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105)年12/13,也就是農曆11/15王公生,是日在二結王公廟有跳過火的慶典活動。天氣晴,午後趁早出門運動,預計三點左右行至王公廟湊熱鬧,想親眼見識過火儀式。
出門不久,大街傳來鑼鼓喧天,興起便踅入小巷一探究竟。
由隊伍的旗幟或年輕人的服飾(背上書寫新北市),無法釐清是外地的進香團或本地的廟會活動,問了在路邊觀看的小伙子,他說:「要去抓童乩啦。」
抓童乩(台語)是二結王公廟跳過火前的重要儀式,原以為每年童乩藏身處不同,可能跟不上,不料才出門就遇上重頭戲,興奮地再問:「可以跟嗎?可以拍照嗎?」答案是統統可以。
跟到二結老街,由王公廟集結的隊伍浩浩蕩蕩迎面而來,上述隊伍是外地前來共襄盛舉的。老街一時為之沸騰,煙火、鞭炮、燭火交織,各路攝手迅速移位,有人頸上掛著三台大砲,手上還握著一台,有人當街自備板凳或矮梯,「二結王公文化節」的魅力,讓人大開眼界。
由於未做功課,跟丟隊伍,錯失抓童乩的畫面,也不懂得趕緊回廟埕卡位,隨著童乩隊伍來到廟埕,人山人海,已無適當位置取景。
無論如何就是要鑽入人群,以二萬多台斤的炭火為目標,墊高腳尖,高舉雙手,拉長鏡頭,在高空亂拍一通。(整理照片時,女兒打氣說:「拍壞了沒關係,明年再來。」)
小地方有大盛事,終於明白,為何二結傳說「驚王公生,毋驚過年」。不論是親身投入慶典或追隨朝聖,老中青棒棒傳承,熱絡了民俗文化,讓人覺得平安喜樂,滿懷的希望也不由冉冉升起。
- 25樓. 一畝桑田2017/02/27 11:27
曾有過火遭燙燒的報導,
可能鹽撒得不夠厚。
當天在現場親眼所見,炭火不能燒成熊熊烈焰,在火未起時必須立即將鹽密密撒下,一層又一層,像似雪山一樣,如此才能確保溫度不至太高,並確保炭火未燒成燼以穩固炭堆,也因此,只要有人走過炭堆,也須馬上補撒鹽巴,目的是在安全、平安的情況下讓民俗慶典得以順利進行,惟有圓滿才能彰顯神威的護佑,普羅百姓也會神采奕奕地為未來的每一天打拼,直到一年又一年的王公生到來。
梅琪仁 於 2017/02/27 18:45回覆 - 24樓. 夢屋子 四月的追念2017/01/25 21:09
今年依舊啊~舞東舞西~各類炊粿是免不了的...
我啊~看見蘿蔔就失心瘋似的..沒法度棒一去!炊給它熱騰騰
難得清閒,今年咱就自家圍爐省事多了..有錢有閒都出國去了..
咱死守寒舍
哇,看見蘿蔔絲耶,聞到菜頭粿的香氣了,流口水喔。
自家圍爐,人數跟梅家一樣多,不過,府上一定卡青操,寒舍肯定卡青菜,沒辦法,沒其人廚藝不精咩。
祝福闔府新年快樂,大吉大利。
梅琪仁 於 2017/01/25 21:33回覆 - 23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7/01/24 23:20好怕人吶
從小很怕看砍背
這走炭火也讓人害怕呀!
姊姊別怕別怕,琪仁親眼所見,這乩童相當「藝文」呢,有表演砍背呀,但點到為止,看起來並不恐怖。
原本也以為跳過火很危險,然現場已做足防備,鹽巴像雪花般層層撒下,炭火的溫度已被控住,據採訪記者訪問參與跳過火者,他們都表示有點熱熱的感覺並不燙。
祝福姊姊新年快樂喔。
梅琪仁 於 2017/01/25 21:25回覆 - 22樓. 雲大少爺2017/01/24 03:16哇
超熱鬧的
乩童~舞獅
我也想拍!
雲大請牢牢記住:每年農曆11/15王公生是日,就是抓童乩、跳過火的日子,歡迎您加入大砲行列,有別於風花雪月,挺有人文味道的,您取景的角度厲害,絕對大有看頭。每年僅此一天,錯過今年,請等明年。(依此類推)
祝福新年快樂。
梅琪仁 於 2017/01/24 10:15回覆 - 21樓. 夢屋子 四月的追念2017/01/23 19:08
~恭喜發財 金雞賀新年~
- 20樓. 兟絲2017/01/22 13:39自小鄉村生活平淡,廟會便是日夜期待的盛事
相較於今,當年其實是陽春型的
政府的日漸重視傳統文化
各民俗活動除詳加考證,更融入多元設計的理念
於是,目睹的
便是旗幟.樂器.服飾.道具.主題呈現...寓教於樂的完美結合
驚艷又感動早年的廟會,是小地方熱鬧僅次於過年的盛會,例如:做醮,有的還要殺豬祭拜,其他供品更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然多年來隨著經濟、潮流改變,許多的廟會活動已再三簡化,不復往年的熱絡,某部分的民俗式微是不可免的。
還好,有些事會遇見有心人,就像二結的王公生,早年只是一日的廟會慶典,而今因在地有心人士群策群力,以文創包裝,將慶典活動規劃為一周,納入在地的戲曲、農民特產等,再以「抓童乩、跳過火」作為壓軸,成功吸引各界人潮,也讓民俗傳承下來。(看著年輕學子的旗隊,是另一種感動,投入廟會已非印象中都是老人家的事。)
謝謝您的來訪,祝福新年快樂。
梅琪仁 於 2017/01/22 16:14回覆 - 19樓. 楓之谷2017/01/15 20:48生活...
平淡的日常生活中, 偶爾去跟一大群人 擠燒, 也是蠻不錯的主意與活動. ( 畢竟一年也就那麼幾回 )
去年 11月 入冬, 幾乎持續暖和到了一月中, 才終於稍微有感覺涼意了...
週日愉快
- 18樓. the dreamer girl2017/01/14 13:17
記得小時候遇到地方性的廟會
所有的村里都會舉辦大拜拜的流水席以招待親朋好友
當天湧入的人潮往往造成交通的癱瘓
不知宜蘭是否也有這樣的民間大規模的聯誼活動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義大利- 阿爾貝羅貝洛(Alberobello)
有,宜蘭早年也非常盛行流水席。
娘家位於天公廟附近,每當年初九天公生日,親友到訪,只要湊足半桌或一桌,媽媽及嬸嬸們馬上就上菜宴客了;親友到訪時間不一,通常當天家裡都是從早吃到晚的。那個年代,親友間幾乎都是藉由這樣的節慶互通往來,彼此的感情都是熱絡的。印象中,約略是民國八十年之後,宜蘭各地上述的流水席竟就消失了,其一是經濟不復往昔,再者親友間也不時興如此互動了,常常辦了桌卻沒親友到訪,剩菜一堆十分棘手。
現在,各地神明生日,大約就是到廟裡拜拜,不辦流水席,親友間除了紅白帖,互動疏離,老一輩還認得親,年輕一輩誰是誰都不認得了。
梅琪仁 於 2017/01/14 17:01回覆 - 17樓. 其正2017/01/14 10:33
兩三次吧!記不清了.
不去踢,不去攪,規規矩矩地過,那火是灑了鹽的,安全,不會怎樣.
謝謝詩人再次分享您難得的過火經驗。是呀,那一天在二結王公廟廟埕觀賞的跳過火,參與者皆行禮如儀,過程平安順利;觀禮者也感受了穢氣厄運遠離,平安相隨的感動。這是一種無形的心靈傳導,也是廟會活動的可貴之處。
梅琪仁 於 2017/01/14 11:13回覆 - 16樓. 重陽2017/01/14 01:26熱鬧精彩
廟會遊行儀式跟拍很不容易, 可真是熱鬧精彩開了眼界.
小時候看到七爺八爺出巡都怕得躲在媽媽身後, 長大了知道公道是非自在人心, 就不會害怕了.
謝謝琪仁的分享~
小時候若遇到廟會陣頭,都是躲在大人身後偷看七爺、八爺、官將首,那種好奇想看又有點怕的心理大約是好多人的童年記憶之一。
現在不怕了,除了知道那是人們裝扮的神偶,也知道那是護佑平安的神將。傳統民俗有的已漸然式微,部分則在有心人士努力中保留下來,是一股安慰人心的善知暖流,值得肯定,值得喝采。
感謝您的來訪,祝福平安喜樂相隨。
梅琪仁 於 2017/01/14 11:0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