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盡是頭殼壞去的官員?
竟然可以把「明星高中」看成是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絆腳石?竟然還說要用「免試入學」來消滅明星高中?更爆笑的是這政策還是預定在民國109年才全面實施呢!
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困難在哪裡?明明就是這麼多年來政府都沒有把足夠的錢花在教育上,沒有有能力的部長和官員來做長期的規劃與擬定行動計畫,且致力於付諸實現。建中、師大附中、北一女、中山女中、武陵高中、新竹中學、新竹女中、台中一中、台中女中、嘉義高中、台南一中、高雄中學、高雄女中等這一些「明星高中」的歷年以來校長、老師、學生,看到教育部的官員這麼說,這些「明星」校長、老師、學生,不知道是否可以想得出來,到底這什麼道理呢?這些學校的存在是用盡了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經費?還是這些師生阻止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還是這些師生要立法委員不准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了?教育部的部長和官員,主管全國教育大計,百年樹人,請說出個「道理」出來!家長們、學生們想考試考好一點,進入好高中,將來考上好大學,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為國家社會貢獻,並賺取自己應得的酬勞。請問這些人到底他們哪個地方、哪個時間、為了什麼阻礙了十二年國教的推動?「考試定優劣」這個篩選方法,又怎麼會是十二年國教的絆腳石?即使是好了,那「考試定優劣」,難道不是你們這些教育部官員這麼多年來在推動的、在執行的?你們怎麼以前不改,今天才想到改?這「絆腳石」,不明明應該是你們這群「設計與執行考試定優劣入學制度」的官員自己嗎?
更何況,錢拿出來、辦法拿出來,只要十二年國教一推動,按學區分發入學,就根本沒有什麼按照考試成績(不論是大考或在校成績)分發的必要了。那怎麼會說是「考試定優劣是十二年國教的絆腳石」呢?還是因為考試定優劣,造成了國家領導人與高官,尤其是教育部官員這些只會唸書的豬頭,一路升學順利,當上大官,所以不知道該怎麼推動十二年國教,導致十二年國教遲遲未能推動。這樣邏輯上才通吧!
其次,推動免試入學的目的竟然是「消滅明星高中」?怪了!為什麼這個政策不是推動十二年國教?民國109年為何不是全國的國中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學區入學,且和國中一樣,所有的高中都是公立的,學生只要繳跟現在公立高中一樣的學雜費?免試入學根本不等於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等於「按照學區分發入學」嗎?既然要看在校成績申請,那還不是在拼成績?既然不是按照學區分發,那高中還是可以自訂標準遴選學生?「明星高中」照樣可以收到所謂的「好學生」!既然如此,免試入學如何減少明星高中光環?免試入學如何消滅明星高中?免試入學如何消滅升學主義?免試入學如何減輕就讀私校學生經濟負擔?免試入學如何提昇全國高中職水準?免試入學如何提高國民教育水平?請問教育部長與教育部各位高官,主管教育行政,百年樹人,必有英明過人之處,請是回答以上的問題。說清楚免試入學如何可「減少明星高中光環」?請說出個「道理」。要消滅明星高中很簡單,就是把明星高中搞爛就是了!或者,要台北市教育局要求學生,明年台北地區的第一志願不行填建中、北一女,或者要建中、北一女停招,不就好了。要不就把建中改成高工也可以,把北一女改成高職也可以。這今年就可以做了,不必等到109年。
再來,既然讓各校自己訂定招生的門檻,為什麼因為學生人少,明星高中就會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呢?明星高中要錄取的學生既然都是國中畢業生裡面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表現比較優異或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本來就是整個學生族群裡面的少部分而已,有什麼理由阻止這些學生選擇去建中、北一女或任何一所他們心目中以及實際上教育品質比較優良的學校呢?學生人數大餅變小,首先被淘汰的絕對是原本辦學成效就最爛的那些學校!怎麼可能造成「反淘汰」會讓明星高中招不到「好學生」甚至於是「學生」呢?好奇怪的邏輯啊!怪怪!而這篇報導最後面寫的,若各校可以要求招收前百分之十的優秀學生,成為「特色高中」,那真正可以招到這種學生的高中,即使不是「考試取才」,是靠「在校成績」或「比賽表現」評選,不就是「明星高中」?換個名詞「特色高中」,「明星高中」就消失了嗎?
最後,就像要滿足國中小學小班小校一樣,民國109年的規劃,只不過是按照目前台灣地區人口初生率逐年遞減,入學學生人數年年減少的趨勢,以目前的高中職招生人數推算屆時國中畢業生人數應該達到平衡,因此所謂的招生機制可以不需要靠考試或任何機制來「篩選」,一個蘿蔔都一定找得到一個坑。但是實際上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嗎?看看中南部不少高工、高職近年已經招不到學生而關門了,這並不只是因為學生來源不足的問題,而是因為城鄉差距與部分私立高中職教育品質低落的問題。假如教育部不先解決這個問題,僅僅由全台灣或者各縣市的高中職招生總量來看,似乎每個人都有高中職可以讀。但實際上,許多中南部縣市,高中職集中在幾個比較熱鬧的鄉鎮市,偏遠與經濟弱勢的鄉鎮市不僅沒有高中職,更有許多的中輟生,請問免試入學對他們來說,有什麼意義?他們要是真想唸書,即使在目前都可以找到那些招生招不滿的私立高中職就讀,這哪有什麼問題!請問免試入學能解決城鄉差距和教育品質把關失靈造成的高中職教育不平衡問題嗎?免試入學等於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可以保障全國高中職的教育都達到一定的品質標準?
為了要拼經濟,為了要度過金融風暴造成的經濟不景氣,政府砸了幾千億做多少沒有必要的工程?花幾十億興建除了破壞山林水土保持之外沒有什麼大用的農路!花幾百億把狀況良好的路面打掉重鋪瀝青!花幾千億去徵收土地與建造費用做沒有必要的蚊子館!花幾百億去讓縣市長請大明星辦那些替自己打形象作廣告的活動?這麼多人想盡辦法弄出名目來亂花這麼多錢,卻沒有辦法好好想一想國民教育怎麼延伸到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品質怎麼提昇,教育上的城鄉差距與經濟差異怎麼克服!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部!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官員!
有這種腦殘的官員主管我們的教育,荼毒我們的孩子,真的是我們大家前世造孽造成的?
天祐台灣!
*********************************
『免試升學 減少明星高中光環』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04/04 03:03
陳至中/新聞分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04/4/1h8pl.html
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高中免試入學方案,最大的阻礙就是明星高中。不解決這個問題,就近入學、多元適性、快樂學習都是空談,學生壓力也無從解放。從這次草案可明顯看出,教育部採取「迂迴」方式,趁著少子化的趨勢,自然而然逼迫高中就範,最終目標就是不要再有明星高中。
考試定優劣 十二年國教絆腳石
就近年趨勢而言,大多數國中畢業生和家長,已逐漸傾向「就近入學」。當然,仍有為數不少的學生,以進入建中、北一女等第一志願為職志,明星高中也希望能繼續收到最好的學生,對他們而言,國中打出的成績是不可信的,唯有透過全國性的考試,才能以一個公平的標準,選出最好的學生。
這樣的思維是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最大絆腳石,過去數十年來無從解決,直到最近才出現契機。在少子化的趨勢下,九十九年起國中畢業生將急遽下滑,目前三十萬人,預估在一○一年將只剩二十六萬人,一○九年更會跌破二十萬。
各校可自訂門檻 招收理想學生
現有大餅縮小,高中不變不行!教育部推動免試入學,五月前大部分學生都已有學校念,剩下一小部分想念明星高中者,才會參加基測「考試入學」。而隨著學生數急遽下滑以及免試入學的比例提升,能參加「考試入學」的人勢必越來越少,到時明星高中若仍堅持以考試掄才,將面臨收不到學生的窘境。
其實,明星高中也不必過於擔心,就算是全面免試入學,高中也能自己訂定辦法,招收心目中的理想學生。例如設定在校成績前十%為門檻,或必須在全國競賽中得獎,都是可行的方式。各個高中也能依照各自的需求,訂出各種不同的招生方式,屆時,全台將有無數所「特色高中」。
*****************************
『三年後 四成免試升高中職』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04/04 03:03
陳至中/台北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04/4/1h8pb.html
升學制度將有重大變革!教育部三日公布「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草案,在一○一年,至少四十%的國中生免試入高中職,但最終目標是一一○年達到全面免試,正式消滅國中基測。也就是今年三歲以下的小孩,未來將不用考高中。
目前國中生想進入高中職,除極少數特定身分例外,全都得考國中基測,「聯考」陰影依舊籠罩著每一個國中生身上。教育部長鄭瑞城上任後,即矢言推動一場「革命性」的變革,經過十個多月沉寂,昨天總算公布免試入學草案,兌現曙光乍現。
依公布的草案規定,免試入學的推動將分成兩大階段,九十九與一百年為「宣導推動期」,五%至三十五%的國中生,免考基測就能進入高中職;一○一年起進入「擴大辦理期」,四十%免試,最終於一一○年達到「十二年國教」的終極目標,人人都有高中職可念 明年九月起,方案逐步實施,第一波將打破現在必考基測才能上高中的情況,增加「免試申請入學」及「免試甄選入學」兩個管道,各高中依「在學各項學習表現」、「性向探索」、「社區關連」、「志願次序」等,訂出選才標準。
一○一年起,現有參考基測成績的申請、甄選,將全面停辦,基測也將大幅度轉型。屆時,複雜的升學管道將彙整成二種,一為不考基測的免試入學,多數社區高中採此法掄才,剩下的明星高中、升學高中等「競爭型學校」,才以部分比例「考試入學」,採計基測成績。
而草案中明言,按照各招生區個別狀況差異,達到百分百免試入學的時程,也將有所不同。離島、花東等「一般型招生區」,一○一年就能全面免試升學,而台北縣市則屬於「都會型招生區」,因明星高中眾多,則要延到一一○年才能達到目標。
教育部公布草案後,六日起直到二十八日,將在各縣市一連舉辦十九場公聽會,邀請全國國中、高中職校長、家長團體代表等出席,進行局部修正。據了解,目前各界對免試、採計在校成績的方式較有疑慮,其他方面已有很大的共識。
- 7樓.2009/07/13 05:56專宰小人,你好哇!
就知道一定可以在這裡看到你。
你一貫沒有根據的批判的筆調,和從來不會就事論事的風格,果然還是沒有改變。
- 6樓. 專宰小人2009/04/07 06:50樓下的...大學本來就是勞工中心呀...
唉...別老是搞不清楚狀況好嗎??如果說,你家裡沒向陳x扁,趙x豬這樣有錢....大學四年?不去念一些對你未來前途稍有助益的科系?你還要去念那些阿薩布魯,超級冷門的爛科系嗎??
台灣教育是以美國為基準的..但是,台灣? 有像美國一樣??..大企業家,會捐助各種基金會..資助這些所謂的冷門科系??可以發揮基礎研究..
沒有嘛..而台灣的爛教師,更是可惡....對於美國教師的福利,念念不忘..認為美國教師,薪資比台灣高,課後又不用管小朋友.. 但是,美國人所得稅,扣得很兇的..換算起來,台灣教師,到現在還在抗交所得稅?混蛋,白痴,白爛,王八蛋.. 台灣家長?有多少人會在下課後,再去煩老師的????沒有嘛..
美國教師?可得自編教材...台灣教師呢?說難聽一點,教具?教科書?連考券都有人設計完了..
教師?坐領高薪,放長假,悠哉悠哉..上網炒股票,哈 拉聊天,打屁... 學生不合他的意?滿清十大酷刑,各種殘酷殘忍的刑罰,言語羞辱全都出籠..而教師們?還彼此之間,互相較量..誰的用刑較為殘酷呢..
軍公教?軍人是最糟的職業...教師?則是最爽,最優渥,最輕鬆的爽缺..偏偏,許多教師,到現在還是..混帳一堆..還是不知反省...
無話可說....
- 5樓. aaa2009/04/06 14:4300
education is not all about employment. i dont get why some other people are saying that unpopular faculties are bs. Remember, university is not a employment center. its for u to persue ur dreams. - 4樓. 專宰小人2009/04/05 19:29大學??科系..重於學校吧...
說真的,國立和私立大學...科系才是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不信??師範學院的自費生...和私立大學理工商學院的畢業生.哪個好找工作??
很明顯的..國立?不過是學費比較便宜.但是科系根本沒錢途...那就是狗渣爛貨.呆大?又怎樣??
所以,教育部,應該廢除掉..改隸屬於經濟部.由經濟部,針對國家未來發展,所需人才作規劃才是.教育部?應該改為經濟部人力資源處才是...
實在看不懂..一群師大?師院?的爛教授..怎麼都跳脫不出,過去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窠臼呢??教育??就是培養學生未來就業能力的地方....而非,一群超級冷門科系的叫獸,誤人子弟的地方
- 3樓. Ha!2009/04/05 14:52什麼都要本土啦!
什麼都要本土啦!
所以套上這個思維就是:
別人的小孩死不完啦!
看看三隻小豬部長自己的小孩都管不好了,
他還理你們,爛政策下來了他也早就下台了!
- 2樓.2009/04/05 11:49教育部的邏輯
我想應該是101年起需採計 基測成績的高中職逐漸減少,意思也就是不是所有國中畢業生都去考試、按成績分發,自然會分散「績優」學生集中在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 如果國中採計的成績不再是以「成績」為主要考量(加上比賽、特殊長才等等), 再加上觀念的改變(不一定念明星高中就會考上好大學)以及人天生的惰性,(如果你附近有高中不用辛苦考試就可以上去,幹嘛再去準備一個大考),以這樣推衍,自然會分散掉一些天資好的學生去報考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 如此一來,建中北一女學生的素質自然無法與現今以網羅統一考試成績最優的人相比。 其實讀國立大學也未必有工作,應該好好思考一下,爭這個學歷的用意到底為何,高中不分日夜的拼成這樣幹甚麼?(不如去拼初等考試,還只考四科選擇而已,學的還是跟現實生活有關的法律常識)。 有太多讀大學沒有辦法學以致用的情況。 不過話說回來,讀大學變成一種生活經驗,智識開闊的一個管道。 要不是國立大學便宜這麼多,也不會大家一窩風拼命考試想擠進去。如果台大一學期十萬,只有「天才」才免費讀的話,那大家還要拼命擠台大嗎? 其他墊底的國立大學也是,如果調高學費跟私立學校一樣,那根本沒有甚麼競爭力了。 所以現行如果考大學基測沒變的話,應該改成以考試成績來補助學生,讓學生帶著補助費去選大學,然後這筆補助款就是從抽走國立大學的補助費而來。抽走目前壓低國立大學價錢的補助費,讓國立大學自己漲價。屆時,成績好的可以帶著錢自己選大學來念,達到國家想用較好的資源來栽培人才的理念;然後大學要自己想辦法招學生,而不是像現在只頂著國立的光環等著學生來,與私立大學進行不公平的市場競爭。回覆如下:
1.希望學生主動去唸社區高中的話,現在的招生機制已經可以了。在用基測成績去登記學校時,以台北市為例,即使是滿分的學生也可以不去登記建中、北一女,而去登記麗山高中、大同高中等。有不少學生確實已經這樣做了,畢竟衡量學校的教育資源、離家的距離、時間的運用,他們可能覺得這樣比較好。但是,對於在新竹、苗栗與其他中南部、東部地區的學生來說,各個高中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太大,而且公立高中本來就很少,所以當然還是設法進明星高中對自己最好。學生和家長並不一定是希望把學校當作補習班,認為進好高中,唯一的目的就是考好大學。因為好高中學生素質高,同儕之間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都有助於學生的成長和學習。
現在的制度和教育部提出的全面免試入學,都一樣有學校篩選學生的機制,也都一樣可讓學生有自由選擇權,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在101年或109年之後,照樣進不了比較「有特色」的「特色高中」(即使不叫做「明星高中」)。對不對?
既然這樣,現在說的這個免試入學有什麼那麼值得慶祝的?多元入學不早已經弄了許多年了嗎?
2.「進國立大學也不見得找得到工作」,國立大學國家補助多,學校教育資源比私立大學充沛,教師素質也比較好,學費更是比私立大學便宜,請問這些敘述有錯嗎?只要是用一樣的態度求學,認真讀書,國立大學畢業的學生會比私立大學的學生「更難」找到工作嗎?讓你有選擇去唸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同一個科系,你會選國立的還是私立的?
既然私立大學不可能和國立大學學費相同,教育資源也不可能相同,那一定有篩選機制,一定是看在校成績或考試成績,只要有這樣的競爭,一定會有明星高中。
即使在美國,私立大學優於公立大學,但畢竟公立大學比較便宜,公立大學裡面一樣是有排名前面的好的大學。除了在較偏遠的鄉鎮市之外,都市中也一樣有公立高中裡面的明星高中!
3.既然要消滅明星高中,就直接搞按學區分發吧!何必大費周章呢!掩耳盜鈴、換湯不換藥?
superbird 於 2009/04/05 13:11回覆 - 1樓. 時季常2009/04/05 02:14確實腦袋有問題
不知道這些人這麼做,這麼想,到底是出於何種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