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畢業就隨當時還在從事外交工作的母親到東南亞就讀當地的國際學校,接受美式教育,高中畢業後,自然而然就去美國讀大學,所以算是所謂的小留學生。
之前我有寫文贊揚美式教育 (連結在這: http://classic-blog.udn.com/skeptical/7330568),而我現在也還是非常喜歡美式教育,但在看到新聞吵得沸沸驣驣,狄鶯和孫鵬獨子在美惹禍的事,不得不奉勸父母一句,孩子還小請陪在身邊,如果本來行為就有偏差,更千萬不要獨自送出國,就算出國也一定要在身邊看得更緊,不然會變成脫疆野馬。
我沒對此議題做過什麼科學研究,只能從自身的經驗和周遭看到的情況分享看法,所以讀者請自行斟酌使用。
先來談談我自己的背景,我從小功課就算不錯,出國前小學班上一直都是前五名,和思想頑固的老爸談不來,和媽媽比較親近,從小學開始每天都會和媽媽聊天一個小時以上。
我老媽退休前在外交部工作,雖然一輩子都是小馬鈴薯,但學業語言能力等等還是有一定的水準,不然老早就被淘汰了。
她年輕時有當過幼稚園老師,學過教育和兒童心理等等,很喜歡小孩,自己生了小孩後每天放非常多的心力在我們小孩身上。
如果不是她在身邊,我覺得我在印尼讀國高中那幾年早就自殺死了。
我之前的文章在大力推廣美式教育的好處,但我有提到大學前父母最好陪在身邊,原因就是,青少年對同儕是可以很殘忍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Netflix 的13 Reasons Why (十三個自殺的理由),講的就是一個青少女怎樣走上自殺的道路。
那個年紀最須要同儕認同,心靈最脆弱,但本身不會去顧慮別人的感受。
我當初剛去讀國際學校,完全不會英文,成績一落千丈,又被同學排擠,真的過得很痛苦。
情況大約要過了一兩年,英文慢慢進步,溝通無礙之後才開始好轉。
那時臉皮薄,很容易受傷,很多現在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的事,那時會覺得很受打擊。
誰誰誰不跟我說話之類,誰看不起我之類,當時會覺得好難過。
現在誰管呀,最好別來跟我說話,老娘沒空理你。
你看不起我,你是老幾,我連你名字都不記得,閃一邊去。
上面那樣的自信,其實是這幾年工作家庭都穩定後才培養出來的。
國高中時我可是很有玻璃心的。
當然你不能說那段黑暗時期對我的人格沒影響,呵,影響可大了。
由於我受過排擠,知道人類的小孩能對同類有多殘酷,所以我完全相信人性本惡,情況允許的話自私會原形畢露,才不會在乎別人。
從此我不再相信人的善意,因為善意下還是藏有本性的自私自利。
世界不再是一片玫瑰色的泡泡。
只要有利益衝突,或別人看你不順眼,要是沒有法律約束,別人是可以喝著酒,開心唱歌,並且笑著把你打死的。
你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單單就是他看你不順眼,然後你是弱勢。
他傷害你,因為他可以,他高興。
這就是現實世界的本色。
我當時是靠老媽在一旁天天聊天舒緩情緒,然後本身不笨,功課急起追上,克服英文語言障礙後,成績滿滿都是A,才靠這樣救回我的自信,心理平衡地長大。
後來呢?後來我申請到美國名校大學,讀了研究所,回台灣工作一年不是很喜歡,被前夫追求回美結婚,離婚,又找到現在的老公和工作,生活平淡愉快。
走到我現在的平淡愉快生活之前,我也是經歷無數挫折和不愉快。
可是在我那愛吹噓的奶奶口中,我就是那個功課好,從小出國留美讀名校,工作能力強,在美國紐約工作,說出去可能會讓菜市場大媽羨慕的「別人的小孩」,但我本人知道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也許其他父母看到我的例子會覺得把小孩送出國好,多了條出路。
事實也的確如此,我會中英日文,成績好,能力不差,去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生存,但在這個的前提下,你可見到我媽花了多少心血在我身上?在教育上花了多少時間去研究?
她是真的去研究過幼兒孩童教育的。
然後在我剛出國上課看不懂英文完全聽不懂時, 一個字一個字幫我翻譯,教我功課,這樣慢慢把我導回正途。
所以在工作上她一輩子都是小馬鈴薯,她也犧牲了很多。
所以真的不是小孩送出國就好,只要付錢,他就可以馬上雙語精通,科科拿優。
天下沒有這麼簡單的事。
有時父母反而需要付出更多心血,來幫助孩子克服新環境不適應的狀態。
我自己看到的例子,是我周遭同是外交人員的子女。
能考上外交部,父母本身程度都不會差,通常都是學霸,所以小孩天生資質好,比較聰明的比例比較高。
我所知道的,百分八十都是和父母一樣,一路學霸上去,讀名校進大公司,讓人羨慕。
但其中百分之二十,就成了適應不良的問題兒童。
而且他們的問題不一定是課業上的問題。
有些人名校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當啃老族。
又有些人過不去語言障礙那一關,成績不見起色,失去自信,最後還不如留在台灣發展比較好。
不過有父母在身邊,問題還不會太大,頂多成績不好,找不到事,外派人員比較多是這樣的狀況。
真正出現大問題的,通常是父母不在身邊的小留學生。
我媽就處理過幾個獨自在外,承受不住壓力,心理出問題的學生。
他們把自己鎖在學校宿舍,不和父母聯絡,最後得透過外交部請當地僑胞去找他,看有沒有出事。
出現這樣問題的,常常是比較不善於表達發洩情緒的男生。
所以,在把小孩送出國前,請先去瞭解一下自己的小孩。
拜託請評估一下他在語言不通,環境大變的情況下,承受青少年之間的殘酷互動模式,他的個性和資質能不能幫他度過難關。
喔,還要加上一點,這時小孩情竇初開,會開始有感情上的問題,少年維持的煩惱。
很少人願意和父母提及自己暗戀的對象。
我和我媽關係那麼好,有些東西我也還是不會告訴她的。
你想想,要是這時父母不在身邊,沒人及時發現並開導,然後小孩又什麼都不說,害羞開不了口,因此出現情殺或自殺事件,怎麼辦?
父母會完全被蒙在鼓裡,出事後才在那裡震驚。
所以,還是請多多放心思在小孩身上,如果要送小孩出國,父母最好陪在身邊。
不能陪的話,那還是等小孩身心成熟後再送他出去。
千萬別是小孩在台灣吸毒,打同學,不好好讀書,被學校退學,沒關係,家長有錢,送出國就好。
我可以告訴你,這樣小孩肯定不會好,只會天高皇帝遠,外有美式自由教育助紂為虐,變得更糟糕。
美式教育很自由,國高中沒有班級,沒有導師像媽媽一樣管你,都是自己選課,要選多難就可以多難,課表要排多擠就能多擠。
反之,你要擺爛,也可以擺爛得很極端,徹底,只選最簡單的課,或什麼課都不選,選了不去上,也不會有人管你。
本身程度好自我要求高的小孩在這裡可以選自己喜歡的科目,接受靈活教育,一飛衝天,但不用功的小孩會更沒人督促直接爛到地表下去。
這就是美國所謂「自由」教育的真相。
父母們請看看自己的孩子是怎樣的人,好好斟酌斟酌,不要花了大錢反而害了孩子。
以上!
- 5樓. Stephy2018/04/04 07:49Stephy
老大延續四樓金錢觀的話題!
重點是:
大部分的人都是像您前夫一樣婚前都說婚後金錢給老婆管
婚後才露出真面目,例如婚後才露出真面目不養家,賺的錢都自己賺自己花
關於您前夫這種人(金錢觀婚後才露出真面目的人)
您有沒有什麼可以多「分辨」與預防的方法?
另外因該您覺得那種婚後不養家或對金錢斤斤計較的男人,婚前看的出來嗎?其實我並不認為結婚就該男方負責一切花費,就算現在家用也是我出多一點
當時和前夫不願出錢主要是因為他態度越來越差,我開始有危機感,所以才抱著錢不放
所以很多時候男人抱怨女人眼中只有錢,我會想說是不是你沒給夠人家安全感才會這樣
例如說老婆懷疑老公外遇,當然第一件是就是抓緊錢,為了小孩錢別被狐狸精搶去云云
男人靠不住,錢才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其實錢不是主要的問題
分辨其實很簡單,看出去吃飯他付錢態度就好了
剛開始可能大方付,多幾次就會開始抱怨
那時就可以開始討論錢的問題
我是根本不「分辮」的,直接攤開來說
和現任就是覺得這方面很談得來,一拍及合,談來談去都不會吵架
這就是很好了 Jadelyn 於 2018/04/04 21:39回覆 - 4樓. Stephy2018/04/03 13:11
Dear 版大:請問您對這篇文章有什麼看法
複製重點如下:
除了上述金錢觀之外,我同學非常非常喜歡這個女友。除了金錢觀之外,其他部分雙方都很合。不過金錢觀是所有價值觀中最重要的,所以在提分手的前二個月,就很苦惱。畢境要找到完全適合的女友是不可能,偏偏最重要的金錢觀不合,唉~~~
這個故事,我想應該一定會和我女兒說:「條件不合就敢快分,別浪費雙方的時間。」
以上複製網址如下:文章作者是:djboy男版友
- 3樓. Stephy2018/04/03 11:26
老大您對這新聞有何看法呢?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402/1327038/
- 2樓. 寧靜姐2018/03/31 12:02我大學同學送兒女出國當小留學生,結果兩個都毀了,女兒罹躁鬱症,兒子整天迷在線上遊戲,現在他老了,可是兒女都不能接班,要關閉公司及工廠也沒有那麼容易.....
大人真的要陪在身邊
我也很迷線上遊戲,現在在遊戲裡也還是70人左右的公會會長,但不會讓遊戲影響到功課及工作就是了
其實線上遊戲就是小型社會,很考驗社交和領導能力,也會訓練你的反應能力,所以懂得在遊戲中學習的小孩,讓他去玩沒有關係
東西本身沒有錯,就要看使用者懂不懂得自制,這些都要父母好好教
所以孩子小千萬不要送他們獨自出國,被毀的可能性比較大的說
Jadelyn 於 2018/04/03 22:26回覆 - 1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18/03/31 10:18近30年前就開始出現「小留學生」問題,因為台灣人太有錢了,小傢伙要什麼給什麼,大人都不在身邊,很容易被引誘帶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