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阿凡達的迴響
2010/02/26 00:00
瀏覽229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在阿凡達電影開始上映之後沒多久(12/20/2009),我們一群死忠兼換帖的開了兩輛大巴到燙包(Tomball)城的繫了老多(Silverado)戲院去看這部有深度的(要戴眼鏡的三滴)電影。

因為人多,所以給了團體票的優待價(事先已有人在網站上做了功課),比一般票價便宜了至少 40% 以上(最近腦筋不好使,早忘了精確的數字)。看完之後大夥直呼過癮。連本來不想看,但看在那麼便宜的票價也來的人,都說賺到了。

事後士農工商,各忙各的,也沒怎麼再聊這件事。直到前幾天,社區內又有一小綽上次沒看的人吆喝著去看。結果因天寒地凍(室外溫度一直在冰點附近徘徊ㄟ),閒著也是閒著,大夥就集結在愛麗斯家談談阿凡達這部片子。

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在幾乎兩個月前看的,所以很多人僅能憑那點渾渾沌沌的印象講一下而已。

大部分人都認為故事情節並非很有創意(老梗),因為跟其他片子如 Dances With Wolf (1990) 有一些雷同之處。

有人被那一群人為了救人,大家手牽手一起禱告祈福時那種凝結一體的情景而感動。有人覺得為了一點礦產,居然把星球上的生命之樹給炸了,實在蠢得有夠剩下。有人認為人的下半身代表慾望,下半身代表精神。男主角本尊的下半身癱瘓代表著只有放下慾望,才可能有希望。

SM 說:男主角在剛到,接受訓練時說:I am an empty cup(我是個空的杯子)很重要。只有空的杯子才有可能接納新的東西。還有,為什麼男主角最後能完全的轉換過去,而不再需要藉助機器設備來維持分身的身份是很值得探討的。

SF 說:同一幅畫,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的感受。同一個景,不同的人會注意到不同的地方。一個小偷,會看到怎麼偷的機會。一個工程師看到的是房子的架構安不安全。一位畫家看到的是色彩。一位詩人看到的是一首詩。那我們是什麼身份呢?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看到那棵生命之樹被炸倒時,你能不掉淚嗎?有多少人一直在做轟炸生命之樹的事呢?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影視戲劇
自訂分類:戲論
上一則: To weed or not to weed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