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指稱的「六堆」位於台灣西南部(參考貼文「客庄竹田~地圖上找不到的「六堆」地名」,http://blog.udn.com/seeingimage/2334438),分屬屏東縣和高雄縣,為屏東平原的東半側,北有玉山山脈南端作為倚靠,東以潮州斷層與中央山脈的大武山相接,南臨台灣海峽,西隔高屏溪和旗山溪,聚落分佈幾乎與東港溪、隘寮溪、林邊溪、荖濃溪等溪流沿岸方向一致,除了南端的佳冬濱海之外,其餘都在平原或山麓地帶,開發顯然受到山區的原住民──「傀儡番」(排灣族、魯凱族)的影響。
屏東平原是一個陷落的沖積平原,南北長約
六堆村落所分部的區域,幾乎都在地勢低平的屏東聯合沖積扇平原境內,海拔大多不超過
正因為地勢低平、河流交錯,沉積地質土壤鬆軟,再加上位在熱帶氣候區,5~9月的雨季時節,過去經常造成溪水暴漲、氾濫成災,甚至水道變遷、幻化無常,居民經常為此遷村、廢村,日治時代開始,民間與政府合作築堤,才慢慢改善淹水惡夢。但也由於平原地勢與水源所在的高山之間落差極大,以及水流量豐富,形成屏東平原地底下的水資源充沛,共有三個含水層,而且流動的水造成「伏流」,與地表的溪流相通,讓溪水永不斷流,甚至在土層薄弱而水壓極大的地方造成「湧泉」,讓屏東平原在氣候與水源的優勢下,發展出良好的農業(參考貼文「客庄竹田~鑽洞取水探地底」,http://blog.udn.com/seeingimage/2326332)。
以竹田鄉來說,過去就是個大米倉,而且因為地利之便,位於溪流可行船的終點處,又是六堆地區的中心,所以有「達達港」作為米糧、貨物的吞吐港,將屏東平原所盛產的大米在東港轉運之後,輸往府城、澎湖、唐山等地,舟楫、商賈雲集一時,是當時六堆地區的重要港口之一(參考貼文「客庄竹田~已遠的頓物庄與達達港」,http://blog.udn.com/seeingimage/2341916)。繁榮了兩百年之後,一方面因為上游的開發沒有做好水土保持與疏通,使泥沙逐漸淤積,另一方面河川的整治使水道轉向,接著水流量變少,再加上鐵路的發展取代了航運,港口隨即走上凋零的命運。
繼港口之後也漸漸走向死亡的還有埤圳,以及與水相關的生態。過去,因為種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六堆地區利用原本就四處流竄的溪流又增闢了許多渠圳,再加上到處散佈的天然湖泊,讓屏東沖積扇平原真可謂「水鄉澤國」。而這些圳埤與溪湖,也衍生出林林總總的動、植物生態,例如被六堆客家人稱為「水打扁(扁為魚字邊)」的魚類,學名為「高體旁皮(旁、皮為魚字邊)」,是一種生長於台灣低海拔緩流、湖沼中的五彩淡水魚,過去經常見於屏東平原的溪湖溝圳中,是許多六堆客家人小時候共有的夥伴。但是在民國70年代,養豬業開始在屏東平原增產之後,廢水直接倒入溪圳中,嚴重破壞了水質,使這些生命脆弱的魚類、生物一一消失,連帶地,鳥禽們也因為缺少食物而不再飛翔於平原上空,而它們往日所俯視的水稻農田,也在同時間因「功利主義」的前導下變成了檳榔園。
竹田鄉位在屏東縣的中部,西臨萬丹、北接麟洛、東有內埔與萬巒、南鄰潮州與崁頂,東南有東港溪逶迻而過,中間有其支流龍頸溪縱流而下,西側又有隘寮溪南下與東港溪交匯,三水縱橫,昔日處處有湖、墩(小土丘),現在則是一片檳榔綠園景象。
【本文出自2008年客委會出版、本人撰寫的《竹田寶地~頓物庄的黃金歲月》一書。風災過後讀來,真令我百感交集!曾去電郵問過當地的朋友,所幸竹田地區受災情況不太嚴重,有位朋友回覆說:「樹倒 在扶正 積水 會退散 比起災區來說 完全不算什麼...」既讓我寬心、又讓我感慨!】
- 3樓. sam53762011/09/19 16:52第一座山
第一座山是 日湯真山 ,屬於北大武山系,海拔好像1700多吧,週邊還有一些更小的山,像笠頂山,新置山等等
沒想到事隔兩年多還有人熱心回應這個問題,感動啊~~總之是「大武山系」... Sophie Seeing 施云 於 2011/09/21 01:45回覆 - 2樓. 珊2009/08/24 00:06不是大武山
不知到這是哪兒拍的?如果是內埔、萬巒、新埤這些地方拍的,大武山前面的那些矮山,看起來的確比大武山還雄壯,如果是竹田拍的,因為雲霧後面還有高山,所以前面的也絕對不是大武山。
這是從竹田的二崙村拍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問了南部的朋友,他也只能依據地圖來推測,給了一個我看不太懂的答案(這樣說好像有點對不起他?)本想用google earth來瞧瞧的,結果我的軟體出問題,上不去,於是我又上網查了一陣子,找到一張很仔細的登山地圖,再依據各網對「大武山」的文字敘述,最後得到以下結論,如果有錯,再請指正了。
所謂「大武山」是中央山脈的南部山系統稱,他並不只有一座山峰,就如同大家都知道的「玉山」,他也是好幾座大大小小的山峰所組成的,也就是說,我的照片上所看到的絕對是「大武山」,只是不確定是哪一座山峰而已。而大武山最高峰是「北大武(3092M)」,其次就是「南大武(2841M)」,這兩座高峰都位在屏東與台東交界處,也就是說,高峰往西而下(別的方向就不談了)直到屏東平原,之間確有幾座小山頭,從竹田方向看過去,也的確會先看到那幾座小山,但是不是就看不到最高峰的那兩座山頭?依地理位置來說,南大武是有可能看到的(竹田二崙村與南大武幾乎是同一緯度),而北大武似乎就比較難了。
好啦~我用了幾乎是寫書的力氣來尋找答案,只差沒進一步證實而已(其實寫書當時就已經用功過了,只是事隔一年多,記性不好,又忘了一些~)。如果再有錯,就勞煩網友們指正了~
Sophie Seeing 施云 於 2009/08/28 00:42回覆 - 1樓. 路人2009/08/22 19:30第一張照片裡的山,並不是大武山
第一張照片裡的山,並不是大武山,而是大武山前沿的矮山。山區午後多雲,真正的大武山隱沒在這山後的雲裡。是喔?不是南大武嗎?我記得當地人是這麼跟我說的啊?不知還有誰可以證實一下嗎?感激不盡!Sophie Seeing 施云 於 2009/08/22 19:48回覆