中

懷抱著永恆的愛 我要跨越世紀

宇宙萬物 再等等我喲

我要讓你們看到我戰鬥的身姿

–Yayoi Kusama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旅行手記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