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蘇西的世界》是一個關於生命,以及生命結束後一切的故事。故事從死後世界的角度,觀看一起令人髮指的謀殺案造成的影響,以及一個家庭是如何從悲慟中走出來,恢復以往的生氣。改編自艾莉絲希柏德廣受歡迎的暢銷小說,導演是《魔戒三部曲》奧斯卡獎得主彼得傑克森,《蘇西的世界》一片的主人翁是蘇西沙蒙,14歲的她在1973年12月的某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慘遭殺害。她在死後仍在天上俯瞰她的家人,而殺害她的兇手卻仍逍遙法外。
蘇西被困在既奇妙又神秘的死後世界,她發現她必須在壓抑想要報仇的欲望,以及希望她的家人能夠撫平傷痛、繼續過活之間做出選擇。故事一開始是一起駭人的謀殺案,後來則發展成一場充滿懸疑性以及奇異景象的旅程,透過記憶、愛以及希望的凝聚力,轉變成令人驚喜及動容的感情領悟。《蘇西的世界》一片由奧斯卡獎入圍者馬克華柏格、奧斯卡獎得主瑞秋懷茲以及金獎影后蘇珊莎蘭登領銜主演,其他的演員包括史丹利圖奇、麥克英普雷歐里,以及飾演蘇西沙蒙的奧斯卡獎入圍者莎柔絲羅南。夢工廠影片公司暨Film4影片公司出品,蝶竇(Wingnut)影片製作公司製作。《蘇西的世界》一片的主要演員包括馬克華柏格(《狙擊生死線》)、瑞秋懷茲(《愛情三選一》)、蘇珊莎蘭登(《親親小媽》),以及史丹利圖奇(《穿著Prada的惡魔》)、麥克英普雷歐里(《鯊魚黑幫》)以及莎柔絲羅南(《贖罪》)。
導演是彼得傑克森(《魔戒三部曲》);編劇是法蘭華許(《魔戒三部曲》)以及菲莉貝鮑恩(《魔戒三部曲》);改編自艾莉絲希柏德的暢銷小說。製片是卡洛琳康寧罕(《金剛》)、法蘭華許、彼得傑克森以及艾梅佩羅奈特(《第五元素》)。執行製片是史蒂芬史匹柏(《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塔莎露絲(《平民百萬富翁》)、肯恩凱明斯(《第九禁區》)以及詹姆斯威爾森(《愛在大雪紛飛時》),菲莉貝鮑恩則是共同製片。工作人員包括攝影指導安卓萊斯尼(《我是傳奇》);美術指導娜歐蜜索漢(《美國心玫瑰情》);剪接師賈貝茲歐森(《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服裝設計師南西史坦納(《小太陽的願望》);以及配樂師布萊恩伊諾(《百萬大飯店》)。
【故事背景】
2002年,一本小說突然冒出來,成為當代的經典小說,在全球引起讀者的共鳴以及書評家的好評。艾莉絲希柏德的第二本小說《蘇西的世界》乍看之下是一個關於一起平凡的郊區少女的失蹤案及謀殺案。小說主人翁就是這名受害少女,她從死後世界描述整個故事,以非常獨特及私密的角度形容死後的世界。這是一個關於死亡的故事,但是卻充滿光明、美麗及希望。小說主人翁是甜美、率直、搞笑和勇敢的少女蘇西沙蒙,她在14歲那年去世之後,從一個介於天堂與人間的奇妙世界俯瞰凡人世界,這個地方可以讓她滿足她所有的欲望以及想像力,但是卻不能讓她回到她摯愛的家人和朋友身邊。
蘇西看著她的家人如何面對痛失親人的悲傷,而她的家人必須面對悲傷的同時,也對於警方無法破案感到愈來愈沮喪,於是蘇西試圖引導她的父親找到殺死她的兇手。蘇西藉由她對仍自世上摯愛的人給予她的力量和慈悲心,最後終於領悟到她必須向前走,好讓她的家人接受她的死亡,並得到某種程度的平靜。
《蘇西的世界》這本小說一上市就廣受書評人的好評,成為90年代最暢銷以及最廣受討論的小說之一。受到蘇西沙蒙以及她的家人尋找正義及心靈平靜的故事所感動的讀者之一,就是當今最有想像力的導演彼得傑克森。他說:「艾莉絲希柏德的小說的情節讓讀者出乎意料,而且這是一個嚴酷、令人動容以及充滿感情的故事。身為一位導演,我對這本小說非常感興趣。」彼得傑克森一向以令人入迷的敘事手法著稱,他最知名的作品就是改編自J.R.R.托爾金的奇幻小說的賣座鉅片《魔戒三部曲》,這三部電影總共締造30億美元的票房成積,曾經獲得30項奧斯卡獎提名,並且贏得其中的17項,包括《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的最佳影片獎。
他於2005年自編自導自製改編自現代經典故事的賣座鉅片《金剛》,該片的全球票房高達5億美元,並贏得3座奧斯卡獎。他早期的作品《夢幻天堂》改編自真人真事,當時也曾受到好評。彼得傑克森是在為《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一片進行後製作業時第一次看了《蘇西的世界》這本小說,這本小說是他的長期合作夥伴法蘭華許以及菲莉貝鮑恩拿給他看的,她們都是這本小說的死忠讀者。彼得傑克森說:「大家都對這本小說讚不絕口,於是我一有空就拿來看,想知道大家為什麼這麼喜歡這本小說。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感染力以及想像力的故事。表面上,故事是關於每個家長最深的恐懼,那就是失去孩子。但是故事發展下去之後,這本小說的主題其實是在闡述愛的救贖力量,這也是我認為這麼多讀者會受這本小說吸引的原因。」
更新日期:2010-03-22
http://tw.movie.yahoo.com/photoplayer.html?id=3175&type=movie&play=21412#
----------------------
蘇西的世界
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是2002年小說,作者為美國作家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故事講述一名年輕女孩蘇西,放學後在玉米田遭到謀殺,以蘇西為第一人稱觀點,從天堂觀看他的家人與朋友,在她遇害後往後驟變的生活,至最後走出陰霾面對蘇西去世的事實。小說得到相當良好的社會評價,成為當年的暢銷書籍之一。
小說的電影改編,由名導演彼得·傑克森,所執導拍攝。已於2009年11月上映。
1973年,14歲名叫蘇西沙蒙的女孩,遭到鄰居的姦殺與分屍。死後的日子,蘇西在他想像的私人天堂觀看人間,看她的家人與朋友如何面對他們的信念,有時會對家人的選擇感到生氣與挫折,身為靈魂無法與人類接觸,對事情的發展又無能為力。
書名的釋意
《蘇西的世界》英文原名為The Lovely Bones(若直譯就稱作「可愛的骨頭」),是取自小說的結尾前面幾行:
These were the lovely bones that had grown around my absence: the connections — sometimes tenuous, sometimes made at great cost, but often magnificent — that happened after I was gone. And I began to see things in a way that let me hold the world without me in it. The events my death wrought were merely the bones of a body that would become whole at some unpredictable time in the future. The price of what I came to see as this miraculous lifeless body had been my life.
小說題材源自作者艾莉絲·希柏德的個人經歷,在1981年就讀於紐約雪城大學大一時遭受強暴。先前出版的自傳《Lucky》(中文譯名為《折翼女孩不流淚》),是希柏德大學時期的遭遇與往後的回憶錄,她描述如何改變她的生活,尤其是得知強暴犯的前一位受害者已身亡。之後在街上看見強暴犯,她出面向警方指認,終而逮捕到案,最後定罪且處以最高刑罰。
事過境遷後,希柏德在1990年代初期開始撰寫小說。然而,她強烈地建議,若遭強暴過後首要做的事:
First of all, therapy is for therapy. Leave it there. Second, because you're a rape victim, everyone wants to turn everything you do into something "therapeutic" — oh, I understand, going to the bathroom must be so therapeutic for you!
http://zh.wikipedia.org/zh/%E8%98%87%E8%A5%BF%E7%9A%84%E4%B8%96%E7%95%8C
逝去
情感正在發生,我們正要把握當下。
情感已經逝去,我們是否留存餘溫?
面對那些曾經深深付出過的一切,或是那些曾經緊緊擁有過的一切,在發生的當下,你曾否牢牢把握?
而你是否知道,那逝去的所有,也飛昇至另一個天堂裡,用它自己的方式想念、注視著你?
你可曾經知道,已經不復再的那些情感,真的已經不存在了嗎?而它們又透過什麼樣的鏡片和視角,看待這些曾環繞在它週遭的一切呢?
面對所逝去的
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宮部美幸,以四冊厚重的《模仿犯》,細細模繪環繞在已經逝去的個體,周遭的人們各種心境轉變,那股不想面對、不欲得知的不捨,不願承認、不得不為的無奈。
都曾獲得日本文學大賞──『芥川賞』的知名作者:江國香織以及十仁成所合著的《冷靜與熱情之間》,也用分別的雙冊雙觀點,刻劃男與女面對同一段逝去的學生時代戀情,以及至再度重逢之間,種種微妙的生活和心理變化。
或許,世上再沒有什麼比得上被遺棄的苦楚以及獲得新生命的喜悅,韓裔日籍作家柳美里,在她的《生》、《命》、《魂》三部曲裡,完整的敘述她在發現未婚懷孕後,與現任男友分手,之候,在懷孕的過程中,又進而照顧過去曾與她一同生活,但卻罹患癌症,正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的前男友。
此外,《挪威的森林》裡,村上春樹筆下的渡邊徹,也不斷的在已經逝去的、與直子之間的情感和自我黑洞裡拉扯和沉溺,直到遇見了阿綠,那個永遠在晴朗之下的宛如陽光般的亮點……。
面對逝去,我們永遠有種種無邊無際的想像,那永遠無法碰觸的一端,有著我們想望的、揣度的一切。
逝去所面對的
然而,『逝去的本身』,難道不思念這還存在的一端嗎?
你是否想過,已經逝去的戀情、感情、友情,又是如何在彼岸想念你?
或是,你是否用過彼岸的角度,觀察此岸的你自己呢?
出版之後,就連登紐約時報六十週暢銷榜冠軍的《蘇西的世界》,用一個全新的視角,為已經失去聲音和影像的情感發聲。在故事一開始,便已遇害的十四歲小女孩蘇西,她用一種平靜的、關愛的、帶著生氣卻不全然是怨憤的口吻,在她自己的天堂裡,觀察著曾經圍繞在她身邊的家人、同學、還有強暴謀殺她的鄰居;她懷念小時候,讀文學的媽媽在午後泡泡浴的時光,講著希臘神話故事給她和妹妹聽,她想念著爸爸曾為她帶來一條那樣珍愛的小手環;她看著周遭的朋友參加她的葬禮、感受她們的無盡思念;想要給家人一陣驚喜而讓花園裡的花兒一次全部開放;當然,除了這些,她還有好多只能在一旁觀看的無能為力和不知所措….。
蘇西,這個女孩,當然,她還想念那個在學校置物櫃旁的初吻,那樣想要與他戀愛一次的聰明男孩,她一直懷念『那個親吻時的聲音:輕輕一啄,然候用力壓上彼此的雙唇,雙唇接觸發出細碎的聲響,最後『啵』的一聲分開』。在天堂裡的這麼多年,她『看著凡人擁抱、愛撫,看在眼裡,我只覺得更孤單』。最後,她的確也透過另一個身體,達成她『默默、深情、無聲、無息的觀察』這麼多年以來,最渴望共度的一夜……。
重生
天堂裡的孩子,有自己的名字;天堂裡的孩子,有自己的想念;正如《蘇西的世界》裡所說的,逝去的一切
『就像綿延伸展的美麗骨幹一樣,把大家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美麗的殘骸將長出新的骨幹,造就另一個神奇的生命循環。』。
面對逝去,或許是一個重生的開始;
在生命的彼岸,往往,也有好多訴說,想告訴此岸的生命。
-----------------
名人推薦top
「今年夏天如果你只看一本書,那就非看《蘇西的世界》!」
-安娜.奎德琳(作家,語出Today Show)
今(2002)年度最具爆發力的小說處女作……兼具大衛.林區 (David Lynch)的驚悚與茱蒂.布倫 (Judy Blume) 的童真美好,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震撼。
-《時代》雜誌
希柏德以迷人的筆調,真切、勇敢地為我們寫出一個絕妙的故事,她是個獨一無二的作家。
─Jonathan Franzen,The Corrections的作者
從讀者的角度而言,《蘇西的世界》是我很久以來最奇妙、最難忘的閱讀經驗之一。本書痛苦中帶著詼諧,脆弱中帶著堅強,又帶著一絲刻骨銘心的悲傷。這是一部想像力的盛宴,也是心靈重建的獻禮。
─普立茲獎得主Michael Chabon, 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and Clay的作者
本書以和人間一樣真實的天堂為場景,以濃濃深情與機智探索家庭之愛、羞澀而忐忑不安的青春期、以及在人生旅程留下深刻印記的愛情與失落。
─Amy Bloom,A Blind Man Can See How Much I Love You的作者
讀完本書之後,你每次逛書店時,八成會忍不住摸摸本書的封面,只為了重溫閱讀時的悸動,《蘇西的世界》就是這麼一本特別的小說。
─Aimee Bender,An Invisible Sign of My Own的作者
……作者選擇了最難的題材下手,並優雅地闖關成功……。
─USA Today
這本書既標示了作者走出個人陰霾,也同時是她藝術上的成功……。
─Time
這真是高難度演出……希柏德完美地走完鋼索,將一齣悲劇演譯成文學……。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驚人的成就……。
─New Yorker
作者帶領讀者大膽踏入難以想像的國度……,讓不同風格的敘事呈現前所未見的精采結合……既苦澀卻又完美……。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細膩地呈現對人生的洞察……讀完小說,整個故事的氛圍仍然久久停留、揮之不去……。
─Chicago Tribune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3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