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臺北藝術大學 2007文化資源經典講座暨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2007/11/29 09:52
瀏覽57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編輯公告﹕

依照台北藝術大學文資學院的傳統﹐每年文資院所屬各所舉辦年度文化資源經典講座暨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即將於127日登場﹐今年預計舉辦3日。特別邀請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吉田憲司 與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無形文化遺產部部長兼民俗藝能研究室室長宮田繁幸 前來談談文化資源研究的議題。

希望各界能踴躍報名參與聽講。會場有日文翻譯﹐與會聽眾若有問題﹐也可參與討論。請各位利用網路報名﹐當日可為與會聽眾準備餐點。

以下附上學者的簡介與演講內容摘要。

學術會議的場次請上網參閱﹕http://ims.tnua.edu.tw/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文化資源學院

2007文化資源經典講座暨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The TNUA 2007 Symposium on Culture Resources 

經典講座學者簡歷與議題簡介 

吉田憲司 

簡歷 

    現任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曾任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教授、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学研究科教授等職位。研究專長為文化人類學以及博物館人類學。 

文化資源的思想--日本相關研究的現狀與動向 

    位於大阪的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是世界第一流的民族學博物館之一。這裡不但有豐富的民族學收藏,也是相關研究的重鎮。2004年民族學博物館在其既有的研究體制之中新設立一「文化資源研究中心」,關注各式各樣的文化資源之調查、研究與運用的相關方法、理論與視野。今年11月與12月,於大阪、東京與巴黎三地分別召開「所謂文化資源的思想—21世紀的知識、文化與社會」研討會,從何謂文化資源的思想,到文化資源的思想對未來社會建構自己的知識與文化可能帶來的影響等,邀請相關研究者發表論文。

    我們邀請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上述「所謂文化資源的思想」會議的企劃人吉田憲司教授來介紹該中心,以及今年舉辦的研討會的背景、目的與研究動向及成果等。 
 

民俗文化的收藏與展示

    民俗文化的收藏與展示關乎如何詮釋民俗文化的大課題。民族學博物館自1970年設立以來,透過收藏、研究與展覽持續地關注族群文化、民俗文化的詮釋與溝通問題。吉田憲司教授是文化人類學、博物館人類學的專家,長年關注非洲文化中造型與禮儀的人類學研究,以及博物館、美術館中文化表象形式的研究等課題,我們邀請吉田教授來介紹其長年研究與工作心得。 
 

宮田繁幸 

簡歷 

    現任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無形文化遺產部部長兼民俗藝能研究室室長;曾擔任文化廳傳統文化課主任調查官、民俗藝能學會理事等職位。研究領域以文化人類學與民俗學,主要研究重點為文化財與民俗藝能。 

日本無形民俗文化財的保護--其現狀與課題

    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正式生效後,意味著國際社會正式宣告了新的文化遺產類型與概念的成立,為吾人如何看待文化的表現形式與其社會過程帶來了新的視野,也因此國際社會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快速升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總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十年來探索的成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定義與對象等提出了明確的定義,但是關於如何「保護」,以及「保護行政」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什麼影響等問題卻仍在摸索的階段。

    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一個以法令為依據、系統化的保護制度,包括無形文化資產的分類體系與相對應的保護手法等,日本的制度不但最早成立,也最為細緻,其保護成績也備受注目。日本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分為無形文化財、無形民俗文化財以及文化財保存技術三大類項。我們邀請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無形文化遺產部部長宮田繁幸先生來介紹其中無形民俗文化財的保護行政之現況以及相關課題。

  •  指導單位: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

  • 承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會議時間:200712678日(星期四、五、六),共三天

  • 會議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北市11201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研究大樓(2F國際會議廳 & 4F文資階梯教室)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