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毛澤東的大饑荒 ──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之八)
2012/07/30 15:28
瀏覽624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毛澤東的大饑荒 ──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之八)

兒童和老人受害最深,例如丹陽市,有人搶了一個失明的老祖母用救濟券買來的小米。

地方幹部使用的另一種辦法是,向國有糧倉「借」糧。在河北,大約7140萬斤糧食就這樣被「借」到1959年4月。糧倉同意出借,通常是迫於上級幹部的壓力。天津附近孫賈公社書記李建中打電話借糧,被糧庫的工作人員斷然拒絕。當地領導馬上來到糧庫下達指示:「叫賒也得賒,不叫賒也得賒,今後有什麼事我擋。」當場商定借出7萬斤糧食。在城市中的單位和機構也經常是有借無還。一所中學用借來的糧食養活自己的學生,欠了3.5萬元債務。

老人兒童受害深

但最後食物耗盡,人們開始向周圍的人下手,從同村的人,鄰居,甚至親戚那裡偷吃的。南京所有鄰里之間的衝突中有一半涉及食品,人們互相偷吃的,以致為此打架。兒童和老人受害最深,例如丹陽市,有人搶了一個失明的老祖母用救濟券買來的小米。在農村,為生存而進行的激烈競爭,逐漸侵蝕任何社會的和諧和凝聚力。

長沙廖家村,絕望的幹部面對盜竊盛行毫無辦法,只好告訴農民,只要不偷自己的村子就不會受到懲罰。農村一旦失去了維繫社區的紐帶,家庭就成了爭鬥、嫉妒和衝突的舞台。一位婦女還記得,她的婆婆睡覺時,把裝食品券的袋子繫在脖子上。她的一個侄子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剪斷繩子,用偷來的食品券換糖吃。這名婦女數天之後就餓死了。

人民公社,農村,家庭:到處都是緊張和怨恨,因為饑荒,昔日的鄰居,朋友和親戚,成為冤家。湖北一個黨的官員在分配夏糧的時候說:「國家和大隊,大隊和大隊,個人和個人,上,下,左,右,都有爭論」。暴力出現了,單位或小組因為夏糧的分配打得四分五裂。社員為了吃糧而打架,專門製作了棍棒和刀具。在湖北英山縣,兩個倒霉的男子偷了小米,發現後被吊死在樹上。

在饑荒中,一個人有所得,另一個人就有所失。小偷小摸看上去是針對著抽象的國家,付出代價的卻是食物鏈底層的小人物。在雲南宣威縣,幾個村幹部在1958年12月交糧食的時候虛報數量。這批糧食是鐵路工人的口糧。這個計畫本應為8萬工人提供熱量,但沒有料到鄰近村莊交付的糧食大大低於計畫的要求。鐵路工人──他們也是從農村來的普通農民──因此餓了幾天,大約70人在月底前餓死。

公社化物資奇缺

在農村,激進的公社化造成了物資奇缺,一個人的生存取決於另一個人的饑餓。高層的錯誤政策和各單位私下的自我救助,使中國的農村分崩離析。儘管難以區分饑荒中那些是自我毀滅,那些是自我救助,到頭來受害最深還是弱勢群體和窮人。

廬山會議後,就沒有人敢講真話了。講真話在一黨制國家從不受到鼓勵,1959年夏天共產黨領導人之間發生衝突之後,更使所有的人看清了發表與黨的路線有分歧的言論是多麼危險。雖然毛澤東的言論往往模棱兩可,高深莫測,保險的理解通常是寧左勿右。

在大規模饑餓之中,沒有人提到饑荒,領導會委婉地使用諸如「自然災害」或「暫時困難」一類的提法。在基層,「饑荒」同樣是禁忌的字眼,地方幹部會花很大力氣來隱藏饑餓和因此患病的人,以逃避檢察組的眼睛。當河北隆化縣委派遣一個小組進行農村調查時,一些村子把病人趕到山裡藏起來。

一些經過共產黨仔細篩選的外籍人士,在被安排參觀模範公社之後,都很願意為毛澤東思想辯護。左翼人士弗朗索瓦·密特朗,後來成為法國總統的政治家,倍感榮幸地向西方傳達毛主席智慧的話語。毛,「一個以多才多藝聞名於世界的偉大的學者」,1961年在他杭州豪華的別墅裡告訴密特朗:中國沒有饑荒,只是「一時的匱乏」。右翼人士約翰·特普(John Temple),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1960年底參觀了中國農村後宣布:共產主義切實可行,中國正在飛速發展。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願意接受謊言。有華人背景的外國學生就不那麼容易被欺騙。在南京的1500名外國留學生中的大多數──他們主要來自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表示了對大躍進的懷疑。他們公開質疑人民公社的活力和集體化的理想。早在1959年3月,不少人就敏銳地意識到了農村存在的饑荒。

社會主義優越性

外國學生比中國學生受到的思想管制比較少,但即使在中國學生中,批評的聲浪仍然遍於全國,儘管經過了不斷的反「右」運動。正如共青團派出的一個調查小組發現,對大躍進、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懷疑普遍存在。大學生公開質疑,如果人民公社這種組織形式確實有優越性,為什麼會糧食短缺,農民為什麼背井離鄉,為什麼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的供應這麼差?如果我們的發展速度比資本主義國家高,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水平這樣低?「印尼雖是殖民地國家,但是人家的生活也過得不差,」一個學生這樣認為。

在城市裡,儘管對饑荒的談論被鋪天蓋地的宣傳所掩蓋,黨的各級機構還是能聽到它的聲音。上海普陀區的街道委員會接到過舉報,像陳如杭這樣的普通工人就公開猜測由饑荒造成的死亡人數。

在1961,如果有人從挨餓的農村裡來,大饑荒是就成了家裡的主要話題。湖北工會發現,1961年底有一半的工人在談話中表示了對饑荒的不滿。有的公然違抗他們的領導人。在一個案例中,一名因為偷懶而受到幹部斥責的工人拍了拍肚子,然後瞪著眼對幹部說「這裡是空的!」(待續)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38943#ixzz24Ab9JkbX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兩岸
自訂分類:歷史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