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壓力 讓心靈呼吸∼
壓力像呼吸,不會消失
在孩子與工作之間團團轉的人,心中總有個夢想:
等有那麼一天,銀行裡有一千萬存款,一疊華碩股票,
一棟依山傍水的透天別墅,一部豪華轎車,然後辭掉工作,
不必再受老闆的氣,不必匆忙趕打卡,從此遊山玩水,逍遙自在。
但是,果真實現時,眼前沈重的壓力就會逍逝無蹤,
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嗎?到時候新的壓力接踵而至,
擔心孩子被綁架、台幣貶值、股票下跌、房地產不景氣等等。
壓力永遠都不會消失,就像呼吸一樣,如影隨形,無從逃避。
在每個生命階段,都有壓力,只是性質與強度的不同而已。
--------------------------------------
住在宜蘭,今年38歲的謝玉霞,每天清晨六點起床,
先張羅簡單早餐,然後叫醒兩個讀小學的女兒,
自己匆匆地梳洗、準備上班,見孩子還沒有動靜,
不免提高聲調催促,五年級的大女兒不甘心地嘴巴翹得老高,
三年級的小女兒卻還慢條斯理的吃早餐。眼見就要遲到,
謝玉霞心裡更急,講話更大聲,弄得全家一早情緒都不好。
這種戲碼,每天都要上演。
--------------------------------------
在新竹科學園區,半夜裡,燈火通明。
身為台灣數一數二半導體公司的製程工程師張明式,
輪到上大夜班,雖然剛結婚,但是他卻只能在週末,
才有空回台北陪嬌妻,他想到研究所畢業的自己,
卻像個作業員一樣,心裡就不甘心,只想待個三年,
等領到股票就要走人。
--------------------------------------
30歲的黃文蘭結婚後和公婆同住,節儉的公公經常嫌她浪費,
沒上班家裡還整理不好,只要一離開客廳,公公就馬上跑去關燈,
類似的肢體語言,讓她覺得壓力很大。不久陸陸續續開始有一些
身體的問題出現。腹瀉、心悸、失眠,整個人頓時消瘦與憔悴。
--------------------------------------
壓力像滾雪球,愈滾愈大
壓力沒有妥善處理,也會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
有志不得伸,整個人鬱鬱寡歡,連同事聚會的場合也高興不起來。
經過心理諮商,一再探討的結果,才發現原來和妻子之間的不睦,
才是連鎖反應的起點。因為結婚前他就想要做個好先生,
絕對不要像他自己的父親一樣不負責任。因此結婚六年多來,
家事、小孩一肩扛,久而久之自己卻負荷不了,反過來責怪太太。
夫妻經常爭吵,五歲的兒子因此不敢和爸媽親近,不喜歡說話。
夫妻關係的壓力,造成親子的壓力,然後進而造成工作的壓力。
--------------------------------------
當然,壓力也有正面意義。
適度的壓力,有時會讓我們做事更有效率。
台大臨床心理師鄭逸如說,有時甚至要營造
適度壓力,增加動機,讓我們更有衝勁去完成任務,激發潛力。
--------------------------------------
壓力在每個人的心裡
壓力雖然看起來到處充斥,在家裡、在公司,
在同事之間、在夫妻之間、在朋友之間。
事實上壓力在你心裡。
--------------------------------------
不知不覺背負聯考壓力二十多年,徐建文深深感覺,
壓力絕對不是外來的。而是自我的價值、對自己的看法。
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
--------------------------------------
什麼人容易有壓力?壓力並不一定和職位、財富成正比。
捷運公司心理諮商師羅益聖說,
不懂得說不,和事事求完美的人,比較容易感受到壓力。
--------------------------------------
陽明醫院精神科醫師楊逸鴻說,
求完美的人,大事、小事都要求自己要做好,
到最後就容易演變成不分輕重緩急,然後時間就不夠,
有壓力的情況下,事情反而做不好,然後就會懷疑自己,
會想要做得更好,但是惡性循環的結果反而更糟糕,
然後對自己失望,沮喪的情緒就冒出來。
--------------------------------------
敬業的人也比較容易感受到壓力。很多事情不放心交給別人來做,怕麻煩別人的人,容
易覺得壓力大。這些人潛意識裡,希望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人,當然備感辛苦。
--------------------------------------
覺察壓力,解除壓力
覺察壓力,是對抗壓力的第一步。要有所覺才能找出真正的癥結。
--------------------------------------
仁愛醫院精神科醫師許豪沖指出,很多中年女性,
沒有給自己任何喘息空間,所有時間都給了家庭,
雖然抱怨頭痛,並不覺得自己有壓力。
許豪沖指出,因為她們已經把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內化成為自己應該做到,進而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
所以無法明白自己問題出在哪裡,只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
一位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公司主管,50歲,多年來為失眠所苦。
他把自己的失眠問題,當作一個產品製程來處理。
見到醫師,攤開一張大表,詳載他的睡眠紀錄,
日期、時間,幾點睡覺、醒來、幾點喝水、吃藥清清楚楚。
要求醫生針對這 些數據與圖表,解決他的失眠。
任由醫生苦口婆心地引導他面對引起失眠的問題,
他卻聰耳不聞。許豪沖非常驚訝一個人可以這樣子過活,
完全賣給公司,連睡覺時間也是公司的。
--------------------------------------
心裡諮商師羅世聖指出,
多數人一來的第一句話都是「我壓力好大」,
但是未必能認清問題所在。
許豪沖說,覺察需要常常練習、提醒。
自己問自己,例如為什麼睡不著?什麼事讓我心煩?
為什麼我擔心這件事做不好?追究造成壓力的原因,並且解決。
以上班族最常擔心的遲到為例。擠在車陣中,焦急的等待紅燈,
左張望、右張望,燈號怎麼還不變?隨著時間一秒秒過去,
心跳、血壓也跟著往上升。楊逸鴻提醒,要問自己遲到會怎麼樣?
有時就會發現壓力和恐懼有時候是沒有理由,
只是既定的想法罷了。當擔心對事情沒有幫助時,就應該放下。
--------------------------------------
台大臨床心理師鄭逸如說,要常常練習覺察自己在什麼狀況下,開始緊張,肌肉開始變
緊,體會身心狀況的微妙改變。有了細微的覺察,才能意識到何時應該放鬆(二十分鐘
化解壓力)。
決心和壓力說拜拜
有沒有決心要改變,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徹底釋放壓力的重要關鍵。
--------------------------------------
台大臨床心理師鄭逸如指出,很多人會抱怨,
但是當心理師要求他做日常紀錄來觀察自己時,
卻又嫌麻煩,而不願真正要徹底剷除壓力的負擔。
許豪沖感歎很多人會說,
「是啊,醫生你說得沒有錯,可是……。」
找一些藉口來告訴自己情況很難改變。
--------------------------------------
改變要付出代價,改變過程也可能帶來痛苦,如果真心要改變就要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