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轉載 - 當年的建中校長「劉玉春校長與建中王國」
2009/03/03 14:35
瀏覽6,810
迴響1
推薦2
引用0

在此將值北一女校長遴選的時節,看到周韞維校長幾乎完全喪失教師和學生信任的窘境,不禁覺得有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參考。

即使,依照現行台北市高中校長遴選辦法,周校長留任的機會非常大,幾乎肯定北一女中的學生會在未來四年繼續沈淪在庸俗化、反智化的校園氛圍中,無法超脫了。嗚呼哀哉!

轉載的這篇文章是在十多年前建中青年上的一篇文章,有一位溫老師敘述了劉玉春校長和當年繼任人選產生過程的一些事蹟。

我在建中就讀時仍是黃建斌校長的時代,並非劉玉春校長的時代;但是這篇文章所呈現出來的建中學生言行卻十分具有代表性,更對於一位頂尖高中校長的適格性有清楚的描繪。

***************

本文轉載自建中的網站:

http://camel.ck.tp.edu.tw/online/teenager/103/kingdom.html

『劉玉春校長與建中王國』

溫貴琳

中時晚報那篇「誰是未來建中接任校長」披露後,一場「紅樓老大」爭奪戰終於浮上檯面。此時我們直覺想起劉玉春校長在「統治建中」八年後將功成身退;同時我們更關心未來接棒者是否滿懷教育熱忱,具備豐富的行政經驗、民主素養和開疆拓土的本事。 

過去官派市場期間,校長調動常淪為校長族群的「大風吹」。而建中,中外工商企業政經文化學術人才的搖籃,縱使目前飽受「消滅明星高中」政策之侵蝕,它依然蕩漾著優良歷史傳承的風采,保有台灣龍頭高中的地位。因此建中未來新校長的產生,將考驗吳英璋局長和全身充滿戰鬥活力,決心落實教育改革的阿扁市長的市政智慧。 

片片的雪泥鴻爪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走過的路,必留下痕跡。而人生道路,起伏不定,有些人把各種遭遇化為火花,用火花去點燃生命,去照亮一條光明的坦途;有些人自恃聰明,付出極小的代價總想獲得千百倍的報酬,結果理想破減,荊蕀滿地。你我未進建中,都很響往建中的一景一物;而有一天當我們離開建中時,面對古樸的紅樓,你是對它興起自我的意象而編織幾許美感呢?抑或感覺美麗的幻想化為泡影,不曾留下什麼?當然,俯仰於建中這塊言論廣場裡,師生任何毀譽都無所逃遁於天地之間,都需面對大家的檢驗。 

春風吹放自由花

建中的民主校風久聞於世,建中校歌有所謂「春風吹放自由花」,但它不表示建中學生是天之驕子,只要進來就可享用這樣美好的教育環境。言論自由,校園民主要費力氣去爭取;心靈的自由,民主的風度要靠師長的熱心指導。對外在世界總是傾向懷疑與批判的眼光,看法與想法與現實環境總是有距離,這是建中學生的特質。而本校行政單位以往事事無法展現「行動取向」與「效率觀念」的工作態度,時時抱著統治者的官僚心態,口出啼笑皆非的官腔。如此兩相互動,民主教育曾有一段黯淡的時光。 

劉校長到任後,敝開大門,學生可以訪問彭明敏,社團可以邀請王建瑄、朱高正、陳芳明、呂秀蓮、馬英九、錢復等登上講壇,讓這些放學不回家的學生得到書本翻不到的知識與經驗。建中人常有不平則鳴,不爽則直搗紅樓二樓的習慣,劉校長必然坦誠相待,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劉校長常指示訓導同仁說,面對學生問題不要敷衍,不要推拖;我們要有雅量接納學生的言論自由,更有責任去指導學生發表「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自由言論。 

大學聯考的狀元家庭

建中不是「補習班」型高中,建中是全人教育的高中。玩過社團之後,還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和科系才是建中人本色;尊重教師的教育權,鼓勵教師對教材適當地加深加廣正是劉校長的務實作風。本校週六升旗的頒獎,除獎勵生活教育優勝班級外,段考、競試的個人和團體獎亦都粉墨登場。劉校長表面不激勵班級競爭,但暗地裡卻很在乎各班考試成績。遇有多科不及格的學生,他會約談,並鼓舞該生要有承受考試壓力的勇氣和毅力。 

建中人上高三之後,許多人都自願留校自習,直至深夜。劉校長經常抽空探望學生,關心他們的生活。劉校長說:「升學率在建中沒有多大意義,建中人要向自己理想的第一志願大學和科系挑戰。」數十年建中大學聯考成績之優異,有目共睹。今年大學聯考全國各類組前三名,第一類組本校吳宗謀獲得第三名;第二類組第一、二、三名全由本校囊括,分別是王之群、徐偉仁和林致遠;第三類組第一、二名亦我建中的天下,他們是羅一鈞和楊典諭。 

難忘的口頭禪

曾聽說:「自命為思想的聖者,常是行為的敗德者。」這句話在建中似乎有跡可尋。據經驗所得,過去籃球場四週只要到下午時刻,一定滿地瘡痍,垃圾桶等於虛設;過去校園圍牆人性化後,翻牆者不計其數。有關人員置若罔聞,好像事不關己,劉校長只好親自上台宣導,亦收一時之效。建中人聰明過人,有強烈的表現慾,從社團的搶攻地盤,音樂會主持人的「氣吞山河」就可見其端倪。照心理學家的說法,對外狂傲,內心常會失落執迷,穩住小局面,總比蓄意竄出頭,大而無當更恰當。劉校長對建中人的特質了然於胸,因此他除了經常讚美學生能夠點頭問好,舉手行禮外,「滿招損,謙受益」也變成他的口頭禪。 

師生共生共榮的所在

校園環境不可能像山水景物那樣怡情養性,只是學校善盡人為的力量,在有限的經費下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開創以學生為主的樂園,以建立師生共生共榮的和諧,達成人我之間的自由融合。劉校長任內資源大樓和PU跑道之興建,提供學生更寬廣、更舒適的活動空間,尤其資源大樓各樓層設備,如視聽教室,各科研究室,圖書館,會議室等都成師生活動熙攘往來的最愛。唯以其他修繕工作若能有效配合,劉校長「心要想到、口要說到、眼要看到、腿要走到、手要摸到」的五到要求將更具績效。 

那一場公民投票

今年五月「不適任風波」,我備感困惑。許議員議事認真,是我多年好友。劉校長是我長官,輔導班代大會是我的職責。為擺脫人情困擾,我順應班聯會單家祁主席暗中舉行全校「公民投票」。讓數據開口我不想預測結果,而劉校長獲全校百分之七十五學生的肯定與支持。回首那段時日的冒險舉動,迄今餘悸猶存。 

筆者從事教職,多歷年所。因調校頻仍,有幸聆賞諸多校長不同風貌。然有感於劉校長對於學生的厚愛與寬容,對建中優良傳統的宏揚,足夠開創建中繼起的澎湃生命,特潤筆為記而不計一切的毀譽。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校園筆記
自訂分類:政治與社會
迴響(1) :
1樓.
2009/03/04 10:54
從劉玉春談起.....啊 我也老了

我高中校長也是黃建斌耶   真巧

不過高二時換成了成功高中來的李大祥

劉玉春是萬華國中校長    我國中那年萬華出了個北聯榜首王光燁

萬華一戰成名    也帶來校長的好官運

後來從松商轉建中    的確有過人之處

基本上建中是個學生脫序  但行政還上軌道的學校

所以校長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責任

所以校長的風評主要在於與老師學生的互動和對社團的政策

黃李都是老派人物   比較少和學生互動   但也很少管學生

劉和後來的李錫津(現嘉義市副市長)基本上比較沒有架子  所以惡評不多

不過劉任內也有地下刊物的問題

現在的校長又不同了

不管是建中  北一   中山   附中.............校長也許不是他們人生事業的高峰

只要善用資源   長袖善舞一翻   誰說不能再創事業高峰呢

校外的關係   帳面的數字     媒體的曝光率更為重要

師生家長的觀感已不重要   更何況什麼校風和傳統呢

所以有些校長的脫序表現也不足為奇了

這應該不是個案     是時代的縮影吧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