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悲慘世界》看與聽、劇院與戲院的不同(有雷)
2013/03/14 18:23
瀏覽9,699
迴響2
推薦6
引用1
在還沒有音樂劇之前,就先有小說;在沒有音樂劇之前,已經有電影版。但把音樂劇帶上大銀幕,讓觀眾同時欣賞這齣偉大的音樂劇,這是頭一遭。電影癡讀過小說,聽了音樂劇OST,後來還在紐約看了音樂劇現場,欣賞2012《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老實說,眼睛上滿足了,但耳朵可不大滿足。趁開車回老家路上,把十週年環球版的音樂劇原聲帶拿出來複習一次,把此劇和電影比較了一回。

一開始看到一長串的卡司: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亞曼達塞佛瑞Amanda Seyfried,飾演珂賽特小時候的伊莎貝爾艾倫Isabelle Allen和伽弗洛什Gavroche 的丹尼爾哈托史東Daniel Huttlestone都是音樂劇成員,丹尼爾哈托史東還在2009年演過音樂劇《孤雛淚》Nipper,而且電影版中的艾波寧Eponine更找來25週年版音樂劇裡飾演同一個角色且大獲好評的薩曼莎巴克斯Samantha Barks,更找來在第一代音樂劇(也是10週年音樂劇OST裡的尚萬強)中飾演尚萬強的柯姆威金森Colm Wilkinson,詮釋慈愛的神父;還有其他知名大卡司海倫娜波漢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薩夏拜倫柯恩Sacha Baron Cohen(以飾演「芭樂特」成名)、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光是這一大串名單,就覺得這組合超級夢幻,超迷人。

先說說這齣音樂劇。《悲慘世界》,和其他的音樂劇有很大的不同,沒有花俏的舞台設計,沒有華麗的歌舞表演,能傳唱這麼多年,依然是賣得火熱的熱門音樂劇,靠的全是台上演員的演唱功力。而且在這齣音樂劇裡,幾乎每一個角色的歌唱功力都扮演相當吃重的分量,雖說音樂劇與觀眾的距離算是近的,但觀眾依然無法像電影中的大特寫一般,清楚的看到台上演員每一根臉部肌肉的表情細節,所以,情緒的傳達,靠的是歌聲的感染力,如何在那開口唱的一瞬間就清楚把情緒傳到台下每一個角落,即使有「小蜜蜂」(隱藏式小麥克風)的協助,歌聲的張力要多好,如何把情緒HOLD住,只透過歌曲發散出去,要唱得清楚又要唱得感人,戲劇張力必須透過歌聲「演」出來。因此音樂劇演員的嗓子「彈力」要很大,能在激動時高亢的唱出心中的激昂,也能在低吟時,輕唱心中的低語,把唱當然說話般輕鬆,才能將音樂劇演好。

相較於電影中,演員感情HOLD不住,氣不成聲,演得精采,唱功明顯有欠,看得感人,聽得不怎麼悅耳,那就是演與唱的最大差別,更不用說羅素克洛明顯的嗓音張力不足,唱得用心用力,卻掩不住的「平板」;薩夏拜倫柯恩唱不出他角色應有的張狂式喜劇效果,這都是電影裡明顯的缺陷。而丹尼爾哈特斯頓唱功雖佳,但掩不住的沙啞嗓子,明顯的練唱過度,雖瑕不掩瑜,但不禁希望能聽到伽弗洛什那清亮的嗓音。

或許是音樂劇原聲帶聽過太多次,而現場聆賞音樂劇的現場感動依然印象深刻(雖已是十多多多年前的事了),這次透過大銀幕再次欣賞,愈是感受到雨果這部作品的偉大,每個角色都那麼鮮活,清楚的刻畫著底層社會的苦難,而且不得不說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真的改編得好,言簡意賅的清楚的交代這幾個重要角色的背景,透過音樂也清楚的傳達每個角色每個階段的心情,猶記得當年看音樂劇時,原以為自己會受弦律打動,完全沒想到舞台上的那位尚萬強一開口SOLO,淚水叭啦叭啦就不停歇,那充滿戲劇性的情緒感染力之強,即使沒能CLOSE UP看到他臉上每個表情的細節,歌聲裡滿滿的不平,滿滿的悔恨,滿滿的愛,就能感動台下的觀眾。

其實對有些不知道電影是以音樂劇形式表現的觀眾而言,2012的《悲慘世界》,對他們來說有點「悲慘」。畢竟音樂劇有某種程度的「抽象」,它傳遞的是《悲慘世界》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完整而流暢的故事。在舞台上,透過演員走位移動的轉換,台下觀眾很清楚知道,哦換角色出現了,也知道每一首歌唱的就是這個角色的故事,所以當下的那個片段,事實上只是透過那樣的場景傳達那個角色的處境。

好比一開始芳婷出現在工廠裡,被女工們排擠,我們不難推衍出,她是個姿色不錯的女孩,因為她長得漂亮,廠長對她另眼相待,以致讓其他女工眼紅,當她們知道她有個小女兒,便禁不住拿來編派,也讓廠長原以為她是純潔烈女的形象破裂,氣得辭掉她。這些情節,我們不需要看過原著,就可以大致知道。也是為何說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改編得多好。

音樂劇裡有很多地方是SOLO到大合唱,透過大合唱烘托出大時代的氣勢,同時也趁大合唱以移位作場景的轉換,這點在電影裡則以音樂和鏡頭的轉換取代,是以,電影中除了真正的合唱曲,氣勢上明顯弱於音樂劇,也不容易一波又一波的掀起觀眾胸中的波濤。

電影所選用的編曲形式相較於英語與法語的音樂劇原聲帶,器樂的編制弦樂較重,以簡單的器樂來凸顯歌聲,風格上更為典雅(不然泣不成聲很容易被器樂聲蓋過去)。

不得不佩服電影中演員們又演又唱,休傑克曼幕後受訪時說,他們每天「唱」十個小時,下戲時他都盡可能不說話,回到家一樣,搞得大家都覺得他像修禁語的和尚。他在片中飾演的尚萬強,真的演得很好,不論是獄中的不平怨氣,被神父原諒與救贖的自省,救了芳婷時的悔恨,面對賈維的紳士面目,面對自己時的自我掙扎與衝突,面對珂賽特的慈愛與占有,面對馬里歐Marius時顯現的父愛,以及最後臨死前的留戀與釋懷……,每一個不同時期的尚萬強,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面貌,都詮釋得非常深刻,揪住了觀眾全部的心神。

整部電影裡唱得最好的正是音樂劇出身,也在音樂劇版本中飾演愛波寧的薩曼莎巴克斯Samantha Barks,耳力好一點的觀眾,不懂從她的表現裡頭觀察出為何大家會說其他演員唱得不夠好的原因,也還好找了她來,把〈On My Own〉唱得這麼催淚,否則就烘托不出整齣戲的悲情來。而所有演員裡唱的最好的要算是歌喉讚的亞曼達塞佛瑞,她不論歌聲跟扮像都極合適合珂賽特這個在劇中代表純潔的角色。

而雖說安海瑟威以芳婷一角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說實在她的勝出純粹是因為大家太喜歡她這個演員,以及肯定她以大明星之姿,願意為演出芳婷所做的努力和犧牲,單就唱歌技巧來說,任何一個版本的芳婷的歌聲張力都比她好太多,當然她的演技和清純的形象也為芳婷增色不少,是以當大明星安海瑟威,「落難」為妓時,更能引起戲外觀眾的同情心,一曲〈I Dreamed a Dream〉賺走不少的淚水。若論芳婷一角該有的「嗆辣」和思女時的柔情,1991年法文版音樂劇原聲帶中Louise Pitre詮釋的〈J'avais rêvé〉可說是最溫柔的版本。

重新回味環球版時,依然驚服於柯姆威金森Colm Wilkinson所唱的尚萬強,年輕時的唱法運氣方式與老年時截然不同,可能是習慣了他唱的〈Bring Him Home〉時假音氣聲的詮釋法,一曲唱得盪氣迴腸,以尚萬強年邁之姿,向上天祈求,請神把馬里歐平安帶回家。首歌在電影上的處理不同,導演把鏡頭放在馬里歐身上,再帶回尚萬強,尚萬強看著馬里歐邊唱著〈Bring Him Home〉,視覺角度上成了尚萬強的自語,直到最後才以俯角上引,成為向上天祈求。雖說全片已經充斥著各種基督象徵(好比一開始賈維要尚萬強把旗子背過來,像極了耶穌背的十字架,比喻這場牢獄成了尚萬強必須背負一輩子的原罪;尚萬強與珂賽特又逃進修道院);但在這首〈Bring Him Home〉的詮釋上,卻又回到「人」的觀點,最後才慢慢凸顯了人的渺小而向上天祈求。

有人說台灣《悲慘世界》票房這麼好,是因為有教友們的支持。其實不論是原著還是音樂劇,這個故事本來宗教的意味就很濃,記得小時候看到尚萬強從神父那裡偷走銀器被捉回來時,神父不僅包容他的罪行,甚至送上那對燭台,那印象太深刻,而在那民不聊生的時代裡,若非著堅強的行善宗教信念,如何把善與慈悲如此慷慨而大方的送出去?雨果這樣的安排既合情又合理,於是,不難想像,從此神父在尚萬強心中的地位何等之大,也成了他從街坊地痞蛻變為地方士紳的關鍵。於是,電影中導演非常不客氣的不斷把鏡頭帶到那對燭台,不論尚萬強逃到哪,身邊總是帶著燭台,提醒著當年神父在他心中種下的善。

雨果的故事,向來直指人心,有善,也有惡,而且「下手」從不留情。革命,沒有成功,死去的都是熱血青年,更凸顯了市民為了保命的冷血旁觀,只在事後刷著一地的血跡時,悼念一下。而人民與軍方兩陣交戰的關鍵點,也肇因於年幼的伽弗洛什被軍方打死。

這故事裡,大部分的角色都很重要,有著決定性的關鍵,故事中如此,音樂劇裡的音樂也是如此,是以《悲慘世界》裡的唱將比其他音樂劇需要得更多,幾乎每個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導演湯姆霍伯Tom Hooper太喜歡這些演員了,不吝惜的給了所有主要演員大量的特寫,透過大銀幕大大臉龐,每一滴汗水與淚水,每一分掙扎與痛苦,放大版呈現在觀眾面前,全片幾乎有八成的特寫鏡頭,這在長達158分鐘的電影裡,對觀眾而言壓迫性很大,一方面也是把這些角色的痛苦放大的壓在觀眾身上,壓得教人難以喘息,但某種程度上來說,過度的壓迫,也使一般觀眾很難客觀的脫離一下,少了呼吸的空間,欣賞這音樂戲意境外美與意涵。紐約時報影評Manohla Dargis評論這部電影時說,「作為觀眾,你可能反而想舉白旗:因為你筋疲力盡,終於敗給了導演。」不得不說這句話形容得極為貼切。

但也不得不說這電影也成功的吸引大家對這部作品的重視,如果不是這麼夢幻的卡司,大家可能不會進戲院,如果不是這些大明星撐不起這麼好的票房,而他們幕前的賣力演出和幕後的努力,都感動著我們,只是對音樂劇迷來說,不免耳朵上有些不滿足,特別是為了羅素克洛的聲線,犧牲了休傑克曼的聲線,把尚萬強與賈維的音域對調,失去低音尚萬強的溫暖,成全賈維的敦厚,與原本寫音樂劇的設定不同,兩個角色貫穿全場,也讓全劇的「聲音配置」不同,對熟悉音樂劇的人來說,這是音樂結構的破壞。

很多人跟電影癡說,他們是大明星耶,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既然是評,當然就得點出缺點,電影癡之所以這麼介意電影的音樂表現,就是覺得以這麼大的製作,這麼好的卡司,應該可以更好,或許把羅素克洛換掉不就好了嗎(可能劇組發現時,已經簽好約)?就因為聽過休傑克曼在奧斯卡頒奨典禮上的現場唱功,他更得過兩座東尼獎,實力應遠勝於此,只是電影在取捨之間,做了妥協,此妥協就成了我們聽的遺憾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影視戲劇
自訂分類:我看電影
迴響(2) :
2樓. ron
2013/03/28 03:40
音樂劇與演唱會

這個...悲慘世界音樂劇一樣有花俏的舞台設計(家具堆成的堡壘就是利用合體機關組成的),也不是只有演員走位而已

你說的沒花俏舞台設計,只靠走位應該是週年紀念演唱會吧...

悲慘世界演唱會跟悲慘世界音樂劇的演出其實是相差很遠的

 

 

嗯是有機關

但我所謂的花俏是形式上的花俏
可能是你我的定義上不同

電影癡(蘇士尹)2013/03/29 16:32回覆
1樓. 伊妮莎
2013/03/27 06:28
????
若拿歌劇杜蘭朵公主,尤其是張藝謀版本的演員來說,要搬上大銀幕恐怕要別人來演而那些肥公肥嬸只能當配音~~~
那可是歌劇呢
演唱的難度更高
一般人或一般男女聲樂都不見得唱得來
要有歌劇龐大的共鳴箱
所以通常唱歌劇的身材都有些"龐大"(箱子才夠大)  電影癡(蘇士尹)2013/03/27 16:24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