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台陽畫會開辦聯合開幕式,對我來說,是件時光錯亂,卻又萬分榮幸的事。
我從來沒有真正的涉入台灣的美術界,所以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台灣美術界的外星人。特別是在台陽裡,還展出廖繼春、顏水龍、吳炫三等等大師級的畫作,當下,我真的覺得自己走進了時光隧道。在熱情的台中文化局曾能汀副局長的引介下,很榮幸的認識了幾位台中美術界的耆老。黃郁涵和我在大墩文化中心的動力空間的展覽,也因此受到這些前輩的指教。
在開幕的當日,最受到關注的其中之一就是“動力空間之月亮群”上的一個腳印。很明顯的,那是一位觀眾,活生生地在我的面前,將他的腳踩在我的作品上。那樣的一踩,霎那間,我的作品即安靜的為我表達出此作品的中心思想:瞬間性,不可彌補性,及不可重複的特性。
現場有人反映說我沒有完成,因為動力空間還很空。我說我需要作品和觀眾都有呼吸的空間。這樣的“空虛”,又是那樣“實在”,就如我打在牆上和地上的燈光,及撒在地上的麵粉,是多麼容易被毀滅,卻又是如此真實的存在着。
很多人問我是否要去現場關照一下我的裝置。老實說,創作過程完畢後,我真的不想再看到她了。因為我相信我的裝置一定會確實地反映出我的創作思想。在過去的經驗中,每當我回頭,不論作品的改變是因自然或非自然的因素,總是讓我感到無限的悲傷。
帶著完美主義的基因的我,很不幸地對這種存在與虛無的想法,很感興趣,所以已經學會欣賞殘缺的美,與自然的和諧共鳴,應該就是所謂的侘寂吧!
其實,最辛苦的是現場的導覽人員。就算是他們眼睜睜地盯著觀眾的腳步,只需一秒的時間,我的裝置便即刻的與觀眾的身體空間重疊了。那種緊張的心情,和他們慌張的眼神,我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我在現場時,不斷地告訴他們,真的沒關係。
“感知界限”還剩下五天就要落幕了。如果你/妳剛好在台中,希望能抽空至大墩文化中心,為台灣的藝術家打氣哦!

- 6樓. 響聲2012/06/22 12:32上了舞台的聽眾
聽JAZZ當然可以隨興擊掌助趣
聽搖滾有熱舞區可以奔放
聽古典只好靜靜座著 如果聽眾 聽著聽著 走上舞台也去比劃一下
那可不就~~~~哈哈
妳可以問問家裡那位碰到這種情形要怎麼辦
妳可以避而不見那他呢?
維也納愛樂廳的舞台上樂團演奏人員少的時候有時也會擺上聽眾席
座過一次後 發誓再也不座那種席位了
- 5樓. 小甜甜的更年期2012/06/20 15:19想到
剛剛想到
妳把電腦螢幕的「對比」亮度調暗
我說的那畫面馬上出來
這樣最快了
而且非常清楚
- 4樓. 小甜甜的更年期2012/06/20 15:15瞇瞇眼試試
MI大
妳試著瞇瞇眼看妳自己拍的照片
層次感是不是整個都出來了,整個白色向量式的圓盤就像浮在半空
感知界限的「境」就顯示
所以呢
展場的燈還是太亮
瞇瞇眼試試現場的燈光,並不專業,那些燈只是為了照壁上的畫。
它並沒有具備展示牆上以外的作品的條件。
現場其實很昏暗,我不在現場時,工作人員還把中間一排日光燈打開。
那只有讓我無言。
mi wu 於 2012/06/23 22:16回覆 - 3樓. 東村James2012/06/20 13:45尊重與體會
讓我想起﹐公司大樓外的廣場曾經有一個作品﹐一堆磚塊裡面錯列﹐外面形成一個直徑約四公尺的圓。我們都是站在旁邊看﹐突然一個高中生踏入圓內﹐腳踩著磚塊一個一個踏過。
我後來和朋友討論這事﹐我覺得高中生沒有尊重作品﹐朋友覺得他入內俯瞰磚頭﹐是進入作品﹐體會作品的另一面。
跟您作品的腳印﹐似乎有類似的味道。
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造就人們對於私領域和空間的敏感度的不同。
我先生也描述過在足球界的運動員們,對於身體空間的敏感度也因不同文化而上下左右前後各異。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mi wu 於 2012/06/24 22:39回覆 - 2樓. 傅 孟麗2012/06/19 23:01確實
很難把妳和台陽連結在一起
好像跳現代舞的人跳進了古典
不過我喜歡妳的作品
既虛無又真實
就像我們每天仰望的月亮
從月初到月底
不也是既真實又虛無的嗎?
- 1樓. the dreamer girl2012/06/19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