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雷路許愛的浮生錄《情海浮生錄》
2013/05/15 03:46
瀏覽3,204
迴響1
推薦7
引用1
1966年《男歡女愛》(A Man and a Woman/Un Homme Et Une Femme)片頭我們看到一位媽媽和一位爸爸,分別帶著自己孩子玩的親子戲,直到電影片名出現,急轉直下,親子戲轉為愛情戲;
1981年《戰火浮生錄》(Bolero/Les uns et les autres)波麗露音樂一下,台上健美的男舞者緩緩舞動,旁白出,開始介紹參與演出的工作人員,感謝這藝術家的精采演出,才能拍成這電影──多後設的開始,把謝幕戲與開幕戲並存,再緩緩道出這個戰火餘生下,音樂與表演者的命運多舛故事;
1998 年《偶然與巧合》(Chance or Coincidence/Hasards ou coïncidences),鏡頭從北極熊在北極與人類共生的「野蠻」故事開始說起,講的卻是愛情的不可確定性,讚揚著謊言,用展望學作對比,歌頌愛情的美好;
2010年《情海浮生錄》(What Love May Bring/Ces amours-là) (2013才在台上映),彷如自傳性電影的開始,以導演父母相遇的愛情,帶出電影的誕生,不著痕跡的把觀眾帶進黑白默片到有聲到彩色電影,當故事從小男生可可的主述觀點,在不知不覺中換成伊娃觀點,如此自然,如此流暢。
不得不說,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真的是一位非常會說故事的導演。
說來,要不是許多年前拜克勞德雷路許《戰火浮生錄》之賜,或許電影癡還僅僅只是一位單純喜歡商業電影的愛電影,也不會一頭栽進偉大的電影世界。學生時代大量吸收知識的年歲,讀著書上描述的文學、繪畫、雕刻、建築、戲劇、音樂、舞蹈、和電影之美該如何欣賞,當時對這些藝術的理解僅止於紙上、圖片和理論,在那個資訊非常匱乏的年代,電視上的維也納時間已經是古典音樂朝聖的殿堂,而當有一部電影,將芭蕾舞、現代爵士舞、法國香頌音樂、爵士大樂團、流行音樂、古典音樂,透過大銀幕戲劇手法的表現,在偌大的銀幕,活生生帶到觀眾眼前時,那種衝擊,不只是電影本身的美好,甚至是靈魂的顫動,於是乎,讓電影癡日後不斷的閱讀著一本又一本的理論,追求這些藝術的美好,也開始探索好萊塢、美國之外的歐洲電影,看著一部部以當年什麼都不懂的年紀什麼都看不懂的電影,一部部手一遍兩遍三遍把它啃進去(也不知倒底吸收了多少),也很幸運的碰上LD太陽系年代和台灣大量引進東歐電影,嗯,很文青的年代,喔,還有當年文青很愛去的「發條橘子」。(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懂我在寫什麼,不知不覺也洩露了自己年齡的底細(啊好像從來也沒瞞過))。
導演在《情海浮生錄》裡說這是他50年導演生涯的第43部作品(好多啊,補得齊嗎?),他的電影語言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特別在這部電影更是表露無遺。
而他愈晚期的作品,愈喜歡在電影裡帶上他喜歡的演員,本片就找來《男歡女愛》的女主角安諾艾美Anouk Aimee客串Madame Blum,且《戰火浮生錄》裡Évelyne Bouix的神韻跟她很像(Évelyne Bouix也是導演的第二任妻子)。
我們不難從中文片名嗅到一絲蛛絲螞跡,《情海浮生錄》與《戰火浮生錄》二戰的年代時間是重疊的,不僅僅只是時間重疊而已,導演還大大方方的把《戰火浮生錄》的FILM拿出來用,像是猶太人運往集中營的火車戰、集中營某些片段、二戰某些片段;諾曼第登陸空降傘兵死的那兩位,就是《戰火》片中美國爵士大樂團指揮家鄰居那對很愛打架吵架的雙胞胎兒子,甚至是德軍進駐法國時,那段軍樂,那個樂隊指揮也就是德籍鋼琴家,這音樂都直接拿來用了,還有戰勝時,當時與德軍交好的法國女子被剔光頭示眾的那幕,也可驚鴻一瞥的看到;在《情海》裡,導演才不管(電影癡猜想的啦)觀眾有沒有看過《戰火浮生錄》,觀眾對《戰火浮生錄》有多熟,反正咧,他自己拍的電影,就拿來用了(至於是有心,還是順手,就不可考了)。
好吧,可以把舊電影片段拿來用,還得巧妙的避開主角(不然一下就被認出來了不是嗎?只是電影癡懷疑,德軍軍樂隊那幕壓根兒是刻意的),此外呢,與本片故事結合的時候,剪進去的片段又必須巧妙的合而為一。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不僅場景布置必須重現《戰火》,打光也要與舊電影片段一致,拍攝的色溫一致,分鏡也要巧妙融進來,雖說現在已經可以透過CG補強,但依導演老派的作風,重現當年的景象,肯定是他的成就之一。而看完後《情海浮生錄》,電影癡特地重溫《戰火浮生錄》,不得不再度折服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他優游於電影的表現手法,運用自如巧妙至斯。
《戰火浮生錄》:人生,在戰火下,一切都顯得那麼的美好!可是在這部電影裡的諸多主角中,卻唯有一個角色沒有獲得救贖Évelyne Bouix所飾演的 Évelyne,亦即戰後因為被剔髮示眾,因親德軍被大家所痛恨的女子。看《情海浮生錄》時,電影癡時不時的就想起她,因為伊娃二戰時也與德國軍官談戀愛,德國軍官更以口琴吹奏一曲馬賽進行曲的浪漫版本,贏得美人芳心,闡述愛就愛了,「男歡女愛」是沒有任何形式、任何國與家恩仇所能阻隔的,更妙的是,愛情的發生,總是在〈暴風雨天〉(Stormy Weather)各國爵士版本歌聲與音樂中。(〈暴風雨天〉(Stormy Weather)首出現於1943年好萊塢一部黑人音樂電影《Stormy Weather》,電影名氣卻沒有這首歌紅,且傳唱全世界)。
看似《情海浮生錄》把導演很多所見所聞周遭的故事,改編成浪漫愛情;而《戰火浮生錄》融和了時事與導演接觸的人的故事(像是波修瓦首席跳機投奔自由,與德國音樂家戰後首演,票被秒殺,但全是猶太人買的,並印傳單指稱他與希特勒交好),織成的史詩之歌。
《情海浮生錄》法文片名「Ces amours-là」中文的意思是「這樣的愛…..」,很明顯有導演半自傳性的故事融和進去,除了他對愛情的看法,更有他愛的電影,像是時不時看到的電影海報──法國電影大師尚‧雷諾名作1939《遊戲規則》(The Rules of the Game/La règle du jeu),伊娃老公摔下樓梯那一幕,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希區考克的電影海報;電影裡放著的有1965《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還嘲諷當年在法國上映的美國電影都配成法語,笑說《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裡的郝思嘉口出法語,怎麼看就怎麼怪。不僅如此,電影中還穿插了導演年輕時拍的一段短片。
對於喜歡電影的人來說,《情海》是一部很迷人的電影有著很迷人的故事,更可以尋找老電影的片段;就喜歡克勞德雷路許的影癡來說,看一遍《情海》彷彿同時重溫導演經典作品,不斷品味可以咀嚼出不同的況味。而且在導演的片子裡,所有的演出都是「真槍實彈」的,跳舞,就給我跳到最好,唱歌,就必須唱到感動人,彈鋼琴就自己彈(唯《戰火》裡的猶太人女小提琴家的提琴是「對嘴」,可能導一時找不到又能拉好小提琴又能把母親這個角色演得令人感容,晚年還要扮老人癡呆症),因此他電影中的藝術性表演,都是真的,像這回《情海》裡的男主角有吃重的自彈自唱音樂演出,乾脆直接找法國創作才子羅宏庫松Laurent Couson擔崗。
(他曾與Jean Claude Casadesus、 Laurent Petitgirard、Michel Piquemal、Claire Marie Leguay,以及Herve Joulain等知名古典藝術家合作,這些曲目曾在巴黎市劇院以及卡內基音樂廳等處上演。同時,他也是巴黎管弦樂團的指揮,並且在迪迪埃洛克伍德音樂中心(CMDL)教授音樂史。他近年涉足電影配樂創作,曾受邀為法國名導克勞德雷路許與尼爾加蘭費的電影作曲,參與創作的音樂劇《天使與魔鬼》、《羅密歐與茱麗葉》、《浪子》亦獲得觀眾極大的迴響)。
至於飾演街頭歌手是Liane Foly,她是法國知名藍調和爵士歌手,也常跨界演戲。只是片中她唱的多半是法國香頌,詮釋方法相當有意思,同一首歌,隨著情節,她所飾演的角色心情不同,唱法亦大異其趣,展露她精采的演唱功力。
有趣的是片尾導演找來知名法國女演員Gisèle Casadesus飾演年老的伊娃,她在2012年以98歲高齡去世,曾榮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的法國老牌影星。搭著片尾導演剪輯他其他電影的片段,似乎她在這部電影裡的身影,也成了導演珍貴的影像記錄。
講了很多,都是電影的枝枝節節,但這些枝枝節節所堆疊出來的結果是,感動感嘆和佩服,也是大師不愧為大師,也許這部作品未必是他作品中最教人感動的,但所紀錄的電影片段以及導演對電影的熱愛、對這些參與他作品的演員和音樂藝術家們的致謝之意,卻是最濃。
電影原聲帶是雙CD,第二張是《男歡女愛》裡的音樂,幾乎可說是集導演電影音樂之大全,非常值得收藏。哦by the way, 這部電影用了很多爵士音樂和歌,爵士樂的音樂氛圍濃厚。
CD1: Ces Amours-La
01 Prologue (Francis Lai)
02 Film Muet (Laurent Couson)
03 Du Chaud Dans Les Bras - Liane Foly (Francis Lai)
04 Theme De Simon (Laurent Couson)
05 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 - Liane Foly (Laurent Couson)
06 Le Bon Et Les Mechants (Francis Lai)
07 Blues De La Liberation (Laurent Couson)
08 La Bataille Des Ardennes (Francis Lai)
09 Bebop Au Black And White (Laurent Couson)
10 Les Rescapes (Laurent Couson)
11 Simon Au Conservatoire (Laurent Couson)
12 Valse Americaine (Laurent Couson)
13 Stormy Weather (Laurent Couson)
14 Simon Au Black And White (Laurent Couson)
15 Une Femme Et Ses Amours (Francis Lai)
16 Cette Fille-La - Liane Foly (Francis Lai)
17 Bebop De Simon (Laurent Couson)
18 B Comme Berlin - Liane Foly (Francis Lai)
19 Stormy Weather (Laurent Couson)
20 Les Deux Oncles - Laurent Couson (Laurent Couson)
21 On Dirait Qu'Il Va Faire Beau - Cecilia Cara & Laurent Couson (Laurent Couson)
22 Les Deux Oncles - Laurent Couson (Laurent Couson)
Bonus Tracks:
23 On Dirait Qu'Il Va Faire Beau - Audrey Dana & Laurent Couson (Laurent Couson)
24 Ces Amours-La - Anggun (Laurent Couson)
CD2: Un Homme et une Femme (Francis Lai))
01 Un Homme Et Une Femme
02 Sama Saravah
03 Aujourd'Hui C'Est Toi
04 Un Homme Et Une Femme
05 Plus Fort Que Nous
06 Aujourd'Hui C'Est Toi
07 A L'Ombre De Nous
08 Plus Fort Que Nous
09 A 200 A L'Heure
1981年《戰火浮生錄》(Bolero/Les uns et les autres)波麗露音樂一下,台上健美的男舞者緩緩舞動,旁白出,開始介紹參與演出的工作人員,感謝這藝術家的精采演出,才能拍成這電影──多後設的開始,把謝幕戲與開幕戲並存,再緩緩道出這個戰火餘生下,音樂與表演者的命運多舛故事;
1998 年《偶然與巧合》(Chance or Coincidence/Hasards ou coïncidences),鏡頭從北極熊在北極與人類共生的「野蠻」故事開始說起,講的卻是愛情的不可確定性,讚揚著謊言,用展望學作對比,歌頌愛情的美好;
2010年《情海浮生錄》(What Love May Bring/Ces amours-là) (2013才在台上映),彷如自傳性電影的開始,以導演父母相遇的愛情,帶出電影的誕生,不著痕跡的把觀眾帶進黑白默片到有聲到彩色電影,當故事從小男生可可的主述觀點,在不知不覺中換成伊娃觀點,如此自然,如此流暢。
不得不說,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真的是一位非常會說故事的導演。
說來,要不是許多年前拜克勞德雷路許《戰火浮生錄》之賜,或許電影癡還僅僅只是一位單純喜歡商業電影的愛電影,也不會一頭栽進偉大的電影世界。學生時代大量吸收知識的年歲,讀著書上描述的文學、繪畫、雕刻、建築、戲劇、音樂、舞蹈、和電影之美該如何欣賞,當時對這些藝術的理解僅止於紙上、圖片和理論,在那個資訊非常匱乏的年代,電視上的維也納時間已經是古典音樂朝聖的殿堂,而當有一部電影,將芭蕾舞、現代爵士舞、法國香頌音樂、爵士大樂團、流行音樂、古典音樂,透過大銀幕戲劇手法的表現,在偌大的銀幕,活生生帶到觀眾眼前時,那種衝擊,不只是電影本身的美好,甚至是靈魂的顫動,於是乎,讓電影癡日後不斷的閱讀著一本又一本的理論,追求這些藝術的美好,也開始探索好萊塢、美國之外的歐洲電影,看著一部部以當年什麼都不懂的年紀什麼都看不懂的電影,一部部手一遍兩遍三遍把它啃進去(也不知倒底吸收了多少),也很幸運的碰上LD太陽系年代和台灣大量引進東歐電影,嗯,很文青的年代,喔,還有當年文青很愛去的「發條橘子」。(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懂我在寫什麼,不知不覺也洩露了自己年齡的底細(啊好像從來也沒瞞過))。
導演在《情海浮生錄》裡說這是他50年導演生涯的第43部作品(好多啊,補得齊嗎?),他的電影語言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特別在這部電影更是表露無遺。
而他愈晚期的作品,愈喜歡在電影裡帶上他喜歡的演員,本片就找來《男歡女愛》的女主角安諾艾美Anouk Aimee客串Madame Blum,且《戰火浮生錄》裡Évelyne Bouix的神韻跟她很像(Évelyne Bouix也是導演的第二任妻子)。
我們不難從中文片名嗅到一絲蛛絲螞跡,《情海浮生錄》與《戰火浮生錄》二戰的年代時間是重疊的,不僅僅只是時間重疊而已,導演還大大方方的把《戰火浮生錄》的FILM拿出來用,像是猶太人運往集中營的火車戰、集中營某些片段、二戰某些片段;諾曼第登陸空降傘兵死的那兩位,就是《戰火》片中美國爵士大樂團指揮家鄰居那對很愛打架吵架的雙胞胎兒子,甚至是德軍進駐法國時,那段軍樂,那個樂隊指揮也就是德籍鋼琴家,這音樂都直接拿來用了,還有戰勝時,當時與德軍交好的法國女子被剔光頭示眾的那幕,也可驚鴻一瞥的看到;在《情海》裡,導演才不管(電影癡猜想的啦)觀眾有沒有看過《戰火浮生錄》,觀眾對《戰火浮生錄》有多熟,反正咧,他自己拍的電影,就拿來用了(至於是有心,還是順手,就不可考了)。
好吧,可以把舊電影片段拿來用,還得巧妙的避開主角(不然一下就被認出來了不是嗎?只是電影癡懷疑,德軍軍樂隊那幕壓根兒是刻意的),此外呢,與本片故事結合的時候,剪進去的片段又必須巧妙的合而為一。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不僅場景布置必須重現《戰火》,打光也要與舊電影片段一致,拍攝的色溫一致,分鏡也要巧妙融進來,雖說現在已經可以透過CG補強,但依導演老派的作風,重現當年的景象,肯定是他的成就之一。而看完後《情海浮生錄》,電影癡特地重溫《戰火浮生錄》,不得不再度折服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他優游於電影的表現手法,運用自如巧妙至斯。
《戰火浮生錄》:人生,在戰火下,一切都顯得那麼的美好!可是在這部電影裡的諸多主角中,卻唯有一個角色沒有獲得救贖Évelyne Bouix所飾演的 Évelyne,亦即戰後因為被剔髮示眾,因親德軍被大家所痛恨的女子。看《情海浮生錄》時,電影癡時不時的就想起她,因為伊娃二戰時也與德國軍官談戀愛,德國軍官更以口琴吹奏一曲馬賽進行曲的浪漫版本,贏得美人芳心,闡述愛就愛了,「男歡女愛」是沒有任何形式、任何國與家恩仇所能阻隔的,更妙的是,愛情的發生,總是在〈暴風雨天〉(Stormy Weather)各國爵士版本歌聲與音樂中。(〈暴風雨天〉(Stormy Weather)首出現於1943年好萊塢一部黑人音樂電影《Stormy Weather》,電影名氣卻沒有這首歌紅,且傳唱全世界)。
看似《情海浮生錄》把導演很多所見所聞周遭的故事,改編成浪漫愛情;而《戰火浮生錄》融和了時事與導演接觸的人的故事(像是波修瓦首席跳機投奔自由,與德國音樂家戰後首演,票被秒殺,但全是猶太人買的,並印傳單指稱他與希特勒交好),織成的史詩之歌。
《情海浮生錄》法文片名「Ces amours-là」中文的意思是「這樣的愛…..」,很明顯有導演半自傳性的故事融和進去,除了他對愛情的看法,更有他愛的電影,像是時不時看到的電影海報──法國電影大師尚‧雷諾名作1939《遊戲規則》(The Rules of the Game/La règle du jeu),伊娃老公摔下樓梯那一幕,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希區考克的電影海報;電影裡放著的有1965《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還嘲諷當年在法國上映的美國電影都配成法語,笑說《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裡的郝思嘉口出法語,怎麼看就怎麼怪。不僅如此,電影中還穿插了導演年輕時拍的一段短片。
對於喜歡電影的人來說,《情海》是一部很迷人的電影有著很迷人的故事,更可以尋找老電影的片段;就喜歡克勞德雷路許的影癡來說,看一遍《情海》彷彿同時重溫導演經典作品,不斷品味可以咀嚼出不同的況味。而且在導演的片子裡,所有的演出都是「真槍實彈」的,跳舞,就給我跳到最好,唱歌,就必須唱到感動人,彈鋼琴就自己彈(唯《戰火》裡的猶太人女小提琴家的提琴是「對嘴」,可能導一時找不到又能拉好小提琴又能把母親這個角色演得令人感容,晚年還要扮老人癡呆症),因此他電影中的藝術性表演,都是真的,像這回《情海》裡的男主角有吃重的自彈自唱音樂演出,乾脆直接找法國創作才子羅宏庫松Laurent Couson擔崗。
(他曾與Jean Claude Casadesus、 Laurent Petitgirard、Michel Piquemal、Claire Marie Leguay,以及Herve Joulain等知名古典藝術家合作,這些曲目曾在巴黎市劇院以及卡內基音樂廳等處上演。同時,他也是巴黎管弦樂團的指揮,並且在迪迪埃洛克伍德音樂中心(CMDL)教授音樂史。他近年涉足電影配樂創作,曾受邀為法國名導克勞德雷路許與尼爾加蘭費的電影作曲,參與創作的音樂劇《天使與魔鬼》、《羅密歐與茱麗葉》、《浪子》亦獲得觀眾極大的迴響)。
至於飾演街頭歌手是Liane Foly,她是法國知名藍調和爵士歌手,也常跨界演戲。只是片中她唱的多半是法國香頌,詮釋方法相當有意思,同一首歌,隨著情節,她所飾演的角色心情不同,唱法亦大異其趣,展露她精采的演唱功力。
有趣的是片尾導演找來知名法國女演員Gisèle Casadesus飾演年老的伊娃,她在2012年以98歲高齡去世,曾榮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的法國老牌影星。搭著片尾導演剪輯他其他電影的片段,似乎她在這部電影裡的身影,也成了導演珍貴的影像記錄。
講了很多,都是電影的枝枝節節,但這些枝枝節節所堆疊出來的結果是,感動感嘆和佩服,也是大師不愧為大師,也許這部作品未必是他作品中最教人感動的,但所紀錄的電影片段以及導演對電影的熱愛、對這些參與他作品的演員和音樂藝術家們的致謝之意,卻是最濃。
電影原聲帶是雙CD,第二張是《男歡女愛》裡的音樂,幾乎可說是集導演電影音樂之大全,非常值得收藏。哦by the way, 這部電影用了很多爵士音樂和歌,爵士樂的音樂氛圍濃厚。
CD1: Ces Amours-La
01 Prologue (Francis Lai)
02 Film Muet (Laurent Couson)
03 Du Chaud Dans Les Bras - Liane Foly (Francis Lai)
04 Theme De Simon (Laurent Couson)
05 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 - Liane Foly (Laurent Couson)
06 Le Bon Et Les Mechants (Francis Lai)
07 Blues De La Liberation (Laurent Couson)
08 La Bataille Des Ardennes (Francis Lai)
09 Bebop Au Black And White (Laurent Couson)
10 Les Rescapes (Laurent Couson)
11 Simon Au Conservatoire (Laurent Couson)
12 Valse Americaine (Laurent Couson)
13 Stormy Weather (Laurent Couson)
14 Simon Au Black And White (Laurent Couson)
15 Une Femme Et Ses Amours (Francis Lai)
16 Cette Fille-La - Liane Foly (Francis Lai)
17 Bebop De Simon (Laurent Couson)
18 B Comme Berlin - Liane Foly (Francis Lai)
19 Stormy Weather (Laurent Couson)
20 Les Deux Oncles - Laurent Couson (Laurent Couson)
21 On Dirait Qu'Il Va Faire Beau - Cecilia Cara & Laurent Couson (Laurent Couson)
22 Les Deux Oncles - Laurent Couson (Laurent Couson)
Bonus Tracks:
23 On Dirait Qu'Il Va Faire Beau - Audrey Dana & Laurent Couson (Laurent Couson)
24 Ces Amours-La - Anggun (Laurent Couson)
CD2: Un Homme et une Femme (Francis Lai))
01 Un Homme Et Une Femme
02 Sama Saravah
03 Aujourd'Hui C'Est Toi
04 Un Homme Et Une Femme
05 Plus Fort Que Nous
06 Aujourd'Hui C'Est Toi
07 A L'Ombre De Nous
08 Plus Fort Que Nous
09 A 200 A L'Heu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