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骨質疏鬆,每3人就有1人陷行動危機! 日常3項行為都會害肌肉大量流失
2023/01/26 06:35
瀏覽594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別小看骨質疏鬆,每3人就有1人陷行動危機! 日常3項行為都會害肌肉大量流失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每3個人就有1個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數據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環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720萬,潛在「行動力不良」的盛行率恐佔3成以上的人口。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中壯年族應重視骨骼保養、肌肉訓練。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醫部主任黃駿豐醫師則建議,「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

骨骼、環節、體力也重要 熟齡族注意行動力
陳榮邦醫師表示,過去大家都著重於骨質密度低、行動不靈活、肌肉量下滑等單一問題的討論,但近年來國際趨勢建議將行動力作為一綜合性的評估,加入骨質密度、肌肉質量、平衡感、體脂肪量測量,呼籲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

陳榮邦醫師提醒,骨骼、環節、體力具有互動關係,三者會相互影響。研究中發現,肌肉質量可以預測骨質密度,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為顯著。他強調,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但行動能力會因為「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三種常見行為,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恐讓民眾提前進入行動力危機。

常見三大行為、飲食、運動習慣 當心陷入行動力危機
-莫名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
邁多數人只當作是工作太累或身體正常老化,用貼布、護腰、護膝產品就想解決。根據研究,近4成行動不便的中年人有下肢不舒服,其中15%的人有嚴重背部不適的問題。陳榮邦醫師提醒,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的狀態,排除其他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

-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奶類?
許多人到中年會開始追求吃得健康,因此減少肉類、奶類的攝取,但有些觀念恐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陳榮邦醫師提醒,隨著基礎代謝率減緩,中老年人的確應該減少熱量的攝取,但隨著年齡增長,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該要增加。

-散步、遛狗、騎腳踏車就算是訓練行動力?
民眾在50歲後,運動頻率和鍛鍊程度就會大幅下降。因為怕受傷但又不能不運動,很多人會選擇每天散步、遛狗,周末偶爾騎腳踏車、爬山,就覺得有在訓練行動力。但陳榮邦醫師表示,有氧運動對於提升心肺功能、增加基礎代謝率較有效,但對提升肌肉量幫助不大,因此建議熟齡族應該要搭配肌力訓練,增加肌肉質量和骨頭的承受力。

提升行動力二原則 去公園運動、每天補充足夠蛋白質
要避免陷入行動力危機,黃駿豐醫師表示,最好從「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只要去公園運用既有器材進行重量訓練、每天喝2杯牛奶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就能擁有健康的老後生活品質。

黃駿豐醫師建議,熟齡族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增加到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蛋白質。此外,做完肌力訓練後可以馬上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
依據醫師門診觀察,民眾普遍有「做肌力訓練會變成筋肉人」,或是「認為自己不需要做高強度的鍛鍊」的觀念。醫師表示,體能是行動力的關鍵,熟齡族除了有氧運動外,一定要搭配肌力訓練,強化肌肉,才能減少體力、骨骼、環節的負擔。醫師建議,肌力訓練一點都不難,平時只要到公園運用既有的器材,例如上肢牽引器、漫步機、扭腰器,就能提升肌肉耐力。
https://www.ttvc.com.tw/別小看骨質疏鬆-每3人就有1人陷行動危機-日常3項行為都會害肌肉大量流失-a-8771.html?utm_source=dable
【太傻】。巫啟賢
作詞:陳佳明 作曲:巫啟賢 編曲:中島健夫
在1988年在臺灣發行專輯《你是我的唯一》,其實這已經是他的第6部專輯了,其後在臺灣樂壇的發展成績也相當優異-《不該讓你等太久》、《紅塵來去一場夢》、《等你等到我心痛》等均成為其早期經典國語金曲。1994年初,巫啟賢憑藉一曲《太傻》走向事業顛峰,推出的<太傻--巫啟賢情歌回顧展>精選專輯成為當年台灣最暢銷的專輯之一;同年憑藉《太傻》的聲勢,巫啟賢進軍香港樂壇並推出《太傻》粵語版本及首張粵語專輯《心酸的情歌》,大受歡迎,再為他勇奪多個獎項。同年,他更成為首位獲得美國Billboard頒發的「亞洲傑出藝人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