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馬路》的由來
2007/04/04 10:33
瀏覽3,567
迴響2
推薦6
引用0

《馬路》的由來

 

三十年前,我在教國中一年級歷史時,課本有《馬路》一詞,我把我所知補述於學生,學生好奇。

 

我曾服役於工兵,對一般土木工程,看過美軍的書,當然道路工程也有看,我記得《馬路》是紀念一個人,名叫《馬克剛》,是這位工程師發明的築路法。

 

帶學生到圖書室找資料,沒有,學生大失所望,對老的知識打了折扣。所幸,第二年教師手冊有編入。還可向學生證實一下。

 

經網路查詢,找不到英文原名,無法有詳盡的說明,只好蒐集一些網路資料供參考:

 

★原來,在18世紀中期,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改善當時的交通運輸狀況,特別是陸路交通。為此,蘇格蘭人約翰 · 馬卡丹發明設計了上面所說的“ 馬路 ”。由於“ 馬路 ”的出現使得英國不僅水路暢通而且陸路也很便利,這樣,為迅速發展英國工業和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條件。人們取這種路的設計者姓氏,稱這種路為“ 馬路 ,以表紀念。

 

★現今的瀝青混合碎石子鋪出來的路面, 是由一位名為馬克亞當發展出來的

後人為了紀念他, 就將此種路面稱為馬克亞當路, 之後簡稱馬路;

 

★要問馬路一詞的真正含義,也許多數人都說不清楚。

  早在18世紀末,英國的工業革命帶動了整個英國交通運輸業的蓬勃發展,但當時城鄉普遍使用的那種黃土小道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有一位叫馬長丹的英格蘭設計師,設計了一種便於排水的碎石路,這種路的路面是用碎石擠壓而成,地質堅硬平坦,且中間高兩邊低,適應機動車輛行駛,因此,這種路在當時很快得到普及。馬長丹死後,人們一是為了稱呼方便,二是為了紀念他,便在路的前邊加上了他的姓。到了19世紀初,這種鋪路方法傳到我國後,其稱呼演變成“馬路”,一直流傳下來。

 

18世紀末,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熱潮之中,工業的發展迅猛,工業的發展提出了交通運輸業的要求,昔日那種“人走出來的路”,再也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勢頭了。 

  在這種情況下,英格蘭人約翰·馬卡丹設計了新的築路方法,用碎石鋪路,路中偏高,便於排水,路面平坦寬闊而且便於交通運輸。後來,這種路便取其設計人的姓,命名為“馬卡丹路”,簡稱“馬路”。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梅香倩
2007/04/11 11:58
喔喔
原來如此~~
Na`uruacana
1樓. 帥哥的媽
2007/04/04 11:33
我一直以為
哈哈, 我一直以為馬路是因為馬在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