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學到國一,成績總在前幾名。到了國二進入升學班,因受不了學校名師的嚴厲教導,從小愛讀書的我,功課竟一落千丈,而且視上學為畏途。
班上的導師,那時總用月考的名次來排列位子,第一名坐在第一排第一個,最後一名則坐在最後一排最後一個位子,而我,不是坐在最後一排,就是倒數第二排,老師及成績好的同學,看坐在後面的我們,眼光總充滿鄙夷。有個老師還常說,我們後面的同學考這麼差,怎麼不乾脆去跳樓?
老師為了讓班上成績成為全校第一,還要班上每一排比賽成績,以為這麼一來,功課好的人就會教成績差的人,然而卻只是造成同學間的敵對及排擠罷了。我就曾聽到第一名的同學大罵:「都是坐在後面的人,害我這一排常常輸掉……」
那時,我們每天都在考試及老師的打罵中過日子,和同學沒有什麼交集,只有競爭,根本沒想到學習動力。幸好我家人沒有給我任何壓力,還覺得我連假日都要去學校,實在太可憐,勸我放輕鬆。即使製作畢業紀念冊,畢業照也是從功課好排到最差的,彷彿畢業後都要被烙印成績不好的標誌。
高中聯考放榜,我們班的成績是全校最好的,第一名同學上了北一女,而畢業紀念冊上最後一名的同學則擠進五專。幾年後,我聽說,當時第一名的同學大學畢業後去當老師,而那時最後一名的同學五專畢業後去插大,大學畢業後也當了老師。
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的同學,如今結局都一樣,我卻想,最後一名的同學,一定更了解如何去幫助班上成績不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