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虎媽? 犬媽? 我的媽!
2011/05/04 16:19
瀏覽1,052
迴響12
推薦37
引用0

 

最近這幾個月﹐華人圈裡最熱鬧的話題就是虎媽出書的事了。剛開始出書時為了打書﹐報社把新聞標題寫得很「聳動」﹐果然達到了話題目標﹐也讓這位虎媽幾乎成了人人喊打的鼠媽﹐不只美國本土人士罵她﹐連華裔媽媽們都一個個跳出來大喊自清﹐「不是每個華裔媽媽都是虎媽 !!

 

等到書籍上市﹐大家看了書之後才知道這本書並不是虎媽自己賣瓜自己誇的教育手冊﹐而是對自己的子女教育的心路歷程。我想蔡女士心裡一定很感激她那兩位女兒﹐一個帶給她自信﹐一個則讓她自省﹐如果不是二女兒的「叛逆」(不知道能不能用這個字眼去形容這位二小姐)﹐那這本書大概也不會成書﹐如果真的成書了﹐那書上的內容大概也會完全不同吧。

 

我當然沒有批評蔡女士的教育方式或是這本書的資格。但是在更進一步地了解她的「教育哲學」時﹐我不禁沉思了起來

 

大家大概都聽過麥當勞的創辦人兄弟的故事。這對愛爾蘭裔兄弟的母親和台灣傳統母親很相似。都認為孩子應該有一個「正當」的頭路﹐這個「正當」的頭路應該是「吃人家」的「頭路」﹐而非自己創業﹐吃「自己」的「頭路」。吃「自己」的「頭路」對一個母親來說﹐冒險性太高了﹐所以麥當勞媽媽一直認為她那兩個兒子開速食連鎖店是在「不務正業」﹐即使在兒子事業很成功的時候都還是這樣認為。在兩兄弟闖出一番天下﹐回家向母親「報告」自己的成就﹐賺了多少錢﹐開了多少分家分店時﹐這個媽媽還是老話一句「我還是覺得找一分「正經」工作﹐有個穩定的收入比較保險。 這種心情﹐以前我不是很懂﹐當了媽媽之後漸漸地懂了。

 

我的童年一直是很快樂的。我家稱不上小康﹐但是我從小沒有挨過餓。我的父母教育程度都不是太高﹐媽媽小學沒唸完﹐爸爸國中畢業。像我們這種家庭﹐應該是可以當成台灣當代的「標準家庭」﹐那時大概百分之八九十的台灣家庭都是像我們這樣子的--爸爸賺錢養家﹐媽媽在家照顧子女兼之在客廳做加工(當然以我媽媽那種個性﹐家中做手工的人當然不是她一個人﹐全家都得幫忙的﹐連爸爸也逃不掉)。爸爸媽媽對我們子女的期望是順順利利地畢業﹐找到一個好工作﹐然後女兒可以找到個好人嫁了﹐兒子可以找到個好女人娶了。當然因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要保險」「有保證」「不冒險」的原則關係﹐大部份的媽媽(或是連爸爸也是一樣)希望孩子可以考上公職﹐抱個金飯碗﹐就一輩子不愁吃的穿的那他們就覺得自己的「父母使命」已達成﹐甚至覺得自己當父母還算有點「成績」﹐那一生辛苦也就覺得有了代價了。我家共五個孩子﹐從高工畢業到博士都有。五個孩子中有兩個目前是公職﹐有一個曾是公職﹐我曾當過代課老師﹐也曾在公家機關打過工。我們五個孩子的另一半有三個也是公職人員。這些「成就」(恕我用這個字眼)﹐都是因為媽媽覺得這種人生最穩當

 

我的爸媽就是這樣子的傳統中國人。你的爸媽呢﹖

 

我很感激爸爸媽媽對我們這些孩子採取的是放任式的教育。他們既沒時間也沒有太大的能力督促我們的功課﹐他們會讓我們知道﹐「你們能讀多少就讀多少。」「不要混太保﹐太妹。(是不是很古老的詞?)他們沒有重男輕女到不讓我們這些女兒唸書。我想我爸爸當年還挺以我會「唸書」為榮的。(不過那都是當年勇﹐不提也罷! 見笑。)

 

雖然我說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到底還是有一些遺憾。 

 

如果當年爸爸媽媽對我們這些孩子採取的不是放任式的教育﹐而是像蔡女士這種「菁英培育」式教育﹐緊迫盯人﹐讓孩子「不得不」發揮自己百分之一百一十的潛力﹐那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的一生會不會就不一樣了呢﹖如果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力﹐並知道自己的極限﹐會不會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呢﹖

 

我的父母給我的是一個快樂的童年。這個快樂的童年讓我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成為一個正常快樂的社會人﹐但不可否認的﹐我這一輩子過得還真的很庸庸碌碌呢。(當然囉, 庸碌的人生也沒有什麼不好,至少我過得很快樂.)

 

蔡女士給她的孩子的則是一個「辛苦奮鬥」的童年。也許她們的童年也很快樂﹐但是大家都會同意這種童年是很辛苦的﹐孩子們必須要在下了課後還努力寫數學﹐努力練鋼琴﹐努力地當個媽媽眼中的「菁英」兒童﹐(讓媽媽在全家族親戚中抬得起頭來對蔡女士來說是孩子給她的最好報酬)﹐並且對未來的學業和事業都先鋪好了路。這些路看來平坦﹐令人稱羨﹐但是那是這兩個孩子很「辛苦」地和媽媽一起鋪的﹐那其中的汗水和淚水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想來一個大學教授﹐平常的工作一定已不少﹐還要跟著孩子拜名師學琴﹐學這學那﹐跑來跑去﹐那種身心負擔應是很重的。)

 

如果你有選擇的機會﹐你會想要哪一種父母﹖

 

你想當哪一種父母呢﹖

 

我是「麥當勞媽媽型」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可惜的是我父母養出來的﹐不是雄心萬丈的麥當勞兄弟﹐而是和他們一樣「胸無大志」「麥當勞媽媽型」的女兒。

 

這個「胸無大志」的女兒的育兒標準也是和她的父母一樣﹐「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並一直以為那是最好﹐是正確的﹐是無法反擊的「真理」

 

一直到蔡女士的出現。

 

我開始沉思。

 

「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的標準會不會不夠﹖根據「專家」的說法﹐有個「快樂童年」的孩子能有比較正確的人生觀﹐他們的未來的人生態度也會比較積極正面。也就是說「麥當勞媽媽型」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會成為下一代的「麥當勞媽媽型」父母的機率是很大的。當然「麥當勞媽媽型」父母養出來的孩子也有可能成為麥當勞兄弟。但是機率大概不是很高﹐不然目前社會不就是處處都有麥當勞了嗎﹖

 

同樣的﹐虎媽養出來的子女成為「虎子虎女」的機率也是很高的。當然虎媽養出來的子女成為「犬子犬女」的機會不是沒有﹐但是機率應該會小一點。

 

我本來也是「麥當勞媽媽」派的﹐但是看到了虎媽的作為以及虎女寫的對虎媽的感謝文﹐讓我的信心有點搖動。我不敢當虎媽(當虎媽要有條件﹐很多條件我都不行)﹐那我自稱犬媽好了﹐意思就是一個非社會精英分子家長。如果我這個犬媽想養出一個虎女(簡單地說﹐就是歹竹想出好筍啦)﹐那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夠嗎﹖

 

想彈鋼琴就彈﹐不想彈就算了。快樂就好。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真的有音樂的天分﹐你願意她浪費糟蹋這個天分嗎﹖

想游泳﹐我可以載你去﹐想待在家裡上網﹖當然可以﹐你快樂就好。

學中文很辛苦。別人星期六可以輕鬆一天﹐你不想一個下午都待在室內唸中文﹐那就算了。等你想通了﹐自己要學中文﹐我們再去學好了。快樂的童年最重要。學習語言這種需要日積月累的功夫﹐真的有可能在長大後再「三個月內速成」﹐中文聽說寫流利無礙嗎﹖

 

如果我真的做一個這樣子的媽媽﹐我的女兒會不會有一天轉過頭來哀怨地向我抱怨﹐「為什麼當年你不會推我一把﹐讓我把鋼琴(可以無限擴大到各種項目)學好一點 ﹖」

「如果當初你兇一點﹐我想我的鋼琴(可以無限擴大到各種項目)能力就不只於此了。」

 

(關於“自省”這一點﹐大家可以去唸王鼎鈞先生的大文。王先生認為小孩子長大後會回想當初的童年﹐父母對他們的嚴厲管教其實都是為他們好。不過我有一個學生在十歲時就已有這種『自省與辨識能力』了。)

 

我有兩個男學生兄弟DennisKenny﹐目前在上高一及國二。他們的羽毛球打得極好﹐常常出國比賽。我在他們還在十歲及八歲時開始教他們中文。Dennis很愛講話﹐Kenny比較安靜﹐不過也是悶騷型的。Dennis十一歲時有一次告訴我他小時候很皮很皮﹐皮得不像話﹐常常被爸爸打。我想Dennis那時才十一歲﹐那他的「小時候」不是更小更小的時候嗎﹖問了Kenny﹐他點頭表示那是真的﹐哥哥真的常被爸爸打﹐而且有時是吊起來打。不過都是哥哥不乖﹐不是爸爸愛打人。

 

你一定想Dennis恨死了他爸爸。

 

Dennis告訴我他很感激當年爸爸很嚴厲地打他﹐打到他不敢再皮下去。「如果不是爸爸當年這樣打我﹐我不知道今天的我會是什麼樣子的。」說這話的時候Dennis才十一歲。那時的他已經「異常」成熟﹐活潑愛動﹐卻又舉止有禮。

 

今天的Dennis和當年我初識時的Dennis還是一樣真誠﹐雖然是個運動員型男生﹐但是他對時尚非常敏感﹐打扮總是「很潮」(他說他很喜歡看時尚雜誌﹐也欣賞好看的東西)﹐是個體貼媽媽的好兒子。他和他媽媽好像無話不能說﹐親近極了。 

 

所以有一天米亞和我抱怨﹐說我對她的教育投資不夠給力的機會應該是有的。

 

那我是不是該早一點自我反省一下﹐我會不會把對孩子的期望標準訂得太低了﹖老實說我很滿意自己女兒到目前唯止的表現---她是一個「在我看來」快樂的孩子在學校和同學處得不錯所有教過她的老師對她都是只有好評﹐沒有負面評價;幾乎每天練琴十五分鐘(一星期至少練五天)﹐一星期大概有兩天會練習數學(20)﹐一星期大概有兩三天會寫中文作業;除了喜歡看書﹐她也喜歡到外面去活動(她的缺點不是沒有﹐她很會掉淚﹐很容易緊張﹐做事不積極。但是這些缺點﹐我都有。所以如果因此責怪她就好像給我自己一巴掌一樣。)

 

也許我可以提高一點我對她的期望標準」﹖

 

-         每天練琴一小時 ? (老實說我告訴別的家長米亞一天練十五分鐘左右時﹐他們的表情都是啥﹐這樣少﹖ 我總覺得有點汗顏。)

-         每天寫數學六十題﹖

-         每天要認中文大字十個﹖

-         一星期寫一篇中文作文﹖

-         一星期寫一篇瑞典文作文﹖或寫長篇小說的一章﹖

 

這樣子的精采課表﹐保證她一定沒有時間玩電腦或看電視或玩DS﹐所以也不必限制她看電視的時間了。

 

那我對虎女」的成就標準是什麼呢﹖我想了又想﹐覺得犬母就是犬母﹐我自己對孩子並沒有很遠大的目標。以前只希望她將來能有一分正當工作(我的天呀﹐我的標準真是低)﹐我覺得就是當個水管工也不錯﹐這麼多房子屋子﹐總有些房子的水管有問題吧﹖水管工是社會不可缺的一種職業。但是現在標準若要提高﹐那我要設定她得名校畢業﹐到美國哈佛或耶魯深造嗎﹖不管哈佛或耶魯﹐學費都很高耶﹐就是有獎學金也還得有足夠的生活費。我們夫妻所有財產就房子一棟﹐抵押貸款的錢夠她用嗎﹖想到這(癡人說夢就是指這個吧﹖)就連覺也睡不好了。

 

所以說﹐要成虎女很辛苦﹐但是要當虎媽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呢﹗至少要有分高收入來源才行哩。沒有高收入的犬媽是否要「量入為出」﹖

 

那我把標準降低一點好了。大學畢業就好了﹐找個自己喜歡的科目念﹐然後再找個自己喜歡的工作﹐然後呢﹖現在這種年頭﹐也不用說找個好人家給嫁了。不管單身或走入婚姻﹐那都不是我管得到的了﹐我也不必沒事找事來管了。

 

然後呢﹖然後希望她一輩子快快樂樂地﹐身體健康﹐有一些一輩子的好友互相扶持長大。就這樣囉﹗

 

唉﹐我到底不是當虎媽的命格﹐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人家說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則是連當個犬媽的資格好像都沒有。我怎麼會這樣「胸無大志」﹐訂的目標這樣簡單呢﹖想到這﹐不竟有點兒難過了。

 

還好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卓以定女士的文章。在卓以定女士寫的有關虎媽一書的文章中最後一篇的註解裡有寫道「作者(蔡女士)的三妹,在作者舊金山出席她的簽名賣書時,和來賓讀者說起父母對她大姐特別嚴格,所以大姐對自己女兒們嚴厲。而她的父母對她寬鬆又包容,她自己對兒女就用同樣寬容方式教育自己兒女。 總算我在這兒找到了一個可以「牽脫」的「藉口」。不是說我的父母採放任式教育嗎﹖那我採放任式教育來對待米亞也是天經地義的了。

 

但是﹐這樣子的話﹐我又走回到原點了。到底該怎麼辦呢﹖虎媽?犬媽? 還是當個麥當勞媽媽﹐然後暗自希望自己的女兒雄心萬丈﹐成為下一個麥當勞兄弟﹖(以她爸爸和媽媽的個性來看﹐她拿到『雄心萬丈』基因的機會低得很..................)

 

我還是在沉思中................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在地生活 其他
自訂分類:不分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2) :
12樓. 此甕非彼on
2011/06/04 04:01
I think you are doing great already!
我的父母皆非虎爸虎媽但望子成龍不減, 所以丟孩子在虎群堆裡生存, 其實有些孩子可以push, 有些孩子真的不行, 很難定義, 我沒孩子, 很好奇以後會是怎樣對孩子, 不過我對小狗算是 spartan.  

先謝謝你的美言.

看你寫的你的父母對你的教育方式, 不禁想像一隻小羊在虎群中求生的樣子,看起來挺可憐的!

我在有孩子之前以為我會用斯巴達方式教育她的. 現實結果卻差很多很多. 所以你以後會用什麼方式去帶孩子也還很難說哩!

Mias mamma 2011/06/05 04:00回覆
11樓. 米迷
2011/05/20 03:06
因材施教

我也是犬媽, 認為生活最重要的元素是要"懂的快樂".. 所以我的女兒跟我一樣,'在快樂中長大"... 哈哈哈..

不過, 有一點, 我覺得很重要--"因材施教"..... 如果孩子天性懶散一點, 做父母的就要push一點, 如果孩子本身就好勝心強, 父母就不要再逼他拿A, 我女兒剛好是後者, 沒有拿A,自己傷心的不得了, 反而我苦口婆心的勸她, A不重要, 只要知道錯在哪裡,同一個地方下次不要再錯就好, 所以她跟朋友說, 我們不像Asian Family....... 總之, 教養孩子, EQ也是真的重要的啦.... 教育..永遠是個艱難的課題, 沒有準則的, 愛心,耐心才是最最關鍵的吧 !!


我家的女兒也是很好勝, 上中文課時大家都會背一兩首唐詩, 只有她一句也不會,回家後告訴我她覺得狠丟臉,當晚就要把慈母吟背熟.把我給笑死了.不過她也很會偷懶, 所以她還是覺得她的媽媽很會push她.唉, 媽媽真難做.

Mias mamma 2011/05/21 15:58回覆
10樓. Zoe L
2011/05/17 20:58
9樓. Zoe L
2011/05/17 20:30
另類父母
這裡有對另類父母供參考

<iframe width="425" height="349"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pq9Wr-nPGi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這段影片我有看過, 這對夫妻真的很另類,很順其自然. 我大概是做不來! Mias mamma 2011/05/19 23:33回覆
8樓. Zoe L
2011/05/16 22:02
書呆子
我不覺得虎媽有什麼直得羨慕的.

虎媽自己唸了名牌大學. 又經過一番辛苦努力. 才在大學找到一份教書工作.
然後又以同樣的辛苦方式來訓練她的孩子走相同的道路. 最多只是又養出一些書呆子來.

這個世界很大. 行行出狀元. 虎媽這種''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的教育觀念太狹隘了.



我也不羨慕虎媽.

她辛苦得到她目前的成就, 有一個很好的職業和很高的社會地位, 是她努力得來的. 而她用同樣辛苦的方式來教育她的孩子大概也是因為她覺得她如今得到的這種生活沒啥不好, "報酬率"很高吧 ? 如果她自己覺得以前辛苦念書很痛苦的話,她大概不會讓她的孩子過一樣痛苦的童年吧  ?

至於有這種"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觀念的中國人太多太多了,何止虎媽一個 ? 她到底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罷了. 老實說如果當初有兩個人同時追求我,一個是大學教授, 一個是養青蚵的, 我想我大概也會選那個教授, 雖然那個養青蚵的可能更有"錢途", 因為愛慕虛榮的我, 覺得教授夫人的稱謂到底比"青蚵嫂"好聽一點. 當然當初既沒有教授也沒有青蚵大王追我, 所以我成了BLACK SMITH的太太.

還好, 現在大家的價值觀念逐漸有變, 不過大概還是向錢看齊的多吧!

Mias mamma 2011/05/17 00:14回覆

7樓. NJ過客
2011/05/06 08:27
親子

沒有完美的父母  所以也不會有完美的孩子

有一條路  我們從沒走過的  永遠也不會知道最終的結果如何

所以無從比較

不過  我看重的是親子的關係  不管孩子的成就如何

我都希望與他們同甘共苦  一起分享  一起走過

當父母的我   如果自認都盡力  這樣也比較沒有遺憾了


無從比較----這真是講到重點了. 就是因為無從比較,所以產生了憂心忡忡, 深怕一個不對, 害了孩子一生的父母. 就像格子醬的四伯一樣,他教養用的方法是他認為有效的,但結果卻是反面的. 我想這位四伯一定曾經很難過的.

我也希望我和米亞可以保持很好的母女關係, 一直陪她長大. 其實那真的就夠了.

Mias mamma 2011/05/06 17:55回覆
6樓. 安歐門
2011/05/06 03:32
天下爸媽都是神經質
孩子的天賦和個性,早以決定了他們人生一大半。如果是怪胎,請爸媽自己掌嘴,因為遺傳;如果普普,也不需抱怨,因為遺傳;如果天縱英才,可以虛榮一下,但沒啥好驕傲,因為遺傳(或隔代遺傳)。

我一向放牛吃草,因為我兒子是「牛」型,晚熟,愛慢慢啃草,不愛大口吃肉。所以我放牛,如果我把兒子當馬騎,他大概會跑得快些,但是喘得跟狗一樣,何必這麼殘忍?到頭來,他還是「牛就是牛」。因材施教是唯一正確的彈性教育方法,牛長成牛,馬長成馬,狗長成狗,各得其所。

什麼叫做有成就?個人標準不同,世俗的許多種成就是很丟人的,例如政客。



 

沙塵人間滌心垢.虛擬世界洗真情.

的確, 天賦和個性都是遺傳來的. 不能強求太多, 因材施教也應是最正確的方式. 只是有的小孩像匹良馬, 可以跑得很快, 但是若你不叫他跑, 他就慢慢地走,或是乾脆停下來吃草算了.要如何拿捏卻不容易哩. 如果伯樂知道這是匹良馬而讓他跑得快跑得遠,是不是就會得到"虎媽"的頭銜?

父母的確都很神經質啊!

Mias mamma 2011/05/06 17:44回覆
5樓. 溫哥華 千里傳音
2011/05/05 12:16
我期望 健康快樂
其他全在其次...
希望兩個從不需我們操心的女兒
有份穩定的工作...
她 回答..那我不會快樂..
有個女兒 立志當 警察 或是社會服務..
我跟她說我希望別找那種高危險工作  又不缺錢  
她的回答 讓我閉上嘴
您們該慶幸,我不是想當兵,到阿富汗出勤。
我的決定不論是啥,都該支持我的!

說得好!
健康快樂,樂於工作!MySpace
Victor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原來Victor也是麥當勞媽媽型的! 不過看來你養出來的這兩位千金都不是未來的麥當勞媽媽. 也許下一個麥當勞兄弟就是你那兩個女兒了. 先恭喜恭喜了!

當警察或當兵這種高危險的職業, 誰希望自己的千金去從事呢? 只是若真碰上了也只能認命了吧! 最近我們的一個朋友的年輕兒子到法國滑雪, 掉到冰川下摔死, 他的另一個兒子眼睜睜地看著哥哥被救上來後斷了氣. 為人父母者誰願意見到這個情況呢? 

Mias mamma 2011/05/05 19:09回覆
4樓. 東村James
2011/05/05 11:10
爸爸的恐慌

哈哈﹐您這篇﹐我覺得幾乎就是我寫的那篇“爸爸的恐慌”的再延伸﹐更精闢的分析。

原來我們的標準都很低。呵呵。

我們都是在放任下長大﹐要當虎爸﹐虎媽﹐真的做不來。


對啊,若是文章名改成"媽媽的恐慌"也是很合適的喔.

在家裡,我是負責米亞的教養的人,我很怕不小心就把老爺的寶貝千金教壞了. 所以才會這樣戰戰兢兢的. 如果老爺有五個千金的話, 那我不是採用軍式管理就是放牛吃草方式吧. 因為只有一個就怕養壞了就沒了.

Mias mamma 2011/05/05 18:47回覆
3樓. 格子醬
2011/05/05 10:39
那要看
 是什麼樣的小孩能承受這樣的媽媽... 很不幸 我的家族裡 每一家都是父親在主導小孩的教育母親是一旁觀看的(時代不同). 我的三伯父是很有名的教授 他的5個小孩 沒有一個是知名大學畢業的 最小的堂哥糧烤了4 5 年 (包括當完兵之後)的大學聯考才考上夜間部... 我三伯沒說一句話. 它自己念書的過程裡只考過一次第2名, 其他都是第一名..."念書太苦了, 沒有必要比小孩念書自己覺悟最重要".

我四伯父也是非常有名的教授學者, 相對三伯父 他是非常的嚴厲 , 結局是我堂哥極力反抗 最後沒從5專畢業 還坐了牢... 這兩位伯父都是很愛小孩的, 只是愛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反對虎媽的方式 (她很幸運 倆個小孩還沒逃家 而且家裡有錢) 一點興趣都沒有 只養了兩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就可以出書了 那生了1打教育出滿門博士的阿公阿媽 怎麼沒有人請他們寫書呢? 炒作而已. 人人可以成為作家出書 只要有賣點大家賺就好了.

哇, 你這兩個伯父還真是極端,那你爹的教育方式想必是中和兩個哥哥的長處囉? 看來要談教育心理的話, 用你們家族的經驗, 你大概也可以寫出一本書來吧?

我比較喜歡你三伯父的育兒方式. 大概是因為和我爹娘的方式很像的關係吧! 至於虎媽的方式, 我想了又想, 我想我是不夠格, 做不來的.

不過對你兩個伯父的育兒方式有這樣大的不同很有興趣.

Mias mamma 2011/05/05 18:3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